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內,張府的書房中,張學聖坐在書房安靜地看書。
自從被田雄挾持看押後,張學聖雖然身為俘虜,卻並沒有受到刁難,除了行動受到限製後,其他就如同平常那般,日常飲食也照常供給。
這一天聽到下人迴報李清泰上吊自殺後,張學聖歎了口氣,自言自語說道:“鄭成功從此困龍入大海矣!”
張學聖揮了揮手手讓家丁下去,房內再度迴歸寧靜。
張學聖默然靜坐,思索著什麽。
“張公可在?”房外突然傳來一個雄厚的聲音。
張學聖警醒,出聲應道:“張某在此!敢問尊架何人?”
“南安鄭明嚴賜見!”房外那人聲音溫和地說道。
鄭成功???
張學聖麵色愕然,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楞了片刻後,急忙起身,上前開啟房門。
房外站著三人,當先一人年約二十六七,身長七尺,皮膚略黑,麵容威嚴端重。
一人身材麵孔修長,兩條高高挑起的眉毛下嵌著一雙光芒閃爍的長眼睛,那雙眼睛黑得發亮,鋒利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事物。
走在最後的一人體格健壯,孔武有力,劍眉虎目,很是威武。
“鄭成功見過張公!”年輕將軍男子就在門外拱手施了一禮,和聲說道。
……
張學聖將鄭成功三人請進了書房,
“張公宏才偉略,明嚴素有耳聞,今日得見實乃明嚴之幸!”鄭成功欣喜地說道,“冒昧來訪,還乞見諒!”
“敗軍之將豈敢當國姓爺盛讚!”張學聖淡淡地說道。
鄭成功正色說道:“張公乃文官,主管錢糧,福建清軍錢糧並無一日有缺,福州之失又豈是張公之責。”
張學聖並不迴答,就這樣沉默著。
鄭成功懇切地對張學聖說道。“張公滿腹經綸,國士之才,若能得張公相助,興複社稷有望。撫慰黎民可盼。還請張公不吝指教!”
房內的氣氛一時間尷尬起來——鄭成功熱情非常,張學生卻是麵無表情。
“自韃子入關後,社稷淪落,黎民疾苦,天下十室九空。白骨露野、人煙滅跡!”鄭成功麵色悵然,長歎說道,“千裏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某非張公願意再次看到華夏蒼生再次遭受五胡亂華之災!”
張學聖聽到歎了口氣,躬身行禮說道:“既蒙國姓爺不棄,願效綿薄之力!”
“張公請起!”鄭成功急將張學聖扶起。
從張府走出來,甘輝氣憤地說道:“大將軍,此人並無大才,何苦親自來勸降?”
姚啟聖笑著說道:“大將軍是在千金買馬!”
甘輝書讀的不多,不太明白。
鄭成功看著自己的心腹愛將。溫和地說道:“張學聖是福州現今官職最大的,在大勢所趨之下他也選擇了歸順。有他為範,再勸降其他人難度就要小許多了!”
甘輝聽了有些明白,但很快說道:“那些官員很多都是牆頭草,根本不能信任,大將軍何必去招降這些人!”
鄭成功看著天空,“否則還能如何?我們並沒有那麽多官史,目前還離不開他們!而且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連這些人都容不下,其他滿清漢官日後又怎麽會投靠我!”
甘輝有些憤憤地說道。“那些人當中很多都是貪官汙吏,讓他們魚肉百姓到是一把好手,想靠他們治理好地方根本是不可能!”
鄭成功聽到沉思了一會兒後說道:“不過是暫時之計,等政法大學建好後。情況就好很多!現在就靠法律來管製他們了!”
看到張學聖都投降了,福州文武官員陸續續地歸順,原本中斷的福州政務又開始正常運轉了。
迴到福州府衙內,鄭成功收到了派出去收複福建各府縣的將軍迴報。
距離最近的赫文興領軍八千兵馬殺向寧德府。
寧德府衙內,知府劉賢召集了自己的手下商議道:“我聽說鄭成功智勇雙全,更兼手下有一群虎狼之師。連滿清八旗都不是對手。現在他手下大獎赫文興率兵八千來工攻打德城,我看我們還是早點投降的好!”
