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今天就這點兒了,腸胃炎,快脫水了,小的盡量明天多寫些……
————————
陳二二進門的時候,揚州運同郭遠安派來伺候那姑娘的家人和雜役,已經帶著家丁護院向著朱頂的家趕來。
可以說,如果姑娘真的出了什麽意外,那也是被朱頂逼死的。
朱頂懵了,他沒想到事情會鬧到這樣的一個地步。
現在還是明初,他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十幾年,在這個城市也生活了半年多,哪裏會不知道包括世家豪門在內,市井之間的男女之防還沒有如清朝那麽嚴重。
老百姓還根本不怎麽關心“存天理,滅人性。”究竟是什麽樣意思,道德觀念裏也還沒有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扭曲的不成樣子,依然該改嫁的改嫁,該劃拉小老婆的劃拉小老婆。
雖然很多老學究和一些豪門已經非常重視男女之間的界限,但是還不至於因為在某種公開場合被陌生人表白,就以為失去了貞潔,就要尋死覓活的,當今皇帝朱元璋禍害了那麽多寡婦、少婦,也沒見誰第二天就自殺了!
現在是明朝,還遠遠不是韃子的天下,程朱理學雖然已經開始被歪曲,逐漸成為朝堂上貴人為老百姓洗腦的工具,但是大姑娘小媳婦也還沒有什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講究,該逛街逛街、該串門串門,更別說達到隻因為幾句當眾表白,就要上吊的地步!
馬皇後有一雙大腳,所以她很反對元末流行起來的裹腳,所以這項陋習在大明建國短短十幾年之間就變得不再普遍。
並不是因為馬皇後討厭裹腳,所以才被禁止,事實上,據朱頂所知,大明官府從來沒有明文規定鼓勵或者禁止裹腳的說法,究其原因,是因為馬皇後是一個勤勞的國母,自建國後,她就以身作則的鼓勵婦女加入勞動,為不停歇的戰事添磚加瓦。
而裹腳是會不良於行,不利於勞動的。
同樣的道理,大明初年,壯丁多死於戰,民間孤兒寡母無數,馬皇後曾經公開表示過鼓勵寡婦再嫁。
大明初年的國情很不安定,還沒有孕育歪曲、稼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原本約束士大夫的教條,強加到女子身上的土壤。
所以,朱頂是真的沒有想到,那姑娘會尋了短見?
他之所以要那麽做,一是因為的確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也不想忍耐。
二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裏,知道那姑娘的身份,他知道這件事肯定會鬧大,到時候不用打聽自然就知道那姑娘是誰。
第三也是他最蛋疼的事情,他還太小,才十三歲,但是看那姑娘的身姿,應該和他差不多的樣子,然而在這個該死的年代,十三歲的男子成家結婚的極少,但是大戶人家的閨女早在七八歲、甚至肚子裏,可能就許配了人家,十四五歲做了人婦、當了媽的比比皆是!
他有些感謝程朱理學已經開始成功的被扭曲了一些,他這麽幹,絕對能讓那姑娘在近幾年沒人敢娶!
可是他確然沒想到,那姑娘竟然剛烈如斯!這不科學!
就是在所謂的男女大防最盛行的清朝中後期,都不至於因為這麽點破事兒,就不要了性命的啊!
朱頂慌了,心亂如麻,進而絕望和深深的自責懊悔,多少輩子才遇到一個能讓他心動的女孩兒,因為自己的胡作非為,就這麽沒了?
“大寶,你快走,那家人家沒準要上門來抓你了,你快走,家裏有爺爺頂著。”
朱頂混混沌沌的抬起頭看著方老人。
“走?往哪裏走,再能找到她?”
談不上什麽要陪她共赴地府,但卻多少有些心如死灰,對什麽事都不想提起精神,那家人來就來吧,又不可能真個將他打死。
“老爺、少爺放心,那郭小姐被救的及時,隻是一時半刻還沒清醒,但是已經沒有性命之憂,那郭家來了也不過是想正正名聲,討要個說法,我們關上大門就是,他們必然不會硬闖進來的。”
朱頂慕然抬頭,看著說話的陳二二,啞著嗓子問道:“那,那女孩兒,沒死?”
這個時候,陳二二的臉色卻有些不好看,他今天著實是有些著急,拎不清那女子在朱頂心裏到底是什麽分量,再加上一直以來對方老頭兒都有些輕視,所以這些話說的有些貿貿然。
可是他剛說完,朱頂還在迴神,就見方老頭兒臉色有點不對了,看向他的眼神也滿是狐疑。
他當下一陣心驚,心說壞了,那郭家的人到現在還沒到這裏,可是他的消息卻先到了,這可遠不是一個小戶人家的仆人該有的靈通啊。
搞不好是要露餡!
