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密談
韓綜:1997半島之王 作者:洛克菲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福’被注冊了?”
李佑放下手中的玻璃杯,有些詫異的看著李誘墨。
這已是散步那天的三天後,誰知道李誘墨帶來了這個消息。
“嗯”李誘墨有些奇怪的點點頭,“這種古怪名字也有人注冊?”
李佑沉吟了一會,“這件事你先不用管了,我交代人去查一查。”
“好,”李誘墨乖乖點頭出去。
李佑坐在桌子上,雙手交叉在身前。
徐福這個名字有些特殊。
中國人的祖先很早很早就認識到,人的生命有盡頭。
在西周時,人們通常隻祈求盡量長壽,到了春秋時期,人們變得更貪心,開始做出各種詩文以表達對永生不死的希冀,‘毋死’的觀念便是在戰國末期開始廣為流傳的。
《韓非子》中也記載了有人獻不死藥給楚王,也有人教燕王修煉不死之道。
但在秦之前的時代,仙的概念完全是彼世的。
也就是說
人要做仙,就要先割斷世俗關係才能成仙,而這種割舍與世俗的權力與皇位互相抵觸。
所謂人在山上居是為仙。
如果成了仙永生不死,就不能再行使世俗的權力,也無法享受權力帶來的富貴與尊榮。
但橫掃六合後的始皇帝更進一步,開始主動想要找到不死藥,更想讓自己成仙,以建萬世王朝。
求仙與不死的觀念究竟出自何處,未有定論。
但大多研究這些的學者,大都讚同這些觀念的生發與沿海的齊地有莫大關聯。
而徐福正是深受這些觀念影響的齊人。
奉始皇帝之命,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帶足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出海尋找不死藥和仙人。
但空耗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後,仍一無所獲。其他受命的方士也一樣,全都無功而返。
始皇帝最後也不接受自己身而為人必須死的命運,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仍然非常厭惡談論死亡,群臣中沒有人敢當他的麵提死亡這件事。
從此之後,‘徐福’與其說特指始皇帝時期的一個人,倒不如說代表追求‘長生’。
李佑自身具備了【長壽種】的詞條,再加上【超凡】等種種作用在身體上的詞條,身體早就不對勁了。
他是近日才開始思索身邊人的問題,隻是沒想到以‘徐福’為名的‘醫療組織’竟然已經存在了。
李佑將這個名字交給了全在俊,但並沒有將‘徐福’的優先級提到那些人名之前。
甚至李佑自己,也並未在上麵投入太多精力,他還有更重要的數件事情。
當晚,李佑與李連昌、崔昌帝,在首爾郊外的一家餐廳中秘密會麵。
最大的財閥、舊總統、新總統,三人匯聚一堂。
“李會長!崔總統!”李連昌身份特殊,來的慢一些,但一進門就笑著大聲打招唿。
這當然不符合禮儀,但很容易進一步拉近距離。
崔昌帝被這一句崔總統喊得咧開了嘴,他臉上掛著笑容,連忙主動上前,伸出雙手和李連昌握了握手,“我不管在大國家黨內還是在青瓦台,都是李總統的後輩,如果有做的不恰當的事情,以後還需要李總統指出。”
麵對此時謙遜的崔昌帝,李連昌沒有把他的話當真,但還是笑嗬嗬的說著,“我也會時刻關注進展的,有什麽需要我做的,到時候一定。”
明明是客套話,李連昌說出來客套的意味卻少了很多。
“謝謝李總統。”
李佑和李連昌輕輕握手便分開,“總統閣下來的時間恰到好處,菜剛好上齊。”
與其叫酒桌談話,倒不如說今天是茶桌談話。
李連昌即將卸任,身上的擔子反而多的嚇人,稍後還要迴去幹活。
三人明明沒有喝酒,但偏偏席位間帶了一些醉意。
崔昌帝和李連昌,也終於有幸知道了李佑對未來的一些看法,也見識到了李佑在順洋之後另一個超級財閥主意的密謀。
“沒想到”李連昌歎息了一聲,“我年初就納悶,金門集團內部明明不可能出意外,為什麽還要采用那麽多措施。”
“現在看來,李會長是提早察覺到了危機的到來。”
崔昌帝反而想的更多一些,他皺眉望向李佑,“會長nim,您覺得明年會怎麽樣?”
