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神藥青黴素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見識了阿司匹林的神奇和偉大後,朱元璋內心開始對大明在醫藥化學方麵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期待。
“陛下,咱們也需要弄一個類似柳樹收藏中心的機構,畢竟中醫藥方麵咱們一直是以天地萬物用藥。”
“既然柳樹能做出這麽多的研究成果,那麽想必別的入藥材料一樣可以研究出成果。”
認識到新的醫藥學理論後,太醫戴思恭琢磨中醫自古以來從自然萬物中尋找藥材。
且一直傳承這麽多年,那麽這些用藥材料是什麽原理治病救人的呢?是否可以用化學學科的研究方法去尋找這些原理呢?
朱元璋對戴思恭的醫術以及為人是很信任的,當下便認可了這個提議。讓李善長籌備這麽一個收藏中心。
戴思恭旁邊的樓英同樣大喜。
曆史上正是他們兩人共同編撰了《醫學綱目》。這是一部按人體內髒分類法編撰的醫學著作。
此時天幕所說的免疫係統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他們對人體奧秘有了更強的探索欲望。
“竟然還有神藥,這期視頻太重要了。”
朱標激動的聲音讓眾人的精神緊繃起來,興奮的情緒難以抑製。
原以為視頻到這裏差不多就結束了,此時竟然又說到了新的神藥青黴素。
而且開篇就說它在戰場上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這直接將所有人的期待情緒都拉到了最高。
此時大明的北方,徐達還在掃蕩漠北。先前的軍報顯示打到了捕魚兒海。
在上期視頻後,朱元璋的最新要求是要拿下北海。所以徐達的大軍還在向北掃蕩。
此時天幕竟然放出了一個戰場上救命的神藥,這如何不讓所有人激動?
“冷兵器過渡到熱兵器,這不正是咱們大明目前的狀態嗎?”
朱元璋竟然難以抑製此時的情緒,臉色漲紅的說道。
“槍炮造成的傷口更大,引發了細菌的繁殖。我知道了,阿司匹林是治療病毒感染有效果,而青黴素就是治療細菌感染。”
戴思恭激動得差點蹦起來,原來細菌和病毒雖然都是微生物,但不屬於同一種,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
“咱們知道有這麽兩種微生物那麽隻要針對性的研究,就能找到消滅它們的藥物。”
樓英也是大開眼界,微生物世界的麵紗被揭開了。
隨後的羊為什麽是羊,和人為什麽是人的比喻也更形象的解釋了微生物的世界。
“這麽說細菌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就像咱們體內幫助消化的就是有益的細菌,所以叫益生菌?”
“所以人類並不是靠自己單獨活著,而是到處都遍布微生物幫助我們活著?”
這個結論讓他們無比的震驚和疑惑,但也更加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
天幕繼續播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人們被現代戰爭的殘酷嚇傻了。士兵們不再是你一刀我一劍。”
“取而代之的是子彈和炸藥,這些熱武器會造成更嚴重的創口,傷口的潰爛也讓細菌更加容易滋生,感染的風險自然就更大。”
“亞曆山大弗萊明此時在法蘭西一家戰地醫院做軍醫,他親眼目睹了無數受傷士兵好不容易在戰場逃生,結果卻因感染而喪命。”
“20世紀,人們對微生物已經非常熟悉了。早在17世紀尼德蘭的列文虎克就通過自己發明的顯微鏡看到了雨水中無數的微生物。”
“19世紀後,路易斯巴斯德的深入研究,讓人類意識到這個世界生活著遠超我們想象的巨大數量的微生物。”
“這裏提一下,路易斯巴斯德就是我們熟知的巴氏消毒法的創始人。”
“而我們華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就有九沸九度的記載。提倡用開水殺菌。”
“大唐時期,藥王孫思邈指出,使用蒸煮法可殺死肉類中的細菌。”
“大明時期,發生了古代最大的一次鼠疫,為防止相互傳染,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出所有病人的衣服都要經過高溫蒸煮滅菌。”
“除了使用高溫,古人也有使用烈酒,火燒的方法消毒。”
大隋時空節點。
長安大興宮。
當楊堅見到神藥青黴素在戰場的作用後,整個人都差點失去了思考能力。
計算機和互聯網有多麽神奇,他可是清清楚楚。青黴素竟然能和這兩者相比喻,由此可見它的的重要性。
“難怪青黴素是神藥,死於感染的士兵竟然比直接戰死的還多。以往士兵受傷後,很容易便會引起發熱。”
“而咱們說的風寒入體,其實就是細菌在傷口滋生了,人體的免疫係統正在和細菌作戰才引起了發熱。”
