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反轉南宋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陌長出一口氣,作為一個對數學並不感興趣的人,他竟然沒有絲毫遲滯的看完了。
並且看完後還發現自己對數學有了新的認識。可惜華夏古人沒能成體係的構建出數學脈絡。
隨手刷出新的視頻。
“反轉南宋。”
“友情提示:這集視頻曆史不及格的朋友請在父母陪同下觀看。”
“眾所周知,南宋是我國曆史上最硬氣的一個朝代,他的強盛遠邁漢唐,打出了漢家男兒的凜凜威風。”
“公元1279年,在崖山的一處海平麵上,一個八歲小男孩從水裏突然竄出,登上了一艘戰船。隻見他小手一揮,海平麵上竄出十萬大軍。”
“對麵二十萬蒙古鐵騎被這突然竄出的十萬大軍殺的狼狽逃竄。被蹂躪了近百年的中原大地終於迎來了他們的救世主。”
“此戰過後,這名8歲的小男孩趙昺稱帝建國,成為有史以來稱帝最年輕的開國皇帝。史稱宋朝。因為趙昺是在南方起事,所以又稱南宋。”
“公元1278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從獄中複活,並第一時間以高官厚祿勸降忽必烈。”
“豈料忽必烈是個硬骨頭,寧死不降。寫下一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名篇。”
“文天祥隻好帶領十位江南義士宣布起義抗元。同年三月趙昺將皇位禪讓給哥哥趙昰。”
“隨後南宋在文天祥的帶領下迅速占領了江西,瀘州等地。為以後反攻蒙元,統一江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1276年,南宋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打進了蒙元臨時首都臨安。去吐蕃留學的趙?突然歸來,並接手了皇位。”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滿世界在搜尋數學人才。攻入北漢他都沒時間興奮。
搞不清楚數學的脈絡以後肯定會寸步難行。
研究院這邊他又下了新的要求,盡快整理出數學的教學大綱,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推行下去。
整個朝廷都在緊張的忙碌中。
等天幕刷出新視頻後,趙匡胤才鬆下一口氣。
剛想著喝口熱茶,看到標題後一個愣神,嘴唇都被燙紅了。
“我勒個去。又要刀人嗎?”
看到南宋兩字他就知道壞事了。
“神特麽的最硬氣。漢家男兒,遠邁漢唐?”
趙匡胤就差捂臉蹲地上。這濃濃的諷刺意味讓他抬不起頭。
周圍不時響起尷尬的咳嗽聲。顯然所有人都覺得這事無比搞笑,卻又不適合笑。
誰都清楚後來的南宋大致是個啥情況,反正在天幕裏就沒幾個正麵形象。
趙匡胤強自忍住劈人的衝動,勇敢的直麵天幕。
“趙昺是咱家的好孩子。背負了原本不該是他背的擔子。”
見到趙昺稱帝建立南宋後,趙匡胤也知道這個反轉是什麽意思了。
從南宋滅亡起反過來上演,輪到自己就是大宋的亡國之君唄。
宋哀宗趙匡胤?
我草。。。趙匡胤想到這節,臉上頓時精彩萬分。
隨即又想到這是講南宋的,應該不會有自己。這才長舒一口氣。
若是真給自己一個宋哀宗的外號,會被趙普這群人笑死。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詩應該是文天祥所寫吧?自古能做到這句詩文所說的都是青史留名之人。”
說話之人是翰林學士盧多遜。他博涉經史,對數術研究也頗深,趙匡胤讓他執掌數學研究院。
眾人點頭讚同,忽必烈聽名字便是草原民族,況且這是反轉。
“忽必烈是個硬骨頭?我想他都把大宋的骨頭打爛了。”
趙匡胤沒好氣的罵道。
“官家,也不至於吧。這硬骨頭或許是文天祥。想來是忽必烈將文天祥抓進大獄,高官厚祿勸降,而文天祥誓死不從,寫下這首詩。”
盧多遜看文天祥被冠以了民族英雄的稱號,便大概猜到了事實。
“民族英雄的名號可不是什麽人都能背得起的。想來這文天祥定然是宋之脊梁。”
趙匡胤點著頭感慨一聲。後世大宋拉胯成這樣,還能有身懷家國氣節的人。趙宋如何對得起天下啊。
眾人見趙匡胤頹然長歎,也是不知如何安慰。事實上大宋朝後來這麽拉胯他們也覺得不是滋味。
在座的大都是開國功臣。曆朝曆代開國這群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誰會願意看到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淪落到這樣?
