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孔子父親的正妻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小妾生了長子孟皮,但孟皮腳有殘疾,不能延續香火。後來孔父又娶了房小妾,當時結婚的時候,孔父66歲,小妾還不滿20歲,由於年齡的懸殊,他們的婚姻於理不合。因為在當時,男性合適的結婚年齡是16到64歲,女性是14到49歲,況且孔父屬於士大夫階層,而小妾屬於賤民階層,這些都導致他們的婚姻於理不合。那個時候,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男女行為,叫“野合”,這是諸侯國為了快速增加人口而專門設立的。於是,他們隻好定居到山裏,為的就是生出一個健康的兒子,以續香火。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孔子出生了。由於孔子一出生就頭頂凹陷,所以起名為孔丘,他在兄弟中排名第二,所以又稱“孔老二”。古代兄弟在排行的時候有“伯仲叔季”之說,一般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為老四。孔子的母親為了給兒子求福,曾經在尼山禱告,因此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被父親的正妻驅逐。孔子的母親失去了丈夫的庇護,在家裏沒有辦法立足,於是帶著孔子去了其他地方,過著清貧的生活。


    東周時期,天下大亂,諸侯早已不把天子放在眼裏,天子製定的禮樂製度逐漸瓦解,禮崩樂壞,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孔子由母親一手帶大,他童年的物質生活非常拮據。孔母雖為女流之輩,但卻非常明事理,她在給予孔子豐厚母愛的同時,對他從小就進行禮的教化。孔母也絕非是一位愚昧、迷信於周禮的婦女;相反,她非常深明大義,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嫁給一個糟老頭子。至少,她把對的一麵給了孔子。在母親的影響下,孔子六歲的時候就懂得和小夥伴們玩禮儀的遊戲了。


    孔子慢慢長大了,深知母親養育他的不容易,所以,在他認為自己可以的時候,就出去勞動,幫母親分擔一些壓力。他十四歲的時候說過:我小的時候很卑賤,做過各種粗鄙的勞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小的時候多吃點苦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樣的話,他能見識到很多真實的畫麵,從而豐富了自己的心靈。等他慢慢地長大,也就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倍感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了;並且,以後再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耐力更好,分析事物的思路更清晰。在日後的磨練中,孩子的進步速度更是非常快的。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想過一份踏實的生活。對於踏實的認識,應該是因人而異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踏實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磨練。物質匱乏時,我們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經過辛勤的勞動,我們能給自己的家人一份踏實的生活,幸福滿滿。但人往高處走,有一天,我們的物質生活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在和別人敘述自己以前創業維艱的時候,老淚縱橫,這是在為自己感動,也是揚眉吐氣的發泄。好吧!前半段人生經曆了苦難的磨練,這個過程雖然有些苦,但內心還算踏實。


    我們繼續用“磨練”這個詞,磨練不隻是身體上的,也是意誌上、精神上的,它會隨著我們外在條件和內心修為的變化而改變、升級。我們人生的後半段富足了,物質方麵充裕了,但我們還是需要踏實的生活。我們可能有精力有時間去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甚至我們隻要一伸手,就能觸碰到醉人的生活。這是一種軟綿綿的修煉,可能是外界條件賦予的,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主動尋求的。把握不住自己,踏實就會慢慢地垮掉。當一切如夢初醒的時候,我們才會開始反思:年輕時,我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我們隻要低頭走就行了;成人後,我們的路兩旁又修建了很多的路,它們看起來更寬敞平坦,不知道該選哪一條了?最終選了一條,叫迷路。我們原本可以一生隻走那一條路的,那條路才是踏踏實實的路。


    於是,如果拿自己的人生作為一場賭局的話,我們隻能是賭徒,洗牌的是上天,我們一定會有贏有輸,贏得時候很自滿,就怕後來自己輸不起;於是,真正的煩惱和困頓都是自己無休止的**造成的,能夠真正做到無欲無求,那就真會快樂了。人的一生可以是這樣的,剛生下來的時候哭,後來又笑,再後來又哭,最後一直笑下去。在自己的內心中留下一份遺憾,一份不圓滿,一份不足,便可以得到無限的美好。慢慢地,我們變得不是沒有了眼淚,而是含著眼淚,我們依舊可以奔跑。


    (不好意思,我有點寫跑偏了。我經常這樣,寫著這兒不知不覺到了那兒。我們趕緊迴來,繼續說孔子。)


    *********


    在童年艱苦的歲月裏,孔子不僅掌握了生存的本領,心智也得到了鍛煉,逐漸清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麽。他在十五歲那年,開始自覺地把重心向學業和品德上轉移。十七歲那年,孔子的母親去世了,這對孔子來說,就猶如天塌下來一樣。仔細想想就會知道,孔子三歲之前生活在女人堆裏,九個姐姐,三個媽媽。三歲時父親去世,便和母親相依為命,他這也算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了。說起來可能不是湊巧,曆史上很多的大人物,像孔子、孟子、耶穌、亞裏士多德等等,都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他們與眾不同的童年經曆讓他們收獲了更多。當然,他們都是幼年喪父,不是父母離婚。


    孔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說他有戀母情結都應該不為過。所以,孔母去世的時候,孔子竟然手足無措,一連神情恍惚了好幾天。孔母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年紀輕輕,把孔子帶大,沒有孔母的母教如山,也就沒有孔子後來的聖人功德。個體生命是有限的,是後代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孔子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報答對母親的養育之恩,他會好好地活下去,不敢浪費丁點的時光。


    孔子十九歲的時候娶妻結婚了,據說,他就是在妻子身上找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才下決心娶的。《論語》中,除了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算是牽扯到孔子的老婆外,基本上沒有任何關於孔夫人的信息。孔老師說:女人就跟小人似的,和她走近了吧,她就不講規矩;遠離她吧,她又成了怨婦。這貌似是孔老師一句非常現實的俏皮話,孔夫人如果不愛自己的丈夫,怎麽會抱怨呢?孔老師如果不愛自己的夫人,孔夫人怎麽又會這麽調皮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來如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來如鬆並收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