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海權與陸權的宿命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多個國家星羅棋布的東歐,地下埋藏著令人垂涎的煤、鐵、石油、錳等礦藏資源。更有著世界最大最肥沃的黑土地。”
“這裏是世界著名的火藥桶。”
“法蘭西上一次控製東歐,成就了拿破侖的帝國。”
“德意誌上一次控製東歐,成就了第三帝國。”
“老毛子上一次控製東歐,成就了蘇聯。”
“誰統治了東歐,就能控製大陸的心髒。控製了大陸的心髒,就有了控製整個歐洲的基礎。”
“百年前,英倫三島上,麥金德眼神憂慮的掃過東歐地圖。盡管大英的艦隊已經稱霸世界200年了。”
“巔峰時期,整個世界的海上力量之和也比不過大英皇家海軍艦隊的總噸位。”
“但是,如果海峽對岸出現了一個能將大陸整合起來的陸權國家,那麽他將有足夠的實力挑戰日不落帝國的霸權。”
“因此,麥金德斷言,大英必須阻止任何一個歐洲大國控製東歐的企圖。”
“這一地緣政治目標也指導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大英的外交政策。但是,大英也因此耗盡國力,失去了海洋霸主的地位。”
“此後,鷹醬接替了大英的海洋霸權,同時也繼承了這一地緣政策,以對抗陸地霸主老毛子。直至東歐巨變,老毛子解體。海權自此死死的壓製了陸權。”
“22年爆發並延續至今的東歐衝突仍然是海權與陸權那場世紀之爭的餘波。”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宏大的標題出來後,李世民再也不去想出宮狩獵之事。
似乎很久沒有見到天幕說海權之事了,這個視頻竟然還要講陸權。
太極宮前一片安靜。隻有記錄官們正在奮筆疾書。
隨著李孝恭將世界地圖攤開,眾人圍著地圖對照著天幕畫麵討論了起來。
“東歐這塊地方離我們太遠了啊,這麽豐富的資源隻能看,不能拿,真有種使不上勁的感覺。”
“這個錳礦不知道是什麽金屬,能讓天幕說出來,必定很重要。可惜沒有詳細說明。”
李世民感覺非常的遺憾。
身邊幾人同樣的表情,而房玄齡更多的是遺憾那肥沃的黑土地。感歎著這麽好的土地怎麽沒生在華夏。
“小小歐洲,竟然也打了這麽幾次大戰爭。這個拿破侖看起來應該很厲害,記得以前評論過華夏是睡著的獅子吧?”
李孝恭想起以前的視頻。再看天幕上這人差點統一了歐洲,看來也是個猛人。
“結合後世華夏來說,這人戰略眼光應該差不了。那個叫麥金德的也有眼光。”
李世民難得的出言誇了一句。他算是知道了為何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歐洲打起來的。
“海軍再強大,最終收獲利益還是要到陸上來,陸地上有了強大的國家勢必會有利益爭奪。也算是一山不容二虎吧。”
李孝恭淺顯的分析了一下海陸的主要矛盾。
“這麽說也不錯,但是陸權國家在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必定要走向海洋,這是難以避免的,一個地方不可能有無限的資源。”
李世民接著他的話尾說道。比如現在的大唐,陸地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定會去外麵尋找資源。
這當然是他看了天幕之後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他記得到大明時期,中原就缺銅礦了。
“大英雖然壞,可他是真強大啊。海軍竟然是超過所有國家之和。難怪能抗兩次世界大戰都不死。”
看著視頻上密密麻麻的戰艦,房玄齡有些頭皮發麻的感覺。這得花多少錢才能組建起這樣龐大的軍事實力?
“鷹醬是得了大英的真傳,一樣壞透了。不過真是既壞又強,老毛子當年怎麽不跟他死磕到底?”
杜如晦罵罵咧咧,反正沒人會對這兩家有好感。老毛子當年也是威脅過華夏的。
如果讓他們知道曾經就是老毛子侵吞過華夏最多領土時,不知道會氣成什麽樣。
“之前的視頻看鷹醬和老毛子死掐70年,當時還以為隻是名義上的爭霸,現在看來,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對抗。”
長孫無忌以為了解到了這兩個巨無霸互掐的原因。他卻不知道其中還有意識形態的問題。
“原來老毛子當年是個國家聯合體,東歐解體,這一塊地方一下就多出了這麽多個國家。這些國家怎麽可以聯合成一個整體?”
