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華夏的曆史使命5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再次將注意力轉向天幕。
“那麽,我們需不需要擔心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比如越猴或者阿三取代華夏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
“答案很簡單,先讓他們把圓珠筆頭獨立生產出來再說吧。而等他們能獨立生產時,工業早已向著大體係製造的時代邁進了。”
“這個時代目前還沒有全麵到來,但是從光刻機的研發過程,我們可以窺見它的一些端倪。那裏才是十億級別工業人口的國家真正發揮實力的舞台。”
“越猴是安南都護府?後世難道丟了此地?”
李世民不由自主的開口問道。
“應該是如此,記得天幕第一次出現時說的,安南是在大明時期獨立的。還有這阿三,應該是此時的天竺。”
李靖指著天幕說道。
“意思是日後的安南和天竺都是人口大國啊。”
李世民若有所思。
李靖倒是沒考慮人口的問題,反而是看中了安南在海運這方麵的作用:
“陛下,安南此地不能丟,對海貿的影響太大了。等海貿開始後,要加強安南的駐軍,穩定海貿的後方。”
李世民深以為然,等解決了突厥後,安南這地方還需要遷民擴充。
要將當地土著完全漢化。使之成為華夏南下出海的穩定大後方。
天幕繼續播放。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以什麽樣的方式發生呢?”
“1997年英特爾公司聯合鷹醬政府,集合了幾百位頂尖科學家,和三大國家實驗室,要聯合製造出最頂級的光刻機。”
“他們列出了幾百項難題,分別由這群頂級科學家逐個解決。這種集合了一個國家,和整個行業力量的研發模式爆發了驚人的創造力。”
“2015年,代表著人類在半導體行業最高工業水平的euv光刻機麵世了。生產出來就立刻占據了全球8成的市場。”
“它為下一代科技革命可能會如何發生提供了一個樣本。那就是整合行業最頂尖的人才和資源,在國家力量的支持下,有組織有計劃的攻克技術難題。”
大隋時空節點。
長安興慶宮。
楊堅等人正氣氛熱烈的討論著工業革命會影響此時大隋的哪些方麵。
眾人感慨著工業革命的偉大,也對其充滿了向往。
然而同樣的在看到教育改革後他立刻敏銳的察覺到了皇權可能成為改革的阻礙。
看了看身旁的獨孤伽羅,對方同樣有所體會。兩人沉默了一下。
楊堅心想曆史上大隋都二世而亡了,還有什麽好顧慮的。
若是朕帶領大隋發展到後世那麽發達,誰能說朕阻礙了改革?
“工部這邊盡快做出統計,所有行業的發展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昭玄,關於行業的初步改革的方案,還是需要征詢行業參與者的意見。”
高熲點頭迴應說道:
“陛下所慮甚是,慢慢展開,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吧。畢竟此事從無先例。”
高熲是個人精,知道改革牽扯的利益過大,弄不好就成背鍋的,所以先打一打預防針。
楊堅嗯了一聲後,接著說道:
“能未雨綢繆更好,此事也確實有難度,但有天幕中所得的信息,有些問題應該要提前預防。”
楊堅哪裏不知道他的心思,也順勢敲打一下。
“英特爾公司為何物?”
獨孤伽羅看著天幕問道。
眾人將視線換到天幕。接著往下看去。
“或是後世這個行業最大的工廠?”
楊素開口迴答,隨後繼續說道:
“還有這個國家實驗室,應該是由國家成立的專門研究發明創造的部門吧?”
