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網友整活古代頂流3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個頂流是誰呢,那就是16歲以一首離離原上草登上長安熱搜榜第一,國民愛豆,一生作詩3800多首,大唐存詩最多的詩人白居易。”
“他又是詩王,又是詩魔,又是唐宣宗認可的詩仙。他有無數狂熱粉絲,有個叫葛清的人甚至全身紋滿了他的詩。他也被腳盆雞奉為文殊菩薩,腳盆雞天皇也是他的狂熱粉絲。”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唐德宗李適和群臣以及新科進士一同觀看天幕。
自從天幕出現以來,整個社會都有了一些微小的變化,李適是有重鑄大唐的野望。
但紛亂的時局中不知道蟄伏了多少危機,也許哪一天天幕放出對大唐不利的視頻,便會成為混亂的開端。
如今的大唐經曆過叛亂,李適重迴長安已經六年了。
期間多次賑災免稅以安民,而文學方麵複古主義思潮興起,文人從意識形態上發起改革來拯救國家。
此時的白居易進士及第,正參與進這場古文運動。
大明宮前,李適君臣都在迴憶著盛唐的美好畫麵。
“杜甫啊,想不到後世之人對杜少陵有如此高的評價。”
李適看著半個亂世的詞語,內心中是百感交集,他出生時便開元盛世的尾聲,也見證了天寶年大唐由盛轉衰的整個過程。
“白居易。”
李適眼神亮起,在騷動的人群中尋找白居易的身影。
此時的白居易呆立當場,突然間被天幕丟下的超級大餡餅砸中。
對於27歲剛剛高中進士的青年人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聞名整個大唐,這簡直就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
一時間,他腦子裏完全反應不過來,機械的拱手謝過道喜的人群。
待內侍搬來了軟墊子,示意是皇帝賜座,白居易才醒過神來,手忙腳亂的躬身拜過李適。
心神激動的白居易盤坐在軟墊上,看著天幕上自己的名字和影像。他覺得自己都要佩服自己了。
而群臣們也是在恭賀之後,再次被天幕所說的白居易影響力而震撼。
李適則是更加的高看了白居易。認為這是天幕給他最好的一份禮物。
隨後君臣繼續觀看天幕,然而卻被整活的網友搞得哭笑不得。
“接下來我們網友是怎麽整活白居易的呢,一起來看看。”
“牛馬低頭: 元稹說: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白居易說: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請問他倆之間是愛情嗎?”
“曼吱吱: 願為雲和雨,會合天之垂。你品,你細品。”
“淪落人:冷知識:白居易和元稹還曾互換小妾。可見古代人玩的很花。
“走走停停: 樓上認真的?那白居易行為屬於劣跡藝人,那我提議以後他的詩詞歌賦不許出現在語文書上了。”
“果然整活還得看網友。”
白居易內心一片苦笑。
周邊的朝臣們也都哄笑不已。
大唐的男女風氣是相當開放的。李治可以娶小媽,李隆基可以娶兒媳。
這種互換小妾的事,在文人貴族之間更算不得什麽。
李適同樣麵帶笑意,連忙詢問元稹為何人。
21歲的元稹此時正在河中府當一個芝麻小官。
李適心裏留意了此人。暗想日後倒要好好看看這兩人還會不會如此親密。
天幕繼續播放。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同為華夏文學巔峰的大宋頂流吧。首先出場的便是社交牛x症患者,集美食家,旅遊達人,醫學達人,吐槽達人,水利工程師,民俗文化學者的跨界王蘇軾蘇東坡。”
“作為大宋頂流的蘇軾,不僅他的文章,詩詞,書法,甚至連穿的服飾,吃的食譜都受到了國民的喜愛。而且他為官一地,便能造福萬民的政績也是人們追捧他的原因。”
“他被貶官時,五個太守不斷的給他送酒食,有鐵杆粉絲步行700裏給他送家書。腦殘粉馬夢得更是一路追隨被貶的蘇軾。甚至還有狂熱粉絲為讀他的眉山集鬧的和老婆離婚。”
“宋徽宗的宰相蔡京蠱惑他,讓他下令將蘇軾所有文學作品列為禁書,一律焚燒,但趙佶自己卻是偷偷收藏最多的人。”
“他甚至將蘇軾兒子蘇過偷偷接到皇宮,讓他背著身子,在空白的牆上寫文章。隻是因為蘇過最像他的父親。”
“時至今日,千年以後的我們,仍然能見到蘇軾的所有作品,無一遺失。”
“去年,一場名為蘇東坡的現代意義的講座,在沒有大規模宣傳的情況下,有統計當時觀看人數為268.9萬。”
