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嘴軟,拿人手軟。
這又吃又拿的,你們這幫小樣的,不好好訓練,怎麽對得起我的付出。鄭成功領著新建立的軍隊在金門訓練士卒。
步兵訓練現階段最是簡單,也是最辛苦。
啥都不說,先在兜裏背上十斤重的石頭,然後跑,繞著島嶼跑。
國姓爺是仁慈的,看你們這幫小樣,麵黃肌瘦的,現階段先跑個十公裏就可以了。等過段時間咋們再慢慢增添石頭、加距離。
為了能起表率作用,鄭成功當著眾多士卒的麵,背上二十斤重的石頭,跑在前頭。
尊貴的國姓爺都跑了,手下的士卒有什麽號說的,也跟著跑起來。
如果沒跟上,想偷懶。
哼!哼!憲兵騎著馬悠哉地在後麵跟著,那個跑的慢拖在後麵的,打!
馬鞭、裹著布的木棍一個勁地往肉多的地方抽,讓人隻痛不傷。
什麽,你皮糙肉厚不怕打,不用擔心,爺有的是整人手段。
單挑不行,群毆給我上,將那個混蛋揍成他媽都認不出來。
這是武的,不過,國姓爺一般不用。花了大價錢招募的,傷了,可是會讓國姓爺心痛到死的。
好歹從前是個文舉人,總的有個文人氣度吧!來文的,洗衣疊被,小意思。廁所需要人打掃吧!夜來香需要人倒吧!
這些你都不怕,沒關係。去給我抄軍規法紀一千遍。不識字,亂畫一通!好你有種,來人啊,將這個混球給我關到黑窖裏去,讓他嚐嚐五指漆黑地滋味,至於哪天出來,就看他的認錯態度!
一來二去,所有軍中刺頭都變成了好學生,好好鍛煉,天天向上。
上午訓練一次,下午再訓練一次,一天的主要訓練量就夠了。
至於晚上嘛,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想必你們也是如此!國姓爺體貼你們,鍛煉一下軍姿就行。全體都有,立正!
這下不單是士卒,連那些將令都給鄭成功責令要一起學習。一開始很多將領都不肯遵從,但在軍棍打斷了幾條後,所有不服從的,一律給鄭成功強硬的態度鎮壓下去。
服從,那就去鍛煉軍姿,不服從的也得去鍛煉軍姿。
鄭成功拿著一條軟鞭,走到隊伍麵前。朝著這幫混蛋,吼道,“告訴我,你們來軍隊時幹什麽的?”
士卒齊聲吼道,“幹你叫我幹的事,長官!
“對,說的好。你們這幫混蛋給我記住,合理的叫做訓練,不合理的叫做磨練,不管是否合理,都是一種鍛煉!老子叫你們幹什麽就幹什麽,就算前麵是火海,老子一聲令下,你們得給我往前衝,聽到了嗎?“
“是,長官!”
“不錯,很好。現在開始練習,全體都有,立正!”
鄭成功在隊伍中來迴走動,時刻糾正著他們的錯誤。
瞧你個熊樣,對,說的就是你!站沒站姿,坐沒坐姿,難怪討不到老婆,再這樣混下去,讓你一輩子打光棍。給我站好,收腹、抬頭、挺胸,嗯,這樣才像我漢家男兒!
哪個沒有站好,二話不說,就一鞭子抽過去,抽到他站好為止。
蠢的,楞的、呆的總是學不會的,一鞭抽過去,抽到他學會為止。
就這樣鍛煉了一個月,很多原本身子單薄的士兵在饅頭和跑步雙重崔劑下,總算將身體養出了一些肉。
看到這情形,鄭成功也開始放膽訓練了,背二十斤跑二十五公裏,背二十五斤跑三十公裏。上午繼續跑步,下午就開始練習殺人技巧,以及陣型了。
古代通信是個很大問題,如其是在動則兵馬上萬、上數十萬,士兵多達要占據數公裏的戰場上更是個要命的問題。
戰場上情勢瞬息萬變,元帥大將們短時間內就要做出判斷,然後讓傳令官去傳達給下麵的將士。
可軍情如火,哪能讓人慢慢跟那麽多將士去解說,這個將領你該怎樣去做,那個將士你又該如何去做。
同時複雜的命令經過傳令官口中說出,可能會變成另一種意思,到時將士產生誤會,那樂子可就大了。
輕者軍隊混亂不知所措,重者一敗塗地。
因此中國古代的智者就想到了陣法,設計出很多陣型。事先讓士卒按著某一種套路練習熟悉。等到戰場上,將領們就可以根據形勢,用最簡練的命令讓全體士卒都明白自己的意圖。
士兵們也可以最短的時間內作出相應的變化。這樣既可以贏得時間,同時也可以發揮出軍隊整體的最大能量。
當然陣型也是有缺點的,就是呆板。
一是戰場上出現了意外變數,士卒們在軍法的震懾下,不敢主動作出變動。
二是陣型是士卒通過預先設定的站位、走位、跑位來讓軍隊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戰鬥力,可一旦敵將看通了這個陣型,派出手下兵馬強行殺入陣中,阻礙了陣型的運轉,那樣可就讓軍隊產生混亂,敵人趁勢一攻,就可能會一敗塗地了。