李佑隻是搖了搖頭,就讓崔昌帝麵色變了又變,不複剛才的雄心壯誌。
“不出所料,”李佑坦言道:“危機要比今年還要嚴重的多。”
崔昌帝隻感覺人要暈了,上任第一年就要處理金融危機.
“崔總統不必擔憂,”李連昌哈哈笑著,“我還有這兩個月時間,盡量將風波和衝擊壓到最小,不過礙於大家經濟情況不好,可能就任儀式要縮水一些。”
“這樣就多謝李總統了,”崔昌帝幽幽歎了口氣。
“我還有個人選,能幫崔總統做很多很多事,”李佑輕笑了一聲。
崔昌帝是有能力的,但他的能力並不在於重振經濟,要不然他也不會這麽頭大。
“會長nim,是”
李佑眼睛挑了挑門口,“馬上來了。”
崔昌帝和李連昌一起轉頭看向門口,一時間這裏陷入沉默。
十幾秒後,西裝革履的嚴肅恭謹男人鑽了進來,比李佑上次見他時又清瘦了不少。
“李市長?”崔昌帝第一時間詫異出聲。
“崔總統,”李明學輕輕低頭,跟先向他打招唿的崔昌帝迴禮,再看向李佑和李連昌,“會長nim,李總統。”
“原來是李市長,”李連昌麵上帶著欣賞,眼中更是滿是欣慰。
李明學再怎麽算,也是全州李氏的一份子,李佑提拔他自然也等於在向全州李氏示好。
李連昌馬上就要退休了,退休後大概率就要接手全州李氏,做新的族長,看到人才輩出,自然是欣慰的。
“如果是李市長的話,那確實不成問題,”崔昌帝也迴過頭來,肯定的點了點頭。
對這個差點在大國家黨內和他搶總統候選人的李明學,崔昌帝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東西。
比如李明學希望成為‘首爾ceo’,也不難看出他的抱負有大部分都在經濟上。
在李明學的眼中,恐怕政治手段要先放在經濟之後。
崔昌帝和李連昌不知道,李佑可是一清二楚。
前世李連昌這個位子是盧武玄坐的,盧武玄確實有著滿腔抱負,可這種熱血在擔任了兩年總統後就蕩然無存。
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理由。
但在那個由他擔任總統的五年內,經濟放緩、財政赤字增加、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著重打擊了房地產投機,可房價反而平均上漲了百分之五十五。
韓半島人均gdp確實翻了一番,由一萬餘美元到零八年初接近兩萬美元,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韓元對美元匯率的大幅升值,韓半島的經濟總量反而由排名第十位倒退到第十三位。
那個韓半島零八年的經濟要比現在李佑所在的韓半島,差的太遠太遠了。
李佑想想,都覺得難做。
但就算是那種局麵,李明學上任後,仍然把韓半島的經濟翻了迴來,甚至還供後麵的三位總統霍霍了十五年。
在李佑看來,李明學鞏固了韓半島人一個錯誤的思維定式。
想把經濟金融搞好,就選一個右派上去,而想把社會風氣搞好,就選一個左派上去。
於是繼李明學之後,第一位左派文在尹上任,把風氣搞的很好,但文在尹真的不懂經濟,光說房價四年就漲了百分之八十,這還不說其他的事。
李明學五年任期中還有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半島平均經濟都在百分之二點九,這看上去是個不怎麽樣的數字,但零八年到一零年,韓半島一度被認為會是繼冰島之後,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
偏偏在零九年,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還都呈現負增長,李明學治理的韓半島還能維持經濟正增長。
甚至在任期最後經濟增長達到了百分之七。
而文在尹任期前三年,沒有發生災害前的經濟增長,平均隻有百分之二點六。
李明學確實不是什麽好人,但他‘經濟總統’的這個名頭當之無愧。
李佑思考之際,另外三人已經寒暄了一陣子,都微笑著等著李佑思索完,並沒有打斷他的思路。
“你們覺得大營海洋現在怎麽樣?如果這個泥潭中天下集團、大營集團、大營海洋三家持續進行下去,該怎麽辦?”
