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11月17日,噶達渾帶著幾個宦官以及五百清軍到達江淮的鄭家軍一處烽火台。
遠遠看到有大隊清軍過來,營寨巡邏的鄭家軍火槍兵立馬列陣,槍口對準清軍,隻要對方在靠近些,立馬開火
好在,噶達渾沒有發昏直徑闖過來,他叫手下高掛免戰牌。
他自己單獨騎馬過來,一遍跑,一遍大喊道:“我乃大清天子遣往大明下書的使臣,敢請哪位首領出來搭話。”
鄭家軍士兵聽到來的人自稱是大清的使臣,值守的王營長喝道:“我是這裏的頭,你們韃子皇帝叫你來這裏做什麽?”
噶達渾當即笑道:“我大清天子,想跟你們家王爺和談,此事你無法做主,你隻管帶我們去見你們王爺就是。”
聽到對方是來和談的,王營長不敢擅做主張,忙派人去通知總司令甘輝,同時朝著對麵喊道,“你等著,我已經派人去通知我家總司令了。”
徐州江淮司令部,甘輝聽到大清派了使者要過來何談。
雖然甘輝覺得鄭成功應當不會同意滿清的和談,但這種事不是他一個軍區司令能做主的。
甘輝連見都不見噶達渾,派出六艘福船,五百個士兵護送監視噶達渾等趕往貴陽。
而在此之前,甘輝就已經命人快馬先一步稟告鄭成功了。
鄭成功知道清朝又派使者來和談了。
看到甘輝送來的報告,鄭成功眉頭一皺,暗罵滿清太過無恥。
每次和談都要將那個便宜老爹拿出來威脅一二,弄得現在自己都感到厭煩了。
可就是這樣,滿清每次派來使者,鄭成功都必須認真對待,就怕地是外人說自己沒有孝道,隻顧自己享受榮華富貴,不顧親身父親死活。
雖然每次鄭成功都用忠孝兩難全來為自己正名,但自從自己野心越來越明顯,忠的名聲就不好用了。
現在外頭對自己名聲評論也越來越糟糕了。
自己現在的勢力也足夠吸引很多人才來投靠,不需要單單靠名聲來吸引人才。
但最近來投靠的人多是投機分子,錦上添花是好的,但要論忠心就不夠讓人放心了。
鄭成功叫人將主要的幾個手下都找來了,眾人來齊了後,鄭成功將甘輝送來的書信交給了他們看。
在場的幾個都不是笨蛋,一看書信上的內容,立馬就明白滿清的打算,他們齊齊看著鄭成功,準備看鄭成功怎麽個決策。
看著手下都看著自己,鄭成功很是無奈,難道要老子明白著說,“大家不用顧忌鄭芝龍,我跟他關係沒有那麽深!”
如果自己真的這樣說了,隻怕自己的名聲真的爛到街了。
鄭成功咳嗽了一聲道:“滿清和談、劃江而治的提議,大家怎樣看?”
聽到鄭成功詢問,手下這個時候都猶豫了。
以前隻有一兩塊小底盤的時候,滿清說和談,大家都知道那是糊弄人的把戲,隻要滿清緩過勁來,一定會鏟除鄭家軍的。那個時候大家的態度都是明確的,堅決反對,堅持反清。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鄭家軍基本上掌管了整個南方,再加上有著強大的鄭家水師,滿清輕易可不敢南下。這次和談,滿清未必不是沒有誠意的。
打了這麽多年,有的人還堅持著一心要鏟除滿清,統一華夏。
但也有不少人內心其實是不想繼續打仗了,比起反清複明這個飄渺的口號,他們更想要安穩的過日子。
對於滿清提出的和談、劃江而治,他們是願意接受的。
更加重要的是他們也不清楚鄭成功是什麽態度,是想和還是想打。
以前和談那是找死,大家都刻意地淡忘鄭芝龍,一直勸鄭成功抗清。
但現在拒絕和談的話,鄭芝龍的死活怎麽辦,到底是大將軍的親生父親,不顧及的話,日後給大將軍記恨,或者哪天給推出去背黑鍋怎麽辦?
