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負責守衛倭人大營的直江景綱接到來自上杉謙信命令之時,他的眉頭不由自主地緊緊皺起。
這並非是因為直江景綱心中存有任何違抗軍令的念頭,相反,他對上杉謙信的忠誠如同磐石般堅定不移。
然而,眼前的局勢卻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使得他不得不憂慮重重。
他所率領的數萬大軍,此刻正置身於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四周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被圍困的張議潮部,雖然在前幾日裏似乎收斂了鋒芒,變得異常安靜,但這份平靜之下卻暗流湧動。
張議潮休養幾日之後,又開始活躍起來。
近日來,張議潮開始頻繁地派遣小股部隊進行騷擾,如同狡猾的狼群,不斷試探著直江景綱防線的薄弱之處,企圖尋找突破口。
而另一邊,戚繼光所率的部隊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膽識與魄力。
見倭人遲遲未主動發起攻勢,戚繼光不僅沒有絲毫畏懼,反而采取了更為積極主動的策略,頻繁地發起突襲,每一次都精準而致命。
尤為嚴重的是,在一次精心策劃的夜襲中,戚繼光部成功燒毀了倭人的一部分糧草,雖然數量上並不算龐大,卻如同在倭人心頭點燃了一把火,讓倭人本就緊繃的神經更加緊張。
糧草乃軍隊之命脈,任何損失都足以動搖軍心,引發連鎖反應。
盡管直江景綱迅速調集人手,加強了糧倉的守衛,但那次襲擊的陰影仍舊籠罩在每一位倭人士兵的心頭,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不安。
直江景綱本就是沉穩的性格,用兵四平八穩。
但他的對手卻是奇招頻出,每次直江景綱出動大軍攔截的時候,漢軍就跑得比兔子還快,根本攔不住。
但隻要他的主力一走,漢軍又像老鼠一樣跳出來不斷騷擾,搞得直江景綱煩不勝煩。
麵對這樣的局麵,直江景綱唯有更加謹慎、更加嚴密的防守,才能確保大營的安全,穩住當前的局勢。
然而,上杉謙信所下的命令卻如同鐵律一般,不容直江景綱有絲毫的忽視與怠慢。
作為上杉謙信最為堅定的支持者,直江景綱的忠誠與才幹早已贏得了上杉謙信的信賴,這份信任更體現在他被賦予統領數萬大軍這一重任之上。
若非如此,他又如何能穩坐軍中二把手的交椅,肩負起如此重大的責任呢?
麵對上杉謙信的要求,直江景綱不敢怠慢。
他反複權衡利弊,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首要任務是迅速籌集足夠的船隻,以確保大軍能夠順利沿河而下,執行上杉謙信大膽的偷襲計劃。
這條名為浮雲河的寬闊水域,水量充沛,波濤洶湧,本就有著幾艘隸屬於倭人水軍的船隻停泊在上遊,作為日常巡邏與防禦之用。
直江景綱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將這些船隻調集至前線,以供大軍使用。
然而,即便是加上了這些船隻,數量依然遠遠無法滿足上杉謙信那雄心勃勃的計劃——按照上杉謙信的命令,他們至少需要運送數萬大軍悄無聲息地穿越浮雲河,直搗漢軍後方,給予漢軍致命一擊。
麵對如此艱巨的任務,直江景綱深知僅憑現有的船隻遠遠不夠。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得采取了兩項緊急措施:一方麵,他下令沿河兩岸的官員與百姓,緊急征調所有可用的民船,無論大小,一律征集入伍,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麵,他又命士兵們加班加點,砍伐沿岸的樹木,就地取材,開始打造簡易的木船,以期在短時間內增加船隻的運力。
反正漢軍也沒有水軍,隻需要用作運輸的船隻就可以了。
而這一切緊鑼密鼓的準備與行動,都未能逃脫張議潮與戚繼光派遣出的精明探子的眼睛。
這些探子如同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潛伏在暗處,將倭人的每一個舉動都盡收眼底,並迅速將情報傳遞給了兩位主將。
張議潮在接到探子緊急匯報的情報後,立刻給予了高度重視。
“倭人在造船?”
張議潮沉吟道,心中湧起一股不安的預感。
“渡河?”
張議潮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手指在桌上的簡易地圖上移動。
沿岸地區似乎並沒有值得倭人大動幹戈的戰略地點。
漢軍的軍力都部署在河的右岸,倭人若是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又怎會貿然渡河呢?
