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鋼鐵工業4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隋時空節點。
長安興慶宮。
記錄官正在奮筆疾書,數百人分段繪製天幕上的圖片。
楊堅緊張的神情難以自控,這是天幕自出現以來播放的最詳細的後世科技。
而且還是煉鋼這樣的重工業技術。此時的大隋誰不知道工業的威力?
這個視頻開篇便講了鋼鐵是工業的基礎。是以,所有人都是凝神對待,絲毫不想錯漏一點。
好不容易將焦爐煉鋼的畫麵記錄下來,隨後又出現了轉爐的畫麵。
楊堅簡直就想仰天長嘯來抒發自己激動的心情。
聽著興慶宮前傳來的驚歎聲,楊堅大吼道:
“還愣什麽?趕緊全部記下來,不可遺漏一處,否則休怪朕不講情麵。”
正在驚歎之中的記錄官們聽到楊堅的怒吼才醒悟過來,趕緊揮筆潑墨。
見記錄官們進入了緊鑼密鼓的撰抄後,楊堅向身邊的內侍問道:
“冶鐵工匠都進宮了嗎?”
剛問完便見到十幾名工匠走了過來。
未等行禮拜見皇帝,他們便被楊堅打斷,楊堅指著天幕和正在俯身記錄的人員說道:
“冶鐵行業將會有很大的革新,如今他們正在記錄天幕傳授的冶鐵技術。等全部整理成冊,朝廷將會選擇一處地址。建立一個大型的鋼鐵工廠。”
“今天將你們召集過來,最主要的就是確定這些最新技術我們能不能實現。以及新建鋼鐵廠的一應事宜也需要你們給出專業的意見。”
楊堅一口氣說完後,靜待著工匠們消化。
自從天幕出現後,大家也都意識到了工匠人才對於科技的作用,所有的輕視之心也全都收起了。
工匠們在朝廷最新的人才製度上也知道了時代的改變,就連最新的科舉製度都加入了一個工科,專門選拔工匠中的人才。
此時,有人大膽的走出來說道:
“陛下,來的路上我們也看了一些,具體的煉鋼方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研究,才知道其中有什麽困難。現在還不敢打包票。”
楊堅聞言頻頻點頭,說道:
“很好,自己研究了,才知道結果的好與壞。我們搞研究就該如此。你若滿口大話,朕還不信你。”
“陛下,天幕上迴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便可用在此處。看來這科學研究就是以這句話為指引綱領。”
楊堅眼神亮起,看著自己老婆連連點頭讚成。
而工匠們雖然沒讀過書,但是如此直白的話還是能聽懂,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也都是恍然大悟。不禁跪地大讚起來:
“皇後娘娘說的對,就是如此。”
獨孤伽羅趕緊讓他們起身,隨後說道:
“此言是後世人所說,日後我們的研究也都會要以此為依據,希望你們能謹記,為我大隋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隨後,君臣一行人,加上這群工匠開始討論鋼鐵廠建造的一應事宜。楊堅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大隋的鋼鐵工業。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這裏同樣的忙著記錄天幕的圖紙。朱元璋已經來迴巡視了數圈。
直到確認都記下來了之後才放下心來。
“標兒,看來鋼鐵廠的建設刻不容緩了,目前大明的冶鐵行業過於混亂,需要出台政策,重新調整。”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後說道。
朱標聞言,想起了之前看過的冶鐵行業的奏章,目前大明對冶鐵行業同樣施行官營。
但卻是按計劃生產,沒有計劃時便會停產,這完全是屬於浪費民力,也使得冶鐵行業失去活力。
他正想著該以怎樣的政策來調整冶鐵行業時,便被驚唿聲打斷。
“一個鋼鐵集團就有如此之高的產量。看,之前見過的太鋼集團竟然都隻是寶武集團的一個成員,太誇張了。”
出聲的乃是李善長,他此時看到了太鋼集團四個字。
之前視頻中有過太鋼集團生產圓珠筆頭的畫麵,當時他們就曾討論過集團兩字的含義。也覺得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才能稱集團。
此時再看,這個他們想象中就很大的集團竟然還隻是這個寶武集團的下屬企業。
這讓他們的想象力無限拔高,都在想排名第一的寶武集團該有多大?
