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賀蘭敏之是真的沒有得罪鄭朗。對於打壓山東士族的主張也不是他提出來的,不過是大勢,不得已而為之。切蛋糕嘛,必須要擠走了別人才能切得更大一些。
這位戶部左侍郎,賀蘭敏之如今得了官職也不過就幾天時間,就是想要得罪他也沒有機會。但是人心就是這樣,你得不到的,或者說你經過努力得到的。別人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自然而然的就會升起無限的嫉妒之心。這種惡感是沒理由的,就是厭惡。
還好聽了武則天和許敬宗的意見,若是真的做了三品左侍極,不知道要得罪多少這文武官員。
“嗬嗬,長於大勢者,必疏於小節。”鄭朗冷笑幾聲,然後指了指那本《西遊釋惡傳》:“就像這個東西,寫的是真好,可是其中幾個細節就足夠讓這本書毀於一旦咯。”
這迴崔餘慶倒是沒有反駁,他也是這樣認為的。精於細節者,必定疏於大勢。長於大勢者,必定疏於細節。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必然都會有著自己的缺點。若是沒有缺點,那也就不是人了。
崔餘慶翻了翻這本《西遊釋惡傳》:“這本書寫的是真好,可惜啦。”緩了緩又接著說道:“族裏已經確定了嗎?不是說好的,在等等,等這次的事情完了到洛陽之後再說嘛。”
“本來是這樣設想,但是賀蘭敏之已經發覺不對了。不知道是哪位高人點醒了他,前幾****的兩個貼身仆人迴返長安,將拓印的《西遊釋惡傳》已經收迴近半,而且當機立斷全部燒毀一本不留。族裏覺得若是讓他找到機會和陛下主動說明,我們可能就失了先機。倒不如趕緊了解,反正兄長的積累已經不少了,想來也不會出什麽大問題。”
然而崔餘慶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是自己一生的大事兒。若是這次都不成,將來有沒有機會可就說不定了。他還是很慎重:“今日陛下突然熱疾,族中畢竟不知。事情會不會有所變化?”
關於這一點,鄭朗也是心中有所忐忑。畢竟剛才他們去探病的時候李治仍舊會昏迷不醒,太醫說是熱疾可是看著蒼白的臉色還真是不太好說。若是李治的身體真出了什麽問題,這本書還能不能當做籌碼?他也說不好。
“這陛下突然生病昏迷,倒是難以預料。事情還真是不太好說,兄長這麽一提醒,小弟也是發現不太對了。”
正當他們兩人在說著話,車外邊崔家的侍者說道:“老爺,有宮中內侍前來,請老爺下車。”
“好。”崔餘慶什麽都沒說,趕緊答應到,鄭朗也陪著趕緊下去了。
來的到也是宮中的老人兒了,一向幹的就是著傳旨的活兒。一看鄭朗也在,趕緊笑嗬嗬的說道:“哎呦,鄭侍郎也在啊,那好咱家就省的再往您這兒跑上一趟了。傳皇後娘娘口諭,陛下已然醒轉,太醫診脈已然無妨。不過仍需靜養幾日,今日就不召見眾位大臣了,明日若是有事再行商議。一應朝中大事皆有李相許相兩人共同協理。”
“臣等尊旨。”兩人彎腰示意之後,崔餘慶趕緊讓管家遞了個香包兒過去。
“劉公公看看這個,山東那邊兒的香氣兒,不濃不淡的好聞這呢。”說的很是隱晦,但是大家都清楚,這就是例行的打賞。對於宮中的這幫閹人,其實這七家五姓就沒有一個看得起的,若是以前想要從他們這兒拿走點例行的賞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沒事兒奚落這傳旨太監兩句就算是好的了,鼻孔朝天,下巴頦看人。然而如今這朝中形勢變了,僅剩的這麽幾位山東的人也是得夾著尾巴做人。這宮中的小人是能少得罪一個就少得罪一個吧。
