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撿到了傳國玉璽3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祖龍嬴政手執傳國玉璽,橫刀立馬的站在大殿之前。
此次天幕的視頻對他而言可謂是神助攻。
他原本隻是將玉璽作為他大秦萬世江山所用之印章。
卻不想大秦早早亡國,而這玉璽卻一代代流傳,演變成了象征皇權正統的信物。
“傳國玉璽是國之象征,是華夏民族的信仰。”
隻此一句,六國遺民就難以煽動平民暴亂。
此次天幕言傳國玉璽的確是給他來了個神助攻,他嬴政接下了。六國遺民掀起的風暴定讓它偃旗息鼓。
李斯站在始皇帝側邊,始終無法壓製心髒的蓬勃跳動。
傳國玉璽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蟲鳥篆是出自他之手啊。
誰能想到傳國玉璽到後世竟然會演變成代表國家信仰的神器?
他李斯就是現在直接躺平,曆史上都會留有他的名號。不說別的,看評論就知道自己所料不差。
“袁術玩了兩天,史書單開一頁。”
“玉璽在哪,s3的戰火燒到哪。”
嬴政看著這些評論同樣更加的確定了傳國玉璽的份量。
雖不知s3為何意,但是玉璽在哪,戰火燒到哪的話就能讓他定心。
被後世之人如此看重的神器,如今正在自己手中,而且這原本就是自己所有。
這比任何後來得到玉璽的人都要正統,朕就是開創者,是朕賦予了它皇權。
如此,天下之人誰能反朕?誰敢反朕?朕才是真命天子,朕才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太史令將此次天幕所言傳國玉璽之事一字不漏,整理成冊。速速發往大秦所有郡縣。”
“趙高,擬旨。記錄傳國玉璽之冊由各地郡縣宣讀,務必讓所有大秦子民皆知我傳國玉璽乃是天命所歸,皇權正統。”
說完後,嬴政便將玉璽遞給趙高,給詔書蓋上大印。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朱元璋一家子正在觀看天幕。
“傳國玉璽說得那麽神,也沒見得到它的朝代能傳萬代。”
撇著嘴不屑的話正是出自老朱之口。
“你是沒得到它,就在這酸。”
馬皇後真是一點麵子也不給。她還在為之前打兒子的事耿耿於懷。
“爹爹,我覺得到後世,這玉璽已經不單單隻代表皇權了,而且你看評論,後世之人似乎對皇權並不是很尊重。”
朱標仔細看了這些評論,雖然都是說撿到了傳國玉璽自己就是皇帝,但言語之間總是一股調侃之味。
沒等朱元璋說話,朱棣就開口接了話。
“這後世是不是已經沒了皇帝?不然哪個皇帝會允許子民說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朱元璋沒說話,看了看朱棣,以前倒是沒發現,這老四的感覺這麽敏銳。
“誒。老四說的好像沒錯啊,看那個評論,將足浴納入醫保,沒有玉璽,我也認你是天子。話說足浴是洗腳嗎?”
馬皇後指著天幕上的評論說道。
朱元璋的目光看向天幕,竟果真是這麽評論的。隨即嘿嘿笑道:
“咱沒當天子的時候你就給咱洗過腳,所以後來咱不就坐上了這個位子嗎。等夜了咱也讓你當迴天子。”
馬皇後一聽老朱的嬉皮笑臉,狠狠地瞪了一眼,罵道:
“老不正經。這天下之人都看得到,都去給人洗腳,大明朝各個都是皇帝。”
朱元璋聞言瞬間便沒了笑容,他感覺唿吸都變急促了,有種一言驚醒夢中人的感覺。
這天幕整個大明朝都能看到,所有人都能看懂。
後世之人沒有了皇帝,卻能這麽強大,會不會有人利用此事在背後搞小動作?
天幕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雖然出現沒多久,但它乃後世人所為,它所說之言就是真的,不會有假。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它在大明朝就等於真理。
朱元璋覺得之前似乎低估了天幕的威力。若是日後朝廷有什麽政策和它所說相反,那百姓還會聽朝廷的嗎?
他的額頭上不禁冒出了冷汗。
而且華夏大地幾千年來都是皇帝當家做主,若是沒了皇帝,那不得天下大亂?
沒了皇帝,意味著誰都可以去坐那個位置。華夏幾千年都是這麽過來的。
“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的額頭上不禁冒出了冷汗。
這天幕高懸於天,自己對它是沒有一點辦法。這如何是好?