有的時候光棍一條,不用顧忌那麽多,拚命博出富貴來。
但真擁有富貴,顧忌就多了。有了財富,大家年紀也不小了,家中有老有哪能再像從前那般愣頭青般,隻顧廝殺,不顧其他。
鄭成功開口詢問,本意是想讓大家都出聲拒絕和談,這樣日後有人刁難自己不顧鄭芝龍死活時,也好有幾個幫襯的。沒想到這幫家夥竟然沉默了不說話了。
看著大家都不說話,鄭成功把眼直視姚啟聖。
姚啟聖看到鄭成功直盯著著自己。
姚啟聖很是無奈地說道,“不知道大將軍是想談還是想打?”
老大,你得將你的態度表明啊!
這樣我們也好知道該怎麽辦。
你都不表態一下,我們那裏知道你的意思,到時說錯話,站錯位置了怎麽辦?
看著姚啟聖一眼真誠的看著自己,鄭成功馬上反應過來,知道自己是亂了分寸了。
鄭成功正氣地說道,“劃江而治,這是分裂華夏。南北朝可以出現在過去,絕對不能出現今天。這個千古罵人誰敢當,這個膽量我沒有。我絕對不接受劃江而治!”
大將軍這是不想和談啊!
姚啟聖忙開口說道:“大將軍高義,劃江而治這是分裂中國,我們絕對不能當這千古罪人。對滿清來說,這中原不過是搶劫迴來的,丟了也不可惜。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怎麽能丟掉。不然日後到地下哪有臉麵見先祖。”
安慶軍區總司令赫文興也開口說道,“是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滿清韃子這個強盜搶奪了土地,現在還有臉敢給我們說劃江而治,明目張膽的霸占北方領土,簡直是欺人太甚。大將軍,千萬不要答應,日後我們定要大軍北伐,活捉順治那小兒的。”
一片不和談要打仗的聲音當中,突然卻冒出了一絲不太和諧的聲音。未完待續。
遠遠看到有大隊清軍過來,營寨巡邏的鄭家軍火槍兵立馬列陣,槍口對準清軍,隻要對方在靠近些,立馬開火
好在,噶達渾沒有發昏直徑闖過來,他叫手下高掛免戰牌。
他自己單獨騎馬過來,一遍跑,一遍大喊道:“我乃大清天子遣往大明下書的使臣,敢請哪位首領出來搭話。”
鄭家軍士兵聽到來的人自稱是大清的使臣,值守的王營長喝道:“我是這裏的頭,你們韃子皇帝叫你來這裏做什麽?”
噶達渾當即笑道:“我大清天子,想跟你們家王爺和談,此事你無法做主,你隻管帶我們去見你們王爺就是。”
聽到對方是來和談的,王營長不敢擅做主張,忙派人去通知總司令甘輝,同時朝著對麵喊道,“你等著,我已經派人去通知我家總司令了。”
徐州江淮司令部,甘輝聽到大清派了使者要過來何談。
雖然甘輝覺得鄭成功應當不會同意滿清的和談,但這種事不是他一個軍區司令能做主的。
甘輝連見都不見噶達渾,派出六艘福船,五百個士兵護送監視噶達渾等趕往貴陽。
而在此之前,甘輝就已經命人快馬先一步稟告鄭成功了。
鄭成功知道清朝又派使者來和談了。
看到甘輝送來的報告,鄭成功眉頭一皺,暗罵滿清太過無恥。
每次和談都要將那個便宜老爹拿出來威脅一二,弄得現在自己都感到厭煩了。
可就是這樣,滿清每次派來使者,鄭成功都必須認真對待,就怕地是外人說自己沒有孝道,隻顧自己享受榮華富貴,不顧親身父親死活。
雖然每次鄭成功都用忠孝兩難全來為自己正名,但自從自己野心越來越明顯,忠的名聲就不好用了。
現在外頭對自己名聲評論也越來越糟糕了。
自己現在的勢力也足夠吸引很多人才來投靠,不需要單單靠名聲來吸引人才。
但最近來投靠的人多是投機分子,錦上添花是好的,但要論忠心就不夠讓人放心了。
鄭成功叫人將主要的幾個手下都找來了,眾人來齊了後,鄭成功將甘輝送來的書信交給了他們看。
在場的幾個都不是笨蛋,一看書信上的內容,立馬就明白滿清的打算,他們齊齊看著鄭成功,準備看鄭成功怎麽個決策。
看著手下都看著自己,鄭成功很是無奈,難道要老子明白著說,“大家不用顧忌鄭芝龍,我跟他關係沒有那麽深!”
