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節 出殯之後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記:
士有病,就從燕寢遷居到正寢,頭朝東躺在北牆下。有病,應當齋戒。養病都須要齋戒,撤掉琴、瑟等樂器。病重時應當內外清掃,使它潔淨。脫下內衣,穿上新衣。4位侍從都坐在床邊共同侍候病人。將新絲綿放在病人的口鼻上,來驗證病人是否還有氣。男人不能死在婦人的手中,婦人也不能死在男人的手中。
病人垂危之際,孝子派人分別在司命、中塯、國門、國行、公厲五祀禱告。病人謝世之後,長子啼哭,兄弟哭泣。隨即在南邊窗戶下設置屍床,鋪上床席,先鋪葦席在下麵,接著鋪竹席在上麵,放好枕頭,然後將屍體放在所設置的床上。
招魂的人身穿朝服,左手拿著衣領,右手執腰,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往返招魂。楔的外形猶如扼牛馬之頸的車軛,兩端向上彎曲。用矮案幾拘正死者的兩腳,矮案幾的腿朝南,侍從坐著拿案幾。根據床的位置設置奠位,在床頭,用吉利的器具。或者用甜酒,或者用酒,不用覆巾和祭勺。
向國君報喪,辭為:君之臣某死。向母親、妻子、長子報喪,辭為:君之臣某之某死。
室中隻有喪主和主婦坐著。但大功以上的兄弟中,有命夫和命婦,也坐下。
屍體停放在室中時,如果有君主的命令來,喪主要出去迎接,眾多主人就不必出迎。
贈衣的人將所贈的衣物放在床上,不坐。贈衣的人在室中西邊戶下,向北傳達主人的使命。
夏祝淘米,擇揀堅實優質的,盛放在敦中。4位使者拿開殮衾,撤下床席,為死者浴屍。如果是士的母親病喪,則由4位女侍為其浴屍,不用笄(ji)固發。準備死者潔身後所穿的幹淨裏衣;如果是婦人,則還須要準備裏衣帶。清洗屍體完畢,將幹淨的貝殼放迴盛放貝殼的竹器之中,進而用貝殼頂開死者的左右牙齒。
把珠納入死者之口後,夏祝撤去剩餘的米。接著用絲棉塞住死者的兩耳。在堂下東西兩個台階間挖掘墓坑,南北方向;墓坑寬1尺,長2尺,深3尺;挖掘墓坑的土堆在墓坑的南側。用土塊壘灶,來燒清洗屍體的水。死者的上衣和下裳用帷幕的布做成,袖子寬2尺2寸,衣服長到膝蓋下。下裳為前三幅、後四幅,寬度上下相同,長度能遮住腳背。
下裳的邊飾和下飾為紅色。上衣的衣領和袖口為紅色。在左手設置握,裏麵貼著手心,握的兩端各自係著繩子,先用繩子的一頭繞著手掌1匝,接著用繩子的另一頭彎曲向上,勾住中指,然後兩頭都返迴手掌之後係上結。甸人用土填平所掘的墓坑。罪人堵塞死者生前所用的廁所。為死者穿好衣服,夜裏,在中庭點上火燭。
次日天亮,滅掉火燭,陳設小殮用的衣服。凡是絞和單被所用的布,都和朝服的布相同。在東堂下設置長方形沒有足的木承盤,南北方向放置,它的南端和正堂角落的坫(diàn)對齊。木承盤上的陳設是:兩隻甒(wu),一隻盛甜酒,放在北邊,一個盛酒,放在南邊;盛物的竹器放在東邊,南北方向,裏麵放有4隻角觶,兩個木製祭勺,兩個素勺。
禮器豆設置在甒的北邊,兩隻1組並排;禮器籩的陳設和豆一樣。凡是盛有祭品的籩、豆同時陳設,都要用巾來覆蓋。在等待朝、夕祭祀時,用酒觶斟酒,用木製的祭勺加在上麵,夕柄向後;完畢之後,把勺插在甜酒中。小殮時,室中如果還有空地,就可以設置奠位,不必走出房室修改設置。這時省去哭泣、頓足拍胸而哭等禮節。
舉行憑屍之禮後,喪主袒露左臂,用麻束發,用麻帶係腰;而齊衰以下的親屬,則用麻布帶。在東階行大殮,大夫從西階走上正堂,向北立在西階的東邊,把東作為首位,行完憑屍之禮後,大夫反向走下正堂,返迴原位。用覆巾蓋好祭席,執燭的人滅掉火燭,走出去,從東階走下正堂,又從主人的北邊朝東走去。
出殯後,喪主去掉發飾。喪事的第三天,大功以上的親屬絞束散垂的腰絰。製作冠時要用6升布,用繩子從外麵縫在帽沿上,下麵垂著的是纓。斬衰服用布3升,鞋子向外收束。喪杖根部在下麵,竹杖、桐杖也不例外。
孝子居住在倚廬,睡在草苫上,把土塊作為枕頭。不脫掉首絰和腰絰。晝夜之間,哀傷來了就哭泣,沒有定時。不是喪事就不交談。早晚喝粥,都是一溢米的量。
不吃蔬菜和果品。喪主乘坐粗糙低劣的木車;用白狗皮覆蓋車前的橫木,用蒲草做車藩來抵禦風塵;用蒲草的莖作趕車的鞭子;用白狗皮製成兵器袋,車軸兩端用木鍵釘牢,升車的索和禦馬的索都用繩子,馬嚼子用木製的;馬的鬃毛不必修剪。主婦乘的車和喪主的相同,不過它的車帷用大功的布做成。副車的兵器袋用白狗皮鑲邊,其他情況和喪主乘車一樣。
