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偽裝成國家的文明3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大一統後,文字有了一脈相承的延續,數千年的文字傳承也成就了我們記載曆史的習慣,一個忘記曆史的民族注定會失去未來。”
“而我們華夏,雖然經曆過無數戰亂,曆史記載也遺失很多,但我們仍能看到從古至今完整且全麵的發展脈絡。”
“華夏能夠源遠流長不僅是因為我們的謙遜溫和,知書達禮。更是因為我們骨子裏就遺傳的自強不息。”
“我們不像西方信仰上帝,我們更相信人定勝天的先輩,就連我們祭拜的都是由人而成的神。”
“在西方神話中,火是上帝賜予的,而我們的火則是靠自己鑽木取的。西方神話大洪水,他們要坐諾亞方舟逃命,而我們則是大禹治水。”
“從古至今,華夏都一直在做著與天抗爭的事,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等神話寓言無不是充滿了抗爭二字。”
“在這樣自強不息的文化信仰之下,每逢華夏民族危難之際,就必定會有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偉大人物出現,他們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便是我們華夏文明能屹立於曆史長河的文明內核。”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蘇軾自從被趙頊召迴來後,王安石整日拉著他探討改革。完全沒有時間找懷民一起看清朝老片。
趙頊則是除了安排科學研究這一塊,時不時也加入其中。
君臣三人,加上之前支持變法的幾人對改革的利弊詢問著蘇軾的看法。
原先支持變法的幾人裏,隻有蔡京不在了。天幕之前明說過蔡京是個奸臣,趙頊此時怎會容他,沒弄死他都算他走運。
新視頻出來後,眾人才將注意力放迴天幕上,隨著視頻的播放,蘇軾對文明這兩個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官家,如今我大宋外部環境惡劣,更棘手的是內部也積難重重。若不治理調和,隻怕是無力迴天。”
“幾十年後金人崛起,入侵中原,這將會給我們華夏文明帶來沉痛的破壞。曆來低等文明入侵高等文明都是禍害。”
王安石本就是變法發起人,而他此時同樣認為大宋需要一場變革。
“沒錯,看看明末的大清,入主中原後不進反退,將我華夏帶入了深淵之中。”
蘇軾自從天幕出現後,他認真觀看,也認真思索了很多,記下的手抄本都有足足十多本。
眾人聽後都點頭認可。
其實蘇軾不是抗拒變法,隻是否認變法害農。若有良法,肯定是支持。
此時看到天幕說到華夏先人與天抗爭,再看到華夏危難之際的必出偉人的話。
蘇軾結合以往的信息隱隱覺得後世是在廢墟中來了一場自下而上,完全有別於任何曆史的脫胎換骨的變革。
而此時的天幕早就明說了,北宋後世還有三位帝王便結束,那改革就勢在必行。
且天幕似乎也在有意引導,不然如何會透露出這麽多後世的先進信息?
“東坡,對於新的變革你怎麽看?”
