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忠孝要限製茶葉種植,限製茶葉的貿易。
鄭成功沉思了一會兒問道,“長儒,現在糧食價格由上漲嗎?”
王忠孝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迴王爺,南洋那邊運送大量的糧食,這幾年糧食價格略有下降。”
鄭成功點了點頭說:“既然是這樣情況,長儒,茶葉的貿易暫不限製,你多注意市場上糧食和茶葉的價格變動,有異常隨時稟告!”
王忠孝聽到忙說:“王爺不可啊,我大明以農立國,不限製茶田的話,我大明終有一天會無糧可食的!”
鄭成功笑了笑,又搖了搖頭,這幫儒生,真的是……
鄭成功看著王忠孝說道,“長儒,地主那幫人是看到茶葉能賺錢,所以改種茶葉的吧!”
“是的!”王忠孝說。
“物以稀為貴,茶葉少,糧食多。所以才造成會茶葉上漲、糧食下跌!但長儒,你有沒有想過,日後茶田多了,那茶葉價格還會想現在那樣高嗎?到時就是茶葉賤、糧食貴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些地主看到種糧食有劃算,轉頭會種植糧食!”
王忠孝感覺這種說法有問題,但就是無法反駁鄭成功。【零↑九△小↓說△網】“王爺,這……那……”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長儒,你是想說就算這樣,隻怕到時糧食價格的波動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王忠孝眼睛一亮,忙說道:“是的,下官就是這樣想的。”
“糧賤傷農!現在糧食的價格下降,說明現在糧食供應充足。再降下去,那些農民的收入就會銳減,到時又是會影響到社會安定。所以改種一些其他作物,減少一下糧食,對農民來說並不是壞事。隻是這個尺度要把握好,在百姓富裕和農民富裕之間保持一個平衡。這也是國家的責任!”
“所以王爺就讓屬下密切關注糧食和茶葉的價格!”
“是的!農民也好、普通百姓也好,對價格,對市場消息有滯後性,容易產生誤判。這就需要國家高官有預測性,製定妥善的指導方針。這些指導不能一刀切,多用溫和的手法處理。如果你看到茶葉再如此漲下去,會出問題。在報刊雜質上刊登一些政策,同時慢慢增加茶稅,同時慢慢降低田賦。讓那些農民有緩衝的餘地。”
王忠孝點了點頭說:“長儒受教了!”
鄭成功看著王忠孝,問道:“長儒,你來我這裏多少年了?”
王忠孝想了想說道,“已經有七年了!”
鄭成功感歎了一下到,“已經這麽久了。長儒,擔任鄭家軍的財務管家也有幾年了吧!這幾年你感覺以前你學的那些儒家學說對你有多大幫忙嗎?”
王忠孝沉默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現實是最殘忍的!不管你多麽不想承認,它就是那樣站在你麵前。長儒,“半部論語治天下”,“熟讀四書五經便知天下”隻是一個美麗的泡沫。如果你不肯麵對的,不肯學習的話,時代終究會將你淘汰的。你懂我的意思嗎?“
王忠孝艱難地點了點頭,拱手說道,“下官明白!”
鄭成功揮揮手說:“你下去好好想想吧!”
“是,下官告退”
……
鄭成功和王忠孝在南京討論茶葉的問題時。
遠在歐洲的英格蘭倫敦,英格蘭的實際控製人護國主克倫威爾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慢慢品味著華夏紅茶,欣賞著歌舞劇時,心裏卻是在盤算著,今年的英格蘭的貿易總值。
一番計算下,他悲哀地發現因為要購買茶葉、瓷器等華夏的商品,英格蘭今年一整年又是當海盜、又是從殖民地橫征暴掠迴來的財富都耗盡了。
這個時候的英格蘭可不是19世紀的工業大革命後的英格蘭,工業革命還沒有開始,歐洲產業比起華夏來說,很是落後的。
別說英格蘭,華夏百姓對整個歐洲的貨物都不怎麽感興趣,導致英格蘭進購華夏貨物,隻能采用白銀黃金等貴金屬。
單單在1952年至1955年三年時間,英格蘭單單為茶葉一項就支付了兩百萬英鎊的白銀,更不用瓷器絲綢等貨物了。
現在,英格蘭,乃至整個歐洲對華夏的貿易都是巨大逆差的。
隨著貿易逆差越來越大,歐洲市麵上能流通的白銀金幣越來越少,造成了錢貴物賤現象。
為了挽救金融危機,英格蘭一方麵出台針對殖民地的《印花稅法》,同時加大對殖民地的剝削。
一方麵限製華夏商品在英格蘭的流通銷售,加大對華夏商品的稅率。
但加大稅率,並不能阻止華夏商品在英格蘭的暢銷。為了購買這些華夏商品,很多家庭省吃儉用,隻是為了能在親朋好友拜訪時,能體麵地拿出華夏瓷器,讓客人品嚐到華夏紅茶。
而且伴隨著限製令,走私風潮蜂擁而來,克倫威爾悲觀地發現對華夏的限製令不單沒有令白銀金幣減少,連帶著國家收入都銳減。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克倫威爾將自己的親信費爾法克斯任命為東印度公司特命總理。
克倫威爾對他的任務就是尋找錢路,幫助英格蘭解決貿易逆差。
上任時,費爾法克斯一直在尋找華夏也迫切需要的商品,這件商品就像英格蘭對華夏瓷器和茶葉的需求一樣。
費爾法克斯首先想到的是棉花,在印度瘋狂種植棉花。
一開始這個效果不錯。華夏百姓人口眾多,棉花的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但很快,就發現棉花也隻是讓情況變得好一些的,但逆差還是沒有改變。
費爾法克斯想白了頭發,拿不出其他辦法的,將目光放在了鴉片上。(未完待續。)
鄭成功沉思了一會兒問道,“長儒,現在糧食價格由上漲嗎?”