士有病,就從燕寢遷居到正寢,頭朝東躺在北牆下。有病,應當齋戒。養病都須要齋戒,撤掉琴、瑟等樂器。病重時應當內外清掃,使它潔淨。脫下內衣,穿上新衣。4位侍從都坐在床邊共同侍候病人。將新絲綿放在病人的口鼻上,來驗證病人是否還有氣。男人不能死在婦人的手中,婦人也不能死在男人的手中。
病人垂危之際,孝子派人分別在司命、中塯、國門、國行、公厲五祀禱告。病人謝世之後,長子啼哭,兄弟哭泣。隨即在南邊窗戶下設置屍床,鋪上床席,先鋪葦席在下麵,接著鋪竹席在上麵,放好枕頭,然後將屍體放在所設置的床上。
招魂的人身穿朝服,左手拿著衣領,右手執腰,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往返招魂。楔的外形猶如扼牛馬之頸的車軛,兩端向上彎曲。用矮案幾拘正死者的兩腳,矮案幾的腿朝南,侍從坐著拿案幾。根據床的位置設置奠位,在床頭,用吉利的器具。或者用甜酒,或者用酒,不用覆巾和祭勺。
向國君報喪,辭為:君之臣某死。向母親、妻子、長子報喪,辭為:君之臣某之某死。
室中隻有喪主和主婦坐著。但大功以上的兄弟中,有命夫和命婦,也坐下。
屍體停放在室中時,如果有君主的命令來,喪主要出去迎接,眾多主人就不必出迎。
贈衣的人將所贈的衣物放在床上,不坐。贈衣的人在室中西邊戶下,向北傳達主人的使命。
夏祝淘米,擇揀堅實優質的,盛放在敦中。4位使者拿開殮衾,撤下床席,為死者浴屍。如果是士的母親病喪,則由4位女侍為其浴屍,不用笄(ji)固發。準備死者潔身後所穿的幹淨裏衣;如果是婦人,則還須要準備裏衣帶。清洗屍體完畢,將幹淨的貝殼放迴盛放貝殼的竹器之中,進而用貝殼頂開死者的左右牙齒。
把珠納入死者之口後,夏祝撤去剩餘的米。接著用絲棉塞住死者的兩耳。在堂下東西兩個台階間挖掘墓坑,南北方向;墓坑寬1尺,長2尺,深3尺;挖掘墓坑的土堆在墓坑的南側。用土塊壘灶,來燒清洗屍體的水。死者的上衣和下裳用帷幕的布做成,袖子寬2尺2寸,衣服長到膝蓋下。下裳為前三幅、後四幅,寬度上下相同,長度能遮住腳背。
下裳的邊飾和下飾為紅色。上衣的衣領和袖口為紅色。在左手設置握,裏麵貼著手心,握的兩端各自係著繩子,先用繩子的一頭繞著手掌1匝,接著用繩子的另一頭彎曲向上,勾住中指,然後兩頭都返迴手掌之後係上結。甸人用土填平所掘的墓坑。罪人堵塞死者生前所用的廁所。為死者穿好衣服,夜裏,在中庭點上火燭。
次日天亮,滅掉火燭,陳設小殮用的衣服。凡是絞和單被所用的布,都和朝服的布相同。在東堂下設置長方形沒有足的木承盤,南北方向放置,它的南端和正堂角落的坫(diàn)對齊。木承盤上的陳設是:兩隻甒(wu),一隻盛甜酒,放在北邊,一個盛酒,放在南邊;盛物的竹器放在東邊,南北方向,裏麵放有4隻角觶,兩個木製祭勺,兩個素勺。
禮器豆設置在甒的北邊,兩隻1組並排;禮器籩的陳設和豆一樣。凡是盛有祭品的籩、豆同時陳設,都要用巾來覆蓋。在等待朝、夕祭祀時,用酒觶斟酒,用木製的祭勺加在上麵,夕柄向後;完畢之後,把勺插在甜酒中。小殮時,室中如果還有空地,就可以設置奠位,不必走出房室修改設置。這時省去哭泣、頓足拍胸而哭等禮節。
舉行憑屍之禮後,喪主袒露左臂,用麻束發,用麻帶係腰;而齊衰以下的親屬,則用麻布帶。在東階行大殮,大夫從西階走上正堂,向北立在西階的東邊,把東作為首位,行完憑屍之禮後,大夫反向走下正堂,返迴原位。用覆巾蓋好祭席,執燭的人滅掉火燭,走出去,從東階走下正堂,又從主人的北邊朝東走去。
出殯後,喪主去掉發飾。喪事的第三天,大功以上的親屬絞束散垂的腰絰。製作冠時要用6升布,用繩子從外麵縫在帽沿上,下麵垂著的是纓。斬衰服用布3升,鞋子向外收束。喪杖根部在下麵,竹杖、桐杖也不例外。
孝子居住在倚廬,睡在草苫上,把土塊作為枕頭。不脫掉首絰和腰絰。晝夜之間,哀傷來了就哭泣,沒有定時。不是喪事就不交談。早晚喝粥,都是一溢米的量。
不吃蔬菜和果品。喪主乘坐粗糙低劣的木車;用白狗皮覆蓋車前的橫木,用蒲草做車藩來抵禦風塵;用蒲草的莖作趕車的鞭子;用白狗皮製成兵器袋,車軸兩端用木鍵釘牢,升車的索和禦馬的索都用繩子,馬嚼子用木製的;馬的鬃毛不必修剪。主婦乘的車和喪主的相同,不過它的車帷用大功的布做成。副車的兵器袋用白狗皮鑲邊,其他情況和喪主乘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