不過就算缺點這樣明顯,但總體來說是利大於弊,不然千百年就不會有這麽多名將元帥們熱衷於讓手下將士們練習陣型了。如其是對於既能很好地運用陣型發揮作用,同時又能根據實際、意外等情況,迅速做出變動的名將。就像是多多益善的韓信、善用八卦陣的諸葛亮等。
圓陣、方形陣、一字陣等是最簡單的、最基本的陣型。
在這基礎上根據實際以及自己兵種的配合上,曆史上很多名將元帥創造出加強版的陣型,比如著名的八門金鎖陣、八卦陣、鴛鴦三才陣等。
鄭成功設立的是五軍五鎮多兵種配合製度,因此讓步兵練習的是五枚梅花陣。這個陣偏向於防守,外設四個圓陣,陣眼為梅心的方形陣。
幾個月訓練下來,鄭成功站在點將台上,看著台下士兵個個昂首挺胸站立,持槍握刀的樣子到是頗為威武雄壯。鄭成功欣慰地想著這大軍拉到戰場見過血,應該也算強兵了。
訓練步兵的同時,鄭成功也沒有忘記水師的訓練。
水師是鄭家軍的依仗,對水兵的選擇訓練,比步兵還要嚴格。
水兵的選拔條件是必須熟悉水性,慣於海上生活,能耐風濤顛簸之苦。
選拔水兵時,鄭成功下令士兵全部下海,在海水中手拿大刀或統槍,遊水進退,水隻能淹到腰部,不能齊胸。這要求水兵不僅會遊泳,而且還要很好的遊泳技術,能掌握踏水等技巧,或者不得入選。
幸好水師當中更多的是鄭芝龍時的老兵,他們以漳、泉、潮、惠等沿海一帶人居多,水性精湛,能輕易達標入選。
鄭芝龍之前沒有虧待過他們,鄭成功更不會虧待他們,他們的身體條件算是在鄭家軍裏麵最好的。
而且水師的大部分官兵是老將老兵,他們自然有豐富的海上生活和戰鬥經驗。對於水師當中水兵的訓練,在維持一定訓練量下,隻是讓他們多上船熟悉陣型,以及再多點海上操縱火炮的經驗,提高命中率。
說道火炮,鄭成功就是一陣惱火。
未來戰爭的主流是**,這個鄭成功知道。
但問題是鄭成功附身前學的是經濟學,也就懂一些最基本的理科知識。
比如火藥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這個鄭成功知道,但具體的比例是多少,他就不清楚了。
至於**、冶金煉鐵這高技術含量的東西等,更是兩眼摸黑。
鄭成功心裏清楚靠自己想造成火槍、火炮等跨時代的兵器,是不用指望的了。
鄭成功隻好花錢招攬一些鐵匠來試煉研究火器,他自己在研究的方向給予指點。
隻是明朝的火器製造鐵匠絕大部分都在北方的京師、遼東、山東等地,現在大部分都給清軍監管著。
南方這邊少的可憐,鄭芝龍當年為了能縱橫東海,是花了大價錢請了很多工匠鐵匠製造火炮。
但那該死的便宜父親鄭芝龍,好死不死地竟然將辛苦建立的火器製造坊安置在廈門。
這下鄭成功就頭疼了,鄭彩、鄭聯兩兄弟跟他的關係可是不咋樣的。
為了能買到火炮,鄭成功放下身段用謙和的語氣寫信向鄭彩鄭聯他們購買,但都被他們一口拒絕。
氣的鄭成功發誓日後有機會一定要給他們一點教訓。
鄭采、鄭聯那邊行不通,鄭成功隻好花大價格從澳門跟西夷購買了一些三磅、六磅的小炮。
輕火炮能買到一些,重火炮九磅、十三磅的就一蹲都沒有買到,
那些海商跑海路的,有時是正規的貿易商,有時轉身一變就成了兇狠的海盜。
大炮他們還要留著來保護自己,同時也要用來搶劫別人,因此一點都不肯賣。
自家船艦上的火炮又是安身立命的保障,更加不能拆下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鄭成功隻能寄托那些招攬的工匠鐵匠,在自己的指點下,能盡快研製出好的火器來了。
這又吃又拿的,你們這幫小樣的,不好好訓練,怎麽對得起我的付出。鄭成功領著新建立的軍隊在金門訓練士卒。
步兵訓練現階段最是簡單,也是最辛苦。
啥都不說,先在兜裏背上十斤重的石頭,然後跑,繞著島嶼跑。
國姓爺是仁慈的,看你們這幫小樣,麵黃肌瘦的,現階段先跑個十公裏就可以了。等過段時間咋們再慢慢增添石頭、加距離。
為了能起表率作用,鄭成功當著眾多士卒的麵,背上二十斤重的石頭,跑在前頭。
尊貴的國姓爺都跑了,手下的士卒有什麽號說的,也跟著跑起來。
如果沒跟上,想偷懶。
哼!哼!憲兵騎著馬悠哉地在後麵跟著,那個跑的慢拖在後麵的,打!
