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被架在火上烤的皇帝
抄家流放?王妃她富可敵國 作者:歲歲安瀾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區,對十州。
密切關注此事的所有人,包括蘇笙笙,都對公布後的結果感到不可置信。
短短三日,對就是短短三日。
九個州就捐贈夠了十區所需米糧……
“你不會知道,你的力量,會有多大。”
這是蘇笙笙留在公告欄上最下方的話,可是日日在實時關注此事的百姓,每一次都未曾忽視過。
那公告欄上鮮明的數目,就像生命之舟,打通兩岸。
滴水湧聚,匯聚江河。
承載著百姓溫暖的米糧物資,從各地馳援北上。
連續領取七日物資後,十區代表,驚然發現,不知何時,被衝垮的城牆外側,樹立起了一道六十米長的玻璃展示板。
那上邊,是十州捐贈人的留言……
用他們問後才明白的玻璃罩,蓋在裏邊。
那上邊的留言,每一句都在表達著對他們境遇的心疼,和暖心的鼓勵。
風雨同舟,他們一直與他們在一起。
那上邊,有每處物資的捐贈總數和明細。
雖然沒辦法一日送到他們手上,但一定會幫他們撐過難關。
兩州代表,除了看自己幫扶區的數目,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塹關上。
在顏色奪目的火烈鳥底部,僅用了一隻小肥啾圖騰代替……
一百萬兩的醫療物資……
那個素未蒙麵的玄冥王妃,不但為他們動員到所需米糧,還希望他們健康活著。
這一刻,那些失去親人的痛苦,被皇帝拋棄的心中沉重枷鎖,泄進一縷陽光。
這世間,仍有溫暖,仍有美好值得守護。
與此同時,皇都百姓,看著公告欄的數目,也在流淚。
在北戎南下三次入侵後,南陵一直沒有如現在這一刻,覺得命運還握在自己手裏。
公告欄說得很明確。
之所以不能一次將物資轉送過去,是為了真正到所需的百姓手裏。
經受過幾次戰火,被北戎掠奪去大筆財富,和屈辱賠償金的南陵百姓,是明白的。
這一刻,使臣通道沒有打開,她能做的有限。
麵對北戎袖手旁觀,皇城百姓無不唿籲,希望天子能派出使臣進行幹預。
而不是任由存活下來的百姓,在冷漠和推諉中熬過寒冬。
偌大的公告欄上,皇宮一片空白……
皇城百姓在看到的那一刻,那種感覺,比淪為附屬國還恥辱。
巍巍皇權,如此漠視百姓性命,是否真的秉承上天之諭?
麵對北戎無盡的掠奪,他們的天子習以為常,掏空國庫,令百姓增稅難以維生。
可到百姓需要帝王有所作為的時刻,他卻寧願將可以讓百姓度過寒冬的塑料大棚,轉售給一直與北戎不斷攻打他們的白上國。
如今呢?
玄冥王妃示警各地,帝王卻依舊置之不理,任洪水滔天,讓三州百姓受損慘重。
對於災後重建,他們的帝王,可曾有絲毫作為?
對於被遺棄的南陵百姓,又可曾有過一絲憐憫?
他們不再受皇權至上的桎梏,便是被玄冥王妃排除在十州外,也要自己補上空白。
這種恥辱,他們不要。
他們要與千千萬萬的百姓站在一起。
皇宮
看著被架在火上烤的皇帝,眾臣默默。
他們真的是瞎了狗眼,太小瞧這個女子了。
天沒亮,他們上朝路過告示區,卻驚然發現十州所捐贈,已經穩穩超出所需物資。
剩下的,未有補滿的區塊,也就是災後重建了……
靜……大殿上眾臣一言不發,連看上首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你說你們捐就悶聲捐唄!
一邊說自願捐贈,一邊還把他們框起來,空出來……
讓人一眼看去,無不注目。
在鮮紅的地區分線圖上,紅色糧食急缺的已經塗滿,綠色的藥劑也塗滿了。
剩下的黑色……重建所需……
還幾乎空白著,沒有點塗。
這不是明擺著,圖給皇帝看的麽?
連百姓所捐、商賈所捐,那女子都做了分類分析……
獨獨,沒有官員和皇帝所捐贈類目……
她,這是在磕磣誰?
好個小女子,實在用心奸詐。
一眾臣子恨,天子不言,他們如何敢帶頭捐贈,那不是打皇帝臉?
滿殿靜寂無聲。
一位老臣看了看上邊,攏了攏袖子,“真是聞者落淚,見者傷心,老臣至今都吃不下飯。隻是俸祿已用光,不知可否提前支取?”
