第293章 姚廣孝我告你誹謗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姚廣孝繼續說道:“海上貿易的利潤更大,如果有水師庇護,以後開海貿易的時候,府上的商行必定暢通無阻。”
朱軒心動了,他最關心的不是生意的事情,等朱允炆那個叼毛登基削藩的時候,如果自己掌握一股勢力,未必不能跟朱允炆和朱棣爭一爭。
不是貪戀什麽帝王之位,而是為了實施自己的想法改變大明的命運,再也不讓滿清韃子禍害,再也不會發生八國聯軍劫掠,再也不會發生小日子屠殺南京幾十萬百姓。
即便不跟老朱家的人爭天下,也可以利用水師的力量拿下占城,爪哇島,呂宋等地。
自己完全可以在這些地方發展壯大,護衛華夏。
朱軒點了點頭,無奈的望著姚廣孝:“被你說服了,把你留在這裏真是大材小用,要不、你去北平府投靠燕王朱棣去?我覺得你跟燕王朱棣有緣。”
姚廣孝先是一喜,隨之臉色大變,雙眸驚恐的望了朱元璋一眼,趕忙說道:“小少主、貧僧跟燕王沒有緣,貧僧連燕王的麵都沒見過。”
“貧僧用佛祖起誓,貧僧此身隻願意追隨小少主,若是有二下,就讓佛祖和貧僧一起下地獄。”
我尼瑪!
朱軒的嘴角不停的抽搐,佛祖有你這樣的徒子徒孫,簡直就是倒了八輩子的大黴,佛祖真想跟你說,我謝謝你嘞。
再說了、你還好意思拿佛祖起誓,你獻計抄寺院的時候,心裏怎麽沒有佛祖呢?
此時朱元璋的目光變得深沉起來,用淩厲的目光掃了姚廣孝一眼,旋即目光柔和的望著朱軒。
“大孫、聽你話裏的意思,燕王朱棣這位王爺很不錯?”
“當然不錯,而且是非常不錯。”朱軒連連點頭,燕王朱棣能不錯嗎?把侄子從皇位上趕下來的猛人能不錯嗎?
“哦!怎麽個不錯法?對了、大孫應該沒有見過燕王朱棣吧?大孫是如何了解他的?”朱元璋繼續問道。
馬皇後見朱元璋的反應,瞬間猜到了什麽,她也很喜歡朱棣他們幾位皇子,聽朱元璋話裏的語氣,似乎對朱棣有了不一樣的心思。
於是她低聲嗬斥道:“燕王朱棣有能力不好嗎?有燕王朱棣鎮守北平府,守護著大明的咽喉之地,蒙元不敢南下牧馬,蒙元無法進入我大明疆域。”
朱元璋見馬皇後的反應,立馬賠笑道:“咱也沒說朱棣不好,咱隻是想聽聽大孫心裏的朱棣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哼!”馬皇後輕輕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朱軒這時開口說道:“燕王朱棣確實是一個人才,應該說,我們洪武爺的這些兒子都很有本事,虎父無犬子啊。”
朱元璋咧嘴笑了起來,咱培養的兒子,能有差的嗎?不知道他們小的時候,咱都打斷了多少藤條。
這就叫藤條下麵出能人。
朱軒繼續說道:“燕王驍勇善戰,就藩於漢家舊地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是漢家之地為數不多的牧馬之地,與河西走廊相等。”
“上千年曆史中,曾經把燕雲十六州割據出去過,是華夏大地的恥辱。”
“沒了燕雲十六州的屏障,胡人南下牧馬增強勢力,鐵騎南下蹂躪中原。”
“無數豪傑血灑戰場。”
“直到洪武的三十萬大軍北伐,攻破元大都,收迴了這片殘破的舊土。”
“並把此地改名北平,意為北方太平。”
“自從燕王朱棣就藩北平府以後,在北平府訓練精銳的邊軍,使得蒙古人,女真人不敢南下,扼守住了這個咽喉。”
“可以瞧見,燕王朱棣雖然年輕,但有著一身帥才,成為一代戰神指日可待,未來蒙元人人麵對他將會聞風而逃……”
朱元璋笑得更開心了,瞧瞧,這就是咱培養出來的兒子,就問你牛逼不牛逼。
即便是徐達他們老了以後,咱大明,依舊有人能頂替。
朱軒不得不感慨,朱元璋真會生兒子,十三賽王個個都驍勇善戰。
比如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歲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前往邊塞藩國大寧衛。大寧在長城以外,東連遼東,西接宣府,是明初邊防要地。
大寧是明朝深入北元勢力的一把尖刀,除了屯守的軍隊外,四周都是北元部落。朱權能以十五歲的少年之身,在大寧站穩腳跟,可見其厲害。朱權統帥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朵顏三衛也歸朱權節製。
毫不客氣的說,寧王朱權的軍事才能,一點都不輸燕王朱棣。
朱元璋忽然問道:“大孫、你還沒說為什麽姚廣孝跟燕王朱棣有緣呢?”
