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威脅朱元璋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站在一旁的郭英開口說道:“朝廷國庫沒錢,各路大軍又要發放軍餉,還有糧草輜重所需。”
“我倒是覺得,官紳一體納糧也沒啥,不然讓弟兄們餓著肚子上戰場殺敵嗎?”
頓時間、武將們都沉默了,雖然大明已經開國十五年,但每年都在打仗。
蒙元被驅逐迴了漠北,雖無大的戰事,但時常發生摩擦。
更何況、近幾年大明對西部大舉用兵,還要征討雲南的北元殘餘,以及各地的土司。
打仗打的是什麽?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他們身為武將,難道能看著將士們餓著肚子殺敵嗎?
一個好的將領,是愛惜屬下的。
郭英繼續說道:“我們現在討論那麽多也無濟於事,先看看上位是如何決斷的吧。”
郭英十八歲就追隨朱元璋戰鬥,深得朱元璋信任,而他也忠誠於朱元璋。
因此、隻要是朱元璋決定的事情,他都舉雙手讚成。
對了、他還是洪武二十四將之一,如今在京擔任大都督府僉事,手握軍權。
馮勝這時開口說道:“如今諸位所擁有的,是上位給大家的。”
“上位隻是讓大家都交稅而已,並沒有什麽過分要求,難道讓大家交稅有問題嗎?這本就合理合法。”
他說著頓了蹲,繼續說道:“交一點稅對於諸位來說,又沒多少損失,對於諸位的資產來說,也隻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難道因為正常的交稅,就會讓大家過不上好日子嗎?”
“還有、給佃戶漲租的事情,諸位莫要在提。”
“佃戶每年上交租錢以後,日子已經過得很艱難了,若是對他們漲租,這不是要把他們逼死嗎?到時候誰還來給諸位種地?”
眾人聞言,雖然心裏很不願意,但確實如馮勝所說的那樣,他們交那點稅,對於他們的收益來說,微不足道。
更加不能向佃戶漲租,到時候沒人給他們種地,難道他們迴家去種地嗎?
“爹、今天的事情該如何處置?”太子朱標麵露擔憂之色:“之前推行改革的時候,兒臣就覺得太過著急了,各項改革不應該同時推行,必定會使得很多人心生反抗。”
“這不……兒臣的擔心終於應驗了……”
“搞不好所有的改革,都會胎死腹中。”
朱元璋對於朱標還是很滿意,能文能武,如今處理起政務也是井井有條。
“老大、你說會有人心生反抗,這個很多人是多少人?”朱元璋反問道。
呃!!!
朱標很是無語,城樓下上萬讀書人,這還不夠多嗎?難道要天下都讀書人都跪在城樓下才算多。
“爹、無論是商稅改革還是農稅改革,都觸及到鄉紳士族,達官貴人的利益,這些人加一起,難道不算多嗎?”
“而且、他們有權有勢還有錢,若是不能處理好此事,這天下恐怕將會大亂。”
朱標熟讀曆史,深知世家的強大,若是得罪天下所有世家,他們老朱家的日子也別想好過。
朱元璋搖搖頭,指了指跪在城樓下的讀書人和看熱鬧的達官貴人,又指了指密密麻麻的百姓。
“老大、你來說說,那邊人多?”
這還需要朱標思考嗎,隻要長著眼睛就能看出來:“爹、圍觀的百姓更多。”
朱元璋笑了起來:“是啊、這天下,世家雖多,但比起普通百姓,也隻是很小的一撮。”
“咱的各項改革,都有利於百姓,天下的百姓都會支持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有跟百姓站在一起,咱老朱家的皇位才更穩。”
“世家雖然有權有勢還有錢,但是、隻要百姓都在咱這一邊,這些世家根本翻不起什麽花浪。”
朱標當然懂這個意思,可真把士族都得罪了,真的好嗎?
朱元璋繼續說道:“你剛才不是問咱要如何處理此事嗎?咱告訴你,咱就看著,當看樂嗬打發時間。”
“他們想跪就繼續跪,他們要是擁有不起來,咱還敬佩他們是條漢子。”
……
朱標都嘴角不停地抽搐,他原以為老爹會擔心這些人影響皇室的聲譽,肯定著急安撫他們讓他們離開。
那知、老爹居然一點都不在意。
城樓下的讀書人持續呐喊了好一會,見朱元璋站在城樓上看戲,沒有要安撫他們的意思。
好家夥!