馬鞭、裹著布的木棍一個勁地往肉多的地方抽,讓人隻痛不傷。
什麽,你皮糙肉厚不怕打,不用擔心,爺有的是整人手段。
單挑不行,群毆給我上,將那個混蛋揍成他媽都認不出來。
這是武的,不過,國姓爺一般不用。花了大價錢招募的,傷了,可是會讓國姓爺心痛到死的。
好歹從前是個文舉人,總的有個文人氣度吧!來文的,洗衣疊被,小意思。廁所需要人打掃吧!夜來香需要人倒吧!
這些你都不怕,沒關係。去給我抄軍規法紀一千遍。不識字,亂畫一通!好你有種,來人啊,將這個混球給我關到黑窖裏去,讓他嚐嚐五指漆黑地滋味,至於哪天出來,就看他的認錯態度!
一來二去,所有軍中刺頭都變成了好學生,好好鍛煉,天天向上。
上午訓練一次,下午再訓練一次,一天的主要訓練量就夠了。
至於晚上嘛,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想必你們也是如此!國姓爺體貼你們,鍛煉一下軍姿就行。全體都有,立正!
這下不單是士卒,連那些將令都給鄭成功責令要一起學習。一開始很多將領都不肯遵從,但在軍棍打斷了幾條後,所有不服從的,一律給鄭成功強硬的態度鎮壓下去。
服從,那就去鍛煉軍姿,不服從的也得去鍛煉軍姿。
鄭成功拿著一條軟鞭,走到隊伍麵前。朝著這幫混蛋,吼道,“告訴我,你們來軍隊時幹什麽的?”
士卒齊聲吼道,“幹你叫我幹的事,長官!
“對,說的好。你們這幫混蛋給我記住,合理的叫做訓練,不合理的叫做磨練,不管是否合理,都是一種鍛煉!老子叫你們幹什麽就幹什麽,就算前麵是火海,老子一聲令下,你們得給我往前衝,聽到了嗎?“
“是,長官!”
“不錯,很好。現在開始練習,全體都有,立正!”
鄭成功在隊伍中來迴走動,時刻糾正著他們的錯誤。
瞧你個熊樣,對,說的就是你!站沒站姿,坐沒坐姿,難怪討不到老婆,再這樣混下去,讓你一輩子打光棍。給我站好,收腹、抬頭、挺胸,嗯,這樣才像我漢家男兒!
哪個沒有站好,二話不說,就一鞭子抽過去,抽到他站好為止。
蠢的,楞的、呆的總是學不會的,一鞭抽過去,抽到他學會為止。
就這樣鍛煉了一個月,很多原本身子單薄的士兵在饅頭和跑步雙重崔劑下,總算將身體養出了一些肉。
看到這情形,鄭成功也開始放膽訓練了,背二十斤跑二十五公裏,背二十五斤跑三十公裏。上午繼續跑步,下午就開始練習殺人技巧,以及陣型了。
古代通信是個很大問題,如其是在動則兵馬上萬、上數十萬,士兵多達要占據數公裏的戰場上更是個要命的問題。
戰場上情勢瞬息萬變,元帥大將們短時間內就要做出判斷,然後讓傳令官去傳達給下麵的將士。
可軍情如火,哪能讓人慢慢跟那麽多將士去解說,這個將領你該怎樣去做,那個將士你又該如何去做。
同時複雜的命令經過傳令官口中說出,可能會變成另一種意思,到時將士產生誤會,那樂子可就大了。
輕者軍隊混亂不知所措,重者一敗塗地。
因此中國古代的智者就想到了陣法,設計出很多陣型。事先讓士卒按著某一種套路練習熟悉。等到戰場上,將領們就可以根據形勢,用最簡練的命令讓全體士卒都明白自己的意圖。
士兵們也可以最短的時間內作出相應的變化。這樣既可以贏得時間,同時也可以發揮出軍隊整體的最大能量。
當然陣型也是有缺點的,就是呆板。
一是戰場上出現了意外變數,士卒們在軍法的震懾下,不敢主動作出變動。
二是陣型是士卒通過預先設定的站位、走位、跑位來讓軍隊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戰鬥力,可一旦敵將看通了這個陣型,派出手下兵馬強行殺入陣中,阻礙了陣型的運轉,那樣可就讓軍隊產生混亂,敵人趁勢一攻,就可能會一敗塗地了。