“1276年被蒙古打進了臨安吧。記得後來趙構是逃到臨安才有了南宋。”
想到趙構,趙匡胤腦子裏就浮現出完顏構完顏九妹這個名字。他老趙家子孫的外號是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還沒等他發泄一下,天幕又來個吐蕃留學生。
這名字上次聽還是大明的瓦剌留學生。很明顯又是和靖康之恥一樣,皇帝都被人抓走了。
趙匡胤仰天長歎。心裏頭那個恨啊。真想拉到跟前活劈了這群後世的窩囊廢。
天幕繼續播放。
“同年一月,忽必烈迫於形勢,隻好選擇向南宋投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僅主動上交了傳國玉璽,還寫了一萬字的投降書。史稱必烈請降。”
“這一事件標誌著統治了華夏大地92年的元朝逐步開始走向衰落。”
“公元1275年,一代名臣賈似道橫空出世,並單槍匹馬開始北伐。從揚州一路打到了丁家洲。”
“南宋13萬精兵被他的事跡感動,原地複活加入到了抗元大業中,並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史稱丁家洲大捷。”
“公元1274年,剛剛登基的趙禥聽說了賈似道的事跡後,帝心甚慰。並強烈表示賈似道就是大宋最合適的丞相。”
“公元1273年,南宋與蒙元最關鍵的一戰打響。呂文煥率領15萬宋軍,以少勝多擊敗17萬北元軍隊。史稱襄陽大捷。”
“此戰過後,蒙元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強大的南宋正麵對抗。”
“公元1272年,忽必烈自知大勢已去,於一年後被迫解散大元,改國號為蒙古。至此,元朝徹底退出華夏曆史舞台。享國僅98年。”
“而元朝也因此被後世戲稱為:打遍天下無敵手,卻被小宋掣了肘。看似領土億萬方,就是過不了九十九。”
並且看完後還發現自己對數學有了新的認識。可惜華夏古人沒能成體係的構建出數學脈絡。
隨手刷出新的視頻。
“反轉南宋。”
“友情提示:這集視頻曆史不及格的朋友請在父母陪同下觀看。”
“眾所周知,南宋是我國曆史上最硬氣的一個朝代,他的強盛遠邁漢唐,打出了漢家男兒的凜凜威風。”
“公元1279年,在崖山的一處海平麵上,一個八歲小男孩從水裏突然竄出,登上了一艘戰船。隻見他小手一揮,海平麵上竄出十萬大軍。”
“對麵二十萬蒙古鐵騎被這突然竄出的十萬大軍殺的狼狽逃竄。被蹂躪了近百年的中原大地終於迎來了他們的救世主。”
“此戰過後,這名8歲的小男孩趙昺稱帝建國,成為有史以來稱帝最年輕的開國皇帝。史稱宋朝。因為趙昺是在南方起事,所以又稱南宋。”
“公元1278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從獄中複活,並第一時間以高官厚祿勸降忽必烈。”
“豈料忽必烈是個硬骨頭,寧死不降。寫下一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名篇。”
“文天祥隻好帶領十位江南義士宣布起義抗元。同年三月趙昺將皇位禪讓給哥哥趙昰。”
“隨後南宋在文天祥的帶領下迅速占領了江西,瀘州等地。為以後反攻蒙元,統一江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1276年,南宋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打進了蒙元臨時首都臨安。去吐蕃留學的趙?突然歸來,並接手了皇位。”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滿世界在搜尋數學人才。攻入北漢他都沒時間興奮。
搞不清楚數學的脈絡以後肯定會寸步難行。
研究院這邊他又下了新的要求,盡快整理出數學的教學大綱,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推行下去。
整個朝廷都在緊張的忙碌中。
等天幕刷出新視頻後,趙匡胤才鬆下一口氣。
剛想著喝口熱茶,看到標題後一個愣神,嘴唇都被燙紅了。
“我勒個去。又要刀人嗎?”