太醫博士巢元方這一刻感覺無比通透,直接就將免疫係統的理論代入了進來。
此時他正奉詔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這是華夏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和證候的醫書。
而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說法讓他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由此正在編撰的《諸病源候論》可能要從頭開始了。
“難怪軍醫在處理傷口時,潰爛的地方都要摳掉,原因就是此處滋生了細菌啊。”
楊堅此時也算是明白了一點。
“是的,陛下,咱們處理任何傷口時都要使用消毒手段,比如刀具要燒熱,用烈酒清洗傷口等等。”
“所以咱們一定要將這個顯微鏡發明出來,這個對於研究太重要了。”
巢元方此時也是從根本上清楚了消毒手段就是為了防止細菌這種微生物。
既然知道了這個東西的存在,那麽就需要能找到它們,天幕畫麵上的顯微鏡就直接讓他欣喜若狂。
“這個顯微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部這邊抓緊時間組織人員即刻開始研究,不得耽擱。”
楊堅隨即就下了命令,開玩笑,這東西的重要性不亞於新的火槍火炮技術。
宇文愷聞言立刻便通知研究院,工部沒有研究院的專業人才拿出方案,他們也造不出來。
“果然消毒是沒錯的,這個巴氏消毒法你們太醫署可以好好研究,與咱們自己的消毒方法互相印證。”
楊堅見到天幕畫麵上出現了一張巴氏消毒法的具體說明後,便提醒巢元方。
“咱們老祖宗這麽早就知道了要消毒,怎麽就沒人去研究消滅的是什麽毒呢?”
高熲有些遺憾的說道。
“那不是和別的知識一樣嗎?咱們就知道拿來用,沒有去深入研究的想法。”
楊堅想到了數理化那些科學知識,明明知道這東西有用,卻是不去追根究底。
“對了,孫思邈這裏再派人去請一請,將最新的研究成果都帶上給他看一看。讓去請的人記住了,咱們不是請他來做官,是請他來研究醫學的。”
楊堅見到天幕上出現孫思邈的大名後,便又想到了之前請他任國子博士時,對方無意為官而拒絕。
此時天幕出現新的醫學理論知識,想必熱衷於研究醫學的他應該不會再拒絕了。
應天府故宮。
見識了阿司匹林的神奇和偉大後,朱元璋內心開始對大明在醫藥化學方麵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期待。
“陛下,咱們也需要弄一個類似柳樹收藏中心的機構,畢竟中醫藥方麵咱們一直是以天地萬物用藥。”
“既然柳樹能做出這麽多的研究成果,那麽想必別的入藥材料一樣可以研究出成果。”
認識到新的醫藥學理論後,太醫戴思恭琢磨中醫自古以來從自然萬物中尋找藥材。
且一直傳承這麽多年,那麽這些用藥材料是什麽原理治病救人的呢?是否可以用化學學科的研究方法去尋找這些原理呢?
朱元璋對戴思恭的醫術以及為人是很信任的,當下便認可了這個提議。讓李善長籌備這麽一個收藏中心。
戴思恭旁邊的樓英同樣大喜。
曆史上正是他們兩人共同編撰了《醫學綱目》。這是一部按人體內髒分類法編撰的醫學著作。
此時天幕所說的免疫係統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他們對人體奧秘有了更強的探索欲望。
“竟然還有神藥,這期視頻太重要了。”
朱標激動的聲音讓眾人的精神緊繃起來,興奮的情緒難以抑製。
原以為視頻到這裏差不多就結束了,此時竟然又說到了新的神藥青黴素。
而且開篇就說它在戰場上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這直接將所有人的期待情緒都拉到了最高。
此時大明的北方,徐達還在掃蕩漠北。先前的軍報顯示打到了捕魚兒海。
在上期視頻後,朱元璋的最新要求是要拿下北海。所以徐達的大軍還在向北掃蕩。
此時天幕竟然放出了一個戰場上救命的神藥,這如何不讓所有人激動?
“冷兵器過渡到熱兵器,這不正是咱們大明目前的狀態嗎?”
朱元璋竟然難以抑製此時的情緒,臉色漲紅的說道。
“槍炮造成的傷口更大,引發了細菌的繁殖。我知道了,阿司匹林是治療病毒感染有效果,而青黴素就是治療細菌感染。”
戴思恭激動得差點蹦起來,原來細菌和病毒雖然都是微生物,但不屬於同一種,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
“咱們知道有這麽兩種微生物那麽隻要針對性的研究,就能找到消滅它們的藥物。”
樓英也是大開眼界,微生物世界的麵紗被揭開了。
隨後的羊為什麽是羊,和人為什麽是人的比喻也更形象的解釋了微生物的世界。
“這麽說細菌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就像咱們體內幫助消化的就是有益的細菌,所以叫益生菌?”