眾人看了後,不由得發出陣陣驚歎。
這種以國家為首,集合行業力量而進行一項事業的方式,所帶來的震撼讓他們目瞪口呆。
哪裏想過還能用這樣的形式去引導行業發展。
就好比如今的大隋,召集了農業方麵的人才,大家一起來研究,提高一下畝產的問題。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
從這裏可以知道後世對於發明和創新的重視程度。
再往後看,恍然大悟,原來這種方式就是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法。
天幕繼續播放。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紅利即將消失的今天,隻有這種方式才能催生出下一代科技革命的種子。”
“但是鷹醬似乎無意再次以這種方式來推動科技進步,反而是不斷的對我們實施技術封鎖。為了應對挑戰,我們不得不重新製造一台光刻機。”
“如果一旦成功,那麽我們就將掌握了通往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路徑。作為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門類的國家,這種路徑可以複製在其它行業。”
“進而在各個領域突破鷹醬的封鎖,向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全麵前進。”
“它不僅將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麵貌。而且它將決定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劉徹君臣已經被天幕完全的弄呆了。
震撼的工業革命讓他們目不暇接的看著天幕中的新奇事物。
如今的大漢已經準備南下奪取南越地區,為海貿發展建立大後方。
這正是開啟工業革命的第一步,建立海權。
而國內要開啟改革此時也是不適宜的。
第一,對匈奴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外部不穩定,若是內部出問題很可能會引發大禍。
其次,大漢的工商業並不是很發達,沒有大量的資金注入,自己緩慢發展的時間會無限延長。
所以劉徹並沒有貿然開啟改革的打算。他想滅了匈奴後再開啟改革。
但現在即便不開始,他也準備從一些小方麵開始試水。
“招賢榜已經下傳到各地了嗎?”
公孫弘點了點頭道:
“迴陛下,已經傳下去了,並且叮囑了各地主官,有賢良人才第一時間會送到長安。”
劉徹滿意的繼續說道:
“儒家這邊有沒有什麽動靜?”
他要招攬各色人才,所以待遇給的很充足,尤其是直接給官位。
這有可能會引起那些和世家大族關係甚深的儒家人士的反對。
“暫時各地都沒有動靜。”
公孫弘是知道劉徹想法的。他學的公羊派,和那些儒生道不同。所以也是劉徹將此事交給他的原因。
此時的世家大族剛剛凝聚成形,而儒家學子又喜歡遊學結交。漸漸的和剛成型的世家大族互相倚靠。
世家依靠儒學包裝自己,成為朝廷大官。而這個時期的察舉製正好又讓這些世家大官可以舉薦儒生。
如此幾乎壟斷了上升通道。
而漢朝本就有舉賢良製,但有製度卻無人舉,也是有名無實。
現在劉徹發布的招賢榜便是提升了舉賢良製的高度。
隻要有才能,或者有一門技術,都能到官府自薦。
這就是劉徹的一個試水,能成,也可以聚集一批能工巧匠,不能成,也可以看到反對的人和力量。
怎樣的結果他都能做到心裏有數。
“那麽,我們需不需要擔心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比如越猴或者阿三取代華夏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
“答案很簡單,先讓他們把圓珠筆頭獨立生產出來再說吧。而等他們能獨立生產時,工業早已向著大體係製造的時代邁進了。”
“這個時代目前還沒有全麵到來,但是從光刻機的研發過程,我們可以窺見它的一些端倪。那裏才是十億級別工業人口的國家真正發揮實力的舞台。”
“越猴是安南都護府?後世難道丟了此地?”
李世民不由自主的開口問道。
“應該是如此,記得天幕第一次出現時說的,安南是在大明時期獨立的。還有這阿三,應該是此時的天竺。”
李靖指著天幕說道。
“意思是日後的安南和天竺都是人口大國啊。”
李世民若有所思。
李靖倒是沒考慮人口的問題,反而是看中了安南在海運這方麵的作用:
“陛下,安南此地不能丟,對海貿的影響太大了。等海貿開始後,要加強安南的駐軍,穩定海貿的後方。”
李世民深以為然,等解決了突厥後,安南這地方還需要遷民擴充。
要將當地土著完全漢化。使之成為華夏南下出海的穩定大後方。
天幕繼續播放。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以什麽樣的方式發生呢?”
“1997年英特爾公司聯合鷹醬政府,集合了幾百位頂尖科學家,和三大國家實驗室,要聯合製造出最頂級的光刻機。”
“他們列出了幾百項難題,分別由這群頂級科學家逐個解決。這種集合了一個國家,和整個行業力量的研發模式爆發了驚人的創造力。”
“2015年,代表著人類在半導體行業最高工業水平的euv光刻機麵世了。生產出來就立刻占據了全球8成的市場。”
“它為下一代科技革命可能會如何發生提供了一個樣本。那就是整合行業最頂尖的人才和資源,在國家力量的支持下,有組織有計劃的攻克技術難題。”
大隋時空節點。
長安興慶宮。
楊堅等人正氣氛熱烈的討論著工業革命會影響此時大隋的哪些方麵。
眾人感慨著工業革命的偉大,也對其充滿了向往。
然而同樣的在看到教育改革後他立刻敏銳的察覺到了皇權可能成為改革的阻礙。
看了看身旁的獨孤伽羅,對方同樣有所體會。兩人沉默了一下。
楊堅心想曆史上大隋都二世而亡了,還有什麽好顧慮的。
若是朕帶領大隋發展到後世那麽發達,誰能說朕阻礙了改革?