看到南宋兩字他就知道壞事了。
“神特麽的最硬氣。漢家男兒,遠邁漢唐?”
趙匡胤就差捂臉蹲地上。這濃濃的諷刺意味讓他抬不起頭。
周圍不時響起尷尬的咳嗽聲。顯然所有人都覺得這事無比搞笑,卻又不適合笑。
誰都清楚後來的南宋大致是個啥情況,反正在天幕裏就沒幾個正麵形象。
趙匡胤強自忍住劈人的衝動,勇敢的直麵天幕。
“趙昺是咱家的好孩子。背負了原本不該是他背的擔子。”
見到趙昺稱帝建立南宋後,趙匡胤也知道這個反轉是什麽意思了。
從南宋滅亡起反過來上演,輪到自己就是大宋的亡國之君唄。
宋哀宗趙匡胤?
我草。。。趙匡胤想到這節,臉上頓時精彩萬分。
隨即又想到這是講南宋的,應該不會有自己。這才長舒一口氣。
若是真給自己一個宋哀宗的外號,會被趙普這群人笑死。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詩應該是文天祥所寫吧?自古能做到這句詩文所說的都是青史留名之人。”
說話之人是翰林學士盧多遜。他博涉經史,對數術研究也頗深,趙匡胤讓他執掌數學研究院。
眾人點頭讚同,忽必烈聽名字便是草原民族,況且這是反轉。
“忽必烈是個硬骨頭?我想他都把大宋的骨頭打爛了。”
趙匡胤沒好氣的罵道。
“官家,也不至於吧。這硬骨頭或許是文天祥。想來是忽必烈將文天祥抓進大獄,高官厚祿勸降,而文天祥誓死不從,寫下這首詩。”
盧多遜看文天祥被冠以了民族英雄的稱號,便大概猜到了事實。
“民族英雄的名號可不是什麽人都能背得起的。想來這文天祥定然是宋之脊梁。”
趙匡胤點著頭感慨一聲。後世大宋拉胯成這樣,還能有身懷家國氣節的人。趙宋如何對得起天下啊。
眾人見趙匡胤頹然長歎,也是不知如何安慰。事實上大宋朝後來這麽拉胯他們也覺得不是滋味。
在座的大都是開國功臣。曆朝曆代開國這群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誰會願意看到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淪落到這樣?
“1276年被蒙古打進了臨安吧。記得後來趙構是逃到臨安才有了南宋。”
想到趙構,趙匡胤腦子裏就浮現出完顏構完顏九妹這個名字。他老趙家子孫的外號是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還沒等他發泄一下,天幕又來個吐蕃留學生。
這名字上次聽還是大明的瓦剌留學生。很明顯又是和靖康之恥一樣,皇帝都被人抓走了。
趙匡胤仰天長歎。心裏頭那個恨啊。真想拉到跟前活劈了這群後世的窩囊廢。
天幕繼續播放。
“同年一月,忽必烈迫於形勢,隻好選擇向南宋投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僅主動上交了傳國玉璽,還寫了一萬字的投降書。史稱必烈請降。”
“這一事件標誌著統治了華夏大地92年的元朝逐步開始走向衰落。”
“公元1275年,一代名臣賈似道橫空出世,並單槍匹馬開始北伐。從揚州一路打到了丁家洲。”
“南宋13萬精兵被他的事跡感動,原地複活加入到了抗元大業中,並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史稱丁家洲大捷。”
“公元1274年,剛剛登基的趙禥聽說了賈似道的事跡後,帝心甚慰。並強烈表示賈似道就是大宋最合適的丞相。”
“公元1273年,南宋與蒙元最關鍵的一戰打響。呂文煥率領15萬宋軍,以少勝多擊敗17萬北元軍隊。史稱襄陽大捷。”
“此戰過後,蒙元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強大的南宋正麵對抗。”
“公元1272年,忽必烈自知大勢已去,於一年後被迫解散大元,改國號為蒙古。至此,元朝徹底退出華夏曆史舞台。享國僅98年。”
“而元朝也因此被後世戲稱為:打遍天下無敵手,卻被小宋掣了肘。看似領土億萬方,就是過不了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