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網友整活古代頂流6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完了曹植,那再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頂流。曹植可是他的腦殘粉。大家猜到了吧。那就是詩魂屈原。”
“各位網友背誦離騷到崩潰的請在評論區舉手。”
“用一句話概括屈原,那就是後世很大一部分詩人都是屈原的迷弟加舔狗。他們舔完屈原,留下了一大堆詩歌又讓我們背誦。”
“絕大部分的詩人的一些作品裏,都多多少少的留有屈原的影子。而寫給屈原的作品也是數不勝數。”
“除了李白杜甫,還有劉禹錫,張九齡,王維,杜牧,韓愈,李賀,李商隱等等都在詩詞中借鑒過屈原。”
“教員曾寫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可見屈原詩辭歌賦的威力。”
“李白寫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來致敬屈原。”
“杜甫寫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粱作後塵來致敬屈原。”
“屈原寫天問,柳宗元寫天對致敬。”
“屈原寫橘頌,曹植寫橘賦。”
“蘇東坡言: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現在知道屈原的頂流氣質吧。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麽神評屈原的。”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嬴政從頭到尾看下來後,對後世的文化之繁榮頗有感慨。
也為網友們的整活笑得不能自已。
待看到屈原後,嬴政有些詫異,屈原在後世竟有如此高的評價嗎?
雖然處於敵對,對於屈原的忠君愛國思想他還是認可的。
他的詩辭能千古流傳啊。自己竟是都沒有關注過。
那一串名字雖然嬴政不知道其中的含金量,但是後人能一一列舉出來,肯定是千古流傳的人物。
單說天幕講過的詩仙李白,千古第一文人蘇軾,才高八鬥的曹植都是屈原的粉絲便可見一斑。
而後世教員也都有詩讚過屈原。
隨即讓內侍去拿屈原的詩歌,他想看看是怎樣的文采折服了後世如此多的文人。
李斯同為原楚國人,他對屈原之名可謂如雷貫耳。也對屈原的氣節感到佩服。
但對於輔佐君王這一方麵,他是認為屈原文人氣太重,也太過理想化。
所以,對於屈原的流傳的詩歌著作也從未認真研讀。
此時,內侍端來了屈原的作品,他便隨嬴政一同觀摩這些影響後世多年的大作。
天幕繼續播放。
“簡單至極: 我討厭屈原是因為他寫的東西又難背又難學,有些字都不認識,雖然浪漫瑰麗到極致。”
“火舞: 屈原這麽早就提出了天問,古人卻沒有從物理的角度解答。放到現在,如果我們哪怕隻給出一半的答案,我們早就能稱霸全球了。”
“高端玩家:反正我是喜歡屈原的,沒有屈原的加持,端午節估計就跟重陽節一樣雖然是傳統節日但沒有三天假期。”
“好了,視頻到這裏就結束了,一句話總結,若不是急著趕路,語文一定是最美的學科。感謝古人就給我們這麽多的瑰寶。最後大家還有什麽神評可以迴複在評論區。下個視頻再見。”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劉邦一路看下來也沒有看到他大漢的文人頂流,不覺得有些失望。
他就是覺得自己沒文化,年輕時候對儒生文人都是不屑一顧。
打江山起一直到奪得天下,他才知道一個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
所以後來有文化的人說的話他都願意聽。對文化人他也開始有了仰慕和尊重。
屈原如此被後世追捧認可,他也來了興趣,想真正了解下屈原。
便開始讓盧綰給他講起了屈原的事跡及文章。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是屈子啊。應該想得到的。”
趙普雖然沒讀什麽書,但是對先賢還是非常尊重的。不然也不會一天到晚抱著一部論語。
“哈哈哈,屈子也有人不喜歡,原因竟是又難背,又難學。”
趙普哈哈一笑,自己想想自己,好像也是不怎麽懂,也是不會背。
趙匡胤笑道:
“則平,你也來背一背?”
趙普連連拱手,求放過。
群臣中一眾人皆是武將為多,少有人能背誦屈原的文章,不由得笑聲震天。
“嗯?物理方麵解釋天問?”