王安石問起了這幾日一直討論的以天幕信息為基礎而開展的改革。
“官家,諸位大臣,改革之策從天幕中的點點滴滴便能看到。無非就是一點,以百姓利益為第一。”
“然而若是以此來改革,將是改天換地的變化,未來的事恐怕難以預料。”
“當下改革,隻能由淺而深,切不可貪功冒進,花費時間多些,穩妥一些才是良策。”
對於剛剛思考過的國家和文明的意義,蘇軾是趨向於文明的。
此時有天幕背書的蘇軾,談起這些來,眾人也並未覺得有何不對。
“天幕說得沒錯,值此危難之際,我華夏文明,我大宋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宋神宗趙頊此時下了決心,要用王安石和蘇軾開始新的改革。
趙頊定下決議後,眼前便出現了一塊小天幕。
而半空中的視頻畫麵還在繼續播放。
“所以,我們的文明從來沒有衰落,隻是偶爾打了個盹。我們也從不說要崛起,卻一直強調的是複興。”
“華夏是中央之國,曆史上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先進,最強大的文明。”
“如今的世界,稱得上文明且能與華夏文明競爭的隻有昂撒人的基督宗教文明。這是兩個普世價值的競爭。也是中西方的意識形態鬥爭。”
“在我們華夏文明的觀念中,我們是世界的中心,其他的國家雖然存在,但他們也隻是整個大世界秩序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環節而已。”
“我們則是毫無疑問的端坐在整個世界秩序最中央的華夏文明。”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後世對文明的詮釋我想有些明白了。鐵打的文明,流水的國家。”
“文明是國家的根,而這條根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我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精神內核。”
“隻要有這條根在,我們就能將國家重建,即便是一片廢墟。即便環境再惡劣,我們也能登頂巔峰。”
李世民長長的吐出一口氣,略帶激動的神情說道。他想到了後世那片末日的景象,又想到了後世那盛世景象。
與他一樣感想的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
“難怪天幕從來都是維護著華夏文明這個概念,而且它似乎一直在給我們灌輸這個概念。”
房玄齡有些猜測的說道。
“似乎真的有這樣的感覺,每每播放到有誰做了損害華夏文明的事,迎來的必定是口誅筆伐。”
長孫無忌腦子裏想到了那些被天幕批判過的朝代和個人,此時他也是對這些人憑增了一份厭惡。
“如此說來,華夏複興是必然之事,我們真的隻是打盹而已。這其中似乎又有一種天佑我華夏的感覺。”
李靖聽完幾人的分析後,有些不可思議的說道。
“也許吧,應該是有偶然,但也是必然吧。”
李世民笑了笑,他是從其中看到了華夏文明的先進性,不然為何幾千年來隻有我們沒有消亡在曆史中呢?
“昂撒人的基督文明不知道是怎樣的?天幕說後世我們在和他們競爭。普世價值和意識形態指的又是什麽呢?”
長孫無忌的問題大家都不清楚。
但是從天幕中的話,大家都對自己的文明有了更多的自信,華夏幾千年來屹立不倒,豈會畏懼?
“而我們華夏,雖然經曆過無數戰亂,曆史記載也遺失很多,但我們仍能看到從古至今完整且全麵的發展脈絡。”
“華夏能夠源遠流長不僅是因為我們的謙遜溫和,知書達禮。更是因為我們骨子裏就遺傳的自強不息。”
“我們不像西方信仰上帝,我們更相信人定勝天的先輩,就連我們祭拜的都是由人而成的神。”
“在西方神話中,火是上帝賜予的,而我們的火則是靠自己鑽木取的。西方神話大洪水,他們要坐諾亞方舟逃命,而我們則是大禹治水。”
“從古至今,華夏都一直在做著與天抗爭的事,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等神話寓言無不是充滿了抗爭二字。”
“在這樣自強不息的文化信仰之下,每逢華夏民族危難之際,就必定會有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偉大人物出現,他們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便是我們華夏文明能屹立於曆史長河的文明內核。”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蘇軾自從被趙頊召迴來後,王安石整日拉著他探討改革。完全沒有時間找懷民一起看清朝老片。
趙頊則是除了安排科學研究這一塊,時不時也加入其中。
君臣三人,加上之前支持變法的幾人對改革的利弊詢問著蘇軾的看法。
原先支持變法的幾人裏,隻有蔡京不在了。天幕之前明說過蔡京是個奸臣,趙頊此時怎會容他,沒弄死他都算他走運。
新視頻出來後,眾人才將注意力放迴天幕上,隨著視頻的播放,蘇軾對文明這兩個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官家,如今我大宋外部環境惡劣,更棘手的是內部也積難重重。若不治理調和,隻怕是無力迴天。”
“幾十年後金人崛起,入侵中原,這將會給我們華夏文明帶來沉痛的破壞。曆來低等文明入侵高等文明都是禍害。”
王安石本就是變法發起人,而他此時同樣認為大宋需要一場變革。
“沒錯,看看明末的大清,入主中原後不進反退,將我華夏帶入了深淵之中。”
蘇軾自從天幕出現後,他認真觀看,也認真思索了很多,記下的手抄本都有足足十多本。
眾人聽後都點頭認可。
其實蘇軾不是抗拒變法,隻是否認變法害農。若有良法,肯定是支持。
此時看到天幕說到華夏先人與天抗爭,再看到華夏危難之際的必出偉人的話。
蘇軾結合以往的信息隱隱覺得後世是在廢墟中來了一場自下而上,完全有別於任何曆史的脫胎換骨的變革。
而此時的天幕早就明說了,北宋後世還有三位帝王便結束,那改革就勢在必行。
且天幕似乎也在有意引導,不然如何會透露出這麽多後世的先進信息?