張議潮在腦海中迅速盤算著各種可能性,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
“那麽就隻能是沿河而下了。”
他迅速在桌案上攤開了一張簡易的地圖,手指順著浮雲河蜿蜒的河道緩緩移動。
張議潮的目光在地圖上搜尋著,張議潮的拳頭最終重重地砸在了地圖上的一處位置。
“漢軍必與倭人在下遊某處激戰!”
他斬釘截鐵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堅定和自信。
“這些倭人造船的目的,就是為了沿河而下,去支援他們的同伴或者偷襲我們漢軍。”
由於擔心情報被倭人繳獲後泄露漢軍的作戰計劃,漢軍的詳細作戰計劃並沒有告訴張議潮。
這讓他在麵對倭人的陰謀時,隻能依靠自己的判斷和智慧來應對。
張議潮站起身,眼中閃過一道淩厲的寒光。
“想從我眼皮子底下跑掉?沒這麽容易!”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報告道。
“大人,有一名探子潛入我軍寨前,自稱是漢軍戚將軍部下,請問大人是否要見?”
張議潮聞言精神一振,立刻吩咐道。
“快帶上來!”
不一會兒,一名風塵仆仆的漢軍士兵被帶了上來。
他單膝跪地,恭敬地行禮道。
“小的李二,見過張將軍。”
張議潮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沉聲問道。
“你是哪個戚將軍派來的?”
士兵抬頭打量了一會兒張議潮,才小心翼翼的從懷中摸出一顆小小的石子遞給張議潮的親兵。
“小的是奉戚繼光,戚將軍之命前來聯係將軍。這是信物。”
張議潮眉頭一挑,接過親兵遞上來的小石子。
這顆石子看起來平平無奇,就像是路邊隨處可見的那種。
然而,當張議潮伸手入懷,同樣摸出一顆小石子時,兩顆石子竟然嚴絲合縫地拚成了一個整體。
張議潮頓時露出笑容。
“快快請起,你家將軍帶來了什麽消息?”
原本與張議潮聯係的是禽滑厘,但考慮到可能有抽不開身的情況需要別人傳遞消息,所以禽滑厘在離開前就以指力掰斷了一塊石子作為信物。
這種信物即使被人搜出來,沒有人解說,也不知道用途,保密性極強。
如今信物能夠對上,那自然證明這確實是來傳遞消息的漢軍士兵。
這並非是因為直江景綱心中存有任何違抗軍令的念頭,相反,他對上杉謙信的忠誠如同磐石般堅定不移。
然而,眼前的局勢卻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使得他不得不憂慮重重。
他所率領的數萬大軍,此刻正置身於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四周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被圍困的張議潮部,雖然在前幾日裏似乎收斂了鋒芒,變得異常安靜,但這份平靜之下卻暗流湧動。
張議潮休養幾日之後,又開始活躍起來。
近日來,張議潮開始頻繁地派遣小股部隊進行騷擾,如同狡猾的狼群,不斷試探著直江景綱防線的薄弱之處,企圖尋找突破口。
而另一邊,戚繼光所率的部隊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膽識與魄力。
見倭人遲遲未主動發起攻勢,戚繼光不僅沒有絲毫畏懼,反而采取了更為積極主動的策略,頻繁地發起突襲,每一次都精準而致命。
尤為嚴重的是,在一次精心策劃的夜襲中,戚繼光部成功燒毀了倭人的一部分糧草,雖然數量上並不算龐大,卻如同在倭人心頭點燃了一把火,讓倭人本就緊繃的神經更加緊張。
糧草乃軍隊之命脈,任何損失都足以動搖軍心,引發連鎖反應。
盡管直江景綱迅速調集人手,加強了糧倉的守衛,但那次襲擊的陰影仍舊籠罩在每一位倭人士兵的心頭,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不安。
直江景綱本就是沉穩的性格,用兵四平八穩。
但他的對手卻是奇招頻出,每次直江景綱出動大軍攔截的時候,漢軍就跑得比兔子還快,根本攔不住。
但隻要他的主力一走,漢軍又像老鼠一樣跳出來不斷騷擾,搞得直江景綱煩不勝煩。
麵對這樣的局麵,直江景綱唯有更加謹慎、更加嚴密的防守,才能確保大營的安全,穩住當前的局勢。
然而,上杉謙信所下的命令卻如同鐵律一般,不容直江景綱有絲毫的忽視與怠慢。
作為上杉謙信最為堅定的支持者,直江景綱的忠誠與才幹早已贏得了上杉謙信的信賴,這份信任更體現在他被賦予統領數萬大軍這一重任之上。
若非如此,他又如何能穩坐軍中二把手的交椅,肩負起如此重大的責任呢?