如果自己真的這樣說了,隻怕自己的名聲真的爛到街了。
鄭成功咳嗽了一聲道:“滿清和談、劃江而治的提議,大家怎樣看?”
聽到鄭成功詢問,手下這個時候都猶豫了。
以前隻有一兩塊小底盤的時候,滿清說和談,大家都知道那是糊弄人的把戲,隻要滿清緩過勁來,一定會鏟除鄭家軍的。那個時候大家的態度都是明確的,堅決反對,堅持反清。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鄭家軍基本上掌管了整個南方,再加上有著強大的鄭家水師,滿清輕易可不敢南下。這次和談,滿清未必不是沒有誠意的。
打了這麽多年,有的人還堅持著一心要鏟除滿清,統一華夏。
但也有不少人內心其實是不想繼續打仗了,比起反清複明這個飄渺的口號,他們更想要安穩的過日子。
對於滿清提出的和談、劃江而治,他們是願意接受的。
更加重要的是他們也不清楚鄭成功是什麽態度,是想和還是想打。
以前和談那是找死,大家都刻意地淡忘鄭芝龍,一直勸鄭成功抗清。
但現在拒絕和談的話,鄭芝龍的死活怎麽辦,到底是大將軍的親生父親,不顧及的話,日後給大將軍記恨,或者哪天給推出去背黑鍋怎麽辦?
有的時候光棍一條,不用顧忌那麽多,拚命博出富貴來。
但真擁有富貴,顧忌就多了。有了財富,大家年紀也不小了,家中有老有哪能再像從前那般愣頭青般,隻顧廝殺,不顧其他。
鄭成功開口詢問,本意是想讓大家都出聲拒絕和談,這樣日後有人刁難自己不顧鄭芝龍死活時,也好有幾個幫襯的。沒想到這幫家夥竟然沉默了不說話了。
看著大家都不說話,鄭成功把眼直視姚啟聖。
姚啟聖看到鄭成功直盯著著自己。
姚啟聖很是無奈地說道,“不知道大將軍是想談還是想打?”
老大,你得將你的態度表明啊!
這樣我們也好知道該怎麽辦。
你都不表態一下,我們那裏知道你的意思,到時說錯話,站錯位置了怎麽辦?
看著姚啟聖一眼真誠的看著自己,鄭成功馬上反應過來,知道自己是亂了分寸了。
鄭成功正氣地說道,“劃江而治,這是分裂華夏。南北朝可以出現在過去,絕對不能出現今天。這個千古罵人誰敢當,這個膽量我沒有。我絕對不接受劃江而治!”
大將軍這是不想和談啊!
姚啟聖忙開口說道:“大將軍高義,劃江而治這是分裂中國,我們絕對不能當這千古罪人。對滿清來說,這中原不過是搶劫迴來的,丟了也不可惜。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怎麽能丟掉。不然日後到地下哪有臉麵見先祖。”
安慶軍區總司令赫文興也開口說道,“是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滿清韃子這個強盜搶奪了土地,現在還有臉敢給我們說劃江而治,明目張膽的霸占北方領土,簡直是欺人太甚。大將軍,千萬不要答應,日後我們定要大軍北伐,活捉順治那小兒的。”
一片不和談要打仗的聲音當中,突然卻冒出了一絲不太和諧的聲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