“東坡,對於新的變革你怎麽看?”
王安石問起了這幾日一直討論的以天幕信息為基礎而開展的改革。
“官家,諸位大臣,改革之策從天幕中的點點滴滴便能看到。無非就是一點,以百姓利益為第一。”
“然而若是以此來改革,將是改天換地的變化,未來的事恐怕難以預料。”
“當下改革,隻能由淺而深,切不可貪功冒進,花費時間多些,穩妥一些才是良策。”
對於剛剛思考過的國家和文明的意義,蘇軾是趨向於文明的。
此時有天幕背書的蘇軾,談起這些來,眾人也並未覺得有何不對。
“天幕說得沒錯,值此危難之際,我華夏文明,我大宋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宋神宗趙頊此時下了決心,要用王安石和蘇軾開始新的改革。
趙頊定下決議後,眼前便出現了一塊小天幕。
而半空中的視頻畫麵還在繼續播放。
“所以,我們的文明從來沒有衰落,隻是偶爾打了個盹。我們也從不說要崛起,卻一直強調的是複興。”
“華夏是中央之國,曆史上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先進,最強大的文明。”
“如今的世界,稱得上文明且能與華夏文明競爭的隻有昂撒人的基督宗教文明。這是兩個普世價值的競爭。也是中西方的意識形態鬥爭。”
“在我們華夏文明的觀念中,我們是世界的中心,其他的國家雖然存在,但他們也隻是整個大世界秩序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環節而已。”
“我們則是毫無疑問的端坐在整個世界秩序最中央的華夏文明。”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後世對文明的詮釋我想有些明白了。鐵打的文明,流水的國家。”
“文明是國家的根,而這條根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我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精神內核。”
“隻要有這條根在,我們就能將國家重建,即便是一片廢墟。即便環境再惡劣,我們也能登頂巔峰。”
李世民長長的吐出一口氣,略帶激動的神情說道。他想到了後世那片末日的景象,又想到了後世那盛世景象。
與他一樣感想的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
“難怪天幕從來都是維護著華夏文明這個概念,而且它似乎一直在給我們灌輸這個概念。”
房玄齡有些猜測的說道。
“似乎真的有這樣的感覺,每每播放到有誰做了損害華夏文明的事,迎來的必定是口誅筆伐。”
長孫無忌腦子裏想到了那些被天幕批判過的朝代和個人,此時他也是對這些人憑增了一份厭惡。
“如此說來,華夏複興是必然之事,我們真的隻是打盹而已。這其中似乎又有一種天佑我華夏的感覺。”
李靖聽完幾人的分析後,有些不可思議的說道。
“也許吧,應該是有偶然,但也是必然吧。”
李世民笑了笑,他是從其中看到了華夏文明的先進性,不然為何幾千年來隻有我們沒有消亡在曆史中呢?
“昂撒人的基督文明不知道是怎樣的?天幕說後世我們在和他們競爭。普世價值和意識形態指的又是什麽呢?”
長孫無忌的問題大家都不清楚。
但是從天幕中的話,大家都對自己的文明有了更多的自信,華夏幾千年來屹立不倒,豈會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