朱元璋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把我們當雜耍的猴兒呢。
就在這時,跪在人群最前麵的一個中年男子,示意大家都安靜下來。
此人溫文爾雅,一股子書香氣,一看就是飽讀詩書的儒士。
在場的讀書人很快就安靜下來,此人仰頭望著城樓上的朱元璋,生怕朱元璋聽不到,大聲說道:“臣孔言昌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禮儀這方麵,拿捏的死死的。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孔姓,那麽也隻有孔氏一族的人了。
“你是孔氏一族的人?你身為孔子後人,怎麽不好好讀書識字,居然帶頭來逼宮,真當咱不敢殺你嗎?”朱元璋陰沉著臉嗬斥道。
“陛下、臣今日前來,是為了天下讀書人 ,即便陛下殺了臣,臣也死而無憾,天下讀書人會記住臣,後世子孫會記住臣。”
好家夥!
在場的人都聽出來了,孔言昌這是陽謀,如果朱元璋今天敢弄死他,那麽、天下讀書人就會知道朱元璋的今日所作所為,後世子孫也會知道。
孔言昌這是站在大義麵前,給自己上了一道保險。
朱元璋心裏冷,看咱今天敢不敢殺你就完了。
孔言昌繼續說道:“臣鬥膽勸諫陛下,若是陛下要一意推行新政,天下讀書人將不會參加科舉。”
朱元璋陰沉著臉:“你是在威脅咱?”
“臣不敢,臣隻是說出了天下讀書人的心聲罷了。”
“讀書人六歲啟蒙,十五歲束發而學,這一路要參加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
“這一路挑燈夜讀,頭懸梁錐刺股,背井離鄉,不畏寒暑,十年如一日,其中的辛苦人人皆知。”
“若是讀書人和普通百姓一樣,還需要交稅,那麽、讀書人為了學習的花銷,如何用心讀書。”
“若是沒有人去做學問,那麽、這天下誰來幫陛下治理,是來教導百姓。”
……
一時間、不僅僅城樓上,城樓下都議論紛紛。
“這位夫子所言甚是,讀書人就應該專心做學問,可不能被一些雜事影響了讀書做學問。”
“沒錯、沒錯……俺也是這樣覺得的,不然就像俺一樣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識一個。”
……
“我倒是覺得,官紳一體納糧也沒啥,不然讓弟兄們餓著肚子上戰場殺敵嗎?”
頓時間、武將們都沉默了,雖然大明已經開國十五年,但每年都在打仗。
蒙元被驅逐迴了漠北,雖無大的戰事,但時常發生摩擦。
更何況、近幾年大明對西部大舉用兵,還要征討雲南的北元殘餘,以及各地的土司。
打仗打的是什麽?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他們身為武將,難道能看著將士們餓著肚子殺敵嗎?
一個好的將領,是愛惜屬下的。
郭英繼續說道:“我們現在討論那麽多也無濟於事,先看看上位是如何決斷的吧。”
郭英十八歲就追隨朱元璋戰鬥,深得朱元璋信任,而他也忠誠於朱元璋。
因此、隻要是朱元璋決定的事情,他都舉雙手讚成。
對了、他還是洪武二十四將之一,如今在京擔任大都督府僉事,手握軍權。
馮勝這時開口說道:“如今諸位所擁有的,是上位給大家的。”
“上位隻是讓大家都交稅而已,並沒有什麽過分要求,難道讓大家交稅有問題嗎?這本就合理合法。”
他說著頓了蹲,繼續說道:“交一點稅對於諸位來說,又沒多少損失,對於諸位的資產來說,也隻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難道因為正常的交稅,就會讓大家過不上好日子嗎?”
“還有、給佃戶漲租的事情,諸位莫要在提。”
“佃戶每年上交租錢以後,日子已經過得很艱難了,若是對他們漲租,這不是要把他們逼死嗎?到時候誰還來給諸位種地?”
眾人聞言,雖然心裏很不願意,但確實如馮勝所說的那樣,他們交那點稅,對於他們的收益來說,微不足道。
更加不能向佃戶漲租,到時候沒人給他們種地,難道他們迴家去種地嗎?