“所以人類並不是靠自己單獨活著,而是到處都遍布微生物幫助我們活著?”
這個結論讓他們無比的震驚和疑惑,但也更加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
天幕繼續播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人們被現代戰爭的殘酷嚇傻了。士兵們不再是你一刀我一劍。”
“取而代之的是子彈和炸藥,這些熱武器會造成更嚴重的創口,傷口的潰爛也讓細菌更加容易滋生,感染的風險自然就更大。”
“亞曆山大弗萊明此時在法蘭西一家戰地醫院做軍醫,他親眼目睹了無數受傷士兵好不容易在戰場逃生,結果卻因感染而喪命。”
“20世紀,人們對微生物已經非常熟悉了。早在17世紀尼德蘭的列文虎克就通過自己發明的顯微鏡看到了雨水中無數的微生物。”
“19世紀後,路易斯巴斯德的深入研究,讓人類意識到這個世界生活著遠超我們想象的巨大數量的微生物。”
“這裏提一下,路易斯巴斯德就是我們熟知的巴氏消毒法的創始人。”
“而我們華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就有九沸九度的記載。提倡用開水殺菌。”
“大唐時期,藥王孫思邈指出,使用蒸煮法可殺死肉類中的細菌。”
“大明時期,發生了古代最大的一次鼠疫,為防止相互傳染,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出所有病人的衣服都要經過高溫蒸煮滅菌。”
“除了使用高溫,古人也有使用烈酒,火燒的方法消毒。”
大隋時空節點。
長安大興宮。
當楊堅見到神藥青黴素在戰場的作用後,整個人都差點失去了思考能力。
計算機和互聯網有多麽神奇,他可是清清楚楚。青黴素竟然能和這兩者相比喻,由此可見它的的重要性。
“難怪青黴素是神藥,死於感染的士兵竟然比直接戰死的還多。以往士兵受傷後,很容易便會引起發熱。”
“而咱們說的風寒入體,其實就是細菌在傷口滋生了,人體的免疫係統正在和細菌作戰才引起了發熱。”
太醫博士巢元方這一刻感覺無比通透,直接就將免疫係統的理論代入了進來。
此時他正奉詔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這是華夏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和證候的醫書。
而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說法讓他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由此正在編撰的《諸病源候論》可能要從頭開始了。
“難怪軍醫在處理傷口時,潰爛的地方都要摳掉,原因就是此處滋生了細菌啊。”
楊堅此時也算是明白了一點。
“是的,陛下,咱們處理任何傷口時都要使用消毒手段,比如刀具要燒熱,用烈酒清洗傷口等等。”
“所以咱們一定要將這個顯微鏡發明出來,這個對於研究太重要了。”
巢元方此時也是從根本上清楚了消毒手段就是為了防止細菌這種微生物。
既然知道了這個東西的存在,那麽就需要能找到它們,天幕畫麵上的顯微鏡就直接讓他欣喜若狂。
“這個顯微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部這邊抓緊時間組織人員即刻開始研究,不得耽擱。”
楊堅隨即就下了命令,開玩笑,這東西的重要性不亞於新的火槍火炮技術。
宇文愷聞言立刻便通知研究院,工部沒有研究院的專業人才拿出方案,他們也造不出來。
“果然消毒是沒錯的,這個巴氏消毒法你們太醫署可以好好研究,與咱們自己的消毒方法互相印證。”
楊堅見到天幕畫麵上出現了一張巴氏消毒法的具體說明後,便提醒巢元方。
“咱們老祖宗這麽早就知道了要消毒,怎麽就沒人去研究消滅的是什麽毒呢?”
高熲有些遺憾的說道。
“那不是和別的知識一樣嗎?咱們就知道拿來用,沒有去深入研究的想法。”
楊堅想到了數理化那些科學知識,明明知道這東西有用,卻是不去追根究底。
“對了,孫思邈這裏再派人去請一請,將最新的研究成果都帶上給他看一看。讓去請的人記住了,咱們不是請他來做官,是請他來研究醫學的。”
楊堅見到天幕上出現孫思邈的大名後,便又想到了之前請他任國子博士時,對方無意為官而拒絕。
此時天幕出現新的醫學理論知識,想必熱衷於研究醫學的他應該不會再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