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談判
抄家流放?王妃她富可敵國 作者:歲歲安瀾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形勢嚴峻,局麵亂成一鍋粥。
稍有不慎,她就會成為引發大戰的導火索。
蘇笙笙並不想成為這樣的結局,也懼怕挑起戰爭。
如果說謝玄見到她被鐵鏈囚禁,暴怒得想殺人。
那此刻他聽到她向他乞求,已是恨不得殺了他自己。
“我都聽你的,笙笙,是我沒有保護好你。”
他不希望,她還要反過來安慰他。
他更不希望,她要來求他。
盡管怒火攻心,但謝玄不得不控製自己,強迫自己聽她說。
外邊,拓跋冶也是被辣的夠嗆。
見他們消停下來,就讓人搬來椅子坐下。
其實蘇笙笙一早就仔細盤算過,拓跋冶並非大奸大惡之人。
也許這話由她來說,不那麽適合。
但她奴隸頤指氣使,甚至故意為難,可那些奴隸都沒有出現應激反應。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拓跋冶沒虐待過他們。
即便是被掠奪的人口,做奴隸。
一般人也會挑選具有一定生產力的,可在她也不配合的情況下,拓跋冶卻沒有將進度過慢的惱怒,發泄到奴隸身上。
如果說,他隻是裝著為國為民的人設,那他裝一天兩天還可以。
可是她很仔細地觀察了。
拓跋冶沒有裝人設。
即便他看上去是精明的樣子,行事毒辣,但實際上他確實沒有損害民生之心。
加上,他以前在南陵,也隻是發動經濟戰,而沒有肆意挑起戰爭。
相反,夏太後卻是野心勃勃。
她的親兒子在她的控製下,一直到成年都不能親政,從而引發分國之亂。
她不是說夏太後是女子,就不可以當女皇帝。
但前任國主,也就是夏太後之子之死,就有一定的扭曲在裏邊。
如果以前她隻是道聽途說,零碎地從謝玄那裏得知一些,卻懶得理會的話。
那麽近月來的觀察,拓跋冶並無殺害前任國主的動機。
夏太後讓他迴來,卻又防範著他。
看重他的實力,卻又鄙視他的血脈。
拓跋冶是可以謀權篡位。
可是他的行徑,告訴她,他更想要內部強盛。
因為他一直在麵臨一個巨大的危機,就是南陵日益強大,而北戎卻饑腸轆轆。
任由南陵壯大下去,北戎的下一個目標,絕不會是橫穿縱深十六州,再取南陵。
那樣變數太大,也太不可控。
而將目標對準白上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恰逢夏太後也讓北戎插手謝玄出兵斬殺衡弘博一事,更讓拓跋冶查出苗頭。
盡管,懷疑一個母親殺了自己的孩子,是很離譜的。
但事實證明,前任國主反抗他的母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他駕崩後,夏太後立馬過繼了人選,而且是在與拓跋冶分庭抗禮的時候。
這一舉動,可謂一箭三雕。
既從根本上處理了,親生兒子要親政的實際矛盾,又提前給持功上崗的攝政王,一個警告和下馬威。
畢竟,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誰殺了人。
可大家大多都信的是夏太後……
一開始,她也沒往別處想。
但現在……
拓跋冶一心發展經濟,而非政權爭奪。
這個也很好論斷。
他如果真有心皇位,那時便可以起兵,可他沒有。
如果有人說,那是他沒人支持,即便得手也會坐不住。
可他卻跟苟皇帝密謀抓了她……
如此神鬼莫測的人物,她都難以看透,況且他都有這能耐了,還鬥不過夏太後?