麵對上杉謙信的要求,直江景綱不敢怠慢。
他反複權衡利弊,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首要任務是迅速籌集足夠的船隻,以確保大軍能夠順利沿河而下,執行上杉謙信大膽的偷襲計劃。
這條名為浮雲河的寬闊水域,水量充沛,波濤洶湧,本就有著幾艘隸屬於倭人水軍的船隻停泊在上遊,作為日常巡邏與防禦之用。
直江景綱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令將這些船隻調集至前線,以供大軍使用。
然而,即便是加上了這些船隻,數量依然遠遠無法滿足上杉謙信那雄心勃勃的計劃——按照上杉謙信的命令,他們至少需要運送數萬大軍悄無聲息地穿越浮雲河,直搗漢軍後方,給予漢軍致命一擊。
麵對如此艱巨的任務,直江景綱深知僅憑現有的船隻遠遠不夠。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得采取了兩項緊急措施:一方麵,他下令沿河兩岸的官員與百姓,緊急征調所有可用的民船,無論大小,一律征集入伍,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麵,他又命士兵們加班加點,砍伐沿岸的樹木,就地取材,開始打造簡易的木船,以期在短時間內增加船隻的運力。
反正漢軍也沒有水軍,隻需要用作運輸的船隻就可以了。
而這一切緊鑼密鼓的準備與行動,都未能逃脫張議潮與戚繼光派遣出的精明探子的眼睛。
這些探子如同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潛伏在暗處,將倭人的每一個舉動都盡收眼底,並迅速將情報傳遞給了兩位主將。
張議潮在接到探子緊急匯報的情報後,立刻給予了高度重視。
“倭人在造船?”
張議潮沉吟道,心中湧起一股不安的預感。
“渡河?”
張議潮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手指在桌上的簡易地圖上移動。
沿岸地區似乎並沒有值得倭人大動幹戈的戰略地點。
漢軍的軍力都部署在河的右岸,倭人若是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又怎會貿然渡河呢?
張議潮在腦海中迅速盤算著各種可能性,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
“那麽就隻能是沿河而下了。”
他迅速在桌案上攤開了一張簡易的地圖,手指順著浮雲河蜿蜒的河道緩緩移動。
張議潮的目光在地圖上搜尋著,張議潮的拳頭最終重重地砸在了地圖上的一處位置。
“漢軍必與倭人在下遊某處激戰!”
他斬釘截鐵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堅定和自信。
“這些倭人造船的目的,就是為了沿河而下,去支援他們的同伴或者偷襲我們漢軍。”
由於擔心情報被倭人繳獲後泄露漢軍的作戰計劃,漢軍的詳細作戰計劃並沒有告訴張議潮。
這讓他在麵對倭人的陰謀時,隻能依靠自己的判斷和智慧來應對。
張議潮站起身,眼中閃過一道淩厲的寒光。
“想從我眼皮子底下跑掉?沒這麽容易!”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報告道。
“大人,有一名探子潛入我軍寨前,自稱是漢軍戚將軍部下,請問大人是否要見?”
張議潮聞言精神一振,立刻吩咐道。
“快帶上來!”
不一會兒,一名風塵仆仆的漢軍士兵被帶了上來。
他單膝跪地,恭敬地行禮道。
“小的李二,見過張將軍。”
張議潮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沉聲問道。
“你是哪個戚將軍派來的?”
士兵抬頭打量了一會兒張議潮,才小心翼翼的從懷中摸出一顆小小的石子遞給張議潮的親兵。
“小的是奉戚繼光,戚將軍之命前來聯係將軍。這是信物。”
張議潮眉頭一挑,接過親兵遞上來的小石子。
這顆石子看起來平平無奇,就像是路邊隨處可見的那種。
然而,當張議潮伸手入懷,同樣摸出一顆小石子時,兩顆石子竟然嚴絲合縫地拚成了一個整體。
張議潮頓時露出笑容。
“快快請起,你家將軍帶來了什麽消息?”
原本與張議潮聯係的是禽滑厘,但考慮到可能有抽不開身的情況需要別人傳遞消息,所以禽滑厘在離開前就以指力掰斷了一塊石子作為信物。
這種信物即使被人搜出來,沒有人解說,也不知道用途,保密性極強。
如今信物能夠對上,那自然證明這確實是來傳遞消息的漢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