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徐達的漏風小棉襖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馮勝的臉色不停變化,因為朱軒的話直接堵在了他的心坎上。
他當然知道曆朝曆代,國家後期軍事羸弱,被武將們壓製的沒有一點話語權。
過了片刻之後,馮勝點頭沉吟道:“行、隻要大家不嫌我是個大老粗,我可以試試當個教學先生。”
朱軒滿意的笑道:“到時候除了你,想辦法把徐達將軍他們也說動,這樣才能培養出來更多有軍事才能的年輕人。”
一旁的徐妙錦立馬舉手說道:“爹爹哪裏我去說,爹爹最疼我了,隻要我一開口,爹爹肯定會答應成為教學先生。”
朱軒望著信誓旦旦的徐妙錦,暗道小辣椒真是個大孝女,這麽容易就出賣自己的父親,萬一是坑爹的壞事呢?
徐達這是有一個漏風的小棉襖啊。
不過還好,這次是好事。
“嗯、以徐伯伯的人品,肯定樂意教導年輕一輩的人,當然、你出麵勸說的話,把握更大。”朱軒還不忘恭維徐妙錦一番。
果然、被朱軒這麽一誇,徐妙錦傲嬌的揚起小腦袋,咧嘴笑得都露出了小虎牙。
“大明也沒有專門學習軍事的學院啊,單獨修建一家這樣的學院,要花費不少的銀錢。”
“要不、就在小朱軒開辦的學院裏麵教學如何?”馮勝提議道。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他雖然對軍事學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也知道修建這樣的學院花費不小。
既然是軍事學院,就不能像平常的書院那樣,隻需要一個小院子就能教學。
軍事不僅要教理論,還有演習訓練,雖然隻是簡單的演習訓練,但也比紙上談兵來的好。
因此、所要修建的場地設施就不小。
朱元璋雖然沒有見過,朱軒修建的學院是什麽樣子,但平時也從毛驤這裏聽說過一些,朱軒修建的學院規模大,完全可以開設軍事一科。
朱軒果斷的搖頭拒絕:“我這所學院可不行,也不是不行……”
他說著頓了頓,遲疑片刻之後繼續說道:“武將也應該掌握一定量的知識,他們可以讀完高中的學業,高考以後進入軍事學院學習軍事方麵的知識。”
“當然、想要讀完高中的知識,需要十二年時間,時間太長了,先期朝廷的軍事學院,可以先招收學生學習。”
“等以後在按照我說的模式來。”
“至於我這裏,為什麽不適合開設軍事方麵的課程,原因簡單,單獨的軍事學院才更專業。”
“而且、不是什麽人都能上軍事學院學習軍事方麵的知識。”
“這可是一國之本,被居心叵測之人學了去,保不齊會做出危害國家的事情。”
“想要上軍事學院的人,必須經過嚴格審核,不是通敵賣國的,家裏不是作奸犯科的,需要一心報國的……”
朱軒說的就是後世的政審,對於這方麵不得不嚴苛,軍事學院畢業的入了軍,必定不會從大頭兵做起。
如果有心不在大明的,這些人帶著手下的士兵作亂咋辦?