王忠孝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迴王爺,南洋那邊運送大量的糧食,這幾年糧食價格略有下降。”
鄭成功點了點頭說:“既然是這樣情況,長儒,茶葉的貿易暫不限製,你多注意市場上糧食和茶葉的價格變動,有異常隨時稟告!”
王忠孝聽到忙說:“王爺不可啊,我大明以農立國,不限製茶田的話,我大明終有一天會無糧可食的!”
鄭成功笑了笑,又搖了搖頭,這幫儒生,真的是……
鄭成功看著王忠孝說道,“長儒,地主那幫人是看到茶葉能賺錢,所以改種茶葉的吧!”
“是的!”王忠孝說。
“物以稀為貴,茶葉少,糧食多。所以才造成會茶葉上漲、糧食下跌!但長儒,你有沒有想過,日後茶田多了,那茶葉價格還會想現在那樣高嗎?到時就是茶葉賤、糧食貴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些地主看到種糧食有劃算,轉頭會種植糧食!”
王忠孝感覺這種說法有問題,但就是無法反駁鄭成功。【零↑九△小↓說△網】“王爺,這……那……”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長儒,你是想說就算這樣,隻怕到時糧食價格的波動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王忠孝眼睛一亮,忙說道:“是的,下官就是這樣想的。”
“糧賤傷農!現在糧食的價格下降,說明現在糧食供應充足。再降下去,那些農民的收入就會銳減,到時又是會影響到社會安定。所以改種一些其他作物,減少一下糧食,對農民來說並不是壞事。隻是這個尺度要把握好,在百姓富裕和農民富裕之間保持一個平衡。這也是國家的責任!”
“所以王爺就讓屬下密切關注糧食和茶葉的價格!”
“是的!農民也好、普通百姓也好,對價格,對市場消息有滯後性,容易產生誤判。這就需要國家高官有預測性,製定妥善的指導方針。這些指導不能一刀切,多用溫和的手法處理。如果你看到茶葉再如此漲下去,會出問題。在報刊雜質上刊登一些政策,同時慢慢增加茶稅,同時慢慢降低田賦。讓那些農民有緩衝的餘地。”
王忠孝點了點頭說:“長儒受教了!”
鄭成功看著王忠孝,問道:“長儒,你來我這裏多少年了?”
王忠孝想了想說道,“已經有七年了!”
鄭成功感歎了一下到,“已經這麽久了。長儒,擔任鄭家軍的財務管家也有幾年了吧!這幾年你感覺以前你學的那些儒家學說對你有多大幫忙嗎?”
王忠孝沉默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現實是最殘忍的!不管你多麽不想承認,它就是那樣站在你麵前。長儒,“半部論語治天下”,“熟讀四書五經便知天下”隻是一個美麗的泡沫。如果你不肯麵對的,不肯學習的話,時代終究會將你淘汰的。你懂我的意思嗎?“
王忠孝艱難地點了點頭,拱手說道,“下官明白!”
鄭成功揮揮手說:“你下去好好想想吧!”
“是,下官告退”
……
鄭成功和王忠孝在南京討論茶葉的問題時。
遠在歐洲的英格蘭倫敦,英格蘭的實際控製人護國主克倫威爾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慢慢品味著華夏紅茶,欣賞著歌舞劇時,心裏卻是在盤算著,今年的英格蘭的貿易總值。
一番計算下,他悲哀地發現因為要購買茶葉、瓷器等華夏的商品,英格蘭今年一整年又是當海盜、又是從殖民地橫征暴掠迴來的財富都耗盡了。
這個時候的英格蘭可不是19世紀的工業大革命後的英格蘭,工業革命還沒有開始,歐洲產業比起華夏來說,很是落後的。
別說英格蘭,華夏百姓對整個歐洲的貨物都不怎麽感興趣,導致英格蘭進購華夏貨物,隻能采用白銀黃金等貴金屬。
單單在1952年至1955年三年時間,英格蘭單單為茶葉一項就支付了兩百萬英鎊的白銀,更不用瓷器絲綢等貨物了。
現在,英格蘭,乃至整個歐洲對華夏的貿易都是巨大逆差的。
隨著貿易逆差越來越大,歐洲市麵上能流通的白銀金幣越來越少,造成了錢貴物賤現象。
為了挽救金融危機,英格蘭一方麵出台針對殖民地的《印花稅法》,同時加大對殖民地的剝削。
一方麵限製華夏商品在英格蘭的流通銷售,加大對華夏商品的稅率。
但加大稅率,並不能阻止華夏商品在英格蘭的暢銷。為了購買這些華夏商品,很多家庭省吃儉用,隻是為了能在親朋好友拜訪時,能體麵地拿出華夏瓷器,讓客人品嚐到華夏紅茶。
而且伴隨著限製令,走私風潮蜂擁而來,克倫威爾悲觀地發現對華夏的限製令不單沒有令白銀金幣減少,連帶著國家收入都銳減。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克倫威爾將自己的親信費爾法克斯任命為東印度公司特命總理。
克倫威爾對他的任務就是尋找錢路,幫助英格蘭解決貿易逆差。
上任時,費爾法克斯一直在尋找華夏也迫切需要的商品,這件商品就像英格蘭對華夏瓷器和茶葉的需求一樣。
費爾法克斯首先想到的是棉花,在印度瘋狂種植棉花。
一開始這個效果不錯。華夏百姓人口眾多,棉花的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但很快,就發現棉花也隻是讓情況變得好一些的,但逆差還是沒有改變。
費爾法克斯想白了頭發,拿不出其他辦法的,將目光放在了鴉片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