寧德守備陳龍是山野獵戶出身,在韃子南下後,他投靠了滿清,打了幾場仗,然後靠著賄賂,一路當上了寧德守備。
陳龍平時脾氣暴躁,貪婪好色,時常擄掠百姓。
看到鄭成功打來了,陳龍是又急又怕。
鄭成功旗下法度森嚴了,為非作歹之人,都被繩之以法了。
陳龍知道自己秉性難以改變,投靠了鄭成功後,性命難保,忙勸說道:“大人不可!這樣輕易就投靠的,容易給鄭成功看輕,鄭成功也必然會不會重視大人您。”
聽到陳龍的勸說,劉賢一聽也覺的有道理,他有些遲疑得說道:“你可有信心能抵擋的鄭成功的前鋒軍赫文興?”
“我願意出城與敵人決一死戰!若不勝利,大人再投降不遲!”
聽到陳龍都這樣說了,劉賢同意了,將城內的六千兵馬全部交給陳龍掌管。
陳龍引軍出城,依靠著城牆下寨。
很快赫文興就殺到了。
兩軍對陣,陳龍出馬手持大砍刀,厲聲高叫道:“海賊,你們不呆在海裏,竟敢跑上岸來找死!”
赫文興罵道:“你有何本事敢來與我對陣,快快投降,可饒你一條狗命!”
陳龍罵道:“我豈會歸順一海賊!”
赫文興聽到大怒,挺槍驟馬,直取陳龍。
陳龍應提刀來迎,兩馬相交,戰到四五合,陳龍料敵不過,撥馬便走。
赫文興忙騎馬追趕。
陳龍迴顧赫文興馬靠近了,掏出一杆小刀擲去。
赫文興一首接住,用力擲向了陳龍。
陳龍沒有想到赫文興竟然接住飛到,還將它送還迴來。
陳龍急躲過,赫文興拍馬趕到,一刀將他砍死了。
城頭上劉賢一看陳龍死了,忙在城頭上豎起了一麵白色降旗。
劉賢帶著幾個親隨打開城門,手捧印綬出城,走到赫文興麵前納降了。
赫文興暫時扔教劉度仍為郡守,其子隨軍辦事。
寧德府拿下了,很快鄭家大軍所過之處,南平、三明等府縣紛紛的獻城投降。(未完待續。)
自從被田雄挾持看押後,張學聖雖然身為俘虜,卻並沒有受到刁難,除了行動受到限製後,其他就如同平常那般,日常飲食也照常供給。
這一天聽到下人迴報李清泰上吊自殺後,張學聖歎了口氣,自言自語說道:“鄭成功從此困龍入大海矣!”
張學聖揮了揮手手讓家丁下去,房內再度迴歸寧靜。
張學聖默然靜坐,思索著什麽。
“張公可在?”房外突然傳來一個雄厚的聲音。
張學聖警醒,出聲應道:“張某在此!敢問尊架何人?”
“南安鄭明嚴賜見!”房外那人聲音溫和地說道。
鄭成功???
張學聖麵色愕然,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楞了片刻後,急忙起身,上前開啟房門。
房外站著三人,當先一人年約二十六七,身長七尺,皮膚略黑,麵容威嚴端重。
一人身材麵孔修長,兩條高高挑起的眉毛下嵌著一雙光芒閃爍的長眼睛,那雙眼睛黑得發亮,鋒利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事物。
走在最後的一人體格健壯,孔武有力,劍眉虎目,很是威武。
“鄭成功見過張公!”年輕將軍男子就在門外拱手施了一禮,和聲說道。
……
張學聖將鄭成功三人請進了書房,
“張公宏才偉略,明嚴素有耳聞,今日得見實乃明嚴之幸!”鄭成功欣喜地說道,“冒昧來訪,還乞見諒!”
“敗軍之將豈敢當國姓爺盛讚!”張學聖淡淡地說道。
鄭成功正色說道:“張公乃文官,主管錢糧,福建清軍錢糧並無一日有缺,福州之失又豈是張公之責。”
張學聖並不迴答,就這樣沉默著。
鄭成功懇切地對張學聖說道。“張公滿腹經綸,國士之才,若能得張公相助,興複社稷有望。撫慰黎民可盼。還請張公不吝指教!”