他第一次見到姚廣孝的時候,就看出這個和尚不是什麽好人,長著一身反骨。
那麽也就意味著,姚廣孝加上朱棣,就有可能謀反。
朱棣有謀反之心啊!
“這!!!”
朱軒一時不知道怎麽開口,他能說等再過些年,姚廣孝會輔佐燕王朱棣,把大侄子從皇位上趕下來吧。
“那啥、我就是覺得吧,如果有姚廣孝的輔佐,說不定燕王朱棣要不了幾年,就能率領大軍進攻關外,滅了蒙元政權。”
朱元璋對於朱軒的解釋,一個字都不信,他能當上九五之尊,眼光何其毒辣,如何看不出來大孫沒有說實話,有事在瞞著他。
朱元璋心裏暗道:“看來老四雖然很有能力,卻也有著野心,必須要想辦法控製好。”
“還有姚廣孝這個禿驢,絕對不能讓他追隨老三,或者找個時間,直接砍了姚廣孝的禿頭。”
姚廣孝忽然感覺渾身涼嗖嗖的,隻炎炎夏日發冷,實在是怪哉怪哉。
如果讓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恐怕徹底坐不住了,洪武爺啊,貧僧真的跟朱棣無緣,我要告皇長孫誹謗,他誹謗我。
既然朱軒不想多說下去,朱元璋也不想逼迫自己的大孫,隻不過、他已經把朱棣給記住了。
“大孫、朝廷一直不富裕,特別是這些年,要支撐大軍作戰,要在各地修建水利工程,還要賑災。”
“大孫賺錢很有能力,你說說朝廷如何增加一些進項,緩解國庫的壓力。”
朱軒心動了,他最關心的不是生意的事情,等朱允炆那個叼毛登基削藩的時候,如果自己掌握一股勢力,未必不能跟朱允炆和朱棣爭一爭。
不是貪戀什麽帝王之位,而是為了實施自己的想法改變大明的命運,再也不讓滿清韃子禍害,再也不會發生八國聯軍劫掠,再也不會發生小日子屠殺南京幾十萬百姓。
即便不跟老朱家的人爭天下,也可以利用水師的力量拿下占城,爪哇島,呂宋等地。
自己完全可以在這些地方發展壯大,護衛華夏。
朱軒點了點頭,無奈的望著姚廣孝:“被你說服了,把你留在這裏真是大材小用,要不、你去北平府投靠燕王朱棣去?我覺得你跟燕王朱棣有緣。”
姚廣孝先是一喜,隨之臉色大變,雙眸驚恐的望了朱元璋一眼,趕忙說道:“小少主、貧僧跟燕王沒有緣,貧僧連燕王的麵都沒見過。”
“貧僧用佛祖起誓,貧僧此身隻願意追隨小少主,若是有二下,就讓佛祖和貧僧一起下地獄。”
我尼瑪!
朱軒的嘴角不停的抽搐,佛祖有你這樣的徒子徒孫,簡直就是倒了八輩子的大黴,佛祖真想跟你說,我謝謝你嘞。
再說了、你還好意思拿佛祖起誓,你獻計抄寺院的時候,心裏怎麽沒有佛祖呢?
此時朱元璋的目光變得深沉起來,用淩厲的目光掃了姚廣孝一眼,旋即目光柔和的望著朱軒。
“大孫、聽你話裏的意思,燕王朱棣這位王爺很不錯?”
“當然不錯,而且是非常不錯。”朱軒連連點頭,燕王朱棣能不錯嗎?把侄子從皇位上趕下來的猛人能不錯嗎?