宛若被定在恥辱柱上的宗政銳進,目色一沉。
戶部尚書和幾個禦史都立刻屏住唿吸。
這位許大人,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借支也要去捐贈,是嫌皇帝不夠丟臉?
這一次,雖然三州遭災,但國庫支出卻不如往年用來賑災銀的十分之一。
那個王妃弄得什麽長渠,可是連工部幾年來,頻頻征調勞役的大項支出都省了。
這裏外裏,不知道給國庫省了多少銀子。
他一個二品官,卻說俸祿不夠花?
連百姓都能從牙縫裏省出二斤米……
就差指著鼻子罵,皇帝沒有悲憫之心了。
一眾官員噤若寒蟬,等著皇帝發火。
但過了半晌,卻出乎預料地聽到他們的皇帝,自己給自己找台階。
“國庫空虛,水災雖平,然各處旱災猶有待考慮。堤壩還需重建,這都需要銀子……”
說到這,卻隻字未提三州重建的事。
一眾官員默默,以為皇帝就此終結話題。
沒想到,卻聽到宗政銳進話鋒一轉,“不過百姓如此慷慨解囊,朕心甚慰。國庫尚需為南陵百姓支用,但一脈相承,朕願動用私庫,購買糧種,助兩州百姓度過生死難關。”
意思,他也很同情那邊的人,但這國庫是為了庇佑南陵百姓的,他不好動用。
不過,他也不會真的坐視不理。
國庫不能動,他可以動私庫。
但他個人能力實在有限,也就買買糧種。
這捐贈米糧,和糧種,可是兩碼事。
糧種所需,一畝地不過才僅僅需要四十斤糧種。
但一畝地所產,足夠兩個人吃六個月。
這裏外裏,不知減除多少糧目。
而且,是指明糧種。
那邊的人還需重建,能有多少良田恢複正常,都還未可知呢!
何況,這邊的人過不去,那邊能不能種二茬糧也還不知呢……
這皇帝是被逼的沒法子,才杠上了……
一眾臣子微微晃神時,就聽皇帝說,“眾卿若也想襄助受災民眾,可以提前預支俸祿,也不必顧慮捐的少,該實名帶頭才是。”
??
讓他們捐,還實名?
眾臣耳邊嗡嗡直響。
這是讓多捐,還是讓少捐啊?
可不等他們會意,神色冰寒的宗政銳進,宣布退朝了。
“蒼大人打算捐多少?”
密切關注此事的所有人,包括蘇笙笙,都對公布後的結果感到不可置信。
短短三日,對就是短短三日。
九個州就捐贈夠了十區所需米糧……
“你不會知道,你的力量,會有多大。”
這是蘇笙笙留在公告欄上最下方的話,可是日日在實時關注此事的百姓,每一次都未曾忽視過。
那公告欄上鮮明的數目,就像生命之舟,打通兩岸。
滴水湧聚,匯聚江河。
承載著百姓溫暖的米糧物資,從各地馳援北上。
連續領取七日物資後,十區代表,驚然發現,不知何時,被衝垮的城牆外側,樹立起了一道六十米長的玻璃展示板。
那上邊,是十州捐贈人的留言……
用他們問後才明白的玻璃罩,蓋在裏邊。
那上邊的留言,每一句都在表達著對他們境遇的心疼,和暖心的鼓勵。
風雨同舟,他們一直與他們在一起。
那上邊,有每處物資的捐贈總數和明細。
雖然沒辦法一日送到他們手上,但一定會幫他們撐過難關。
兩州代表,除了看自己幫扶區的數目,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塹關上。
在顏色奪目的火烈鳥底部,僅用了一隻小肥啾圖騰代替……
一百萬兩的醫療物資……
那個素未蒙麵的玄冥王妃,不但為他們動員到所需米糧,還希望他們健康活著。
這一刻,那些失去親人的痛苦,被皇帝拋棄的心中沉重枷鎖,泄進一縷陽光。
這世間,仍有溫暖,仍有美好值得守護。
與此同時,皇都百姓,看著公告欄的數目,也在流淚。
在北戎南下三次入侵後,南陵一直沒有如現在這一刻,覺得命運還握在自己手裏。
公告欄說得很明確。
之所以不能一次將物資轉送過去,是為了真正到所需的百姓手裏。
經受過幾次戰火,被北戎掠奪去大筆財富,和屈辱賠償金的南陵百姓,是明白的。
這一刻,使臣通道沒有打開,她能做的有限。
麵對北戎袖手旁觀,皇城百姓無不唿籲,希望天子能派出使臣進行幹預。
而不是任由存活下來的百姓,在冷漠和推諉中熬過寒冬。
偌大的公告欄上,皇宮一片空白……
皇城百姓在看到的那一刻,那種感覺,比淪為附屬國還恥辱。
巍巍皇權,如此漠視百姓性命,是否真的秉承上天之諭?