“世界第一的鋼鐵企業啊,年生產1.3億噸。這需要有多少工人啊?”
朱元璋此時也被整懵了。後世全國10億噸產量,他一家就占了一成多,這個企業的大小可想而知。
眾人震撼的聲音讓朱標疑惑的看向了天幕,隨後他也被後世的鋼鐵規模嚇到了。
“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我們竟然占了這麽多個。每一個都有那麽高的產量。此外還有60家大型鋼鐵企業,180多家中小型企業,真的太誇張了。”
“難怪我們後世乃是全球鋼鐵產量第一的國家。”
朱標從震撼中迴過神來,隨後看著民營企業幾個字後便想到了國營企業。
“還有民營企業,是否是民間資本為主的企業,他們竟然也可以做得那麽大。”
李善長看到沙鋼和建龍時出聲問道。
朱元璋有些疑惑,民間這麽大的企業,國家好管理嗎?會不會不聽話?
“陛下,當初說引導地主們投入工商業,響應者不多,或許是沒看到利潤,朝廷何不放開冶鐵行業,讓他們進入?”
李善長想到之前朝廷就有意識引導地主們投入工商業,但效果都不是很好。此時又何嚐不是個契機呢?
朱元璋聽後覺得似乎有些道理,但還是擔心民間勢力做大,總覺得有些不妥。
而朱標聞言卻是有了一些想法,他覺得這或許還真就是個好時機,冶鐵行業自古都是官營,其中的利潤驚人,他就不信沒人動心。
“爹爹,咱要改革冶鐵行業,就要放開許可,給民間冶鐵的權利,而礦山采取國營生產,以稍高的價格賣礦。”
“隨後咱們再建立國營鐵廠,國營鐵廠獨立於朝廷之外,同樣向朝廷買礦生產。如此一來,冶鐵行業可走向正規化。”
“朝廷控製礦山,怎麽都不會虧。而國營和私營要生存,就會自己想辦法提高利潤,如此可促進冶鐵行業的發展。”
朱元璋聽後覺得可行,兩人便拉上朝廷官員們開始探討此事。
這個時空的大明冶鐵行業在此刻踏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長安興慶宮。
記錄官正在奮筆疾書,數百人分段繪製天幕上的圖片。
楊堅緊張的神情難以自控,這是天幕自出現以來播放的最詳細的後世科技。
而且還是煉鋼這樣的重工業技術。此時的大隋誰不知道工業的威力?
這個視頻開篇便講了鋼鐵是工業的基礎。是以,所有人都是凝神對待,絲毫不想錯漏一點。
好不容易將焦爐煉鋼的畫麵記錄下來,隨後又出現了轉爐的畫麵。
楊堅簡直就想仰天長嘯來抒發自己激動的心情。
聽著興慶宮前傳來的驚歎聲,楊堅大吼道:
“還愣什麽?趕緊全部記下來,不可遺漏一處,否則休怪朕不講情麵。”
正在驚歎之中的記錄官們聽到楊堅的怒吼才醒悟過來,趕緊揮筆潑墨。
見記錄官們進入了緊鑼密鼓的撰抄後,楊堅向身邊的內侍問道:
“冶鐵工匠都進宮了嗎?”
