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朱軒點馮勝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軒猶豫片刻:“怎麽說呢,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方向。”
“不過、比起遊標卡尺,應該更為重要,因為它們運用的方麵更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聽到戰略資源,朱元璋的神色就嚴肅起來,光聽名稱就不一樣,不得不讓他不重視。
“行、咱就等著大孫的驚喜。”
聊完這些之後,大家也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馮勝大馬金刀的靠坐在椅子上,活脫脫的一副土匪形象。
完全沒有一點國公爺的樣子。
朱軒望著馮勝,也知道這是武將的性格,沒有什麽不妥。
不過、一想到這些大明開國武勳,沒有多少有好結局的,朱軒心裏很是不忍。
更何況馮勝跟自家爺爺還是過命的老兄弟,未來自己還要借助他們的力量呢,不忍看他們最後落得一個慘死的結局。
當然、這些開國武勳的死,少不了皇長孫朱雄英和太子朱標薨逝,朱元璋怕朱允炆這個廢物點心壓不住。
隻能把這些潛在危險消除。
從另一個層麵來說,如果這些開國武勳都如徐達一樣,朱元璋又怎麽會對他們動手。
說來說去,是他們自己作死作的。
“馮爺爺、你對漢朝開國的曆史了解嗎?”朱軒問道。
馮勝大大咧咧的說道:“當然了解,誰人不知鴻門宴,誰人不知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
朱元璋點頭附和道:“劉邦有這些謀臣良將,得天下也是應該的。”
“洪武爺能在各路梟雄之中脫穎而出,推翻暴元,最終開創大明,也幸虧有馮勝等人。”
他這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話,此話一出,聽得馮勝很是開心,上位這是把他們這群老兄弟比成蕭何張良。
這可都是曆史名人啊。
朱軒笑了笑,神情旋即變得嚴肅起來:“馮爺爺、既然你知道這段曆史,那你知道他們的最終結局嗎?”
呃!!!
馮勝心裏猛的一驚,渾身起了一身冷汗,用餘光瞄向朱元璋,暗道,不會吧,上位不會學劉邦那個老逼登,對我們這些老兄弟動手吧?
朱元璋的臉色也是頓時難看起來,麵帶不悅的嗬斥道:“大孫、你怎麽能妄議洪武爺呢,洪武爺重情重義,怎麽可能像劉邦那個地痞無賴,會對自己的功臣動手。”
“當初劉邦若是不對這些有功之臣動手,也不會讓漢朝被匈奴欺負了百年之久。”
馮勝緊繃的心不由得稍稍放鬆一點,但依舊緊張忐忑。
朱軒點點頭:“確實、如果劉邦不對這些有功之臣動手,以這些名將的才能,都不需要等到霍去病和衛青,就能把匈奴打散。”
“但是、事無絕對,劉邦為什麽要對他們動手?這些人一個個都是驕兵悍將,囂張跋扈,恃功自傲。”
“有了權利就作威作福,忘了一開始創業的艱難,危害一方。”
“官官相護,結黨營私……”
“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說,劉邦都會對他們動手,或者說,對他們動手,利大於弊。”
朱軒說著把目光投向馮勝:“馮爺爺、聽說現在大部分武將就是如此,一個個都是驕兵悍將,恃功自傲,欺壓百姓……洪武爺早就對他們不滿了吧?”
“也就洪武爺重情重義,念記舊情,加上有心善的馬皇後勸說,不然的話,嘖嘖……”
這次朱元璋沒有反駁,他確實早就對這些老兄弟不滿了,特別是剛建國的時候,這些老兄弟一個個我行我素,根本不拿他當皇帝對待。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大家都對他沒有敬畏之心,他如何管理整個大明。
更何況、朱元璋為什麽起兵的?