就在他不知道該怎麽圓過去的時候,朱頂用一副要死的聲音問出了問題,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就見方老頭兒死力的一啪大腿,激動的說道:
“對啊,你不是魏國公府上的嗎?是小公爺讓人來送的信?
人還沒走吧?趕緊趕緊,把大寶一起帶走,別再來不及!還愣著幹嘛?快啊!”
陳二二偷偷的長出了一口氣,他還真把這茬給忘了,也顧不上答朱頂的話,攙起他的胳膊就向外走去。
陳二二扶著還有些恍惚的朱頂來到了大門處,老太監十三佝僂著個腰,趴在門縫裏向外張望著,已經依稀有雜亂的腳步傳了過來。
想來,郭家的人馬上就要到了。
“沒死就好,是郭家的人來了?”朱頂其實在陳二二說郭姑娘沒死的時候,就迴神兒了,隻是因為心裏擔心那姑娘的平安,惦記著想要去看看,所以才裝作蒙混狀,借著個台階出門。
“十三,我要去郭姑娘住的地方看一眼,不然不放心,你別跟著,在家看好我爺爺,算我欠你個人情怎麽樣?”
十三太監迴過頭,臉上依舊波瀾不驚,而且陳二二的身份,以及朱頂和他背地裏倒騰的那些東西,其實他也不是一無所知,於是,就循著他固有的禮數,微微低頭說道:“小少爺嚴重,家裏有老奴在,您盡可放心。”
這個家裏,最不知道這個家水有多深的,就隻有一家之主方老頭兒……
“大人,我的手下已經探查清楚,那姑娘應該不是自殺,頸上的勒痕不散,完全沒有瀕死時的掙紮,瞳孔渙散,似乎在之前就被人用藥物拿住了。
她在這個時候出了這樣的事情,怕是有人要對付大人您啊!”
帶著陳二二在深巷裏穿行的朱頂兀然止步,一股絕大的怒氣瞬間填滿的他的心胸:
“他殺?嫁禍?瑪德,小爺倒要看看到底是哪個狗雜碎!”
眼睛已經充血的朱頂,帶著陳二二加快了腳步,去尋找那根搭在牆角之外的瓜藤,然後準備把那個不知道在哪的瓜園子砸個稀巴爛。
————————
陳二二進門的時候,揚州運同郭遠安派來伺候那姑娘的家人和雜役,已經帶著家丁護院向著朱頂的家趕來。
可以說,如果姑娘真的出了什麽意外,那也是被朱頂逼死的。
朱頂懵了,他沒想到事情會鬧到這樣的一個地步。
現在還是明初,他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十幾年,在這個城市也生活了半年多,哪裏會不知道包括世家豪門在內,市井之間的男女之防還沒有如清朝那麽嚴重。
老百姓還根本不怎麽關心“存天理,滅人性。”究竟是什麽樣意思,道德觀念裏也還沒有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扭曲的不成樣子,依然該改嫁的改嫁,該劃拉小老婆的劃拉小老婆。
雖然很多老學究和一些豪門已經非常重視男女之間的界限,但是還不至於因為在某種公開場合被陌生人表白,就以為失去了貞潔,就要尋死覓活的,當今皇帝朱元璋禍害了那麽多寡婦、少婦,也沒見誰第二天就自殺了!
現在是明朝,還遠遠不是韃子的天下,程朱理學雖然已經開始被歪曲,逐漸成為朝堂上貴人為老百姓洗腦的工具,但是大姑娘小媳婦也還沒有什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講究,該逛街逛街、該串門串門,更別說達到隻因為幾句當眾表白,就要上吊的地步!
馬皇後有一雙大腳,所以她很反對元末流行起來的裹腳,所以這項陋習在大明建國短短十幾年之間就變得不再普遍。
並不是因為馬皇後討厭裹腳,所以才被禁止,事實上,據朱頂所知,大明官府從來沒有明文規定鼓勵或者禁止裹腳的說法,究其原因,是因為馬皇後是一個勤勞的國母,自建國後,她就以身作則的鼓勵婦女加入勞動,為不停歇的戰事添磚加瓦。
而裹腳是會不良於行,不利於勞動的。
同樣的道理,大明初年,壯丁多死於戰,民間孤兒寡母無數,馬皇後曾經公開表示過鼓勵寡婦再嫁。
大明初年的國情很不安定,還沒有孕育歪曲、稼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原本約束士大夫的教條,強加到女子身上的土壤。
所以,朱頂是真的沒有想到,那姑娘會尋了短見?