“工部這邊盡快做出統計,所有行業的發展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昭玄,關於行業的初步改革的方案,還是需要征詢行業參與者的意見。”
高熲點頭迴應說道:
“陛下所慮甚是,慢慢展開,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吧。畢竟此事從無先例。”
高熲是個人精,知道改革牽扯的利益過大,弄不好就成背鍋的,所以先打一打預防針。
楊堅嗯了一聲後,接著說道:
“能未雨綢繆更好,此事也確實有難度,但有天幕中所得的信息,有些問題應該要提前預防。”
楊堅哪裏不知道他的心思,也順勢敲打一下。
“英特爾公司為何物?”
獨孤伽羅看著天幕問道。
眾人將視線換到天幕。接著往下看去。
“或是後世這個行業最大的工廠?”
楊素開口迴答,隨後繼續說道:
“還有這個國家實驗室,應該是由國家成立的專門研究發明創造的部門吧?”
眾人看了後,不由得發出陣陣驚歎。
這種以國家為首,集合行業力量而進行一項事業的方式,所帶來的震撼讓他們目瞪口呆。
哪裏想過還能用這樣的形式去引導行業發展。
就好比如今的大隋,召集了農業方麵的人才,大家一起來研究,提高一下畝產的問題。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
從這裏可以知道後世對於發明和創新的重視程度。
再往後看,恍然大悟,原來這種方式就是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法。
天幕繼續播放。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紅利即將消失的今天,隻有這種方式才能催生出下一代科技革命的種子。”
“但是鷹醬似乎無意再次以這種方式來推動科技進步,反而是不斷的對我們實施技術封鎖。為了應對挑戰,我們不得不重新製造一台光刻機。”
“如果一旦成功,那麽我們就將掌握了通往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路徑。作為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門類的國家,這種路徑可以複製在其它行業。”
“進而在各個領域突破鷹醬的封鎖,向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全麵前進。”
“它不僅將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麵貌。而且它將決定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劉徹君臣已經被天幕完全的弄呆了。
震撼的工業革命讓他們目不暇接的看著天幕中的新奇事物。
如今的大漢已經準備南下奪取南越地區,為海貿發展建立大後方。
這正是開啟工業革命的第一步,建立海權。
而國內要開啟改革此時也是不適宜的。
第一,對匈奴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外部不穩定,若是內部出問題很可能會引發大禍。
其次,大漢的工商業並不是很發達,沒有大量的資金注入,自己緩慢發展的時間會無限延長。
所以劉徹並沒有貿然開啟改革的打算。他想滅了匈奴後再開啟改革。
但現在即便不開始,他也準備從一些小方麵開始試水。
“招賢榜已經下傳到各地了嗎?”
公孫弘點了點頭道:
“迴陛下,已經傳下去了,並且叮囑了各地主官,有賢良人才第一時間會送到長安。”
劉徹滿意的繼續說道:
“儒家這邊有沒有什麽動靜?”
他要招攬各色人才,所以待遇給的很充足,尤其是直接給官位。
這有可能會引起那些和世家大族關係甚深的儒家人士的反對。
“暫時各地都沒有動靜。”
公孫弘是知道劉徹想法的。他學的公羊派,和那些儒生道不同。所以也是劉徹將此事交給他的原因。
此時的世家大族剛剛凝聚成形,而儒家學子又喜歡遊學結交。漸漸的和剛成型的世家大族互相倚靠。
世家依靠儒學包裝自己,成為朝廷大官。而這個時期的察舉製正好又讓這些世家大官可以舉薦儒生。
如此幾乎壟斷了上升通道。
而漢朝本就有舉賢良製,但有製度卻無人舉,也是有名無實。
現在劉徹發布的招賢榜便是提升了舉賢良製的高度。
隻要有才能,或者有一門技術,都能到官府自薦。
這就是劉徹的一個試水,能成,也可以聚集一批能工巧匠,不能成,也可以看到反對的人和力量。
怎樣的結果他都能做到心裏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