不就是因為暴元政權,欺壓盤剝百姓,讓他們無法生存嗎。
而現在這些武將們,他們的所作所為,跟當初的那些權貴們又有什麽兩樣。
馮勝額頭直冒冷汗,他知道皇長孫的身體是什麽情況,皇長孫失憶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皇長孫說出這些話 ,並非朱元璋的意思,而是自己看出來的。
既然失憶的皇長孫都能看出來這些問題,那麽……可以想象得到,事情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
一個不好、他們將會步入漢朝初期的結局。
朱軒繼續說道:“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搞一個杯酒釋兵權,其目的也是不想對老兄弟們動手,以此來應對這些驕兵悍將,恃功自傲之人……”
馮勝忍不住問道:“洪武爺也會杯酒釋兵權嗎?”他這話看似在問朱軒,其實是在問朱元璋。
朱軒搖搖頭:“劉邦和宋朝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鑒,洪武爺怎麽可能會這麽蠢,特別是是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忌憚武將們學他。”
“重文輕武,這本就違背了軍事規律,一個國家想要強大,想要不被欺負,一定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聞言、馮勝的神色緩和下來,既然朱元璋不會對他們動手,那就放心了。
朱軒見馮勝的反應,心裏很是無語,如果換做是李善長這些老狐狸的話,一點就透。
於是、朱軒隻好繼續說道:“大明建國以來,洪武爺一直在敲打這些老兄弟,特別是胡惟庸案,洪武爺借此殺雞儆猴。”
“可惜、效果不大,換做是我的話,可以容忍一次兩次,絕不可能無限容忍下去。”
“洪武爺也是如此,如果武將們還不懂得收斂,遲早會對他們動手。”
這……
馮勝徹底不淡定了,因為他看到朱元璋老神在在的樣子,他們這些跟隨朱元璋多年的老兄弟,太了解朱元璋了。
朱元璋每次在朝堂上,發火的時候始終是一臉溫和的笑容,往往這個樣子,就有人要倒大黴了。
朱軒問道:“你們應該知道藍玉吧?”
馮勝連連點頭,他們怎麽會不知道藍玉,當初起兵的時候,藍玉就已經加入了,算起來藍玉也是最老的功臣。
隻不過當時的藍玉才十四五歲,晚他們一輩,還很年輕比較稚嫩,有很多需要學習,無法獨自領兵作戰,如果跟他們同齡,以藍玉的軍事才能,搞不好也能混個開國國公爵位。
也不至於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才獲封永昌侯。
“不過、比起遊標卡尺,應該更為重要,因為它們運用的方麵更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聽到戰略資源,朱元璋的神色就嚴肅起來,光聽名稱就不一樣,不得不讓他不重視。
“行、咱就等著大孫的驚喜。”
聊完這些之後,大家也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馮勝大馬金刀的靠坐在椅子上,活脫脫的一副土匪形象。
完全沒有一點國公爺的樣子。
朱軒望著馮勝,也知道這是武將的性格,沒有什麽不妥。
不過、一想到這些大明開國武勳,沒有多少有好結局的,朱軒心裏很是不忍。
更何況馮勝跟自家爺爺還是過命的老兄弟,未來自己還要借助他們的力量呢,不忍看他們最後落得一個慘死的結局。
當然、這些開國武勳的死,少不了皇長孫朱雄英和太子朱標薨逝,朱元璋怕朱允炆這個廢物點心壓不住。
隻能把這些潛在危險消除。
從另一個層麵來說,如果這些開國武勳都如徐達一樣,朱元璋又怎麽會對他們動手。
說來說去,是他們自己作死作的。
“馮爺爺、你對漢朝開國的曆史了解嗎?”朱軒問道。
馮勝大大咧咧的說道:“當然了解,誰人不知鴻門宴,誰人不知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
朱元璋點頭附和道:“劉邦有這些謀臣良將,得天下也是應該的。”
“洪武爺能在各路梟雄之中脫穎而出,推翻暴元,最終開創大明,也幸虧有馮勝等人。”
他這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話,此話一出,聽得馮勝很是開心,上位這是把他們這群老兄弟比成蕭何張良。
這可都是曆史名人啊。
朱軒笑了笑,神情旋即變得嚴肅起來:“馮爺爺、既然你知道這段曆史,那你知道他們的最終結局嗎?”
呃!!!
馮勝心裏猛的一驚,渾身起了一身冷汗,用餘光瞄向朱元璋,暗道,不會吧,上位不會學劉邦那個老逼登,對我們這些老兄弟動手吧?