雖然李佑麵向三人,但崔昌帝和李連昌都知道,這是在為崔昌帝考核李明學的能力。
李明學來之前就被李佑交代過,自然毫不怯場的開口。
“目前對大營海洋,還是要先做好充足的布局準備,不說指望它好起來,因為海運的萎縮是全球性的問題,在金融危機以及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萎縮期,這是政府一定不能觸碰的漩渦,就算讓大營海洋賴活個幾年都行。”
“我們必須把精力放在另外兩家上。”
李明學沉聲道:“對付大營集團以及天下集團,就必須要降低他們的負債率,讓他們為韓半島的經濟複蘇做出貢獻,同時也能壓製他們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世‘團結’在一起的三星還有現在的金門,其他財閥並不是總統的對手。
比如樸錦善時期,樂天辛家受到生命安全威脅被迫屈服把大片土地賣給了半島政府,還有文在尹對不團結的三星的重拳出擊。
李明學的話並不是空穴來風,總統真的是能做到這些事。
“要強製他們兩家實施‘主力業種製’,讓他們剝離他們的非核心資產。”
李明學的話讓崔昌帝和李連昌麵容一肅。
所謂‘主力業種製’,就是要求把手伸向各界的財閥,必須明確一到三個核心產業,比如說半導體、汽車、造船,將資金與技術優先投入這些領域,接著韓半島政府限製他們對非核心領域的擴張,避免資源分散和債務累積。
金門集團倒還好,貿易、地產、半導體就是大頭,最多再算上一個娛樂業。
但天下和大營可就是純被打壓了。
單說大營集團,包括了貿易、汽車、房地產
各行各業算上去,得涵蓋了近十種產業,天下集團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什麽?”李佑微笑著。
“對他們的債務進行管控,”李明學懇切說著,“強製他們將負債率從金融危機前的百分之三百以上降至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一百五。
並且要求他們出售非核心業務,迴籠資金優化財務結構。”
“這樣一來,對財閥倒是有壞有好,”崔昌帝看了李佑一眼。
“盡管說,”李佑點了點頭。
“雖然壓製了他們在金融危機不顧國家死活,強行發展的念頭,但他們的核心行業反而在全球的競爭力提高了,缺點就是在這種過度聚焦下,會導致中小企業邊緣化,不能完全遏製財閥擴張。”
“是,”李明學朝著崔昌帝點了點頭,“主力業種製,就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結構性改革政策。”
他就坐在崔昌帝旁邊,聲音放慢了一些,“通過對產業進行聚焦,逼迫他們進行技術升級,再把債務進行優化後,就能重塑財閥們的競爭力。”
但這樣一來,想繼續對大營海洋下手,擴張自己的產業,就是白日做夢了。
“如果能看清本質的話,”李佑慢條斯理的喝了杯茶,“這是在斷臂求生,用短期陣痛來換取核心產業的長期國際地位。”
“當然,”李佑聳了聳肩膀,“我是不需要做的。”
“因為我在危機開始前就做了防範措施,金門集團的重心早就聚焦到金門電子上了,半導體以及網絡,將是金門集團未來數年的發展重點。”
“其他的行業都開始進行收縮了。”
在零七年初,李佑召開金門集團管理層的會議,又召開各個子公司的會議,就是提前做了這些準備。
在那些飽受損失的財閥們,被政府逼著斷臂求生的一年前,金門集團做了這些準備,也就無需再進行所謂的‘斷臂’。
李明學一時間沉默了一陣子,半響後笑了笑,“會長的先見之明,天下集團和大營集團如果能學會,就不會在今年對大營海洋動手。”
李佑放下手中的玻璃杯,有些詫異的看著李誘墨。
這已是散步那天的三天後,誰知道李誘墨帶來了這個消息。
“嗯”李誘墨有些奇怪的點點頭,“這種古怪名字也有人注冊?”