總不可能強迫天下之人不看它,難道把天下之人都關起來不出門?不種地?那這個國家瞬間就會崩潰。
如今好像隻能祈禱天幕不要給自己捅刀子,朱元璋無奈的歎氣。
三國時空節點。
荊州。
戰馬嘶鳴,人頭攢動。劉備的隊伍正在秣馬厲兵,準備入川。
軍中得閑的將領都在隨諸葛亮觀看天幕。
眾將領隨著天幕的節奏都在討論著撿到玉璽該怎麽辦。
諸葛亮靜靜的坐在旁邊,眼睛看著天幕的內容,內心卻在思考著天幕的影響力。
雖說前兩次天幕確實幫了大忙,靠著天幕宣傳他的名號,劉備的隊伍在荊州如魚得水。
但是天幕也有言蜀漢必亡。這使得投奔劉備之人心有顧慮。
等這波風頭一過,冷靜了下來,蜀漢必將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劉皇叔:如果玉璽正好被我撿到了,我該怎麽辦?”
最後一條評論翻上來的時候,諸葛亮的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起來。
他腦子裏頓時有了一些想法。
高祖曾言“非劉姓者王,天下共擊之”。光武之時,“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的讖語直接動搖了王莽的軍心,為決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同為漢末亂世,劉姓之人天生就比外姓之人更具有號召力。
此時劉備走過來,看向諸葛亮笑著說道:
“軍師,都已經準備得妥當,即日便可啟程入蜀。後方就要勞累軍師了。”
諸葛亮點頭笑道:
“主公勿須如此,亮有愧。”
“如今天幕早已明言天下將三分。獻帝籠中之鳥,羈押於曹孟德之手,已是無力迴天。”
頓了一頓,諸葛亮繼續說道:
“漢室之複興惟玄德公而已,若此時主公有傳國玉璽在手,天下無主英豪莫不望風而從。”
劉備驚訝的看著諸葛亮。軍師怎會出如此主意。備怎可與獻帝要玉璽?
他想著這完全不符合我的人設啊。
如何見到獻帝?如何帶走玉璽?那可是曹老板的大本營。
劉備搖著頭說道:
“獻帝原先肯認某為皇叔,當是望某之助力助他脫離曹賊,如今天幕已言蜀漢立國。獻帝必恨,更遑論傳某玉璽。”
諸葛亮搖著羽扇,半眯著眼睛道:“此事亮已有計較,當前不急,隻待天時。主公去取益州便是。”
劉備雖是疑惑,卻也並未多問,軍師有主意就行。他也知此事不便多言。
諸葛亮站起身來,將劉備一行人送出門外,目送著他們踏上入蜀的開拓之路。
鹹陽宮。
祖龍嬴政手執傳國玉璽,橫刀立馬的站在大殿之前。
此次天幕的視頻對他而言可謂是神助攻。
他原本隻是將玉璽作為他大秦萬世江山所用之印章。
卻不想大秦早早亡國,而這玉璽卻一代代流傳,演變成了象征皇權正統的信物。
“傳國玉璽是國之象征,是華夏民族的信仰。”
隻此一句,六國遺民就難以煽動平民暴亂。
此次天幕言傳國玉璽的確是給他來了個神助攻,他嬴政接下了。六國遺民掀起的風暴定讓它偃旗息鼓。
李斯站在始皇帝側邊,始終無法壓製心髒的蓬勃跳動。
傳國玉璽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蟲鳥篆是出自他之手啊。
誰能想到傳國玉璽到後世竟然會演變成代表國家信仰的神器?
他李斯就是現在直接躺平,曆史上都會留有他的名號。不說別的,看評論就知道自己所料不差。
“袁術玩了兩天,史書單開一頁。”
“玉璽在哪,s3的戰火燒到哪。”
嬴政看著這些評論同樣更加的確定了傳國玉璽的份量。
雖不知s3為何意,但是玉璽在哪,戰火燒到哪的話就能讓他定心。
被後世之人如此看重的神器,如今正在自己手中,而且這原本就是自己所有。
這比任何後來得到玉璽的人都要正統,朕就是開創者,是朕賦予了它皇權。
如此,天下之人誰能反朕?誰敢反朕?朕才是真命天子,朕才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太史令將此次天幕所言傳國玉璽之事一字不漏,整理成冊。速速發往大秦所有郡縣。”
“趙高,擬旨。記錄傳國玉璽之冊由各地郡縣宣讀,務必讓所有大秦子民皆知我傳國玉璽乃是天命所歸,皇權正統。”
說完後,嬴政便將玉璽遞給趙高,給詔書蓋上大印。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朱元璋一家子正在觀看天幕。
“傳國玉璽說得那麽神,也沒見得到它的朝代能傳萬代。”
撇著嘴不屑的話正是出自老朱之口。
“你是沒得到它,就在這酸。”
馬皇後真是一點麵子也不給。她還在為之前打兒子的事耿耿於懷。
“爹爹,我覺得到後世,這玉璽已經不單單隻代表皇權了,而且你看評論,後世之人似乎對皇權並不是很尊重。”
朱標仔細看了這些評論,雖然都是說撿到了傳國玉璽自己就是皇帝,但言語之間總是一股調侃之味。
沒等朱元璋說話,朱棣就開口接了話。
“這後世是不是已經沒了皇帝?不然哪個皇帝會允許子民說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朱元璋沒說話,看了看朱棣,以前倒是沒發現,這老四的感覺這麽敏銳。
“誒。老四說的好像沒錯啊,看那個評論,將足浴納入醫保,沒有玉璽,我也認你是天子。話說足浴是洗腳嗎?”
