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三哥的化肥和子彈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投入達上千億!新興軍火出口國三哥,為何造不出子彈和化肥?”
“20年9月,自詡為南亞小霸王、大會第六常的三哥,公開向全世界進行招標。”
“要建造三哥家獨立以來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化肥廠,以改變他們化肥無法自給自足的困境。”
“經過與眾多企業的多次角逐,來自華夏的化肥製造企業成功以80億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廠建設項目。”
“消息傳迴國內,互聯網上一片歡喜之聲,網友們紛紛感歎祖國化肥製造工業的卓越發展。”
“而在感歎的同時,也有不少的網友對此消息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三哥堂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綜合國力足以排到世界前列,it軟件、高科技製造等領域更是世界領先水平。”
“為什麽卻連化工行業中最為基礎的化肥都製造不出來呢?”
“要知道,摩洛哥、哈薩克、白俄等小國都擁有獨立自主的化肥工業,三哥又差在哪裏了呢?”
“實際上,不僅僅是化肥,就連關係國家安全的子彈,三哥也造不出來。”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工業決定國家實力。工業強弱也就代表著國家的戰爭潛能。朱棣此時對這一點是確信不疑。
就像大明才剛剛一隻腳邁進工業化,對於周邊的國家在軍事上就形成了碾壓的態勢。
不像以往那樣,要考慮方方麵麵的問題,說得直白些,如今麵對草原騎兵,那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而且工業化強大的生產力也在其他方麵體現得淋漓盡致。朱棣同樣很清楚。
有哪個朝代有如今大明這麽多的糧食,不講海外運迴來的,單單就是靠自己種出來的糧食就不是曆史上能比得了的。
糧食永遠是華夏幾千年來衡量一個朝代強與弱的最直觀的表現。
人口增加就是國力強盛,因為這代表百姓都有飯吃,才敢生育。
所有人都能吃飽飯那就是盛世。所有人能有飯吃,那就是治世。
但是隨著工業化的開啟,所有的期望值都將隨之提升,百姓除了吃之外,還會對別的方麵提出更高的要求。
統治階層麵對的社會矛盾也會改變,那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就是推著大明要繼續在工業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如果不能看清楚這一層,那麽大明的遲早要完。
朱棣很明顯是知道的,所以堅定不移的推進工業發展就是他在位時要做的事。
特別是上兩期視頻講述了華夏和鷹醬工業化的事,整個朝廷也明白了工業的重要性。
新的視頻刷出來了,當所有人看到第一句話時都陷入了興奮之中。
按照以往視頻的風格,必定會有化肥和子彈的科普。至於是深度的解讀還是淺層分析就看運氣了。
“三哥真的造不出化肥和子彈?”
朱高熾覺得這簡直有點太扯了。
就像天幕所說,三哥雖然抽象,但起碼也算是個大國吧。上個視頻的評論還說三哥鋼鐵產量一億噸。
“咱們大明都能生產子彈,難不成這東西很難?化肥倒真的是難。”
夏原吉同樣帶著懷疑。
“咱們的子彈就不用多說,合格率那麽低,基本靠工匠手工製造,良莠不齊。
朱棣直接否認了大明能造子彈的說法。
“化肥看來真的不是那麽簡單的東西。後世可以嘲笑,咱們在工業方麵還真沒資格嘲笑三哥。”
楊榮見華夏企業中標後,後世人都在懷疑三哥怎麽可能弄不出化肥,他也是知道化肥這東西不一般。
畢竟前一個視頻才講過棒子斷了尿素直接懵逼。雖說棒子和三哥一樣抽象,但棒子可是發達國家啊。
“確實如此,三哥雖然抽象,但人家也不是真的沒一點可取之處。不說他們的洲際導彈和火箭發射到哪裏去了,但起碼人家能發射。”
朱瞻基忍著笑說道。雖說奇葩,但卻也是有實力的。
“我覺得三哥不亂搞三嫂,不亂拉屎,我還是可以認可三哥的。”
朱高熾忍不住笑了出來。
眾人想到那些奇葩事,果斷笑崩。
“it行業,高科技人家都是領先的,咱們聽都聽不懂,哪有資格笑。也別真覺得人家沒一點東西。”
朱棣也是笑了一會後,才接上了一句。搞笑歸搞笑,認知方麵真不能由自己的喜好來斷定一個國家。
“陛下之言有理,不過這麽高科技的東西三哥都是領先,單單就化肥和子彈這些簡單的東西幹不出來,還真是奇了怪了。”
夏原吉將自己的疑惑表達出來,確實也是所有人都感到難以理解的東西。
他嘴裏說的簡單,意思也是針對後世來講。大明的水平當然不可能會覺得這兩個東西簡單。
“這事還真的是個疑問,小國都能造出來,為什麽三哥弄不出?”
