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藝術家的天堂:北宋6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哲宗趙煦體弱不堪,23歲便早早離世。而後接手的便是趙煦的弟弟宋徽宗趙佶。”
“趙佶可以說是曆史上文藝範最強的皇帝,吟詩作對,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他的書法之道更是一絕,獨成一家的瘦金體名揚天下。華夏最著名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個字便是他所書。”
“甚至他下令燒製天青色汝窯瓷器的聖旨都是一句詩: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所以說,這就是一個被皇位耽誤了的藝術家。這也是整個大宋重文抑武的一個縮影。一個典型代表。”
“書法繪畫都被他納入了科舉,對治國不感興趣就算了,就連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任用高俅,蔡京等奸臣把持朝政。”
“如此之朝,可謂是無可救藥,農民起義自然是少不了,方臘起義後,逼的大宋全力鎮壓,結果國本動搖。”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已經沒有力氣再去和這些後世子孫計較了。
如果能擺爛,他直接就開擺了。
老子再怎麽努力,打下再大的江山,還不是被一群敗家子禍害完了。
看看吧,文采風流,被皇帝耽誤了的藝術家。
趙匡胤扭頭不願再看了。
此時他開始思索改變重文抑武的國策後,如何麵對接下來的各種局麵。
原本他隻是壓製武將,重視文臣。可從沒想過後來者會越走越黑,將大宋發展成這樣的一個畸形的怪物。
如今幸好有天幕出現,自己還能有機會調整。
文武如同扁擔一肩挑,任何一邊重了都挑不起來。既要防備武人造反,又要擔心文臣亂國。
如何給後世留下一個好的製度呢?這其中的平衡不是很好拿捏,趙匡胤此時感覺到了壓力山大。
天幕中還在說著藝術家的騷操作。
“趙佶是一點本事沒有,還好大喜功,如此實力還妄想奪迴燕雲十六州。他讓人去金國簽訂了自取滅亡的海上之盟。”
“聯金滅遼後,金國一眼便看出了北宋的虛弱,直接南下,大宋接連潰敗,趙佶直接嚇暈了。”
“醒來後,他第一件事就是退位,把皇位傳給兒子,他兒子宋欽宗趙桓成了他的背鍋俠。”
“要說趙桓背鍋其實也不一定,趙桓自己也是個傻x。金軍圍困東京城,他撤去城防,讓大仙郭京做法召喚神仙。”
“正常人能有這種腦迴路?結果不用多言,趙佶趙桓父子一同坐等出國留學。”
“等金軍攻破京師後,當時在東京城的超三千宗室,包括徽欽二帝全被金人擄走。北宋至此滅亡。”
“此時,還不叫完顏構的趙構因為人在磁州,逃過一劫,他直接祭起太宗的驢車一路跑到了應天登基繼位。”
“繼位後又是連續三次屁滾尿流的逃亡,轉輾反側最終迴到臨安。南宋王朝至此拉開序幕。”
大宋時空節點。
臨安城大慶殿
此時天幕播放到北宋滅亡的部分。
再次迴歸中樞的趙鼎感覺麵上無顏。群臣無不低頭掩麵。
當今天子的恥辱被天幕毫不遮蔽的宣之天下。
所有百姓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趙構就是個膽小如鼠的君王。
此刻大宋的顏麵蕩然無存。
趙構已無心再看,對於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同樣無心理會。
聽著天幕中恥笑他的聲音,他也沒有感到憤怒。
麻木的大腦被恐懼感覆蓋,他的意識裏隻有金人那如魔神一般的身影。
這些人哪裏知道他曾經經曆了什麽?沒有人會理解他在這四次逃跑都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我隻是想活下來,我有什麽錯?你們為什麽就非要逼我?
你們要打隨意去打,我不幹了還不行嗎?
