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和尚的主意
朱重八,哪裏跑,我是你小舅子 作者:快樂的小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遷都北平,到底是明成祖朱棣的意思,還是大和尚姚廣孝的意思,馬小帥覺得有必要找找這個大和尚,迴頭再去看李景隆。
馬小帥出門之後,直接來到了姚廣孝的寺廟,麵對國舅爺的到來,姚廣孝趕緊出來迎接,畢竟這小混蛋真的敢收拾自己。
“馬小帥,你來貧僧這裏有什麽事兒嗎?”
麵對姚廣孝和藹可親的麵容,馬小帥吊兒郎當,“我今天過來就是想知道,朱棣遷都的事情,你給我講一講,這到底有沒有你的事兒?”
姚廣孝倒了一杯茶,“不錯,一定要把國都從應天遷到北京。”
“這意味著表明明成祖朱棣,完全是一種自己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的遺願。”
“從而更加能夠證明,靖難的合法性!”
馬小帥,點點頭,“我姐夫朱元璋,雖然是統一南方,也是曆史上第一個,並且也是唯一的一次,從南方向北方一統江山。”
“我姐夫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也有想法,主要是考慮到對北方的控製太薄弱,有點兒鞭長莫及的感覺,出於這個原因才會選擇封王,鎮守邊疆。”
“又害怕,江南士紳集團掌握住皇帝,所以又規定了,朝廷如果有奸臣把持朝政,藩王就可以起兵靖難,還大明王朝一個朗朗乾坤。”
“不錯,禦史胡子祺給洪武皇帝朱元璋上的奏折,所以太子朱標去考察,迴來之後就死了。”
“這裏麵如果沒有陰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太子朱標死於非命,朱英雄死於非命。六朝門戶,不過私欲。”
馬小帥突然覺得這句話非常有意思,“那老和尚你的意思就是,政治上的正確,完全依照朱元璋的意思,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暗地裏的原因就是,明成祖朱棣害怕死,又害怕自己的兒子遭受到不幸。”
“所以在第一次北伐迴來之後,又把自己的孫子朱瞻基帶在身邊培養,同時把自己的兒子朱大胖放在應天,反正老大的身體不好,我把孫子保護好就行了,是這意思嗎?”
姚廣孝點點頭,“不錯北平可是我們的大本營,20多年的經營,仿佛如鐵桶。”
“應先可就不一樣了,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曆史源遠流長,這裏太複雜了,無論是國家安全,還是個人安全,都不應該留在這裏,遷都去北京是最優的方案。”
“第一次北伐,讓明成祖朱棣非常明白,如果想保證自己的皇帝,保證自己的後代安穩的生活下去,絕對不能讓藩王在鎮守邊疆,因為軍隊很有可能陳橋兵變,到時候恐怕就由不得你了,黃袍加身!”
“一旦北京城了明朝的首都,就可以說出一句讓大家都佩服的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才是大明王朝鐵骨錚錚,另一方麵,如果北上討伐蒙古族部落,也是非常輕鬆簡單的。”
“京杭大運河已經修通了,以應天為中心,集中江南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源源不斷的輸送給北京,這樣才能夠南北平衡。”
“你來看應天,太依賴於長江這個天然防線,一旦失去了這道防線,基本上隻能投降,東吳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北京就不一樣了,三麵環山,俯瞰中原,揚鞭躍馬,得中原者得天下,站北京者有優先。”
“滄海可以有海軍守望,太行居庸保護兩側,風水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勝。”
姚廣孝說完之後,喝了一口茶,“遷都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所以要一步一步的來,才能夠迷惑所有的人,當所有的人都明白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事實。”
“江南士紳集團他們的手段過於陰險毒辣,如果內鬥,恐怕是防不勝防。”
“所以我給明成祖朱棣的建議就是,首先把北平改名為北京,先安排一個都督府。”
“再安排一個行部,安排一個國子監,這樣大家都以為,明成祖朱棣不忘自己龍興之地。”
“皇上是一個好皇上,非常懷念自己曾經的時光,所以你們放心,大膽跟著我幹,我是不會虧待你們的。這叫拉攏人心,塑造一個好名聲。”
馬小帥,點點頭,確實如此。
