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三哥的化肥和子彈5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子弟兵,就曾經在艱難的敵後抗日環境中,獨立建設了多家兵工廠,並完成了子彈的自主製造,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如果說三哥造不出化肥,絕大多數人可能還會表示讚成,但如果說三哥造不出子彈,恐怕要驚掉許多人的下巴。”
“畢竟三哥可是一個連原子彈這種大殺器都能製造的國家,怎麽會造不出來子彈呢?這是違背人類常識的,但事實果真如此。”
“從曆史的角度來說,在20世紀70年代三哥就掌握了子彈的製造技術,並設立了多條子彈生產線,實現了在子彈上的自給自足。”
“但是,子彈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對質量的要求卻很高,製造出子彈不難,但製造出好用的子彈卻很難。”
“之所以說三哥造不出子彈,那就是因為三哥自己製造的子彈太差了,完全不能夠滿足三哥軍隊對子彈的需求。”
“想要解釋明白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引入一個概念,那就是子彈的良品率。”
“所謂子彈的良品率,說白了就是在一定量級中,有多少枚子彈是合格的、準確的,精準的。”
“當一發子彈從槍械內部被擊發,它可能會出現炸膛、飛偏、啞火等多種意外情況。”
“一般來講,越好的子彈,出現意外情況的可能也就越少,精準度也就更高,對敵方部隊造成殺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況且要是發生了炸膛之類的事故,那麽將對自家的士兵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劉徹感覺天幕又像是要搞事的節奏。
剛才的化肥就讓他空歡喜一場。
鬼知道天幕話裏的很簡單,到最後會不會又是難到上天的技術。
“後世最開始也是手工製作啊。”
主父偃看到天幕上播放著八路軍兵工廠製造子彈的畫麵。
“咱們的彈殼都收集迴來了沒?”
劉徹見到天幕上的士兵在加工彈殼做二次填裝,便問向了衛青。
“都有迴收的習慣。畢竟咱們銅不多。二次填裝的子彈精度也有很大的誤差。”
衛青當然知道這些事。
“貨幣改革的事籌備得怎麽樣了?”
劉徹點了點頭後,又問起了桑弘羊。
銅錢的流通早就不適合如今的大漢了,工業發展後,交易變得頻繁,銅錢攜帶不易,所以早就誕生了類似於銀票的東西。
“目前來看,銅錢的迴收還算不錯,紙幣發行也還算順利,民間接受程度還算可以。我正考慮什麽時候大麵積的發行。而律法的製定就有些困難,畢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桑弘羊也一直在籌備成立銀行和發行紙幣。隻是怕出問題,所以一直在試行論證和糾錯中。
“太小心了也不行,趁著現在外部比較安穩,大膽一點,出了問題及時處理就行。”
劉徹也是拿得起放得下,他甚至覺得不出問題才可怕。
如今軍隊大範圍的改革後,對銅的需求量會更大,哪裏還有多餘的銅鑄錢。
“銅錢迴收也隻是一個補充,咱們礦產的勘察還需要加大力度。否則日後軍隊將會麵臨沒有子彈用的局麵。”
公孫弘還是著力於開源。
“三哥真不能生產子彈?怎麽感覺又這麽扯淡?”
衛青覺得三哥再怎麽說也算個大國,天幕也說了,人家原子彈都能造出來,怎麽可能不會造子彈?