他之所以要那麽做,一是因為的確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也不想忍耐。
二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裏,知道那姑娘的身份,他知道這件事肯定會鬧大,到時候不用打聽自然就知道那姑娘是誰。
第三也是他最蛋疼的事情,他還太小,才十三歲,但是看那姑娘的身姿,應該和他差不多的樣子,然而在這個該死的年代,十三歲的男子成家結婚的極少,但是大戶人家的閨女早在七八歲、甚至肚子裏,可能就許配了人家,十四五歲做了人婦、當了媽的比比皆是!
他有些感謝程朱理學已經開始成功的被扭曲了一些,他這麽幹,絕對能讓那姑娘在近幾年沒人敢娶!
可是他確然沒想到,那姑娘竟然剛烈如斯!這不科學!
就是在所謂的男女大防最盛行的清朝中後期,都不至於因為這麽點破事兒,就不要了性命的啊!
朱頂慌了,心亂如麻,進而絕望和深深的自責懊悔,多少輩子才遇到一個能讓他心動的女孩兒,因為自己的胡作非為,就這麽沒了?
“大寶,你快走,那家人家沒準要上門來抓你了,你快走,家裏有爺爺頂著。”
朱頂混混沌沌的抬起頭看著方老人。
“走?往哪裏走,再能找到她?”
談不上什麽要陪她共赴地府,但卻多少有些心如死灰,對什麽事都不想提起精神,那家人來就來吧,又不可能真個將他打死。
“老爺、少爺放心,那郭小姐被救的及時,隻是一時半刻還沒清醒,但是已經沒有性命之憂,那郭家來了也不過是想正正名聲,討要個說法,我們關上大門就是,他們必然不會硬闖進來的。”
朱頂慕然抬頭,看著說話的陳二二,啞著嗓子問道:“那,那女孩兒,沒死?”
這個時候,陳二二的臉色卻有些不好看,他今天著實是有些著急,拎不清那女子在朱頂心裏到底是什麽分量,再加上一直以來對方老頭兒都有些輕視,所以這些話說的有些貿貿然。
可是他剛說完,朱頂還在迴神,就見方老頭兒臉色有點不對了,看向他的眼神也滿是狐疑。
他當下一陣心驚,心說壞了,那郭家的人到現在還沒到這裏,可是他的消息卻先到了,這可遠不是一個小戶人家的仆人該有的靈通啊。
搞不好是要露餡!
就在他不知道該怎麽圓過去的時候,朱頂用一副要死的聲音問出了問題,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就見方老頭兒死力的一啪大腿,激動的說道:
“對啊,你不是魏國公府上的嗎?是小公爺讓人來送的信?
人還沒走吧?趕緊趕緊,把大寶一起帶走,別再來不及!還愣著幹嘛?快啊!”
陳二二偷偷的長出了一口氣,他還真把這茬給忘了,也顧不上答朱頂的話,攙起他的胳膊就向外走去。
陳二二扶著還有些恍惚的朱頂來到了大門處,老太監十三佝僂著個腰,趴在門縫裏向外張望著,已經依稀有雜亂的腳步傳了過來。
想來,郭家的人馬上就要到了。
“沒死就好,是郭家的人來了?”朱頂其實在陳二二說郭姑娘沒死的時候,就迴神兒了,隻是因為心裏擔心那姑娘的平安,惦記著想要去看看,所以才裝作蒙混狀,借著個台階出門。
“十三,我要去郭姑娘住的地方看一眼,不然不放心,你別跟著,在家看好我爺爺,算我欠你個人情怎麽樣?”
十三太監迴過頭,臉上依舊波瀾不驚,而且陳二二的身份,以及朱頂和他背地裏倒騰的那些東西,其實他也不是一無所知,於是,就循著他固有的禮數,微微低頭說道:“小少爺嚴重,家裏有老奴在,您盡可放心。”
這個家裏,最不知道這個家水有多深的,就隻有一家之主方老頭兒……
“大人,我的手下已經探查清楚,那姑娘應該不是自殺,頸上的勒痕不散,完全沒有瀕死時的掙紮,瞳孔渙散,似乎在之前就被人用藥物拿住了。
她在這個時候出了這樣的事情,怕是有人要對付大人您啊!”
帶著陳二二在深巷裏穿行的朱頂兀然止步,一股絕大的怒氣瞬間填滿的他的心胸:
“他殺?嫁禍?瑪德,小爺倒要看看到底是哪個狗雜碎!”
眼睛已經充血的朱頂,帶著陳二二加快了腳步,去尋找那根搭在牆角之外的瓜藤,然後準備把那個不知道在哪的瓜園子砸個稀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