“哦!怎麽個不錯法?對了、大孫應該沒有見過燕王朱棣吧?大孫是如何了解他的?”朱元璋繼續問道。
馬皇後見朱元璋的反應,瞬間猜到了什麽,她也很喜歡朱棣他們幾位皇子,聽朱元璋話裏的語氣,似乎對朱棣有了不一樣的心思。
於是她低聲嗬斥道:“燕王朱棣有能力不好嗎?有燕王朱棣鎮守北平府,守護著大明的咽喉之地,蒙元不敢南下牧馬,蒙元無法進入我大明疆域。”
朱元璋見馬皇後的反應,立馬賠笑道:“咱也沒說朱棣不好,咱隻是想聽聽大孫心裏的朱棣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哼!”馬皇後輕輕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朱軒這時開口說道:“燕王朱棣確實是一個人才,應該說,我們洪武爺的這些兒子都很有本事,虎父無犬子啊。”
朱元璋咧嘴笑了起來,咱培養的兒子,能有差的嗎?不知道他們小的時候,咱都打斷了多少藤條。
這就叫藤條下麵出能人。
朱軒繼續說道:“燕王驍勇善戰,就藩於漢家舊地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是漢家之地為數不多的牧馬之地,與河西走廊相等。”
“上千年曆史中,曾經把燕雲十六州割據出去過,是華夏大地的恥辱。”
“沒了燕雲十六州的屏障,胡人南下牧馬增強勢力,鐵騎南下蹂躪中原。”
“無數豪傑血灑戰場。”
“直到洪武的三十萬大軍北伐,攻破元大都,收迴了這片殘破的舊土。”
“並把此地改名北平,意為北方太平。”
“自從燕王朱棣就藩北平府以後,在北平府訓練精銳的邊軍,使得蒙古人,女真人不敢南下,扼守住了這個咽喉。”
“可以瞧見,燕王朱棣雖然年輕,但有著一身帥才,成為一代戰神指日可待,未來蒙元人人麵對他將會聞風而逃……”
朱元璋笑得更開心了,瞧瞧,這就是咱培養出來的兒子,就問你牛逼不牛逼。
即便是徐達他們老了以後,咱大明,依舊有人能頂替。
朱軒不得不感慨,朱元璋真會生兒子,十三賽王個個都驍勇善戰。
比如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歲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前往邊塞藩國大寧衛。大寧在長城以外,東連遼東,西接宣府,是明初邊防要地。
大寧是明朝深入北元勢力的一把尖刀,除了屯守的軍隊外,四周都是北元部落。朱權能以十五歲的少年之身,在大寧站穩腳跟,可見其厲害。朱權統帥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朵顏三衛也歸朱權節製。
毫不客氣的說,寧王朱權的軍事才能,一點都不輸燕王朱棣。
朱元璋忽然問道:“大孫、你還沒說為什麽姚廣孝跟燕王朱棣有緣呢?”
他第一次見到姚廣孝的時候,就看出這個和尚不是什麽好人,長著一身反骨。
那麽也就意味著,姚廣孝加上朱棣,就有可能謀反。
朱棣有謀反之心啊!
“這!!!”
朱軒一時不知道怎麽開口,他能說等再過些年,姚廣孝會輔佐燕王朱棣,把大侄子從皇位上趕下來吧。
“那啥、我就是覺得吧,如果有姚廣孝的輔佐,說不定燕王朱棣要不了幾年,就能率領大軍進攻關外,滅了蒙元政權。”
朱元璋對於朱軒的解釋,一個字都不信,他能當上九五之尊,眼光何其毒辣,如何看不出來大孫沒有說實話,有事在瞞著他。
朱元璋心裏暗道:“看來老四雖然很有能力,卻也有著野心,必須要想辦法控製好。”
“還有姚廣孝這個禿驢,絕對不能讓他追隨老三,或者找個時間,直接砍了姚廣孝的禿頭。”
姚廣孝忽然感覺渾身涼嗖嗖的,隻炎炎夏日發冷,實在是怪哉怪哉。
如果讓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恐怕徹底坐不住了,洪武爺啊,貧僧真的跟朱棣無緣,我要告皇長孫誹謗,他誹謗我。
既然朱軒不想多說下去,朱元璋也不想逼迫自己的大孫,隻不過、他已經把朱棣給記住了。
“大孫、朝廷一直不富裕,特別是這些年,要支撐大軍作戰,要在各地修建水利工程,還要賑災。”
“大孫賺錢很有能力,你說說朝廷如何增加一些進項,緩解國庫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