麵對北戎無盡的掠奪,他們的天子習以為常,掏空國庫,令百姓增稅難以維生。
可到百姓需要帝王有所作為的時刻,他卻寧願將可以讓百姓度過寒冬的塑料大棚,轉售給一直與北戎不斷攻打他們的白上國。
如今呢?
玄冥王妃示警各地,帝王卻依舊置之不理,任洪水滔天,讓三州百姓受損慘重。
對於災後重建,他們的帝王,可曾有絲毫作為?
對於被遺棄的南陵百姓,又可曾有過一絲憐憫?
他們不再受皇權至上的桎梏,便是被玄冥王妃排除在十州外,也要自己補上空白。
這種恥辱,他們不要。
他們要與千千萬萬的百姓站在一起。
皇宮
看著被架在火上烤的皇帝,眾臣默默。
他們真的是瞎了狗眼,太小瞧這個女子了。
天沒亮,他們上朝路過告示區,卻驚然發現十州所捐贈,已經穩穩超出所需物資。
剩下的,未有補滿的區塊,也就是災後重建了……
靜……大殿上眾臣一言不發,連看上首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你說你們捐就悶聲捐唄!
一邊說自願捐贈,一邊還把他們框起來,空出來……
讓人一眼看去,無不注目。
在鮮紅的地區分線圖上,紅色糧食急缺的已經塗滿,綠色的藥劑也塗滿了。
剩下的黑色……重建所需……
還幾乎空白著,沒有點塗。
這不是明擺著,圖給皇帝看的麽?
連百姓所捐、商賈所捐,那女子都做了分類分析……
獨獨,沒有官員和皇帝所捐贈類目……
她,這是在磕磣誰?
好個小女子,實在用心奸詐。
一眾臣子恨,天子不言,他們如何敢帶頭捐贈,那不是打皇帝臉?
滿殿靜寂無聲。
一位老臣看了看上邊,攏了攏袖子,“真是聞者落淚,見者傷心,老臣至今都吃不下飯。隻是俸祿已用光,不知可否提前支取?”
宛若被定在恥辱柱上的宗政銳進,目色一沉。
戶部尚書和幾個禦史都立刻屏住唿吸。
這位許大人,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借支也要去捐贈,是嫌皇帝不夠丟臉?
這一次,雖然三州遭災,但國庫支出卻不如往年用來賑災銀的十分之一。
那個王妃弄得什麽長渠,可是連工部幾年來,頻頻征調勞役的大項支出都省了。
這裏外裏,不知道給國庫省了多少銀子。
他一個二品官,卻說俸祿不夠花?
連百姓都能從牙縫裏省出二斤米……
就差指著鼻子罵,皇帝沒有悲憫之心了。
一眾官員噤若寒蟬,等著皇帝發火。
但過了半晌,卻出乎預料地聽到他們的皇帝,自己給自己找台階。
“國庫空虛,水災雖平,然各處旱災猶有待考慮。堤壩還需重建,這都需要銀子……”
說到這,卻隻字未提三州重建的事。
一眾官員默默,以為皇帝就此終結話題。
沒想到,卻聽到宗政銳進話鋒一轉,“不過百姓如此慷慨解囊,朕心甚慰。國庫尚需為南陵百姓支用,但一脈相承,朕願動用私庫,購買糧種,助兩州百姓度過生死難關。”
意思,他也很同情那邊的人,但這國庫是為了庇佑南陵百姓的,他不好動用。
不過,他也不會真的坐視不理。
國庫不能動,他可以動私庫。
但他個人能力實在有限,也就買買糧種。
這捐贈米糧,和糧種,可是兩碼事。
糧種所需,一畝地不過才僅僅需要四十斤糧種。
但一畝地所產,足夠兩個人吃六個月。
這裏外裏,不知減除多少糧目。
而且,是指明糧種。
那邊的人還需重建,能有多少良田恢複正常,都還未可知呢!
何況,這邊的人過不去,那邊能不能種二茬糧也還不知呢……
這皇帝是被逼的沒法子,才杠上了……
一眾臣子微微晃神時,就聽皇帝說,“眾卿若也想襄助受災民眾,可以提前預支俸祿,也不必顧慮捐的少,該實名帶頭才是。”
??
讓他們捐,還實名?
眾臣耳邊嗡嗡直響。
這是讓多捐,還是讓少捐啊?
可不等他們會意,神色冰寒的宗政銳進,宣布退朝了。
“蒼大人打算捐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