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世紀忠孝仁義5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幕旁白聲音響起來:
“此刻,視頻中受贈的女孩在這一秒破防了,我相信這個女孩此生都會記住這個震撼人心的時刻。”
“她此刻的內心應該都是滿眼的心疼和不敢置信,反應過來才會瞬間淚流滿麵。”
“小女孩在心裏應該有無數次幻想過捐助她的人是什麽樣子。是樂善好施的企業老板?還是做秀的明星網紅?”
“然而她卻怎麽也想不到,眼前捐助她的人卻是一個自己都過得不如意卻見不得民間疾苦的殘疾拾荒人。”
“胡雷正是這個捐助人,他曾經被人民日報評為跪著的巨人,最美拾荒者的榮譽稱號。”
“他雙腿殘疾,靠撿垃圾為生,卻在14年來捐款超百萬,他不是什麽知名的英雄人物。也不是什麽富豪慈善家,更不是明星網紅。”
“甚至他的各方麵都不如一個普通人,他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老百姓,他就是胡雷,一個堅持公益事業14年,捐款上百萬的慈善家。”
“他又是一個29歲,下半身殘疾,說話還口齒不清晰,靠撿垃圾生存的弱勢群體。兩種反差如此之大的身份是怎樣在他身上完美融合的呢?”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忠孝這樣的傳統美德值得大力宣揚。”
魏徵認為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凝聚國民的心氣。
本來這些也都是華夏的傳統美德,繼承發揚本就是應有之意。
李世民自然也是要大力宣傳一波。
“咱們雖然長期要處於發展的狀態中,但是該跟上的政策也不能少。”
“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我們卻也不能幹等著。在吃飽穿暖的過程中也可以主動的去推動禮儀榮辱。”
眾人聽李世民說完後也是陷入了思考。
“陛下之言有理,管子所言也是在理想狀態下。沒有這些傳統美德的熏陶,人人追逐利益,失去信仰弄不好就是魷魚這般下場。”
房玄齡想想那樣的場麵都覺得可怕。
“所以,這事還得從教育開始。就像這個胡雷,身患殘疾卻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正是因為讀書開智明理。”
魏徵將話題帶到了教育上。隨後幾人便對教育的改革商討一些以往遺漏或者不重視的細節。
“胡雷竟然是一個捐助者?”
杜如晦看著天幕上小姑娘掩麵而泣,驚訝得失去了反應。
所有人頓時便被胡雷的行為所震撼。
“他自己本身就是殘疾人,也是需要幫助的人,如今他卻拖著殘軀幫助別人。是什麽樣的原因才讓他有如此胸懷?”
李世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他被人民日報宣傳,看來這個人民日報的份量應該很重。”
長孫無忌琢磨著跪著的巨人這個詞語的含金量後說道。
“會不會是華夏政府的喉舌?和咱們的邸報類似?但他們是麵向全人民,所以叫人民日報。”
房玄齡說出自己的猜測,他腦子裏想著大唐的宣傳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
“咱們邸報也可以麵向社會發行,朝廷的最新政策,或者邊疆的勝利,再或者類似這種傳統美德故事都可記在其上。”
李世民興奮的說著自己的構想。如果說這個報紙能大量的發行,那比什麽宣傳手段都給力。
眾人都覺得眼前一亮,隻有杜如晦有些猶豫的說道:
“陛下,是否要考慮百姓識字的問題,以及報紙發行需要百姓購買,還是朝廷免費發行?”