但他抓她來,卻還依舊瞞著夏太後。
除此外,也怕跟麒麟軍針鋒相對。
所以,她才有談判一說。
但現在,蘇笙笙還無法一一擺開跟謝玄說。
因為現在箭在弦上,大戰一觸即發。
時間拖得久了,不說對他們局勢不利,就是夏太後那也驚動了。
謝玄縱然天降奇兵,可也怕拓跋冶重兵圍剿。
這麽凝重的時刻,她提出談判,可能是個人都不理解。
可沒辦法,謝玄是麒麟軍統帥,但也是她的丈夫。
此事又因她而起,如果就是他們夫婦的事,她就不希望真的動用武力。
而且,他未有救出信息傳出時,她已有打算自救。
既然他已經平安歸來,還帶迴二聖受審,那就不能在最後關頭功虧於潰。
拓跋冶求財求白上國有立足之地。
她求南陵長治久安,求麒麟軍之冤徹底被平反。
不光要二聖要認罪,製造當年屠城血案的白上國將領,同樣要受到懲處。
而這,就需要國際法建立。
簡短跟謝玄溝通了自己的想法後,蘇笙笙看向四平八穩,一切盡在掌中的拓跋冶。
“隻要你打通與南陵的商貿往來,無論是有線電,還是無線電,還是熱氣球,我都可以賣給你。但是,作為條件,你必須讓屠殺當年十萬南陵將士和百姓的軍將受審判。”
拓跋冶臉上神色,由微笑轉換到好笑,“他們是打了勝仗的人,我豈會讓他們受審。再者,你二人成了我的階下囚,我何需如此。”
蘇笙笙也跟著笑,絲毫不落下風,“現在我是人質,也是我擋著不讓兩國發生戰爭。你大可以否了我。但要明白,隻有這一次機會。就算我二人會葬身火海,可你也跑不了。”
她向他示意了一下,無數盤旋頭上的麒麟軍。
他們正在等待謝玄示下。
若非這丫的心機多,謝玄這次未必需要跟他談。
怪也隻能怪,謝玄自己暴露弱點。
蘇笙笙無聲歎息一聲,冷看拓跋冶在那裝樣,“留給你我的時間不多了,此事被夏太後得知,她正愁定不了你的罪呢。是和平解決,還是自討苦吃,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他大可以叫救兵,但夏太後也能。
不論他目的如何,他私藏她的舉動,就會讓夏太後嚴重不滿。
一個以他肆意挑起兩國爭端,置白上國安危和利益不顧,就能推翻他的攝政王位。
是帶著汙點的繼續做難以做事實的攝政王,還是跟她合作,躲開北戎之矛。
她相信,他應該有判斷。
畢竟,苟皇帝連他們都出賣了,怎麽會,真心與他結盟?
不過是養肥他,喂給強敵。
而如今,她被他強行劫來的話傳出,那苟皇帝怎麽著都得給百姓一個說法。
與此同時,他也會被夏太後忌憚。
所以,他的選擇並不多。
稍有不慎,她就會成為引發大戰的導火索。
蘇笙笙並不想成為這樣的結局,也懼怕挑起戰爭。
如果說謝玄見到她被鐵鏈囚禁,暴怒得想殺人。
那此刻他聽到她向他乞求,已是恨不得殺了他自己。
“我都聽你的,笙笙,是我沒有保護好你。”
他不希望,她還要反過來安慰他。
他更不希望,她要來求他。
盡管怒火攻心,但謝玄不得不控製自己,強迫自己聽她說。
外邊,拓跋冶也是被辣的夠嗆。
見他們消停下來,就讓人搬來椅子坐下。
其實蘇笙笙一早就仔細盤算過,拓跋冶並非大奸大惡之人。
也許這話由她來說,不那麽適合。
但她奴隸頤指氣使,甚至故意為難,可那些奴隸都沒有出現應激反應。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拓跋冶沒虐待過他們。
即便是被掠奪的人口,做奴隸。
一般人也會挑選具有一定生產力的,可在她也不配合的情況下,拓跋冶卻沒有將進度過慢的惱怒,發泄到奴隸身上。
如果說,他隻是裝著為國為民的人設,那他裝一天兩天還可以。
可是她很仔細地觀察了。
拓跋冶沒有裝人設。
即便他看上去是精明的樣子,行事毒辣,但實際上他確實沒有損害民生之心。
加上,他以前在南陵,也隻是發動經濟戰,而沒有肆意挑起戰爭。
相反,夏太後卻是野心勃勃。
她的親兒子在她的控製下,一直到成年都不能親政,從而引發分國之亂。
她不是說夏太後是女子,就不可以當女皇帝。
但前任國主,也就是夏太後之子之死,就有一定的扭曲在裏邊。
如果以前她隻是道聽途說,零碎地從謝玄那裏得知一些,卻懶得理會的話。
那麽近月來的觀察,拓跋冶並無殺害前任國主的動機。
夏太後讓他迴來,卻又防範著他。