“來人,速將屈子天問取來。”
趙匡胤看到這條評論竟然有物理二字。當下趕緊讓人去拿記載天問的書籍。
隨著這條評論結束,在場之人無不倒吸冷氣。
解答出屈子的天問,哪怕一半也能稱霸全球?
我華夏自古以來都無人往這方麵去深究,除了韓愈的天對。但是很明顯,天對也隻是思想哲學上的迴答。
“從物理方麵解釋,物理究竟為何物?”
趙匡胤沉思了一下,他已經從小天幕中發了問題信息。不知道何時會收到迴信。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朱棣也思考了為何大明的文化繁榮不及唐宋。
也以此問題問了身後的文臣們。
然而所有人都答不上來。
一時間,人群都有些冷場。網友們歡樂的整活也沒讓他們提起興致來。
當屈原的評論出來後,眾人也是第一時間看到了物理解釋天問,便能稱霸全球的評論。
突然間安靜的氣氛就如同炸開了鍋。
有人念誦著天問,有人試圖理解物理與天問的關聯。有人琢磨物理到底做何解釋。
朱棣心下激動異常。
這無疑是給物理下了一個定義。
以此來琢磨,便能大概知道物理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比如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意思是請問遠古開始之時,誰將此態流傳導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從哪裏得以產生?
“這個問題問的就是宇宙是怎麽誕生的?我們生活的藍星上所有的一切是怎麽來的?
有人結合自己的理解翻譯出來。
朱棣聽後激動萬分。
“物理就是解釋這些東西的,知道了我們所有一切的來源,就能將所有東西都製作出來。”
眾人都覺得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紛紛加入進來一起討論。
朱棣興奮的繼續說道:
“比如說為什麽鳥可以飛起來,而人不行?那我們就用物理去研究它。”
“如果研究得到了答案,是不是我們也可以飛起來?”
群臣聽了朱棣的話後,連連讚同。
楊榮思索了一下後說道:
“後世人應該就是研究了出來,所以他們就有飛機翱翔於天。”
朱棣雙目大亮,拍手誇讚:
“沒錯,就是這樣,我們要組織人開始研究所有的一切到底是為什麽。”
至此,這個時空節點的大明第一次開啟了人類對於未知的深入探索。
“各位網友背誦離騷到崩潰的請在評論區舉手。”
“用一句話概括屈原,那就是後世很大一部分詩人都是屈原的迷弟加舔狗。他們舔完屈原,留下了一大堆詩歌又讓我們背誦。”
“絕大部分的詩人的一些作品裏,都多多少少的留有屈原的影子。而寫給屈原的作品也是數不勝數。”
“除了李白杜甫,還有劉禹錫,張九齡,王維,杜牧,韓愈,李賀,李商隱等等都在詩詞中借鑒過屈原。”
“教員曾寫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可見屈原詩辭歌賦的威力。”
“李白寫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來致敬屈原。”
“杜甫寫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粱作後塵來致敬屈原。”
“屈原寫天問,柳宗元寫天對致敬。”
“屈原寫橘頌,曹植寫橘賦。”
“蘇東坡言: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現在知道屈原的頂流氣質吧。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麽神評屈原的。”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嬴政從頭到尾看下來後,對後世的文化之繁榮頗有感慨。
也為網友們的整活笑得不能自已。
待看到屈原後,嬴政有些詫異,屈原在後世竟有如此高的評價嗎?