朱元璋的臉色也是頓時難看起來,麵帶不悅的嗬斥道:“大孫、你怎麽能妄議洪武爺呢,洪武爺重情重義,怎麽可能像劉邦那個地痞無賴,會對自己的功臣動手。”
“當初劉邦若是不對這些有功之臣動手,也不會讓漢朝被匈奴欺負了百年之久。”
馮勝緊繃的心不由得稍稍放鬆一點,但依舊緊張忐忑。
朱軒點點頭:“確實、如果劉邦不對這些有功之臣動手,以這些名將的才能,都不需要等到霍去病和衛青,就能把匈奴打散。”
“但是、事無絕對,劉邦為什麽要對他們動手?這些人一個個都是驕兵悍將,囂張跋扈,恃功自傲。”
“有了權利就作威作福,忘了一開始創業的艱難,危害一方。”
“官官相護,結黨營私……”
“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說,劉邦都會對他們動手,或者說,對他們動手,利大於弊。”
朱軒說著把目光投向馮勝:“馮爺爺、聽說現在大部分武將就是如此,一個個都是驕兵悍將,恃功自傲,欺壓百姓……洪武爺早就對他們不滿了吧?”
“也就洪武爺重情重義,念記舊情,加上有心善的馬皇後勸說,不然的話,嘖嘖……”
這次朱元璋沒有反駁,他確實早就對這些老兄弟不滿了,特別是剛建國的時候,這些老兄弟一個個我行我素,根本不拿他當皇帝對待。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大家都對他沒有敬畏之心,他如何管理整個大明。
更何況、朱元璋為什麽起兵的?
不就是因為暴元政權,欺壓盤剝百姓,讓他們無法生存嗎。
而現在這些武將們,他們的所作所為,跟當初的那些權貴們又有什麽兩樣。
馮勝額頭直冒冷汗,他知道皇長孫的身體是什麽情況,皇長孫失憶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皇長孫說出這些話 ,並非朱元璋的意思,而是自己看出來的。
既然失憶的皇長孫都能看出來這些問題,那麽……可以想象得到,事情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
一個不好、他們將會步入漢朝初期的結局。
朱軒繼續說道:“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搞一個杯酒釋兵權,其目的也是不想對老兄弟們動手,以此來應對這些驕兵悍將,恃功自傲之人……”
馮勝忍不住問道:“洪武爺也會杯酒釋兵權嗎?”他這話看似在問朱軒,其實是在問朱元璋。
朱軒搖搖頭:“劉邦和宋朝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鑒,洪武爺怎麽可能會這麽蠢,特別是是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忌憚武將們學他。”
“重文輕武,這本就違背了軍事規律,一個國家想要強大,想要不被欺負,一定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聞言、馮勝的神色緩和下來,既然朱元璋不會對他們動手,那就放心了。
朱軒見馮勝的反應,心裏很是無語,如果換做是李善長這些老狐狸的話,一點就透。
於是、朱軒隻好繼續說道:“大明建國以來,洪武爺一直在敲打這些老兄弟,特別是胡惟庸案,洪武爺借此殺雞儆猴。”
“可惜、效果不大,換做是我的話,可以容忍一次兩次,絕不可能無限容忍下去。”
“洪武爺也是如此,如果武將們還不懂得收斂,遲早會對他們動手。”
這……
馮勝徹底不淡定了,因為他看到朱元璋老神在在的樣子,他們這些跟隨朱元璋多年的老兄弟,太了解朱元璋了。
朱元璋每次在朝堂上,發火的時候始終是一臉溫和的笑容,往往這個樣子,就有人要倒大黴了。
朱軒問道:“你們應該知道藍玉吧?”
馮勝連連點頭,他們怎麽會不知道藍玉,當初起兵的時候,藍玉就已經加入了,算起來藍玉也是最老的功臣。
隻不過當時的藍玉才十四五歲,晚他們一輩,還很年輕比較稚嫩,有很多需要學習,無法獨自領兵作戰,如果跟他們同齡,以藍玉的軍事才能,搞不好也能混個開國國公爵位。
也不至於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才獲封永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