而且、通過層層審核後,篩選出來的人對國家忠誠,有很大的概率篩除像吳三桂、洪承疇等等之類的敗類。
眾人讚許的點點頭,神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朱元璋開口說道:“咱大孫說道,瞧瞧那些書院都教出些什麽玩意,宋朝的讀書人,咱都懶得提。”
“咱就說說大明的讀書人,洪武爺在洪武三年重開科舉,科考出來的都是什麽玩意。”
“這是為什麽?還不是因為隻要有有權有錢的人就能讀書,不管品行,什麽人都收。”
“軍事隊乃一國之本,可不能讓什麽人都進去學習,若是心思不純,貪生怕死之輩進入軍中,要害死多少將士都不知道。”
眾人都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即便是李善長這個士族出身的人,也無法反駁。
因為他就是這個陣營出來的人,比馮勝他們知道的更清楚。
馮勝開口說道:“我會上奏洪武爺,修建大明的軍事學院,雖然花費肯定不少,但我相信洪武爺的眼界,肯定會同意的。”
他適時的出言,做到了臣子為君主分憂解難,還小小的拍了朱元璋的馬屁。
一旁的朱元璋嘴角上揚,心裏暗道,馮勝今天很醒目啊,平時都是咱說上奏洪武爺,說多了也不好。
現在由馮勝說出來,比他合適得多,看來以後得讓馮勝多當當工具人才行。
一群人猶如遊山玩水,沿著田地中間道路有說有笑的往前走。
“大孫、你田地裏的稻穀長勢真喜人,比別人家的高出幾個頭,今年必定大豐收。”朱元璋來朱軒的田地裏逛過。
他出自農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剛來楊家村就關注過朱軒的田地。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兩個月沒見,田地裏的稻穀給他帶來了驚喜。
馮勝望著長勢喜人的稻穀,一臉驚奇道:“小朱軒、你這些雖然都是上等田,但上等田的莊稼也沒這麽好的長勢啊。”
“你是從哪裏找來的耕種的人,幫我也找一些,有了這樣的人給我家種地,即便比不上這裏的莊稼,收成至少也能漲兩成。”
莊稼漲兩成的收成可不是小數目,難怪馮勝會想著讓朱軒幫他找人。
李善長也是看得嘖嘖稱奇,不過、他知道給朱軒耕種的人,都是楊家村的百姓,沒有什麽特別的。
朱軒沒來楊家村的時候,楊家村雖然位於京城郊外,但也隻能做到餓不死人,如果他們有這個本事,早就家家有餘糧了。
“宋國公、這次你可說錯了,這些莊稼長勢好,跟種地的人沒多大關係。”李善長說道。
“啥?”馮勝明顯一愣:“這其中有什麽是我不知道的嗎?我還以為這些耕種的百姓都是經驗豐富的農人呢。”
李善長笑著說道:“你以為我家小少爺的飼養場是擺設?飼養場裏養了那麽多牲畜,每天都有大量糞便產出。”
“小少爺又花錢找百姓們,從山裏運迴來枯枝腐葉,把牲畜的糞便跟枯枝腐葉一起堆肥。”
“你家如果有這麽多的肥料,你家也行。”
呃……
馮勝頓時說不出話來,他們家的田莊裏也飼養了牲畜,可養的不多,出產的糞便對於那麽多田地來說,根本分攤不到多少。
“看來、我家也得搞個飼養場出來,多養一些牲畜,不僅有更多的肉食吃,還能給田地帶來肥力。”馮勝心動道。
他當然知道曆朝曆代,國家後期軍事羸弱,被武將們壓製的沒有一點話語權。
過了片刻之後,馮勝點頭沉吟道:“行、隻要大家不嫌我是個大老粗,我可以試試當個教學先生。”
朱軒滿意的笑道:“到時候除了你,想辦法把徐達將軍他們也說動,這樣才能培養出來更多有軍事才能的年輕人。”
一旁的徐妙錦立馬舉手說道:“爹爹哪裏我去說,爹爹最疼我了,隻要我一開口,爹爹肯定會答應成為教學先生。”
朱軒望著信誓旦旦的徐妙錦,暗道小辣椒真是個大孝女,這麽容易就出賣自己的父親,萬一是坑爹的壞事呢?
徐達這是有一個漏風的小棉襖啊。
不過還好,這次是好事。
“嗯、以徐伯伯的人品,肯定樂意教導年輕一輩的人,當然、你出麵勸說的話,把握更大。”朱軒還不忘恭維徐妙錦一番。
果然、被朱軒這麽一誇,徐妙錦傲嬌的揚起小腦袋,咧嘴笑得都露出了小虎牙。
“大明也沒有專門學習軍事的學院啊,單獨修建一家這樣的學院,要花費不少的銀錢。”
“要不、就在小朱軒開辦的學院裏麵教學如何?”馮勝提議道。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他雖然對軍事學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也知道修建這樣的學院花費不小。
既然是軍事學院,就不能像平常的書院那樣,隻需要一個小院子就能教學。
軍事不僅要教理論,還有演習訓練,雖然隻是簡單的演習訓練,但也比紙上談兵來的好。
因此、所要修建的場地設施就不小。
朱元璋雖然沒有見過,朱軒修建的學院是什麽樣子,但平時也從毛驤這裏聽說過一些,朱軒修建的學院規模大,完全可以開設軍事一科。
朱軒果斷的搖頭拒絕:“我這所學院可不行,也不是不行……”
他說著頓了頓,遲疑片刻之後繼續說道:“武將也應該掌握一定量的知識,他們可以讀完高中的學業,高考以後進入軍事學院學習軍事方麵的知識。”
“當然、想要讀完高中的知識,需要十二年時間,時間太長了,先期朝廷的軍事學院,可以先招收學生學習。”
“等以後在按照我說的模式來。”
“至於我這裏,為什麽不適合開設軍事方麵的課程,原因簡單,單獨的軍事學院才更專業。”
“而且、不是什麽人都能上軍事學院學習軍事方麵的知識。”
“這可是一國之本,被居心叵測之人學了去,保不齊會做出危害國家的事情。”
“想要上軍事學院的人,必須經過嚴格審核,不是通敵賣國的,家裏不是作奸犯科的,需要一心報國的……”
朱軒說的就是後世的政審,對於這方麵不得不嚴苛,軍事學院畢業的入了軍,必定不會從大頭兵做起。
如果有心不在大明的,這些人帶著手下的士兵作亂咋辦?