“四年之後,重新建造房子,畢竟我現在已經當上皇帝了,位置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以前住過的地方,不能這麽寒酸呀。”
“修了三年,所以明成祖朱棣經常過來居住,就把太子朱大胖留在應天,用來迷惑敵人。”
“所以這時候還不能夠說遷都的事情,因為你這個老和尚知道,朝堂上的滿朝文武,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江南,他們都是江南地主。”
“這批人絕對不會遠離故土,來到遙遠的北方,所以反對的人特別多,會找出千奇百怪的理由,就是為了不能遷都成功。”
“馬小帥,你真的很聰明,所以八年以後,疏通南北京杭大運河,足足用了五年的時間,才打通了,交通要道,為遷都鋪平了道路。”
“也就是在去年,明成祖朱棣隻是在小範圍內討論,怎麽進行遷都。對於那些反對者,全部趕出朝堂,隻有雷霆手段,才能夠鎮壓住這些人。”
“老和尚我心裏明白,這一群人一定會千方百計的製造問題,但是沒用。因為明成祖朱棣的主要軍事力量,都來自於北方,用刀架在脖子上,他們不聽話也不行。”
老和尚說完哈哈大笑,“現在已經開始修建北平紫金城了,我估計三年之後就差不多了。”
“一個標準的正方形,十分符合十分符合《周禮·考工記》。”
馬小帥已經想明白了,明成祖朱棣也知道,江南士紳集團手段過於陰毒,簡直是防不勝防,隻要一次不小心,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雖然北平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非常便於控製北方,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畢竟屬於中國最重要的兩個平原地區,剩下的就是長江中下遊平原,以及四川盆地。
農業的主要區也就意味著穩定,畢竟民以食為天,北平的交通位置非常方便,完全有利於控製華北平原,從而間接的影響東北平原,利用吸血的方式,從長江中下遊平原輸送物資,這個辦法還是相當不錯的。
肯定嚴重影響了,江南士紳集團的利益,這些人可不在乎,你明成祖朱棣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在乎的,隻是他們家族。
要想發展北京,就必須進行大規模工程建設,同時吸取資金和人口,從而形成一個經濟繁榮的狀態。
但是這一係列的變動,無疑會徹底改變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形成巨大的不穩定因素。
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古人,沒想到這些人都這麽聰明,燕王朱棣這一首玩得相當不錯,現在小範圍那談論,然後處理一批人,再換一批聽話的,玩得真他媽高明。
馬小帥出門之後,直接來到了姚廣孝的寺廟,麵對國舅爺的到來,姚廣孝趕緊出來迎接,畢竟這小混蛋真的敢收拾自己。
“馬小帥,你來貧僧這裏有什麽事兒嗎?”
麵對姚廣孝和藹可親的麵容,馬小帥吊兒郎當,“我今天過來就是想知道,朱棣遷都的事情,你給我講一講,這到底有沒有你的事兒?”
姚廣孝倒了一杯茶,“不錯,一定要把國都從應天遷到北京。”
“這意味著表明明成祖朱棣,完全是一種自己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的遺願。”
“從而更加能夠證明,靖難的合法性!”
馬小帥,點點頭,“我姐夫朱元璋,雖然是統一南方,也是曆史上第一個,並且也是唯一的一次,從南方向北方一統江山。”
“我姐夫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也有想法,主要是考慮到對北方的控製太薄弱,有點兒鞭長莫及的感覺,出於這個原因才會選擇封王,鎮守邊疆。”
“又害怕,江南士紳集團掌握住皇帝,所以又規定了,朝廷如果有奸臣把持朝政,藩王就可以起兵靖難,還大明王朝一個朗朗乾坤。”
“不錯,禦史胡子祺給洪武皇帝朱元璋上的奏折,所以太子朱標去考察,迴來之後就死了。”
“這裏麵如果沒有陰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太子朱標死於非命,朱英雄死於非命。六朝門戶,不過私欲。”
馬小帥突然覺得這句話非常有意思,“那老和尚你的意思就是,政治上的正確,完全依照朱元璋的意思,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暗地裏的原因就是,明成祖朱棣害怕死,又害怕自己的兒子遭受到不幸。”
“所以在第一次北伐迴來之後,又把自己的孫子朱瞻基帶在身邊培養,同時把自己的兒子朱大胖放在應天,反正老大的身體不好,我把孫子保護好就行了,是這意思嗎?”