“爹、今天的事情該如何處置?”太子朱標麵露擔憂之色:“之前推行改革的時候,兒臣就覺得太過著急了,各項改革不應該同時推行,必定會使得很多人心生反抗。”
“這不……兒臣的擔心終於應驗了……”
“搞不好所有的改革,都會胎死腹中。”
朱元璋對於朱標還是很滿意,能文能武,如今處理起政務也是井井有條。
“老大、你說會有人心生反抗,這個很多人是多少人?”朱元璋反問道。
呃!!!
朱標很是無語,城樓下上萬讀書人,這還不夠多嗎?難道要天下都讀書人都跪在城樓下才算多。
“爹、無論是商稅改革還是農稅改革,都觸及到鄉紳士族,達官貴人的利益,這些人加一起,難道不算多嗎?”
“而且、他們有權有勢還有錢,若是不能處理好此事,這天下恐怕將會大亂。”
朱標熟讀曆史,深知世家的強大,若是得罪天下所有世家,他們老朱家的日子也別想好過。
朱元璋搖搖頭,指了指跪在城樓下的讀書人和看熱鬧的達官貴人,又指了指密密麻麻的百姓。
“老大、你來說說,那邊人多?”
這還需要朱標思考嗎,隻要長著眼睛就能看出來:“爹、圍觀的百姓更多。”
朱元璋笑了起來:“是啊、這天下,世家雖多,但比起普通百姓,也隻是很小的一撮。”
“咱的各項改革,都有利於百姓,天下的百姓都會支持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有跟百姓站在一起,咱老朱家的皇位才更穩。”
“世家雖然有權有勢還有錢,但是、隻要百姓都在咱這一邊,這些世家根本翻不起什麽花浪。”
朱標當然懂這個意思,可真把士族都得罪了,真的好嗎?
朱元璋繼續說道:“你剛才不是問咱要如何處理此事嗎?咱告訴你,咱就看著,當看樂嗬打發時間。”
“他們想跪就繼續跪,他們要是擁有不起來,咱還敬佩他們是條漢子。”
……
朱標都嘴角不停地抽搐,他原以為老爹會擔心這些人影響皇室的聲譽,肯定著急安撫他們讓他們離開。
那知、老爹居然一點都不在意。
城樓下的讀書人持續呐喊了好一會,見朱元璋站在城樓上看戲,沒有要安撫他們的意思。
好家夥!
朱元璋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把我們當雜耍的猴兒呢。
就在這時,跪在人群最前麵的一個中年男子,示意大家都安靜下來。
此人溫文爾雅,一股子書香氣,一看就是飽讀詩書的儒士。
在場的讀書人很快就安靜下來,此人仰頭望著城樓上的朱元璋,生怕朱元璋聽不到,大聲說道:“臣孔言昌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禮儀這方麵,拿捏的死死的。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孔姓,那麽也隻有孔氏一族的人了。
“你是孔氏一族的人?你身為孔子後人,怎麽不好好讀書識字,居然帶頭來逼宮,真當咱不敢殺你嗎?”朱元璋陰沉著臉嗬斥道。
“陛下、臣今日前來,是為了天下讀書人 ,即便陛下殺了臣,臣也死而無憾,天下讀書人會記住臣,後世子孫會記住臣。”
好家夥!
在場的人都聽出來了,孔言昌這是陽謀,如果朱元璋今天敢弄死他,那麽、天下讀書人就會知道朱元璋的今日所作所為,後世子孫也會知道。
孔言昌這是站在大義麵前,給自己上了一道保險。
朱元璋心裏冷,看咱今天敢不敢殺你就完了。
孔言昌繼續說道:“臣鬥膽勸諫陛下,若是陛下要一意推行新政,天下讀書人將不會參加科舉。”
朱元璋陰沉著臉:“你是在威脅咱?”
“臣不敢,臣隻是說出了天下讀書人的心聲罷了。”
“讀書人六歲啟蒙,十五歲束發而學,這一路要參加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
“這一路挑燈夜讀,頭懸梁錐刺股,背井離鄉,不畏寒暑,十年如一日,其中的辛苦人人皆知。”
“若是讀書人和普通百姓一樣,還需要交稅,那麽、讀書人為了學習的花銷,如何用心讀書。”
“若是沒有人去做學問,那麽、這天下誰來幫陛下治理,是來教導百姓。”
……
一時間、不僅僅城樓上,城樓下都議論紛紛。
“這位夫子所言甚是,讀書人就應該專心做學問,可不能被一些雜事影響了讀書做學問。”
“沒錯、沒錯……俺也是這樣覺得的,不然就像俺一樣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識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