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元年10月中旬,李彥仙被擢升為右武大夫,寧州觀察使兼同、虢二州製置使。
針對趙構的分化政策,時立愛給出了對策。
那就是全架空。
王襄就不必說了,在洛陽他隻能做做開門揖盜,判判案的工作,不能染指城防和軍隊。
所以如今趙構要起用原京兆府的屬官,那就把趙構委任的文官全部掛起當”吉祥物”供著。
現在大宋這麵旗幟李彥仙還是要打起來的。
高積糧,廣築牆,緩稱王政策不變。
關內出相,關外出將。
大宋西軍精銳尚餘,驍勇善戰之徒甚多。
關內賢良眾多,需要開榜招募。
武安天下,文治內政。
現在反,暫時不能。
得忍住。
時立愛還提議趁現在戰力受損,對軍隊進行改編,軍隊編製正式采用軍師旅團營團連排班製度。
最早的師旅出自《周禮》的伍,兩,卒,旅,師,軍六級編製,指一定的人數,旅五百人,師貳仟人。
商、西周軍隊叫“師”。軍中五人為一伍,伍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
春秋以後的軍隊叫“軍”。春秋時各大國多設有上、中、下三軍,中軍最強。
晉國中軍的長官稱元帥,總共約有戰車千乘,士兵三萬人。
這裏的軍隊改編就參照後世的軍隊編製人數,和古代人數編製有一定出入。
故而出現旅師軍等編製不要隨便帶入現代,我國在商周時期就有了。
現代軍隊的體製編成是由西方歐美軍隊發展而來的,準確來說由拿破侖重新確立。
比如為了適應18世紀軍隊大發展的形勢,拿破侖打破軍隊以團、旅為最高編製單位的常規,建立了由步兵、騎兵、炮兵組成的諸兵種合成師和軍,軍隊編製上新設立了軍這一編製。
且陸軍和海軍正式分離成為兩個單獨的軍種。
李彥仙結合陝州、洛陽、長安、同州、解州、蒲州5地情況,參考後世軍隊編製,對各營進行了新建或重組。
新軍編製最大的變化是取消以各屬地命名的營,歸製於“軍”管製。
同時所有在職將領都將迴爐長安新建的京兆府軍政學堂學習,包括但不限於個人體能、指揮、安營紮寨等技能學習。
所聘請的老師由原來傷殘或榮譽老兵或各軍主將兼任。
之前的州縣保有的城防營太大,如今主力營又多減員,建議從城防營抽調補充,並改各城池營為直屬軍下直轄營。
時立愛提議分為三地軍隊駐守。
其一.取消兩河府編製,以楊再興為玄甲軍軍長兼任玄甲軍第一師師長,所部人,由原來3萬兩河府城防營士卒選拔拆分,駐守蒲州(河中府)
剩餘兩河府城防營士卒則分別補充楊繼周部組成玄甲軍第二師,楊繼周任玄甲軍第二師師長,駐守解州。
合並解州城防營和解州猛虎營,組成玄甲軍第三師,邵隆任師長,陸文龍任玄甲軍副師長,所部人駐地虢州(盧氏縣)。
其二、取消陝州、洛陽兩地靜塞營、勁弩營、猛虎營等屬地軍隊編製稱號。
成立靜塞軍,以折彥質為靜塞軍軍長兼任靜塞軍第一師師長,所部改編1萬人,駐守長安。
李成為靜塞軍第二師師長,所部1萬人駐守洛陽。
翟宗為靜塞軍第三師師長,所部1萬人由原洛陽猛虎營和張宗鄂義軍劉希亮所部1萬人選拔重編而成,駐地龍門、韓城。其中胡世將任第三師副師長。
其三成立背魁軍,以邵雲為背魁軍軍長兼任背魁軍第一師師長,所部1萬人由原來陝州勁弩營改編,陝州城防營抽調士卒補充,駐地陝州。
呂圓登任背魁軍第二師師長,所部1萬人由原來陝州陷陣營改編而成,所部1萬人駐地陝州。
其四成立近衛軍。近衛軍下轄2個師,6000人。
以徐武為近衛軍軍長兼任近衛軍第一師師長,近衛軍所部3000人駐地長安渭南。
楊伯孫為近衛軍第二師師長,所部3000人駐地潼關。
其它原輜重營、猛虎營則以營保留編號打散編入各軍,歸各軍軍長掌控。
天翔營改為天翔軍,翟亮任天翔軍軍長兼任天翔軍第一師師長,下轄天翔軍第一師
天翔軍直接受李彥仙指揮,所部擴充為3000人,駐地長安。