在這樣的自我恐懼,自我暗示之下,趙構此時已經萌生了退位的想法。
“趙相公,我趙構怕是再無一絲清白。這大宋天下我亦無臉麵對。”
“今日,我便退位,讓趙眘繼我大宋,抗擊金國。望相公及眾臣盡心輔佐。”
趙構說完仿佛全身都鬆懈了下來,如同釋下萬般重負。轉身便離開了大慶殿。
趙鼎呆了,而群臣也同樣驚呆了。
他們以為趙構是因為天幕揭醜,羞愧難當才說了退位這種氣話。
望著趙構離去的背影,才覺得這趙官家是真不幹了。
隨後紛紛看向趙鼎。
趙鼎作為宰相,此時便是眾人的主心骨。
“既然官家心意已決,我等便盡心輔佐新皇。大宋終究是趙家之大宋。”
趙鼎說完便喊上參知政事陳與義等幾人一同追著趙構而去。
在場之人也都清楚趙鼎的意思。
如今天下皆知趙構的名聲,整個朝廷都跟著被抹黑。
如今他要退位,順水推舟以安天下民心。至於皇位,趙眘乃太祖一脈,大宋迴歸正統也是天意。
視頻結束後,溫陌正想翻開評論區看一看時。發現屏幕角落裏有個消息盒子在閃動。
好奇的點開一看,裏麵竟然有兩條消息。
奇怪了,自己很少在短視頻上發言,怎麽會有消息?或許是係統消息吧。
點開一條看下。
“嗯。。。是一連串的曆史問題。大秦為什麽會亡國?如果不打百越,將兵力收迴,可不可以鎮壓農民起義?嬴政是怎麽駕崩的?”
這莫非是個老秦粉?
溫陌看了下問題後,突然就來了興致。反正閑來無事,就迴下信息吧。
“大秦亡國的原因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清。史學界也有各種說法,要認真探討寫個數萬字的論文都探討不清。”
“有說製度問題,有說暴政問題。古代哪有完美的製度?至於暴政,商鞅變法後就是這種製度,為何到秦統一後就變成暴政了?”
“其實這些問題都隻是衍生問題,按我自己的理解,應該是迴歸到封建時代的曆史循環上,土地和人口才是本質問題。”
“秦朝吞並六國速度太快了,這就衍生了土地固化和人口暴增的問題。據複旦大學葛教授《華夏人口發展史》一書所說,秦統一時期的人口約有1600-2500萬之間。”
“簡單來說就是人口增多,而耕種的土地不夠分配,土地集中在了權貴之手。不把這些土地釋放出來,就養活不了這麽多人。養活不了這些人,統治的危機就來了。”
“或許嬴政當時建大工程,修陵墓,修馳道等等都是想消耗人口也未可知。”
“而征百越和伐匈奴可能也是在尋找新的耕地,以減輕中原的人口壓力。”
“你的第二個問題同樣可以歸納到一起,那就是人口養不活,流民就多,流民一多治安就不好,治安不好暴亂就增加。”
“第三個問題我也說不上來,曆史上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被趙高胡亥所殺,第二種是病發而亡。具體是如何,也都沒有證據。”
迴複完發送後,溫陌點開了第二條消息。
“趙佶可以說是曆史上文藝範最強的皇帝,吟詩作對,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他的書法之道更是一絕,獨成一家的瘦金體名揚天下。華夏最著名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個字便是他所書。”
“甚至他下令燒製天青色汝窯瓷器的聖旨都是一句詩: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所以說,這就是一個被皇位耽誤了的藝術家。這也是整個大宋重文抑武的一個縮影。一個典型代表。”
“書法繪畫都被他納入了科舉,對治國不感興趣就算了,就連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任用高俅,蔡京等奸臣把持朝政。”
“如此之朝,可謂是無可救藥,農民起義自然是少不了,方臘起義後,逼的大宋全力鎮壓,結果國本動搖。”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已經沒有力氣再去和這些後世子孫計較了。
如果能擺爛,他直接就開擺了。
老子再怎麽努力,打下再大的江山,還不是被一群敗家子禍害完了。
看看吧,文采風流,被皇帝耽誤了的藝術家。
趙匡胤扭頭不願再看了。
此時他開始思索改變重文抑武的國策後,如何麵對接下來的各種局麵。
原本他隻是壓製武將,重視文臣。可從沒想過後來者會越走越黑,將大宋發展成這樣的一個畸形的怪物。
如今幸好有天幕出現,自己還能有機會調整。
文武如同扁擔一肩挑,任何一邊重了都挑不起來。既要防備武人造反,又要擔心文臣亂國。
如何給後世留下一個好的製度呢?這其中的平衡不是很好拿捏,趙匡胤此時感覺到了壓力山大。
天幕中還在說著藝術家的騷操作。
“趙佶是一點本事沒有,還好大喜功,如此實力還妄想奪迴燕雲十六州。他讓人去金國簽訂了自取滅亡的海上之盟。”
“聯金滅遼後,金國一眼便看出了北宋的虛弱,直接南下,大宋接連潰敗,趙佶直接嚇暈了。”
“醒來後,他第一件事就是退位,把皇位傳給兒子,他兒子宋欽宗趙桓成了他的背鍋俠。”
“要說趙桓背鍋其實也不一定,趙桓自己也是個傻x。金軍圍困東京城,他撤去城防,讓大仙郭京做法召喚神仙。”
“正常人能有這種腦迴路?結果不用多言,趙佶趙桓父子一同坐等出國留學。”
“等金軍攻破京師後,當時在東京城的超三千宗室,包括徽欽二帝全被金人擄走。北宋至此滅亡。”
“此時,還不叫完顏構的趙構因為人在磁州,逃過一劫,他直接祭起太宗的驢車一路跑到了應天登基繼位。”
“繼位後又是連續三次屁滾尿流的逃亡,轉輾反側最終迴到臨安。南宋王朝至此拉開序幕。”
大宋時空節點。
臨安城大慶殿
此時天幕播放到北宋滅亡的部分。
再次迴歸中樞的趙鼎感覺麵上無顏。群臣無不低頭掩麵。
當今天子的恥辱被天幕毫不遮蔽的宣之天下。
所有百姓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趙構就是個膽小如鼠的君王。
此刻大宋的顏麵蕩然無存。
趙構已無心再看,對於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同樣無心理會。
聽著天幕中恥笑他的聲音,他也沒有感到憤怒。
麻木的大腦被恐懼感覆蓋,他的意識裏隻有金人那如魔神一般的身影。
這些人哪裏知道他曾經經曆了什麽?沒有人會理解他在這四次逃跑都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我隻是想活下來,我有什麽錯?你們為什麽就非要逼我?