“這樣說還算講得過去了。”
劉徹看到三哥其實70年代就有了子彈的生產線後,才覺得合理。
“難怪了,造出來不難,難就難在合格率。這也是我們也麵臨的大問題。”
主父偃想到自家大部分靠手工製作的子彈,當真就是參差不齊。
“這個子彈生產的流水線真牛逼,幾乎都不需要人來操作。”
公孫弘望著天幕上的衝壓機器下,一枚枚的彈殼被製造出來後也是驚呆了。
“確實牛逼,咱們全靠工匠的手工。整個子彈生產的工匠就有數萬人。”
這個流水線直接就將主父偃震懵了。自家數萬人可能都比不得這麽一條流水線的產量。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啊。讓研究院多研究下這樣的機器。現在有蒸汽機做為動力,應該能弄出一些機器來取代工人。”
劉徹認為研究院要更重視動力的作用。
“剛才說的合格率就是這個良品率吧。看來打不準都是小事。炸膛和啞火才是大事。”
公孫弘看著阿三的子彈是因為這些原因立刻也想到了自家的子彈。
“炸膛確實有過很多次,士兵受傷很多,甚至有直接丟了性命的例子。”
衛青隨後說了自己所知的情況。反正到現在他都沒用過幾次火槍,他也怕炸膛弄傷自己。
“這事得好好的研究,也要將質量搞好來。不然以後都沒人敢用槍了。”
劉徹對主父偃說道。
想想也能清楚,這後果確實很嚴重,士兵都害怕開槍,到時候上了戰場,原本做為王牌的火槍卻成了燒火棍。
“我會對工匠這邊更嚴格的要求。研究院這邊也督促研究機器來逐漸取代手工。機器的精度肯定要比手工的更好。”
主父偃暫時也沒有什麽大辦法,不過這期視頻上出現的機器應該能讓研究院弄出一些新東西。
劉徹點點頭,也沒再多言,畢竟這事也不是人為的錯誤,難以避免的東西,多說也無益。
眾人隨後繼續看向天幕視頻的播放。
“試想一下,假設三哥製造的子彈良品率是95%,即一千發子彈中,有五十枚可能會炸膛、啞火的現象。”
“而敵國製造的子彈良品率是99.9%,即一千發子彈中僅有一枚子彈可能炸膛。”
“也就是說,當雙方士兵相互對射時,三哥方麵士兵遭遇炸膛、啞火的可能性就是對方的50倍,落實到殘酷的戰場上時,也代表著更多的人員傷亡。”
“並且,啞火和炸膛畢竟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於士兵和軍隊而已,在士氣上造成的打擊是巨大的。”
“試問,哪個士兵願意使用質量差的子彈呢?願意使用可能會讓自己送命的子彈呢?”
“就比如,在2022年三哥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一輛來自大俄的t-90坦克就曾因為使用了三哥自己製造的坦克炮彈而炸膛,兩名機組人員當場死亡。”
“此事的發生導致三哥軍隊中的一大批坦克手對t-90與三哥自己製造的炮彈產生了陰影,紛紛表示拒絕使用國產炮彈。”
“因此,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工業而言,子彈製造良品率是極為重要的,有時候,穩定可靠的槍械和子彈與更先進的武器而言,更能影響戰場。”
“如果說三哥造不出化肥,絕大多數人可能還會表示讚成,但如果說三哥造不出子彈,恐怕要驚掉許多人的下巴。”
“畢竟三哥可是一個連原子彈這種大殺器都能製造的國家,怎麽會造不出來子彈呢?這是違背人類常識的,但事實果真如此。”
“從曆史的角度來說,在20世紀70年代三哥就掌握了子彈的製造技術,並設立了多條子彈生產線,實現了在子彈上的自給自足。”
“但是,子彈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對質量的要求卻很高,製造出子彈不難,但製造出好用的子彈卻很難。”
“之所以說三哥造不出子彈,那就是因為三哥自己製造的子彈太差了,完全不能夠滿足三哥軍隊對子彈的需求。”
“想要解釋明白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引入一個概念,那就是子彈的良品率。”
“所謂子彈的良品率,說白了就是在一定量級中,有多少枚子彈是合格的、準確的,精準的。”
“當一發子彈從槍械內部被擊發,它可能會出現炸膛、飛偏、啞火等多種意外情況。”
“一般來講,越好的子彈,出現意外情況的可能也就越少,精準度也就更高,對敵方部隊造成殺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況且要是發生了炸膛之類的事故,那麽將對自家的士兵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劉徹感覺天幕又像是要搞事的節奏。
剛才的化肥就讓他空歡喜一場。
鬼知道天幕話裏的很簡單,到最後會不會又是難到上天的技術。
“後世最開始也是手工製作啊。”
主父偃看到天幕上播放著八路軍兵工廠製造子彈的畫麵。
“咱們的彈殼都收集迴來了沒?”
劉徹見到天幕上的士兵在加工彈殼做二次填裝,便問向了衛青。
“都有迴收的習慣。畢竟咱們銅不多。二次填裝的子彈精度也有很大的誤差。”
衛青當然知道這些事。
“貨幣改革的事籌備得怎麽樣了?”