幾句話讓眾人的激情冷卻下來,開始討論這些難點。
“發行上不存在問題,活字印刷術的技術很成熟了,正缺少大量訂單。而識字率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也會改善。”
“況且若是刊登朝廷政策的話,士子商人工廠主都不會錯過。發行的費用應該會根據量多量少來決定成本。”
長孫無忌一通分析讓李世民打消了顧慮。大唐第一份報紙的發行便就此定下。
“14年的時間捐款百萬。當得起大愛無疆。”
看到天幕上胡雷爬行在地的畫麵,其中包含的艱辛眾人無不動容。
“咱們是否也支持民間籌辦一些福利機構,在民間籌款來幫助一些政策上暫時沒有照顧到的百姓?商人們應該會願意獲取好名聲的。”
房玄齡突然出聲,他主管著大唐的經濟改革,對於開始變革後,民間財富的創造和流動可謂是知之甚深。
他相信那些在變革後的賺取大量利益的商人肯定不介意撈點名聲。
商人的地位雖然有所提高,但天生還是矮了文人士子一頭。有另外的途徑擴大名聲,他們應該會趨之若鶩。
“可行,但是堅決要做到善款的透明,否則壞了信譽,有損朝廷公正。”
李世民擔心有人上下其手,畢竟這個機構成立後不會隸屬朝廷行政。
“嗯,陛下擔心是有道理。這個機構要納入律法的範圍,其次,錢款去向直接在報紙上公開。”
房玄齡得到應允後,便開始讓人操作起來。
“這個機構成立後也是一大善舉,比起它能幫助多少人,朕更看好它能影響多少人。”
“比如像胡雷這樣的人,幼年若是沒有接受到善意,長大後豈會有感恩之心?”
李世民從另一角度分析了慈善機構的意義。
“如此來說,這個機構更不能出意外。”
房玄齡聞言連連點頭。頓感壓力變大。
天幕繼續播放。
“胡雷一歲半的時候,父親因病去逝。一年後,母親狠心將他丟給爺爺奶奶改嫁了。在最需要愛的年紀,胡雷過早的就體會到了失去父母的彷徨無助。”
“如果僅僅是這樣,有爺爺奶奶的細心嗬護,日子也不算太難。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命運專挑苦命人。”
“六七歲時,因為一次高燒,導致了胡雷患上了小兒麻痹症。不僅下身殘疾,而且還影響了正常說話。”
“幾年後,爺爺去世,年逾七旬的奶奶已經照顧不了他的起居,就把他送到了福利院。”
“到了福利院,18歲的胡雷並沒有坦然享受別人的照顧,他不想做一個累贅,他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他每天堅持爬行5公裏,到市區撿廢品,一個月下來能有四五百的收入,基本上能自食其力。”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嚐盡了生活的苦難,但他也感受到了周圍好心人給予他的關心和幫助。”
“這些來自陌生人的愛,也促使他走上了14年的公益之路。”
“此刻,視頻中受贈的女孩在這一秒破防了,我相信這個女孩此生都會記住這個震撼人心的時刻。”
“她此刻的內心應該都是滿眼的心疼和不敢置信,反應過來才會瞬間淚流滿麵。”
“小女孩在心裏應該有無數次幻想過捐助她的人是什麽樣子。是樂善好施的企業老板?還是做秀的明星網紅?”
“然而她卻怎麽也想不到,眼前捐助她的人卻是一個自己都過得不如意卻見不得民間疾苦的殘疾拾荒人。”
“胡雷正是這個捐助人,他曾經被人民日報評為跪著的巨人,最美拾荒者的榮譽稱號。”
“他雙腿殘疾,靠撿垃圾為生,卻在14年來捐款超百萬,他不是什麽知名的英雄人物。也不是什麽富豪慈善家,更不是明星網紅。”
“甚至他的各方麵都不如一個普通人,他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老百姓,他就是胡雷,一個堅持公益事業14年,捐款上百萬的慈善家。”
“他又是一個29歲,下半身殘疾,說話還口齒不清晰,靠撿垃圾生存的弱勢群體。兩種反差如此之大的身份是怎樣在他身上完美融合的呢?”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忠孝這樣的傳統美德值得大力宣揚。”
魏徵認為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凝聚國民的心氣。
本來這些也都是華夏的傳統美德,繼承發揚本就是應有之意。
李世民自然也是要大力宣傳一波。
“咱們雖然長期要處於發展的狀態中,但是該跟上的政策也不能少。”
“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我們卻也不能幹等著。在吃飽穿暖的過程中也可以主動的去推動禮儀榮辱。”
眾人聽李世民說完後也是陷入了思考。
“陛下之言有理,管子所言也是在理想狀態下。沒有這些傳統美德的熏陶,人人追逐利益,失去信仰弄不好就是魷魚這般下場。”
房玄齡想想那樣的場麵都覺得可怕。
“所以,這事還得從教育開始。就像這個胡雷,身患殘疾卻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正是因為讀書開智明理。”
魏徵將話題帶到了教育上。隨後幾人便對教育的改革商討一些以往遺漏或者不重視的細節。
“胡雷竟然是一個捐助者?”