“由此可見,東坡先生頂流的威力,即便1000年後都鐵粉無數。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東坡乃是千古以來的第一文人。”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頊呆呆的看著天幕中蘇軾的名字。
他想起之前天幕放的藝術家的天堂,說自己有毛病,罷了王安石自己又搞變法。屬於神經不正常。天幕還說元豐改製有點效果。
當時他就反省自己的過失,急急忙忙的又把王安石召迴來。
他也要和王安石商討天幕中所展現的未來之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現在天幕上竟然看到了蘇軾。而且蘇軾竟然在後世竟然如此的負有盛名。
“為官一地,便能造福萬民。”
這不是一般官員能有的評價啊。
而後千古第一文人的評價可就是驚天動地啊。也不知道外麵會因為這句評價變得如何了。”
事實上他猜的沒錯。整座汴京城都要爆炸了。
大宋在天幕上沒有被誇獎過幾次,如今竟然是出了一個後世很多人認可的千古第一文人。
如何不提民氣,如何不振國風。
整個大宋境內都被炸開了,大宋雖然武力不強,但是文化程度不是尋常朝代可以比擬的。
文化的盛行幾無死角。普通百姓都能隨口討論幾句文學。
再加上蘇軾本來人氣就高,如今天幕如此肯定,更是讓所有人都與有榮焉。
此時整個大宋境內都在議論蘇軾,議論剛剛結案的烏台詩案。
千古第一文人蘇軾剛剛因為烏台詩案被貶了。所以趙頊此時內心感覺無比煩躁。
其實比他更煩躁的是提起烏台詩案和審理此案的大臣。看趙頊身後垂下的一排頭顱便已清楚。
“蘇軾有能力,他長期在地方為官,反對變法肯定有其道理,天幕明說變法隻有一點用,那就說明變法有無用之處。那麽是不是詔蘇軾迴來,就變法一事詳細商討?”
趙頊此時心中定下決議,立刻讓人去追已經動身前往黃州的蘇軾。
此時這個提議說出來,卻無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反對。
而在汴京通往黃州的路上,一路吃喝玩樂的蘇軾卻對此一無所知。
“他又是詩王,又是詩魔,又是唐宣宗認可的詩仙。他有無數狂熱粉絲,有個叫葛清的人甚至全身紋滿了他的詩。他也被腳盆雞奉為文殊菩薩,腳盆雞天皇也是他的狂熱粉絲。”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唐德宗李適和群臣以及新科進士一同觀看天幕。
自從天幕出現以來,整個社會都有了一些微小的變化,李適是有重鑄大唐的野望。
但紛亂的時局中不知道蟄伏了多少危機,也許哪一天天幕放出對大唐不利的視頻,便會成為混亂的開端。
如今的大唐經曆過叛亂,李適重迴長安已經六年了。
期間多次賑災免稅以安民,而文學方麵複古主義思潮興起,文人從意識形態上發起改革來拯救國家。
此時的白居易進士及第,正參與進這場古文運動。
大明宮前,李適君臣都在迴憶著盛唐的美好畫麵。
“杜甫啊,想不到後世之人對杜少陵有如此高的評價。”
李適看著半個亂世的詞語,內心中是百感交集,他出生時便開元盛世的尾聲,也見證了天寶年大唐由盛轉衰的整個過程。
“白居易。”
李適眼神亮起,在騷動的人群中尋找白居易的身影。
此時的白居易呆立當場,突然間被天幕丟下的超級大餡餅砸中。
對於27歲剛剛高中進士的青年人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聞名整個大唐,這簡直就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
一時間,他腦子裏完全反應不過來,機械的拱手謝過道喜的人群。
待內侍搬來了軟墊子,示意是皇帝賜座,白居易才醒過神來,手忙腳亂的躬身拜過李適。
心神激動的白居易盤坐在軟墊上,看著天幕上自己的名字和影像。他覺得自己都要佩服自己了。
而群臣們也是在恭賀之後,再次被天幕所說的白居易影響力而震撼。
李適則是更加的高看了白居易。認為這是天幕給他最好的一份禮物。
隨後君臣繼續觀看天幕,然而卻被整活的網友搞得哭笑不得。
“接下來我們網友是怎麽整活白居易的呢,一起來看看。”
“牛馬低頭: 元稹說: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白居易說: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請問他倆之間是愛情嗎?”