楊榮也是滿臉的疑惑。
“看看,天幕怎麽說吧。最好將化肥的困難點剖析得清清楚楚。”
朱棣也隻能期待天幕給出一個詳細點的科普。
天幕繼續播放。
“三哥在世界上第二大耕地麵積以及世界前五軍事實力的名頭背後,還隱藏著難以置信的化肥與子彈之殤。”
“那麽,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
“肥料的曆史由來已久,根據考證,早在夏商周時期,以耕種為主業的華夏先民就掌握了將草木灰和人畜的糞水收集起來灌溉農作物的方法。”
“一直到今日,這種天然的人工肥料還廣泛地存在於世界農民的生產生活之中。”
“18世紀,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爆發,化學工業逐漸走上了曆史舞台。”
“提取自非生命體的人工化學肥料也正式被研究出來,並以其營養物質全麵、見效快、可以批量生產等優勢,在幾十年內迅速地取代了傳統的農家肥,成為了人類農業生產的必需品。”
“現如今,化肥已經成為了人類最為重要的化工產物之一,化肥的參與可以大大地提高農作物的生長速度與生長質量,大大地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經過三百年的研究和發展,如今生產化肥的方法和原理已經變得極其簡單,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化肥都不能算什麽高科技產物。”
“比如,在華夏的初中化學教科書上就教授了學生製作化肥的原理和方法,隻需要老師稍加引導,一名十幾歲的初中生都可以很輕易地製造出化肥。”
“20年9月,自詡為南亞小霸王、大會第六常的三哥,公開向全世界進行招標。”
“要建造三哥家獨立以來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化肥廠,以改變他們化肥無法自給自足的困境。”
“經過與眾多企業的多次角逐,來自華夏的化肥製造企業成功以80億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廠建設項目。”
“消息傳迴國內,互聯網上一片歡喜之聲,網友們紛紛感歎祖國化肥製造工業的卓越發展。”
“而在感歎的同時,也有不少的網友對此消息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三哥堂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綜合國力足以排到世界前列,it軟件、高科技製造等領域更是世界領先水平。”
“為什麽卻連化工行業中最為基礎的化肥都製造不出來呢?”
“要知道,摩洛哥、哈薩克、白俄等小國都擁有獨立自主的化肥工業,三哥又差在哪裏了呢?”
“實際上,不僅僅是化肥,就連關係國家安全的子彈,三哥也造不出來。”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工業決定國家實力。工業強弱也就代表著國家的戰爭潛能。朱棣此時對這一點是確信不疑。
就像大明才剛剛一隻腳邁進工業化,對於周邊的國家在軍事上就形成了碾壓的態勢。
不像以往那樣,要考慮方方麵麵的問題,說得直白些,如今麵對草原騎兵,那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而且工業化強大的生產力也在其他方麵體現得淋漓盡致。朱棣同樣很清楚。
有哪個朝代有如今大明這麽多的糧食,不講海外運迴來的,單單就是靠自己種出來的糧食就不是曆史上能比得了的。
糧食永遠是華夏幾千年來衡量一個朝代強與弱的最直觀的表現。
人口增加就是國力強盛,因為這代表百姓都有飯吃,才敢生育。
所有人都能吃飽飯那就是盛世。所有人能有飯吃,那就是治世。
但是隨著工業化的開啟,所有的期望值都將隨之提升,百姓除了吃之外,還會對別的方麵提出更高的要求。
統治階層麵對的社會矛盾也會改變,那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就是推著大明要繼續在工業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如果不能看清楚這一層,那麽大明的遲早要完。
朱棣很明顯是知道的,所以堅定不移的推進工業發展就是他在位時要做的事。
特別是上兩期視頻講述了華夏和鷹醬工業化的事,整個朝廷也明白了工業的重要性。
新的視頻刷出來了,當所有人看到第一句話時都陷入了興奮之中。
按照以往視頻的風格,必定會有化肥和子彈的科普。至於是深度的解讀還是淺層分析就看運氣了。
“三哥真的造不出化肥和子彈?”