杜如晦看著天幕上小姑娘掩麵而泣,驚訝得失去了反應。
所有人頓時便被胡雷的行為所震撼。
“他自己本身就是殘疾人,也是需要幫助的人,如今他卻拖著殘軀幫助別人。是什麽樣的原因才讓他有如此胸懷?”
李世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他被人民日報宣傳,看來這個人民日報的份量應該很重。”
長孫無忌琢磨著跪著的巨人這個詞語的含金量後說道。
“會不會是華夏政府的喉舌?和咱們的邸報類似?但他們是麵向全人民,所以叫人民日報。”
房玄齡說出自己的猜測,他腦子裏想著大唐的宣傳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
“咱們邸報也可以麵向社會發行,朝廷的最新政策,或者邊疆的勝利,再或者類似這種傳統美德故事都可記在其上。”
李世民興奮的說著自己的構想。如果說這個報紙能大量的發行,那比什麽宣傳手段都給力。
眾人都覺得眼前一亮,隻有杜如晦有些猶豫的說道:
“陛下,是否要考慮百姓識字的問題,以及報紙發行需要百姓購買,還是朝廷免費發行?”
幾句話讓眾人的激情冷卻下來,開始討論這些難點。
“發行上不存在問題,活字印刷術的技術很成熟了,正缺少大量訂單。而識字率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也會改善。”
“況且若是刊登朝廷政策的話,士子商人工廠主都不會錯過。發行的費用應該會根據量多量少來決定成本。”
長孫無忌一通分析讓李世民打消了顧慮。大唐第一份報紙的發行便就此定下。
“14年的時間捐款百萬。當得起大愛無疆。”
看到天幕上胡雷爬行在地的畫麵,其中包含的艱辛眾人無不動容。
“咱們是否也支持民間籌辦一些福利機構,在民間籌款來幫助一些政策上暫時沒有照顧到的百姓?商人們應該會願意獲取好名聲的。”
房玄齡突然出聲,他主管著大唐的經濟改革,對於開始變革後,民間財富的創造和流動可謂是知之甚深。
他相信那些在變革後的賺取大量利益的商人肯定不介意撈點名聲。
商人的地位雖然有所提高,但天生還是矮了文人士子一頭。有另外的途徑擴大名聲,他們應該會趨之若鶩。
“可行,但是堅決要做到善款的透明,否則壞了信譽,有損朝廷公正。”
李世民擔心有人上下其手,畢竟這個機構成立後不會隸屬朝廷行政。
“嗯,陛下擔心是有道理。這個機構要納入律法的範圍,其次,錢款去向直接在報紙上公開。”
房玄齡得到應允後,便開始讓人操作起來。
“這個機構成立後也是一大善舉,比起它能幫助多少人,朕更看好它能影響多少人。”
“比如像胡雷這樣的人,幼年若是沒有接受到善意,長大後豈會有感恩之心?”
李世民從另一角度分析了慈善機構的意義。
“如此來說,這個機構更不能出意外。”
房玄齡聞言連連點頭。頓感壓力變大。
天幕繼續播放。
“胡雷一歲半的時候,父親因病去逝。一年後,母親狠心將他丟給爺爺奶奶改嫁了。在最需要愛的年紀,胡雷過早的就體會到了失去父母的彷徨無助。”
“如果僅僅是這樣,有爺爺奶奶的細心嗬護,日子也不算太難。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命運專挑苦命人。”
“六七歲時,因為一次高燒,導致了胡雷患上了小兒麻痹症。不僅下身殘疾,而且還影響了正常說話。”
“幾年後,爺爺去世,年逾七旬的奶奶已經照顧不了他的起居,就把他送到了福利院。”
“到了福利院,18歲的胡雷並沒有坦然享受別人的照顧,他不想做一個累贅,他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他每天堅持爬行5公裏,到市區撿廢品,一個月下來能有四五百的收入,基本上能自食其力。”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嚐盡了生活的苦難,但他也感受到了周圍好心人給予他的關心和幫助。”
“這些來自陌生人的愛,也促使他走上了14年的公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