不過就算缺點這樣明顯,但總體來說是利大於弊,不然千百年就不會有這麽多名將元帥們熱衷於讓手下將士們練習陣型了。如其是對於既能很好地運用陣型發揮作用,同時又能根據實際、意外等情況,迅速做出變動的名將。就像是多多益善的韓信、善用八卦陣的諸葛亮等。
圓陣、方形陣、一字陣等是最簡單的、最基本的陣型。
在這基礎上根據實際以及自己兵種的配合上,曆史上很多名將元帥創造出加強版的陣型,比如著名的八門金鎖陣、八卦陣、鴛鴦三才陣等。
鄭成功設立的是五軍五鎮多兵種配合製度,因此讓步兵練習的是五枚梅花陣。這個陣偏向於防守,外設四個圓陣,陣眼為梅心的方形陣。
幾個月訓練下來,鄭成功站在點將台上,看著台下士兵個個昂首挺胸站立,持槍握刀的樣子到是頗為威武雄壯。鄭成功欣慰地想著這大軍拉到戰場見過血,應該也算強兵了。
訓練步兵的同時,鄭成功也沒有忘記水師的訓練。
水師是鄭家軍的依仗,對水兵的選擇訓練,比步兵還要嚴格。
水兵的選拔條件是必須熟悉水性,慣於海上生活,能耐風濤顛簸之苦。
選拔水兵時,鄭成功下令士兵全部下海,在海水中手拿大刀或統槍,遊水進退,水隻能淹到腰部,不能齊胸。這要求水兵不僅會遊泳,而且還要很好的遊泳技術,能掌握踏水等技巧,或者不得入選。
幸好水師當中更多的是鄭芝龍時的老兵,他們以漳、泉、潮、惠等沿海一帶人居多,水性精湛,能輕易達標入選。
鄭芝龍之前沒有虧待過他們,鄭成功更不會虧待他們,他們的身體條件算是在鄭家軍裏麵最好的。
而且水師的大部分官兵是老將老兵,他們自然有豐富的海上生活和戰鬥經驗。對於水師當中水兵的訓練,在維持一定訓練量下,隻是讓他們多上船熟悉陣型,以及再多點海上操縱火炮的經驗,提高命中率。
說道火炮,鄭成功就是一陣惱火。
未來戰爭的主流是**,這個鄭成功知道。
但問題是鄭成功附身前學的是經濟學,也就懂一些最基本的理科知識。
比如火藥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這個鄭成功知道,但具體的比例是多少,他就不清楚了。
至於**、冶金煉鐵這高技術含量的東西等,更是兩眼摸黑。
鄭成功心裏清楚靠自己想造成火槍、火炮等跨時代的兵器,是不用指望的了。
鄭成功隻好花錢招攬一些鐵匠來試煉研究火器,他自己在研究的方向給予指點。
隻是明朝的火器製造鐵匠絕大部分都在北方的京師、遼東、山東等地,現在大部分都給清軍監管著。
南方這邊少的可憐,鄭芝龍當年為了能縱橫東海,是花了大價錢請了很多工匠鐵匠製造火炮。
但那該死的便宜父親鄭芝龍,好死不死地竟然將辛苦建立的火器製造坊安置在廈門。
這下鄭成功就頭疼了,鄭彩、鄭聯兩兄弟跟他的關係可是不咋樣的。
為了能買到火炮,鄭成功放下身段用謙和的語氣寫信向鄭彩鄭聯他們購買,但都被他們一口拒絕。
氣的鄭成功發誓日後有機會一定要給他們一點教訓。
鄭采、鄭聯那邊行不通,鄭成功隻好花大價格從澳門跟西夷購買了一些三磅、六磅的小炮。
輕火炮能買到一些,重火炮九磅、十三磅的就一蹲都沒有買到,
那些海商跑海路的,有時是正規的貿易商,有時轉身一變就成了兇狠的海盜。
大炮他們還要留著來保護自己,同時也要用來搶劫別人,因此一點都不肯賣。
自家船艦上的火炮又是安身立命的保障,更加不能拆下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鄭成功隻能寄托那些招攬的工匠鐵匠,在自己的指點下,能盡快研製出好的火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