陝州水師改為鎮海軍,下設鎮海軍第一、第二、第三師,所部加上原來陝州水師陸戰隊攏共一萬人。
張榮任鎮海軍軍長兼任鎮海軍第一師師長,李寶任鎮海軍第二師師長,第三師師長虛位以待,副師長由陝州劉家劉天賜兼任。三師各3000人編製,餘1000人為鎮海軍水軍陸戰營。
耶律馬五則任鐵林軍軍長兼任第一師師長。
鐵林軍下轄兩個師,1萬人編製規劃,實額是5000兵馬,算大半個師。耶律餘堵為第二師師長。
鐵林軍由李彥仙供應糧草、武器,由遼國公主耶律牙不裏、耶律少常負責堅決過半軍餉,不直屬李彥仙軍隊編製,但是接受李彥仙指揮和軍隊訓練學習。
粗略計算,李彥仙現在把各地城防營士卒選拔轉換化為各軍主力士卒後,李彥仙手上的兵力勉強達到人。
其中玄甲軍為重騎兵配置,靜塞軍為輕騎兵配置,背魁軍則兩者兼有騎兵混編配置。
近衛軍則主要負責長安、李彥仙保衛,騎兵、步兵以及原猛虎營的突擊技能三者混編配置。
天翔軍則是負責突襲和偵查,是李彥仙的“空軍”。
鎮海軍第一師負責守衛龍門渡至陝州茅津渡黃河流域的水域安全。鎮海軍第二師負責守衛陝州茅津渡至孟津渡黃河流域的水域安全。
鎮海軍第三師則由陝州劉家調配,負責護衛黃河流域劉家貿易商社和出海遠洋貿易的安全。
新軍整編第一道命令就是各軍各師首長首先迴京兆府軍政學堂學習為期一月的課程。
洛陽尚書台,即時遷往長安。
在長安張榜招募吏員,屯墾開發長安。
至於在此戰後投靠過來的義軍和流民,李彥仙給了兩個方向,各地的城防營。
各地城防營由之前的5000人編製縮減為800人編製,所需士卒驟減。
第二個方向是進入勞動市場。
李彥仙在長安新設戶部勞動資源調配隊,專職負責登記各地流民、義軍,轉介給各商社或尚書台工部、戶部用人大部。
其首要之一就是長安的屯墾開發和漕運疏通。
京兆府經略製置使唐重,一直想對長安進行再開放,奈何手上兵少錢少。
看到李彥仙鋪開的發展計劃,也不由得驚歎起來。
這是個大手筆、無底洞的投錢工程。
一時之間對於李彥仙,唐重是又憂心又驚喜。
針對趙構的分化政策,時立愛給出了對策。
那就是全架空。
王襄就不必說了,在洛陽他隻能做做開門揖盜,判判案的工作,不能染指城防和軍隊。
所以如今趙構要起用原京兆府的屬官,那就把趙構委任的文官全部掛起當”吉祥物”供著。
現在大宋這麵旗幟李彥仙還是要打起來的。
高積糧,廣築牆,緩稱王政策不變。
關內出相,關外出將。
大宋西軍精銳尚餘,驍勇善戰之徒甚多。
關內賢良眾多,需要開榜招募。
武安天下,文治內政。
現在反,暫時不能。
得忍住。
時立愛還提議趁現在戰力受損,對軍隊進行改編,軍隊編製正式采用軍師旅團營團連排班製度。
最早的師旅出自《周禮》的伍,兩,卒,旅,師,軍六級編製,指一定的人數,旅五百人,師貳仟人。
商、西周軍隊叫“師”。軍中五人為一伍,伍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
春秋以後的軍隊叫“軍”。春秋時各大國多設有上、中、下三軍,中軍最強。
晉國中軍的長官稱元帥,總共約有戰車千乘,士兵三萬人。
這裏的軍隊改編就參照後世的軍隊編製人數,和古代人數編製有一定出入。
故而出現旅師軍等編製不要隨便帶入現代,我國在商周時期就有了。
現代軍隊的體製編成是由西方歐美軍隊發展而來的,準確來說由拿破侖重新確立。
比如為了適應18世紀軍隊大發展的形勢,拿破侖打破軍隊以團、旅為最高編製單位的常規,建立了由步兵、騎兵、炮兵組成的諸兵種合成師和軍,軍隊編製上新設立了軍這一編製。
且陸軍和海軍正式分離成為兩個單獨的軍種。
李彥仙結合陝州、洛陽、長安、同州、解州、蒲州5地情況,參考後世軍隊編製,對各營進行了新建或重組。
新軍編製最大的變化是取消以各屬地命名的營,歸製於“軍”管製。
同時所有在職將領都將迴爐長安新建的京兆府軍政學堂學習,包括但不限於個人體能、指揮、安營紮寨等技能學習。