你們要打隨意去打,我不幹了還不行嗎?
在這樣的自我恐懼,自我暗示之下,趙構此時已經萌生了退位的想法。
“趙相公,我趙構怕是再無一絲清白。這大宋天下我亦無臉麵對。”
“今日,我便退位,讓趙眘繼我大宋,抗擊金國。望相公及眾臣盡心輔佐。”
趙構說完仿佛全身都鬆懈了下來,如同釋下萬般重負。轉身便離開了大慶殿。
趙鼎呆了,而群臣也同樣驚呆了。
他們以為趙構是因為天幕揭醜,羞愧難當才說了退位這種氣話。
望著趙構離去的背影,才覺得這趙官家是真不幹了。
隨後紛紛看向趙鼎。
趙鼎作為宰相,此時便是眾人的主心骨。
“既然官家心意已決,我等便盡心輔佐新皇。大宋終究是趙家之大宋。”
趙鼎說完便喊上參知政事陳與義等幾人一同追著趙構而去。
在場之人也都清楚趙鼎的意思。
如今天下皆知趙構的名聲,整個朝廷都跟著被抹黑。
如今他要退位,順水推舟以安天下民心。至於皇位,趙眘乃太祖一脈,大宋迴歸正統也是天意。
視頻結束後,溫陌正想翻開評論區看一看時。發現屏幕角落裏有個消息盒子在閃動。
好奇的點開一看,裏麵竟然有兩條消息。
奇怪了,自己很少在短視頻上發言,怎麽會有消息?或許是係統消息吧。
點開一條看下。
“嗯。。。是一連串的曆史問題。大秦為什麽會亡國?如果不打百越,將兵力收迴,可不可以鎮壓農民起義?嬴政是怎麽駕崩的?”
這莫非是個老秦粉?
溫陌看了下問題後,突然就來了興致。反正閑來無事,就迴下信息吧。
“大秦亡國的原因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清。史學界也有各種說法,要認真探討寫個數萬字的論文都探討不清。”
“有說製度問題,有說暴政問題。古代哪有完美的製度?至於暴政,商鞅變法後就是這種製度,為何到秦統一後就變成暴政了?”
“其實這些問題都隻是衍生問題,按我自己的理解,應該是迴歸到封建時代的曆史循環上,土地和人口才是本質問題。”
“秦朝吞並六國速度太快了,這就衍生了土地固化和人口暴增的問題。據複旦大學葛教授《華夏人口發展史》一書所說,秦統一時期的人口約有1600-2500萬之間。”
“簡單來說就是人口增多,而耕種的土地不夠分配,土地集中在了權貴之手。不把這些土地釋放出來,就養活不了這麽多人。養活不了這些人,統治的危機就來了。”
“或許嬴政當時建大工程,修陵墓,修馳道等等都是想消耗人口也未可知。”
“而征百越和伐匈奴可能也是在尋找新的耕地,以減輕中原的人口壓力。”
“你的第二個問題同樣可以歸納到一起,那就是人口養不活,流民就多,流民一多治安就不好,治安不好暴亂就增加。”
“第三個問題我也說不上來,曆史上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被趙高胡亥所殺,第二種是病發而亡。具體是如何,也都沒有證據。”
迴複完發送後,溫陌點開了第二條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