姚廣孝點點頭,“不錯北平可是我們的大本營,20多年的經營,仿佛如鐵桶。”
“應先可就不一樣了,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曆史源遠流長,這裏太複雜了,無論是國家安全,還是個人安全,都不應該留在這裏,遷都去北京是最優的方案。”
“第一次北伐,讓明成祖朱棣非常明白,如果想保證自己的皇帝,保證自己的後代安穩的生活下去,絕對不能讓藩王在鎮守邊疆,因為軍隊很有可能陳橋兵變,到時候恐怕就由不得你了,黃袍加身!”
“一旦北京城了明朝的首都,就可以說出一句讓大家都佩服的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才是大明王朝鐵骨錚錚,另一方麵,如果北上討伐蒙古族部落,也是非常輕鬆簡單的。”
“京杭大運河已經修通了,以應天為中心,集中江南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源源不斷的輸送給北京,這樣才能夠南北平衡。”
“你來看應天,太依賴於長江這個天然防線,一旦失去了這道防線,基本上隻能投降,東吳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北京就不一樣了,三麵環山,俯瞰中原,揚鞭躍馬,得中原者得天下,站北京者有優先。”
“滄海可以有海軍守望,太行居庸保護兩側,風水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勝。”
姚廣孝說完之後,喝了一口茶,“遷都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所以要一步一步的來,才能夠迷惑所有的人,當所有的人都明白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事實。”
“江南士紳集團他們的手段過於陰險毒辣,如果內鬥,恐怕是防不勝防。”
“所以我給明成祖朱棣的建議就是,首先把北平改名為北京,先安排一個都督府。”
“再安排一個行部,安排一個國子監,這樣大家都以為,明成祖朱棣不忘自己龍興之地。”
“皇上是一個好皇上,非常懷念自己曾經的時光,所以你們放心,大膽跟著我幹,我是不會虧待你們的。這叫拉攏人心,塑造一個好名聲。”
馬小帥,點點頭,確實如此。
“四年之後,重新建造房子,畢竟我現在已經當上皇帝了,位置也比較穩定,所以我以前住過的地方,不能這麽寒酸呀。”
“修了三年,所以明成祖朱棣經常過來居住,就把太子朱大胖留在應天,用來迷惑敵人。”
“所以這時候還不能夠說遷都的事情,因為你這個老和尚知道,朝堂上的滿朝文武,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江南,他們都是江南地主。”
“這批人絕對不會遠離故土,來到遙遠的北方,所以反對的人特別多,會找出千奇百怪的理由,就是為了不能遷都成功。”
“馬小帥,你真的很聰明,所以八年以後,疏通南北京杭大運河,足足用了五年的時間,才打通了,交通要道,為遷都鋪平了道路。”
“也就是在去年,明成祖朱棣隻是在小範圍內討論,怎麽進行遷都。對於那些反對者,全部趕出朝堂,隻有雷霆手段,才能夠鎮壓住這些人。”
“老和尚我心裏明白,這一群人一定會千方百計的製造問題,但是沒用。因為明成祖朱棣的主要軍事力量,都來自於北方,用刀架在脖子上,他們不聽話也不行。”
老和尚說完哈哈大笑,“現在已經開始修建北平紫金城了,我估計三年之後就差不多了。”
“一個標準的正方形,十分符合十分符合《周禮·考工記》。”
馬小帥已經想明白了,明成祖朱棣也知道,江南士紳集團手段過於陰毒,簡直是防不勝防,隻要一次不小心,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雖然北平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非常便於控製北方,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畢竟屬於中國最重要的兩個平原地區,剩下的就是長江中下遊平原,以及四川盆地。
農業的主要區也就意味著穩定,畢竟民以食為天,北平的交通位置非常方便,完全有利於控製華北平原,從而間接的影響東北平原,利用吸血的方式,從長江中下遊平原輸送物資,這個辦法還是相當不錯的。
肯定嚴重影響了,江南士紳集團的利益,這些人可不在乎,你明成祖朱棣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在乎的,隻是他們家族。
要想發展北京,就必須進行大規模工程建設,同時吸取資金和人口,從而形成一個經濟繁榮的狀態。
但是這一係列的變動,無疑會徹底改變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形成巨大的不穩定因素。
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古人,沒想到這些人都這麽聰明,燕王朱棣這一首玩得相當不錯,現在小範圍那談論,然後處理一批人,再換一批聽話的,玩得真他媽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