馬皇後指著天幕上的評論說道。
朱元璋的目光看向天幕,竟果真是這麽評論的。隨即嘿嘿笑道:
“咱沒當天子的時候你就給咱洗過腳,所以後來咱不就坐上了這個位子嗎。等夜了咱也讓你當迴天子。”
馬皇後一聽老朱的嬉皮笑臉,狠狠地瞪了一眼,罵道:
“老不正經。這天下之人都看得到,都去給人洗腳,大明朝各個都是皇帝。”
朱元璋聞言瞬間便沒了笑容,他感覺唿吸都變急促了,有種一言驚醒夢中人的感覺。
這天幕整個大明朝都能看到,所有人都能看懂。
後世之人沒有了皇帝,卻能這麽強大,會不會有人利用此事在背後搞小動作?
天幕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雖然出現沒多久,但它乃後世人所為,它所說之言就是真的,不會有假。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它在大明朝就等於真理。
朱元璋覺得之前似乎低估了天幕的威力。若是日後朝廷有什麽政策和它所說相反,那百姓還會聽朝廷的嗎?
他的額頭上不禁冒出了冷汗。
而且華夏大地幾千年來都是皇帝當家做主,若是沒了皇帝,那不得天下大亂?
沒了皇帝,意味著誰都可以去坐那個位置。華夏幾千年都是這麽過來的。
“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的額頭上不禁冒出了冷汗。
這天幕高懸於天,自己對它是沒有一點辦法。這如何是好?
總不可能強迫天下之人不看它,難道把天下之人都關起來不出門?不種地?那這個國家瞬間就會崩潰。
如今好像隻能祈禱天幕不要給自己捅刀子,朱元璋無奈的歎氣。
三國時空節點。
荊州。
戰馬嘶鳴,人頭攢動。劉備的隊伍正在秣馬厲兵,準備入川。
軍中得閑的將領都在隨諸葛亮觀看天幕。
眾將領隨著天幕的節奏都在討論著撿到玉璽該怎麽辦。
諸葛亮靜靜的坐在旁邊,眼睛看著天幕的內容,內心卻在思考著天幕的影響力。
雖說前兩次天幕確實幫了大忙,靠著天幕宣傳他的名號,劉備的隊伍在荊州如魚得水。
但是天幕也有言蜀漢必亡。這使得投奔劉備之人心有顧慮。
等這波風頭一過,冷靜了下來,蜀漢必將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劉皇叔:如果玉璽正好被我撿到了,我該怎麽辦?”
最後一條評論翻上來的時候,諸葛亮的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起來。
他腦子裏頓時有了一些想法。
高祖曾言“非劉姓者王,天下共擊之”。光武之時,“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的讖語直接動搖了王莽的軍心,為決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同為漢末亂世,劉姓之人天生就比外姓之人更具有號召力。
此時劉備走過來,看向諸葛亮笑著說道:
“軍師,都已經準備得妥當,即日便可啟程入蜀。後方就要勞累軍師了。”
諸葛亮點頭笑道:
“主公勿須如此,亮有愧。”
“如今天幕早已明言天下將三分。獻帝籠中之鳥,羈押於曹孟德之手,已是無力迴天。”
頓了一頓,諸葛亮繼續說道:
“漢室之複興惟玄德公而已,若此時主公有傳國玉璽在手,天下無主英豪莫不望風而從。”
劉備驚訝的看著諸葛亮。軍師怎會出如此主意。備怎可與獻帝要玉璽?
他想著這完全不符合我的人設啊。
如何見到獻帝?如何帶走玉璽?那可是曹老板的大本營。
劉備搖著頭說道:
“獻帝原先肯認某為皇叔,當是望某之助力助他脫離曹賊,如今天幕已言蜀漢立國。獻帝必恨,更遑論傳某玉璽。”
諸葛亮搖著羽扇,半眯著眼睛道:“此事亮已有計較,當前不急,隻待天時。主公去取益州便是。”
劉備雖是疑惑,卻也並未多問,軍師有主意就行。他也知此事不便多言。
諸葛亮站起身來,將劉備一行人送出門外,目送著他們踏上入蜀的開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