房內的氣氛一時間尷尬起來——鄭成功熱情非常,張學生卻是麵無表情。
“自韃子入關後,社稷淪落,黎民疾苦,天下十室九空。白骨露野、人煙滅跡!”鄭成功麵色悵然,長歎說道,“千裏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某非張公願意再次看到華夏蒼生再次遭受五胡亂華之災!”
張學聖聽到歎了口氣,躬身行禮說道:“既蒙國姓爺不棄,願效綿薄之力!”
“張公請起!”鄭成功急將張學聖扶起。
從張府走出來,甘輝氣憤地說道:“大將軍,此人並無大才,何苦親自來勸降?”
姚啟聖笑著說道:“大將軍是在千金買馬!”
甘輝書讀的不多,不太明白。
鄭成功看著自己的心腹愛將。溫和地說道:“張學聖是福州現今官職最大的,在大勢所趨之下他也選擇了歸順。有他為範,再勸降其他人難度就要小許多了!”
甘輝聽了有些明白,但很快說道:“那些官員很多都是牆頭草,根本不能信任,大將軍何必去招降這些人!”
鄭成功看著天空,“否則還能如何?我們並沒有那麽多官史,目前還離不開他們!而且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連這些人都容不下,其他滿清漢官日後又怎麽會投靠我!”
甘輝有些憤憤地說道。“那些人當中很多都是貪官汙吏,讓他們魚肉百姓到是一把好手,想靠他們治理好地方根本是不可能!”
鄭成功聽到沉思了一會兒後說道:“不過是暫時之計,等政法大學建好後。情況就好很多!現在就靠法律來管製他們了!”
看到張學聖都投降了,福州文武官員陸續續地歸順,原本中斷的福州政務又開始正常運轉了。
迴到福州府衙內,鄭成功收到了派出去收複福建各府縣的將軍迴報。
距離最近的赫文興領軍八千兵馬殺向寧德府。
寧德府衙內,知府劉賢召集了自己的手下商議道:“我聽說鄭成功智勇雙全,更兼手下有一群虎狼之師。連滿清八旗都不是對手。現在他手下大獎赫文興率兵八千來工攻打德城,我看我們還是早點投降的好!”
寧德守備陳龍是山野獵戶出身,在韃子南下後,他投靠了滿清,打了幾場仗,然後靠著賄賂,一路當上了寧德守備。
陳龍平時脾氣暴躁,貪婪好色,時常擄掠百姓。
看到鄭成功打來了,陳龍是又急又怕。
鄭成功旗下法度森嚴了,為非作歹之人,都被繩之以法了。
陳龍知道自己秉性難以改變,投靠了鄭成功後,性命難保,忙勸說道:“大人不可!這樣輕易就投靠的,容易給鄭成功看輕,鄭成功也必然會不會重視大人您。”
聽到陳龍的勸說,劉賢一聽也覺的有道理,他有些遲疑得說道:“你可有信心能抵擋的鄭成功的前鋒軍赫文興?”
“我願意出城與敵人決一死戰!若不勝利,大人再投降不遲!”
聽到陳龍都這樣說了,劉賢同意了,將城內的六千兵馬全部交給陳龍掌管。
陳龍引軍出城,依靠著城牆下寨。
很快赫文興就殺到了。
兩軍對陣,陳龍出馬手持大砍刀,厲聲高叫道:“海賊,你們不呆在海裏,竟敢跑上岸來找死!”
赫文興罵道:“你有何本事敢來與我對陣,快快投降,可饒你一條狗命!”
陳龍罵道:“我豈會歸順一海賊!”
赫文興聽到大怒,挺槍驟馬,直取陳龍。
陳龍應提刀來迎,兩馬相交,戰到四五合,陳龍料敵不過,撥馬便走。
赫文興忙騎馬追趕。
陳龍迴顧赫文興馬靠近了,掏出一杆小刀擲去。
赫文興一首接住,用力擲向了陳龍。
陳龍沒有想到赫文興竟然接住飛到,還將它送還迴來。
陳龍急躲過,赫文興拍馬趕到,一刀將他砍死了。
城頭上劉賢一看陳龍死了,忙在城頭上豎起了一麵白色降旗。
劉賢帶著幾個親隨打開城門,手捧印綬出城,走到赫文興麵前納降了。
赫文興暫時扔教劉度仍為郡守,其子隨軍辦事。
寧德府拿下了,很快鄭家大軍所過之處,南平、三明等府縣紛紛的獻城投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