看重他的實力,卻又鄙視他的血脈。
拓跋冶是可以謀權篡位。
可是他的行徑,告訴她,他更想要內部強盛。
因為他一直在麵臨一個巨大的危機,就是南陵日益強大,而北戎卻饑腸轆轆。
任由南陵壯大下去,北戎的下一個目標,絕不會是橫穿縱深十六州,再取南陵。
那樣變數太大,也太不可控。
而將目標對準白上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恰逢夏太後也讓北戎插手謝玄出兵斬殺衡弘博一事,更讓拓跋冶查出苗頭。
盡管,懷疑一個母親殺了自己的孩子,是很離譜的。
但事實證明,前任國主反抗他的母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他駕崩後,夏太後立馬過繼了人選,而且是在與拓跋冶分庭抗禮的時候。
這一舉動,可謂一箭三雕。
既從根本上處理了,親生兒子要親政的實際矛盾,又提前給持功上崗的攝政王,一個警告和下馬威。
畢竟,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誰殺了人。
可大家大多都信的是夏太後……
一開始,她也沒往別處想。
但現在……
拓跋冶一心發展經濟,而非政權爭奪。
這個也很好論斷。
他如果真有心皇位,那時便可以起兵,可他沒有。
如果有人說,那是他沒人支持,即便得手也會坐不住。
可他卻跟苟皇帝密謀抓了她……
如此神鬼莫測的人物,她都難以看透,況且他都有這能耐了,還鬥不過夏太後?
但他抓她來,卻還依舊瞞著夏太後。
除此外,也怕跟麒麟軍針鋒相對。
所以,她才有談判一說。
但現在,蘇笙笙還無法一一擺開跟謝玄說。
因為現在箭在弦上,大戰一觸即發。
時間拖得久了,不說對他們局勢不利,就是夏太後那也驚動了。
謝玄縱然天降奇兵,可也怕拓跋冶重兵圍剿。
這麽凝重的時刻,她提出談判,可能是個人都不理解。
可沒辦法,謝玄是麒麟軍統帥,但也是她的丈夫。
此事又因她而起,如果就是他們夫婦的事,她就不希望真的動用武力。
而且,他未有救出信息傳出時,她已有打算自救。
既然他已經平安歸來,還帶迴二聖受審,那就不能在最後關頭功虧於潰。
拓跋冶求財求白上國有立足之地。
她求南陵長治久安,求麒麟軍之冤徹底被平反。
不光要二聖要認罪,製造當年屠城血案的白上國將領,同樣要受到懲處。
而這,就需要國際法建立。
簡短跟謝玄溝通了自己的想法後,蘇笙笙看向四平八穩,一切盡在掌中的拓跋冶。
“隻要你打通與南陵的商貿往來,無論是有線電,還是無線電,還是熱氣球,我都可以賣給你。但是,作為條件,你必須讓屠殺當年十萬南陵將士和百姓的軍將受審判。”
拓跋冶臉上神色,由微笑轉換到好笑,“他們是打了勝仗的人,我豈會讓他們受審。再者,你二人成了我的階下囚,我何需如此。”
蘇笙笙也跟著笑,絲毫不落下風,“現在我是人質,也是我擋著不讓兩國發生戰爭。你大可以否了我。但要明白,隻有這一次機會。就算我二人會葬身火海,可你也跑不了。”
她向他示意了一下,無數盤旋頭上的麒麟軍。
他們正在等待謝玄示下。
若非這丫的心機多,謝玄這次未必需要跟他談。
怪也隻能怪,謝玄自己暴露弱點。
蘇笙笙無聲歎息一聲,冷看拓跋冶在那裝樣,“留給你我的時間不多了,此事被夏太後得知,她正愁定不了你的罪呢。是和平解決,還是自討苦吃,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他大可以叫救兵,但夏太後也能。
不論他目的如何,他私藏她的舉動,就會讓夏太後嚴重不滿。
一個以他肆意挑起兩國爭端,置白上國安危和利益不顧,就能推翻他的攝政王位。
是帶著汙點的繼續做難以做事實的攝政王,還是跟她合作,躲開北戎之矛。
她相信,他應該有判斷。
畢竟,苟皇帝連他們都出賣了,怎麽會,真心與他結盟?
不過是養肥他,喂給強敵。
而如今,她被他強行劫來的話傳出,那苟皇帝怎麽著都得給百姓一個說法。
與此同時,他也會被夏太後忌憚。
所以,他的選擇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