李佑沉吟了一會,“這件事你先不用管了,我交代人去查一查。”
“好,”李誘墨乖乖點頭出去。
李佑坐在桌子上,雙手交叉在身前。
徐福這個名字有些特殊。
中國人的祖先很早很早就認識到,人的生命有盡頭。
在西周時,人們通常隻祈求盡量長壽,到了春秋時期,人們變得更貪心,開始做出各種詩文以表達對永生不死的希冀,‘毋死’的觀念便是在戰國末期開始廣為流傳的。
《韓非子》中也記載了有人獻不死藥給楚王,也有人教燕王修煉不死之道。
但在秦之前的時代,仙的概念完全是彼世的。
也就是說
人要做仙,就要先割斷世俗關係才能成仙,而這種割舍與世俗的權力與皇位互相抵觸。
所謂人在山上居是為仙。
如果成了仙永生不死,就不能再行使世俗的權力,也無法享受權力帶來的富貴與尊榮。
但橫掃六合後的始皇帝更進一步,開始主動想要找到不死藥,更想讓自己成仙,以建萬世王朝。
求仙與不死的觀念究竟出自何處,未有定論。
但大多研究這些的學者,大都讚同這些觀念的生發與沿海的齊地有莫大關聯。
而徐福正是深受這些觀念影響的齊人。
奉始皇帝之命,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帶足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出海尋找不死藥和仙人。
但空耗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後,仍一無所獲。其他受命的方士也一樣,全都無功而返。
始皇帝最後也不接受自己身而為人必須死的命運,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仍然非常厭惡談論死亡,群臣中沒有人敢當他的麵提死亡這件事。
從此之後,‘徐福’與其說特指始皇帝時期的一個人,倒不如說代表追求‘長生’。
李佑自身具備了【長壽種】的詞條,再加上【超凡】等種種作用在身體上的詞條,身體早就不對勁了。
他是近日才開始思索身邊人的問題,隻是沒想到以‘徐福’為名的‘醫療組織’竟然已經存在了。
李佑將這個名字交給了全在俊,但並沒有將‘徐福’的優先級提到那些人名之前。
甚至李佑自己,也並未在上麵投入太多精力,他還有更重要的數件事情。
當晚,李佑與李連昌、崔昌帝,在首爾郊外的一家餐廳中秘密會麵。
最大的財閥、舊總統、新總統,三人匯聚一堂。
“李會長!崔總統!”李連昌身份特殊,來的慢一些,但一進門就笑著大聲打招唿。
這當然不符合禮儀,但很容易進一步拉近距離。
崔昌帝被這一句崔總統喊得咧開了嘴,他臉上掛著笑容,連忙主動上前,伸出雙手和李連昌握了握手,“我不管在大國家黨內還是在青瓦台,都是李總統的後輩,如果有做的不恰當的事情,以後還需要李總統指出。”
麵對此時謙遜的崔昌帝,李連昌沒有把他的話當真,但還是笑嗬嗬的說著,“我也會時刻關注進展的,有什麽需要我做的,到時候一定。”
明明是客套話,李連昌說出來客套的意味卻少了很多。
“謝謝李總統。”
李佑和李連昌輕輕握手便分開,“總統閣下來的時間恰到好處,菜剛好上齊。”
與其叫酒桌談話,倒不如說今天是茶桌談話。
李連昌即將卸任,身上的擔子反而多的嚇人,稍後還要迴去幹活。
三人明明沒有喝酒,但偏偏席位間帶了一些醉意。
崔昌帝和李連昌,也終於有幸知道了李佑對未來的一些看法,也見識到了李佑在順洋之後另一個超級財閥主意的密謀。
“沒想到”李連昌歎息了一聲,“我年初就納悶,金門集團內部明明不可能出意外,為什麽還要采用那麽多措施。”
“現在看來,李會長是提早察覺到了危機的到來。”
崔昌帝反而想的更多一些,他皺眉望向李佑,“會長nim,您覺得明年會怎麽樣?”