李世民很不解,按他的觀念,最多就是結盟,怎麽會成為一個國家?記得後來華夏也曾接受過他們的援助。
此時也沒人知道是什麽原因,他們也還不知道意識形態的威力。
“原先還是一家人,現在兩人卻打生打死。這個二毛也是真蠢,被鷹醬當了棋子。”
剛剛看完老毛子解體的畫麵,立刻就看到22年的衝突,李孝恭也是佩服鷹醬的攪屎水平。
“能不被鷹醬當槍使嗎?估計解體後大俄得到了最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鷹醬哪裏會放鬆。後世華夏不也被鷹醬緊緊盯著。”
李世民雖然厭惡這樣的霸權,但是大唐要能拿到這樣的霸權,估計他做夢都會笑醒。
眾人繼續看向天幕。
“佛郎機境內的羅卡角是整片歐亞大陸的最西端,佛郎機人在山崖上建立了一座燈塔,上麵刻有詩人卡蒙斯的一句話。”
“陸地在此終結,海洋於此開始。”
“不同時代的人讀這句話,感受一定會大不相同。”
“曆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類文明主要依靠廣袤的陸地繁衍生息。由於航海技術的限製,人類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近海活動,海洋深處便是死亡的代名詞。”
“國家之間的戰爭也主要是爭奪陸地的生存空間。更多富饒的領土,就意味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近海的漁業和鹽業在技術發展的限製下隻能帶來微薄的利潤。這算是陸地權益的延伸。即海權依附於陸權。”
“華夏大宋時期,造船技術的飛速提升,v字船底,水密隔艙,掌握了季風規律,成熟的天象觀測,以及指南針的成熟運用,這些都極大的加快了海權的發展。”
“這一時期,阿拉伯乃至東非地區都出現了宋代海船。絲綢,瓷器,茶葉的出口,大量財富被帶迴了宋朝。
“而到元朝時期,忽必烈繼位蒙古大汗後,冊封旭烈兀為伊利汗國的大汗。旭烈兀從元朝帶走了大量的工匠技術科學家。”
“這一次的東方文明技術外流極大的促進了西方的科技發展,為西方的文藝複興奠定了基礎。”
“這裏是世界著名的火藥桶。”
“法蘭西上一次控製東歐,成就了拿破侖的帝國。”
“德意誌上一次控製東歐,成就了第三帝國。”
“老毛子上一次控製東歐,成就了蘇聯。”
“誰統治了東歐,就能控製大陸的心髒。控製了大陸的心髒,就有了控製整個歐洲的基礎。”
“百年前,英倫三島上,麥金德眼神憂慮的掃過東歐地圖。盡管大英的艦隊已經稱霸世界200年了。”
“巔峰時期,整個世界的海上力量之和也比不過大英皇家海軍艦隊的總噸位。”
“但是,如果海峽對岸出現了一個能將大陸整合起來的陸權國家,那麽他將有足夠的實力挑戰日不落帝國的霸權。”
“因此,麥金德斷言,大英必須阻止任何一個歐洲大國控製東歐的企圖。”
“這一地緣政治目標也指導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大英的外交政策。但是,大英也因此耗盡國力,失去了海洋霸主的地位。”
“此後,鷹醬接替了大英的海洋霸權,同時也繼承了這一地緣政策,以對抗陸地霸主老毛子。直至東歐巨變,老毛子解體。海權自此死死的壓製了陸權。”
“22年爆發並延續至今的東歐衝突仍然是海權與陸權那場世紀之爭的餘波。”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宏大的標題出來後,李世民再也不去想出宮狩獵之事。
似乎很久沒有見到天幕說海權之事了,這個視頻竟然還要講陸權。
太極宮前一片安靜。隻有記錄官們正在奮筆疾書。
隨著李孝恭將世界地圖攤開,眾人圍著地圖對照著天幕畫麵討論了起來。
“東歐這塊地方離我們太遠了啊,這麽豐富的資源隻能看,不能拿,真有種使不上勁的感覺。”
“這個錳礦不知道是什麽金屬,能讓天幕說出來,必定很重要。可惜沒有詳細說明。”
李世民感覺非常的遺憾。
身邊幾人同樣的表情,而房玄齡更多的是遺憾那肥沃的黑土地。感歎著這麽好的土地怎麽沒生在華夏。
“小小歐洲,竟然也打了這麽幾次大戰爭。這個拿破侖看起來應該很厲害,記得以前評論過華夏是睡著的獅子吧?”