而且、通過層層審核後,篩選出來的人對國家忠誠,有很大的概率篩除像吳三桂、洪承疇等等之類的敗類。
眾人讚許的點點頭,神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朱元璋開口說道:“咱大孫說道,瞧瞧那些書院都教出些什麽玩意,宋朝的讀書人,咱都懶得提。”
“咱就說說大明的讀書人,洪武爺在洪武三年重開科舉,科考出來的都是什麽玩意。”
“這是為什麽?還不是因為隻要有有權有錢的人就能讀書,不管品行,什麽人都收。”
“軍事隊乃一國之本,可不能讓什麽人都進去學習,若是心思不純,貪生怕死之輩進入軍中,要害死多少將士都不知道。”
眾人都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即便是李善長這個士族出身的人,也無法反駁。
因為他就是這個陣營出來的人,比馮勝他們知道的更清楚。
馮勝開口說道:“我會上奏洪武爺,修建大明的軍事學院,雖然花費肯定不少,但我相信洪武爺的眼界,肯定會同意的。”
他適時的出言,做到了臣子為君主分憂解難,還小小的拍了朱元璋的馬屁。
一旁的朱元璋嘴角上揚,心裏暗道,馮勝今天很醒目啊,平時都是咱說上奏洪武爺,說多了也不好。
現在由馮勝說出來,比他合適得多,看來以後得讓馮勝多當當工具人才行。
一群人猶如遊山玩水,沿著田地中間道路有說有笑的往前走。
“大孫、你田地裏的稻穀長勢真喜人,比別人家的高出幾個頭,今年必定大豐收。”朱元璋來朱軒的田地裏逛過。
他出自農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剛來楊家村就關注過朱軒的田地。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兩個月沒見,田地裏的稻穀給他帶來了驚喜。
馮勝望著長勢喜人的稻穀,一臉驚奇道:“小朱軒、你這些雖然都是上等田,但上等田的莊稼也沒這麽好的長勢啊。”
“你是從哪裏找來的耕種的人,幫我也找一些,有了這樣的人給我家種地,即便比不上這裏的莊稼,收成至少也能漲兩成。”
莊稼漲兩成的收成可不是小數目,難怪馮勝會想著讓朱軒幫他找人。
李善長也是看得嘖嘖稱奇,不過、他知道給朱軒耕種的人,都是楊家村的百姓,沒有什麽特別的。
朱軒沒來楊家村的時候,楊家村雖然位於京城郊外,但也隻能做到餓不死人,如果他們有這個本事,早就家家有餘糧了。
“宋國公、這次你可說錯了,這些莊稼長勢好,跟種地的人沒多大關係。”李善長說道。
“啥?”馮勝明顯一愣:“這其中有什麽是我不知道的嗎?我還以為這些耕種的百姓都是經驗豐富的農人呢。”
李善長笑著說道:“你以為我家小少爺的飼養場是擺設?飼養場裏養了那麽多牲畜,每天都有大量糞便產出。”
“小少爺又花錢找百姓們,從山裏運迴來枯枝腐葉,把牲畜的糞便跟枯枝腐葉一起堆肥。”
“你家如果有這麽多的肥料,你家也行。”
呃……
馮勝頓時說不出話來,他們家的田莊裏也飼養了牲畜,可養的不多,出產的糞便對於那麽多田地來說,根本分攤不到多少。
“看來、我家也得搞個飼養場出來,多養一些牲畜,不僅有更多的肉食吃,還能給田地帶來肥力。”馮勝心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