朱高熾覺得這簡直有點太扯了。
就像天幕所說,三哥雖然抽象,但起碼也算是個大國吧。上個視頻的評論還說三哥鋼鐵產量一億噸。
“咱們大明都能生產子彈,難不成這東西很難?化肥倒真的是難。”
夏原吉同樣帶著懷疑。
“咱們的子彈就不用多說,合格率那麽低,基本靠工匠手工製造,良莠不齊。
朱棣直接否認了大明能造子彈的說法。
“化肥看來真的不是那麽簡單的東西。後世可以嘲笑,咱們在工業方麵還真沒資格嘲笑三哥。”
楊榮見華夏企業中標後,後世人都在懷疑三哥怎麽可能弄不出化肥,他也是知道化肥這東西不一般。
畢竟前一個視頻才講過棒子斷了尿素直接懵逼。雖說棒子和三哥一樣抽象,但棒子可是發達國家啊。
“確實如此,三哥雖然抽象,但人家也不是真的沒一點可取之處。不說他們的洲際導彈和火箭發射到哪裏去了,但起碼人家能發射。”
朱瞻基忍著笑說道。雖說奇葩,但卻也是有實力的。
“我覺得三哥不亂搞三嫂,不亂拉屎,我還是可以認可三哥的。”
朱高熾忍不住笑了出來。
眾人想到那些奇葩事,果斷笑崩。
“it行業,高科技人家都是領先的,咱們聽都聽不懂,哪有資格笑。也別真覺得人家沒一點東西。”
朱棣也是笑了一會後,才接上了一句。搞笑歸搞笑,認知方麵真不能由自己的喜好來斷定一個國家。
“陛下之言有理,不過這麽高科技的東西三哥都是領先,單單就化肥和子彈這些簡單的東西幹不出來,還真是奇了怪了。”
夏原吉將自己的疑惑表達出來,確實也是所有人都感到難以理解的東西。
他嘴裏說的簡單,意思也是針對後世來講。大明的水平當然不可能會覺得這兩個東西簡單。
“這事還真的是個疑問,小國都能造出來,為什麽三哥弄不出?”
楊榮也是滿臉的疑惑。
“看看,天幕怎麽說吧。最好將化肥的困難點剖析得清清楚楚。”
朱棣也隻能期待天幕給出一個詳細點的科普。
天幕繼續播放。
“三哥在世界上第二大耕地麵積以及世界前五軍事實力的名頭背後,還隱藏著難以置信的化肥與子彈之殤。”
“那麽,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
“肥料的曆史由來已久,根據考證,早在夏商周時期,以耕種為主業的華夏先民就掌握了將草木灰和人畜的糞水收集起來灌溉農作物的方法。”
“一直到今日,這種天然的人工肥料還廣泛地存在於世界農民的生產生活之中。”
“18世紀,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爆發,化學工業逐漸走上了曆史舞台。”
“提取自非生命體的人工化學肥料也正式被研究出來,並以其營養物質全麵、見效快、可以批量生產等優勢,在幾十年內迅速地取代了傳統的農家肥,成為了人類農業生產的必需品。”
“現如今,化肥已經成為了人類最為重要的化工產物之一,化肥的參與可以大大地提高農作物的生長速度與生長質量,大大地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經過三百年的研究和發展,如今生產化肥的方法和原理已經變得極其簡單,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化肥都不能算什麽高科技產物。”
“比如,在華夏的初中化學教科書上就教授了學生製作化肥的原理和方法,隻需要老師稍加引導,一名十幾歲的初中生都可以很輕易地製造出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