剛問完便見到十幾名工匠走了過來。
未等行禮拜見皇帝,他們便被楊堅打斷,楊堅指著天幕和正在俯身記錄的人員說道:
“冶鐵行業將會有很大的革新,如今他們正在記錄天幕傳授的冶鐵技術。等全部整理成冊,朝廷將會選擇一處地址。建立一個大型的鋼鐵工廠。”
“今天將你們召集過來,最主要的就是確定這些最新技術我們能不能實現。以及新建鋼鐵廠的一應事宜也需要你們給出專業的意見。”
楊堅一口氣說完後,靜待著工匠們消化。
自從天幕出現後,大家也都意識到了工匠人才對於科技的作用,所有的輕視之心也全都收起了。
工匠們在朝廷最新的人才製度上也知道了時代的改變,就連最新的科舉製度都加入了一個工科,專門選拔工匠中的人才。
此時,有人大膽的走出來說道:
“陛下,來的路上我們也看了一些,具體的煉鋼方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研究,才知道其中有什麽困難。現在還不敢打包票。”
楊堅聞言頻頻點頭,說道:
“很好,自己研究了,才知道結果的好與壞。我們搞研究就該如此。你若滿口大話,朕還不信你。”
“陛下,天幕上迴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便可用在此處。看來這科學研究就是以這句話為指引綱領。”
楊堅眼神亮起,看著自己老婆連連點頭讚成。
而工匠們雖然沒讀過書,但是如此直白的話還是能聽懂,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也都是恍然大悟。不禁跪地大讚起來:
“皇後娘娘說的對,就是如此。”
獨孤伽羅趕緊讓他們起身,隨後說道:
“此言是後世人所說,日後我們的研究也都會要以此為依據,希望你們能謹記,為我大隋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隨後,君臣一行人,加上這群工匠開始討論鋼鐵廠建造的一應事宜。楊堅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大隋的鋼鐵工業。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這裏同樣的忙著記錄天幕的圖紙。朱元璋已經來迴巡視了數圈。
直到確認都記下來了之後才放下心來。
“標兒,看來鋼鐵廠的建設刻不容緩了,目前大明的冶鐵行業過於混亂,需要出台政策,重新調整。”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後說道。
朱標聞言,想起了之前看過的冶鐵行業的奏章,目前大明對冶鐵行業同樣施行官營。
但卻是按計劃生產,沒有計劃時便會停產,這完全是屬於浪費民力,也使得冶鐵行業失去活力。
他正想著該以怎樣的政策來調整冶鐵行業時,便被驚唿聲打斷。
“一個鋼鐵集團就有如此之高的產量。看,之前見過的太鋼集團竟然都隻是寶武集團的一個成員,太誇張了。”
出聲的乃是李善長,他此時看到了太鋼集團四個字。
之前視頻中有過太鋼集團生產圓珠筆頭的畫麵,當時他們就曾討論過集團兩字的含義。也覺得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才能稱集團。
此時再看,這個他們想象中就很大的集團竟然還隻是這個寶武集團的下屬企業。
這讓他們的想象力無限拔高,都在想排名第一的寶武集團該有多大?
“世界第一的鋼鐵企業啊,年生產1.3億噸。這需要有多少工人啊?”
朱元璋此時也被整懵了。後世全國10億噸產量,他一家就占了一成多,這個企業的大小可想而知。
眾人震撼的聲音讓朱標疑惑的看向了天幕,隨後他也被後世的鋼鐵規模嚇到了。
“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我們竟然占了這麽多個。每一個都有那麽高的產量。此外還有60家大型鋼鐵企業,180多家中小型企業,真的太誇張了。”
“難怪我們後世乃是全球鋼鐵產量第一的國家。”
朱標從震撼中迴過神來,隨後看著民營企業幾個字後便想到了國營企業。
“還有民營企業,是否是民間資本為主的企業,他們竟然也可以做得那麽大。”
李善長看到沙鋼和建龍時出聲問道。
朱元璋有些疑惑,民間這麽大的企業,國家好管理嗎?會不會不聽話?
“陛下,當初說引導地主們投入工商業,響應者不多,或許是沒看到利潤,朝廷何不放開冶鐵行業,讓他們進入?”
李善長想到之前朝廷就有意識引導地主們投入工商業,但效果都不是很好。此時又何嚐不是個契機呢?
朱元璋聽後覺得似乎有些道理,但還是擔心民間勢力做大,總覺得有些不妥。
而朱標聞言卻是有了一些想法,他覺得這或許還真就是個好時機,冶鐵行業自古都是官營,其中的利潤驚人,他就不信沒人動心。
“爹爹,咱要改革冶鐵行業,就要放開許可,給民間冶鐵的權利,而礦山采取國營生產,以稍高的價格賣礦。”
“隨後咱們再建立國營鐵廠,國營鐵廠獨立於朝廷之外,同樣向朝廷買礦生產。如此一來,冶鐵行業可走向正規化。”
“朝廷控製礦山,怎麽都不會虧。而國營和私營要生存,就會自己想辦法提高利潤,如此可促進冶鐵行業的發展。”
朱元璋聽後覺得可行,兩人便拉上朝廷官員們開始探討此事。
這個時空的大明冶鐵行業在此刻踏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