所聘請的老師由原來傷殘或榮譽老兵或各軍主將兼任。
之前的州縣保有的城防營太大,如今主力營又多減員,建議從城防營抽調補充,並改各城池營為直屬軍下直轄營。
時立愛提議分為三地軍隊駐守。
其一.取消兩河府編製,以楊再興為玄甲軍軍長兼任玄甲軍第一師師長,所部人,由原來3萬兩河府城防營士卒選拔拆分,駐守蒲州(河中府)
剩餘兩河府城防營士卒則分別補充楊繼周部組成玄甲軍第二師,楊繼周任玄甲軍第二師師長,駐守解州。
合並解州城防營和解州猛虎營,組成玄甲軍第三師,邵隆任師長,陸文龍任玄甲軍副師長,所部人駐地虢州(盧氏縣)。
其二、取消陝州、洛陽兩地靜塞營、勁弩營、猛虎營等屬地軍隊編製稱號。
成立靜塞軍,以折彥質為靜塞軍軍長兼任靜塞軍第一師師長,所部改編1萬人,駐守長安。
李成為靜塞軍第二師師長,所部1萬人駐守洛陽。
翟宗為靜塞軍第三師師長,所部1萬人由原洛陽猛虎營和張宗鄂義軍劉希亮所部1萬人選拔重編而成,駐地龍門、韓城。其中胡世將任第三師副師長。
其三成立背魁軍,以邵雲為背魁軍軍長兼任背魁軍第一師師長,所部1萬人由原來陝州勁弩營改編,陝州城防營抽調士卒補充,駐地陝州。
呂圓登任背魁軍第二師師長,所部1萬人由原來陝州陷陣營改編而成,所部1萬人駐地陝州。
其四成立近衛軍。近衛軍下轄2個師,6000人。
以徐武為近衛軍軍長兼任近衛軍第一師師長,近衛軍所部3000人駐地長安渭南。
楊伯孫為近衛軍第二師師長,所部3000人駐地潼關。
其它原輜重營、猛虎營則以營保留編號打散編入各軍,歸各軍軍長掌控。
天翔營改為天翔軍,翟亮任天翔軍軍長兼任天翔軍第一師師長,下轄天翔軍第一師
天翔軍直接受李彥仙指揮,所部擴充為3000人,駐地長安。
陝州水師改為鎮海軍,下設鎮海軍第一、第二、第三師,所部加上原來陝州水師陸戰隊攏共一萬人。
張榮任鎮海軍軍長兼任鎮海軍第一師師長,李寶任鎮海軍第二師師長,第三師師長虛位以待,副師長由陝州劉家劉天賜兼任。三師各3000人編製,餘1000人為鎮海軍水軍陸戰營。
耶律馬五則任鐵林軍軍長兼任第一師師長。
鐵林軍下轄兩個師,1萬人編製規劃,實額是5000兵馬,算大半個師。耶律餘堵為第二師師長。
鐵林軍由李彥仙供應糧草、武器,由遼國公主耶律牙不裏、耶律少常負責堅決過半軍餉,不直屬李彥仙軍隊編製,但是接受李彥仙指揮和軍隊訓練學習。
粗略計算,李彥仙現在把各地城防營士卒選拔轉換化為各軍主力士卒後,李彥仙手上的兵力勉強達到人。
其中玄甲軍為重騎兵配置,靜塞軍為輕騎兵配置,背魁軍則兩者兼有騎兵混編配置。
近衛軍則主要負責長安、李彥仙保衛,騎兵、步兵以及原猛虎營的突擊技能三者混編配置。
天翔軍則是負責突襲和偵查,是李彥仙的“空軍”。
鎮海軍第一師負責守衛龍門渡至陝州茅津渡黃河流域的水域安全。鎮海軍第二師負責守衛陝州茅津渡至孟津渡黃河流域的水域安全。
鎮海軍第三師則由陝州劉家調配,負責護衛黃河流域劉家貿易商社和出海遠洋貿易的安全。
新軍整編第一道命令就是各軍各師首長首先迴京兆府軍政學堂學習為期一月的課程。
洛陽尚書台,即時遷往長安。
在長安張榜招募吏員,屯墾開發長安。
至於在此戰後投靠過來的義軍和流民,李彥仙給了兩個方向,各地的城防營。
各地城防營由之前的5000人編製縮減為800人編製,所需士卒驟減。
第二個方向是進入勞動市場。
李彥仙在長安新設戶部勞動資源調配隊,專職負責登記各地流民、義軍,轉介給各商社或尚書台工部、戶部用人大部。
其首要之一就是長安的屯墾開發和漕運疏通。
京兆府經略製置使唐重,一直想對長安進行再開放,奈何手上兵少錢少。
看到李彥仙鋪開的發展計劃,也不由得驚歎起來。
這是個大手筆、無底洞的投錢工程。
一時之間對於李彥仙,唐重是又憂心又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