李佑隻是搖了搖頭,就讓崔昌帝麵色變了又變,不複剛才的雄心壯誌。
“不出所料,”李佑坦言道:“危機要比今年還要嚴重的多。”
崔昌帝隻感覺人要暈了,上任第一年就要處理金融危機.
“崔總統不必擔憂,”李連昌哈哈笑著,“我還有這兩個月時間,盡量將風波和衝擊壓到最小,不過礙於大家經濟情況不好,可能就任儀式要縮水一些。”
“這樣就多謝李總統了,”崔昌帝幽幽歎了口氣。
“我還有個人選,能幫崔總統做很多很多事,”李佑輕笑了一聲。
崔昌帝是有能力的,但他的能力並不在於重振經濟,要不然他也不會這麽頭大。
“會長nim,是”
李佑眼睛挑了挑門口,“馬上來了。”
崔昌帝和李連昌一起轉頭看向門口,一時間這裏陷入沉默。
十幾秒後,西裝革履的嚴肅恭謹男人鑽了進來,比李佑上次見他時又清瘦了不少。
“李市長?”崔昌帝第一時間詫異出聲。
“崔總統,”李明學輕輕低頭,跟先向他打招唿的崔昌帝迴禮,再看向李佑和李連昌,“會長nim,李總統。”
“原來是李市長,”李連昌麵上帶著欣賞,眼中更是滿是欣慰。
李明學再怎麽算,也是全州李氏的一份子,李佑提拔他自然也等於在向全州李氏示好。
李連昌馬上就要退休了,退休後大概率就要接手全州李氏,做新的族長,看到人才輩出,自然是欣慰的。
“如果是李市長的話,那確實不成問題,”崔昌帝也迴過頭來,肯定的點了點頭。
對這個差點在大國家黨內和他搶總統候選人的李明學,崔昌帝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東西。
比如李明學希望成為‘首爾ceo’,也不難看出他的抱負有大部分都在經濟上。
在李明學的眼中,恐怕政治手段要先放在經濟之後。
崔昌帝和李連昌不知道,李佑可是一清二楚。
前世李連昌這個位子是盧武玄坐的,盧武玄確實有著滿腔抱負,可這種熱血在擔任了兩年總統後就蕩然無存。
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理由。
但在那個由他擔任總統的五年內,經濟放緩、財政赤字增加、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著重打擊了房地產投機,可房價反而平均上漲了百分之五十五。
韓半島人均gdp確實翻了一番,由一萬餘美元到零八年初接近兩萬美元,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韓元對美元匯率的大幅升值,韓半島的經濟總量反而由排名第十位倒退到第十三位。
那個韓半島零八年的經濟要比現在李佑所在的韓半島,差的太遠太遠了。
李佑想想,都覺得難做。
但就算是那種局麵,李明學上任後,仍然把韓半島的經濟翻了迴來,甚至還供後麵的三位總統霍霍了十五年。
在李佑看來,李明學鞏固了韓半島人一個錯誤的思維定式。
想把經濟金融搞好,就選一個右派上去,而想把社會風氣搞好,就選一個左派上去。
於是繼李明學之後,第一位左派文在尹上任,把風氣搞的很好,但文在尹真的不懂經濟,光說房價四年就漲了百分之八十,這還不說其他的事。
李明學五年任期中還有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半島平均經濟都在百分之二點九,這看上去是個不怎麽樣的數字,但零八年到一零年,韓半島一度被認為會是繼冰島之後,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
偏偏在零九年,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還都呈現負增長,李明學治理的韓半島還能維持經濟正增長。
甚至在任期最後經濟增長達到了百分之七。
而文在尹任期前三年,沒有發生災害前的經濟增長,平均隻有百分之二點六。
李明學確實不是什麽好人,但他‘經濟總統’的這個名頭當之無愧。
李佑思考之際,另外三人已經寒暄了一陣子,都微笑著等著李佑思索完,並沒有打斷他的思路。
“你們覺得大營海洋現在怎麽樣?如果這個泥潭中天下集團、大營集團、大營海洋三家持續進行下去,該怎麽辦?”