劉徹點了點頭後,又問起了桑弘羊。
銅錢的流通早就不適合如今的大漢了,工業發展後,交易變得頻繁,銅錢攜帶不易,所以早就誕生了類似於銀票的東西。
“目前來看,銅錢的迴收還算不錯,紙幣發行也還算順利,民間接受程度還算可以。我正考慮什麽時候大麵積的發行。而律法的製定就有些困難,畢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桑弘羊也一直在籌備成立銀行和發行紙幣。隻是怕出問題,所以一直在試行論證和糾錯中。
“太小心了也不行,趁著現在外部比較安穩,大膽一點,出了問題及時處理就行。”
劉徹也是拿得起放得下,他甚至覺得不出問題才可怕。
如今軍隊大範圍的改革後,對銅的需求量會更大,哪裏還有多餘的銅鑄錢。
“銅錢迴收也隻是一個補充,咱們礦產的勘察還需要加大力度。否則日後軍隊將會麵臨沒有子彈用的局麵。”
公孫弘還是著力於開源。
“三哥真不能生產子彈?怎麽感覺又這麽扯淡?”
衛青覺得三哥再怎麽說也算個大國,天幕也說了,人家原子彈都能造出來,怎麽可能不會造子彈?
“這樣說還算講得過去了。”
劉徹看到三哥其實70年代就有了子彈的生產線後,才覺得合理。
“難怪了,造出來不難,難就難在合格率。這也是我們也麵臨的大問題。”
主父偃想到自家大部分靠手工製作的子彈,當真就是參差不齊。
“這個子彈生產的流水線真牛逼,幾乎都不需要人來操作。”
公孫弘望著天幕上的衝壓機器下,一枚枚的彈殼被製造出來後也是驚呆了。
“確實牛逼,咱們全靠工匠的手工。整個子彈生產的工匠就有數萬人。”
這個流水線直接就將主父偃震懵了。自家數萬人可能都比不得這麽一條流水線的產量。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啊。讓研究院多研究下這樣的機器。現在有蒸汽機做為動力,應該能弄出一些機器來取代工人。”
劉徹認為研究院要更重視動力的作用。
“剛才說的合格率就是這個良品率吧。看來打不準都是小事。炸膛和啞火才是大事。”
公孫弘看著阿三的子彈是因為這些原因立刻也想到了自家的子彈。
“炸膛確實有過很多次,士兵受傷很多,甚至有直接丟了性命的例子。”
衛青隨後說了自己所知的情況。反正到現在他都沒用過幾次火槍,他也怕炸膛弄傷自己。
“這事得好好的研究,也要將質量搞好來。不然以後都沒人敢用槍了。”
劉徹對主父偃說道。
想想也能清楚,這後果確實很嚴重,士兵都害怕開槍,到時候上了戰場,原本做為王牌的火槍卻成了燒火棍。
“我會對工匠這邊更嚴格的要求。研究院這邊也督促研究機器來逐漸取代手工。機器的精度肯定要比手工的更好。”
主父偃暫時也沒有什麽大辦法,不過這期視頻上出現的機器應該能讓研究院弄出一些新東西。
劉徹點點頭,也沒再多言,畢竟這事也不是人為的錯誤,難以避免的東西,多說也無益。
眾人隨後繼續看向天幕視頻的播放。
“試想一下,假設三哥製造的子彈良品率是95%,即一千發子彈中,有五十枚可能會炸膛、啞火的現象。”
“而敵國製造的子彈良品率是99.9%,即一千發子彈中僅有一枚子彈可能炸膛。”
“也就是說,當雙方士兵相互對射時,三哥方麵士兵遭遇炸膛、啞火的可能性就是對方的50倍,落實到殘酷的戰場上時,也代表著更多的人員傷亡。”
“並且,啞火和炸膛畢竟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於士兵和軍隊而已,在士氣上造成的打擊是巨大的。”
“試問,哪個士兵願意使用質量差的子彈呢?願意使用可能會讓自己送命的子彈呢?”
“就比如,在2022年三哥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一輛來自大俄的t-90坦克就曾因為使用了三哥自己製造的坦克炮彈而炸膛,兩名機組人員當場死亡。”
“此事的發生導致三哥軍隊中的一大批坦克手對t-90與三哥自己製造的炮彈產生了陰影,紛紛表示拒絕使用國產炮彈。”
“因此,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工業而言,子彈製造良品率是極為重要的,有時候,穩定可靠的槍械和子彈與更先進的武器而言,更能影響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