“曼吱吱: 願為雲和雨,會合天之垂。你品,你細品。”
“淪落人:冷知識:白居易和元稹還曾互換小妾。可見古代人玩的很花。
“走走停停: 樓上認真的?那白居易行為屬於劣跡藝人,那我提議以後他的詩詞歌賦不許出現在語文書上了。”
“果然整活還得看網友。”
白居易內心一片苦笑。
周邊的朝臣們也都哄笑不已。
大唐的男女風氣是相當開放的。李治可以娶小媽,李隆基可以娶兒媳。
這種互換小妾的事,在文人貴族之間更算不得什麽。
李適同樣麵帶笑意,連忙詢問元稹為何人。
21歲的元稹此時正在河中府當一個芝麻小官。
李適心裏留意了此人。暗想日後倒要好好看看這兩人還會不會如此親密。
天幕繼續播放。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同為華夏文學巔峰的大宋頂流吧。首先出場的便是社交牛x症患者,集美食家,旅遊達人,醫學達人,吐槽達人,水利工程師,民俗文化學者的跨界王蘇軾蘇東坡。”
“作為大宋頂流的蘇軾,不僅他的文章,詩詞,書法,甚至連穿的服飾,吃的食譜都受到了國民的喜愛。而且他為官一地,便能造福萬民的政績也是人們追捧他的原因。”
“他被貶官時,五個太守不斷的給他送酒食,有鐵杆粉絲步行700裏給他送家書。腦殘粉馬夢得更是一路追隨被貶的蘇軾。甚至還有狂熱粉絲為讀他的眉山集鬧的和老婆離婚。”
“宋徽宗的宰相蔡京蠱惑他,讓他下令將蘇軾所有文學作品列為禁書,一律焚燒,但趙佶自己卻是偷偷收藏最多的人。”
“他甚至將蘇軾兒子蘇過偷偷接到皇宮,讓他背著身子,在空白的牆上寫文章。隻是因為蘇過最像他的父親。”
“時至今日,千年以後的我們,仍然能見到蘇軾的所有作品,無一遺失。”
“去年,一場名為蘇東坡的現代意義的講座,在沒有大規模宣傳的情況下,有統計當時觀看人數為268.9萬。”
“由此可見,東坡先生頂流的威力,即便1000年後都鐵粉無數。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東坡乃是千古以來的第一文人。”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頊呆呆的看著天幕中蘇軾的名字。
他想起之前天幕放的藝術家的天堂,說自己有毛病,罷了王安石自己又搞變法。屬於神經不正常。天幕還說元豐改製有點效果。
當時他就反省自己的過失,急急忙忙的又把王安石召迴來。
他也要和王安石商討天幕中所展現的未來之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現在天幕上竟然看到了蘇軾。而且蘇軾竟然在後世竟然如此的負有盛名。
“為官一地,便能造福萬民。”
這不是一般官員能有的評價啊。
而後千古第一文人的評價可就是驚天動地啊。也不知道外麵會因為這句評價變得如何了。”
事實上他猜的沒錯。整座汴京城都要爆炸了。
大宋在天幕上沒有被誇獎過幾次,如今竟然是出了一個後世很多人認可的千古第一文人。
如何不提民氣,如何不振國風。
整個大宋境內都被炸開了,大宋雖然武力不強,但是文化程度不是尋常朝代可以比擬的。
文化的盛行幾無死角。普通百姓都能隨口討論幾句文學。
再加上蘇軾本來人氣就高,如今天幕如此肯定,更是讓所有人都與有榮焉。
此時整個大宋境內都在議論蘇軾,議論剛剛結案的烏台詩案。
千古第一文人蘇軾剛剛因為烏台詩案被貶了。所以趙頊此時內心感覺無比煩躁。
其實比他更煩躁的是提起烏台詩案和審理此案的大臣。看趙頊身後垂下的一排頭顱便已清楚。
“蘇軾有能力,他長期在地方為官,反對變法肯定有其道理,天幕明說變法隻有一點用,那就說明變法有無用之處。那麽是不是詔蘇軾迴來,就變法一事詳細商討?”
趙頊此時心中定下決議,立刻讓人去追已經動身前往黃州的蘇軾。
此時這個提議說出來,卻無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反對。
而在汴京通往黃州的路上,一路吃喝玩樂的蘇軾卻對此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