雖然李佑麵向三人,但崔昌帝和李連昌都知道,這是在為崔昌帝考核李明學的能力。
李明學來之前就被李佑交代過,自然毫不怯場的開口。
“目前對大營海洋,還是要先做好充足的布局準備,不說指望它好起來,因為海運的萎縮是全球性的問題,在金融危機以及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萎縮期,這是政府一定不能觸碰的漩渦,就算讓大營海洋賴活個幾年都行。”
“我們必須把精力放在另外兩家上。”
李明學沉聲道:“對付大營集團以及天下集團,就必須要降低他們的負債率,讓他們為韓半島的經濟複蘇做出貢獻,同時也能壓製他們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世‘團結’在一起的三星還有現在的金門,其他財閥並不是總統的對手。
比如樸錦善時期,樂天辛家受到生命安全威脅被迫屈服把大片土地賣給了半島政府,還有文在尹對不團結的三星的重拳出擊。
李明學的話並不是空穴來風,總統真的是能做到這些事。
“要強製他們兩家實施‘主力業種製’,讓他們剝離他們的非核心資產。”
李明學的話讓崔昌帝和李連昌麵容一肅。
所謂‘主力業種製’,就是要求把手伸向各界的財閥,必須明確一到三個核心產業,比如說半導體、汽車、造船,將資金與技術優先投入這些領域,接著韓半島政府限製他們對非核心領域的擴張,避免資源分散和債務累積。
金門集團倒還好,貿易、地產、半導體就是大頭,最多再算上一個娛樂業。
但天下和大營可就是純被打壓了。
單說大營集團,包括了貿易、汽車、房地產
各行各業算上去,得涵蓋了近十種產業,天下集團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什麽?”李佑微笑著。
“對他們的債務進行管控,”李明學懇切說著,“強製他們將負債率從金融危機前的百分之三百以上降至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一百五。
並且要求他們出售非核心業務,迴籠資金優化財務結構。”
“這樣一來,對財閥倒是有壞有好,”崔昌帝看了李佑一眼。
“盡管說,”李佑點了點頭。
“雖然壓製了他們在金融危機不顧國家死活,強行發展的念頭,但他們的核心行業反而在全球的競爭力提高了,缺點就是在這種過度聚焦下,會導致中小企業邊緣化,不能完全遏製財閥擴張。”
“是,”李明學朝著崔昌帝點了點頭,“主力業種製,就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結構性改革政策。”
他就坐在崔昌帝旁邊,聲音放慢了一些,“通過對產業進行聚焦,逼迫他們進行技術升級,再把債務進行優化後,就能重塑財閥們的競爭力。”
但這樣一來,想繼續對大營海洋下手,擴張自己的產業,就是白日做夢了。
“如果能看清本質的話,”李佑慢條斯理的喝了杯茶,“這是在斷臂求生,用短期陣痛來換取核心產業的長期國際地位。”
“當然,”李佑聳了聳肩膀,“我是不需要做的。”
“因為我在危機開始前就做了防範措施,金門集團的重心早就聚焦到金門電子上了,半導體以及網絡,將是金門集團未來數年的發展重點。”
“其他的行業都開始進行收縮了。”
在零七年初,李佑召開金門集團管理層的會議,又召開各個子公司的會議,就是提前做了這些準備。
在那些飽受損失的財閥們,被政府逼著斷臂求生的一年前,金門集團做了這些準備,也就無需再進行所謂的‘斷臂’。
李明學一時間沉默了一陣子,半響後笑了笑,“會長的先見之明,天下集團和大營集團如果能學會,就不會在今年對大營海洋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