李孝恭想起以前的視頻。再看天幕上這人差點統一了歐洲,看來也是個猛人。
“結合後世華夏來說,這人戰略眼光應該差不了。那個叫麥金德的也有眼光。”
李世民難得的出言誇了一句。他算是知道了為何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歐洲打起來的。
“海軍再強大,最終收獲利益還是要到陸上來,陸地上有了強大的國家勢必會有利益爭奪。也算是一山不容二虎吧。”
李孝恭淺顯的分析了一下海陸的主要矛盾。
“這麽說也不錯,但是陸權國家在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必定要走向海洋,這是難以避免的,一個地方不可能有無限的資源。”
李世民接著他的話尾說道。比如現在的大唐,陸地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定會去外麵尋找資源。
這當然是他看了天幕之後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他記得到大明時期,中原就缺銅礦了。
“大英雖然壞,可他是真強大啊。海軍竟然是超過所有國家之和。難怪能抗兩次世界大戰都不死。”
看著視頻上密密麻麻的戰艦,房玄齡有些頭皮發麻的感覺。這得花多少錢才能組建起這樣龐大的軍事實力?
“鷹醬是得了大英的真傳,一樣壞透了。不過真是既壞又強,老毛子當年怎麽不跟他死磕到底?”
杜如晦罵罵咧咧,反正沒人會對這兩家有好感。老毛子當年也是威脅過華夏的。
如果讓他們知道曾經就是老毛子侵吞過華夏最多領土時,不知道會氣成什麽樣。
“之前的視頻看鷹醬和老毛子死掐70年,當時還以為隻是名義上的爭霸,現在看來,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對抗。”
長孫無忌以為了解到了這兩個巨無霸互掐的原因。他卻不知道其中還有意識形態的問題。
“原來老毛子當年是個國家聯合體,東歐解體,這一塊地方一下就多出了這麽多個國家。這些國家怎麽可以聯合成一個整體?”
李世民很不解,按他的觀念,最多就是結盟,怎麽會成為一個國家?記得後來華夏也曾接受過他們的援助。
此時也沒人知道是什麽原因,他們也還不知道意識形態的威力。
“原先還是一家人,現在兩人卻打生打死。這個二毛也是真蠢,被鷹醬當了棋子。”
剛剛看完老毛子解體的畫麵,立刻就看到22年的衝突,李孝恭也是佩服鷹醬的攪屎水平。
“能不被鷹醬當槍使嗎?估計解體後大俄得到了最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鷹醬哪裏會放鬆。後世華夏不也被鷹醬緊緊盯著。”
李世民雖然厭惡這樣的霸權,但是大唐要能拿到這樣的霸權,估計他做夢都會笑醒。
眾人繼續看向天幕。
“佛郎機境內的羅卡角是整片歐亞大陸的最西端,佛郎機人在山崖上建立了一座燈塔,上麵刻有詩人卡蒙斯的一句話。”
“陸地在此終結,海洋於此開始。”
“不同時代的人讀這句話,感受一定會大不相同。”
“曆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類文明主要依靠廣袤的陸地繁衍生息。由於航海技術的限製,人類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近海活動,海洋深處便是死亡的代名詞。”
“國家之間的戰爭也主要是爭奪陸地的生存空間。更多富饒的領土,就意味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近海的漁業和鹽業在技術發展的限製下隻能帶來微薄的利潤。這算是陸地權益的延伸。即海權依附於陸權。”
“華夏大宋時期,造船技術的飛速提升,v字船底,水密隔艙,掌握了季風規律,成熟的天象觀測,以及指南針的成熟運用,這些都極大的加快了海權的發展。”
“這一時期,阿拉伯乃至東非地區都出現了宋代海船。絲綢,瓷器,茶葉的出口,大量財富被帶迴了宋朝。
“而到元朝時期,忽必烈繼位蒙古大汗後,冊封旭烈兀為伊利汗國的大汗。旭烈兀從元朝帶走了大量的工匠技術科學家。”
“這一次的東方文明技術外流極大的促進了西方的科技發展,為西方的文藝複興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