雖然處於敵對,對於屈原的忠君愛國思想他還是認可的。
他的詩辭能千古流傳啊。自己竟是都沒有關注過。
那一串名字雖然嬴政不知道其中的含金量,但是後人能一一列舉出來,肯定是千古流傳的人物。
單說天幕講過的詩仙李白,千古第一文人蘇軾,才高八鬥的曹植都是屈原的粉絲便可見一斑。
而後世教員也都有詩讚過屈原。
隨即讓內侍去拿屈原的詩歌,他想看看是怎樣的文采折服了後世如此多的文人。
李斯同為原楚國人,他對屈原之名可謂如雷貫耳。也對屈原的氣節感到佩服。
但對於輔佐君王這一方麵,他是認為屈原文人氣太重,也太過理想化。
所以,對於屈原的流傳的詩歌著作也從未認真研讀。
此時,內侍端來了屈原的作品,他便隨嬴政一同觀摩這些影響後世多年的大作。
天幕繼續播放。
“簡單至極: 我討厭屈原是因為他寫的東西又難背又難學,有些字都不認識,雖然浪漫瑰麗到極致。”
“火舞: 屈原這麽早就提出了天問,古人卻沒有從物理的角度解答。放到現在,如果我們哪怕隻給出一半的答案,我們早就能稱霸全球了。”
“高端玩家:反正我是喜歡屈原的,沒有屈原的加持,端午節估計就跟重陽節一樣雖然是傳統節日但沒有三天假期。”
“好了,視頻到這裏就結束了,一句話總結,若不是急著趕路,語文一定是最美的學科。感謝古人就給我們這麽多的瑰寶。最後大家還有什麽神評可以迴複在評論區。下個視頻再見。”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劉邦一路看下來也沒有看到他大漢的文人頂流,不覺得有些失望。
他就是覺得自己沒文化,年輕時候對儒生文人都是不屑一顧。
打江山起一直到奪得天下,他才知道一個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
所以後來有文化的人說的話他都願意聽。對文化人他也開始有了仰慕和尊重。
屈原如此被後世追捧認可,他也來了興趣,想真正了解下屈原。
便開始讓盧綰給他講起了屈原的事跡及文章。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是屈子啊。應該想得到的。”
趙普雖然沒讀什麽書,但是對先賢還是非常尊重的。不然也不會一天到晚抱著一部論語。
“哈哈哈,屈子也有人不喜歡,原因竟是又難背,又難學。”
趙普哈哈一笑,自己想想自己,好像也是不怎麽懂,也是不會背。
趙匡胤笑道:
“則平,你也來背一背?”
趙普連連拱手,求放過。
群臣中一眾人皆是武將為多,少有人能背誦屈原的文章,不由得笑聲震天。
“嗯?物理方麵解釋天問?”
“來人,速將屈子天問取來。”
趙匡胤看到這條評論竟然有物理二字。當下趕緊讓人去拿記載天問的書籍。
隨著這條評論結束,在場之人無不倒吸冷氣。
解答出屈子的天問,哪怕一半也能稱霸全球?
我華夏自古以來都無人往這方麵去深究,除了韓愈的天對。但是很明顯,天對也隻是思想哲學上的迴答。
“從物理方麵解釋,物理究竟為何物?”
趙匡胤沉思了一下,他已經從小天幕中發了問題信息。不知道何時會收到迴信。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朱棣也思考了為何大明的文化繁榮不及唐宋。
也以此問題問了身後的文臣們。
然而所有人都答不上來。
一時間,人群都有些冷場。網友們歡樂的整活也沒讓他們提起興致來。
當屈原的評論出來後,眾人也是第一時間看到了物理解釋天問,便能稱霸全球的評論。
突然間安靜的氣氛就如同炸開了鍋。
有人念誦著天問,有人試圖理解物理與天問的關聯。有人琢磨物理到底做何解釋。
朱棣心下激動異常。
這無疑是給物理下了一個定義。
以此來琢磨,便能大概知道物理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比如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意思是請問遠古開始之時,誰將此態流傳導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從哪裏得以產生?
“這個問題問的就是宇宙是怎麽誕生的?我們生活的藍星上所有的一切是怎麽來的?
有人結合自己的理解翻譯出來。
朱棣聽後激動萬分。
“物理就是解釋這些東西的,知道了我們所有一切的來源,就能將所有東西都製作出來。”
眾人都覺得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紛紛加入進來一起討論。
朱棣興奮的繼續說道:
“比如說為什麽鳥可以飛起來,而人不行?那我們就用物理去研究它。”
“如果研究得到了答案,是不是我們也可以飛起來?”
群臣聽了朱棣的話後,連連讚同。
楊榮思索了一下後說道:
“後世人應該就是研究了出來,所以他們就有飛機翱翔於天。”
朱棣雙目大亮,拍手誇讚:
“沒錯,就是這樣,我們要組織人開始研究所有的一切到底是為什麽。”
至此,這個時空節點的大明第一次開啟了人類對於未知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