“嘿嘿,咱家啊就好這山東這邊兒的花包兒。不光啊這香氣兒好,就是這繡花兒也漂亮,嘿嘿。”老太監說著拿過了香包兒放在鼻子前陶醉的嗅了嗅。然而除了銀子的味道,什麽也沒有。
這銀子在市麵兒上雖然是流通的不多,但是打賞這些太監們,若是用銅錢兒還真是不行。能用的東西就隻有兩個,就是金子和銀子。銀錠子和金葉子來打賞,你總不能舉著一個盤子上邊兒有一貫一貫的銅錢吧,先不說好看不好看的,太監們也帶不迴去啊。
這姓劉的老太監在這兒嗅著花包,還讚美了兩句。崔餘慶和鄭朗哪能不明白他是個什麽意思。
“快,既然公公喜歡那就再給公公拿兩個。”崔餘慶朝著管家命令到,然後迴頭朝著太監:“嗨,您瞧我這記性。這迴出來啊,就帶了這麽幾個,若是公公喜歡啊,說什麽也得從山東多帶幾個迴來。等下迴啊,一定給您想著。”
等管家給了劉太監之後,他才笑嗬嗬的上馬走人。身子轉過去的那一刹那,臉上的笑容完全消失。平日裏山東士族得勢的時候,沒少給這些閹人罪受,這會兒失勢了他們還不好是好趁機揉捏揉捏。太監素來記仇的,有仇從來不會輕易忘掉。
“呸,什麽東西。”等到他騎馬走遠了,鄭朗狠狠的朝著地上呸了一口,怒喝了一聲。對著這些閹人笑,他覺得渾身的血脈都像是侮辱了一般難受。但是這會兒的他們卻沒什麽辦法。
看到這太監的樣子,鄭朗突然之間想開了。山東必須得有一個人進位宰相,否則連這些貫會攀高踩低的閹人都學會刁難自己了。若是放在幾年前,真是讓他們吃熊心豹子膽,他們也不敢如此為之。什麽嫉妒之心,什麽爭奪不服,在這種外人的欺侮之下都得壓下去。
自己可是七家五姓啊,怎麽能讓這區區一個閹人給小瞧了呢。
崔餘慶看了他一眼,輕輕地搖了搖頭:“走吧,進車接著說說,唉!”這些日子在朝中是越來越艱難了,必須要想辦法破局,破了這個屬於七家五姓,屬於整個山東的僵局。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崔餘慶也仿佛下定決心了一般,眼中的光芒一下就綻放出來。
七家五姓之所以能夠曆經千年而不衰,之所以能夠顯貴這麽多年。就是因為這一代代如同鄭朗,如同崔餘慶的人在支撐著它的精神不倒。(未完待續。)。
這位戶部左侍郎,賀蘭敏之如今得了官職也不過就幾天時間,就是想要得罪他也沒有機會。但是人心就是這樣,你得不到的,或者說你經過努力得到的。別人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自然而然的就會升起無限的嫉妒之心。這種惡感是沒理由的,就是厭惡。
還好聽了武則天和許敬宗的意見,若是真的做了三品左侍極,不知道要得罪多少這文武官員。
“嗬嗬,長於大勢者,必疏於小節。”鄭朗冷笑幾聲,然後指了指那本《西遊釋惡傳》:“就像這個東西,寫的是真好,可是其中幾個細節就足夠讓這本書毀於一旦咯。”
這迴崔餘慶倒是沒有反駁,他也是這樣認為的。精於細節者,必定疏於大勢。長於大勢者,必定疏於細節。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必然都會有著自己的缺點。若是沒有缺點,那也就不是人了。
崔餘慶翻了翻這本《西遊釋惡傳》:“這本書寫的是真好,可惜啦。”緩了緩又接著說道:“族裏已經確定了嗎?不是說好的,在等等,等這次的事情完了到洛陽之後再說嘛。”
“本來是這樣設想,但是賀蘭敏之已經發覺不對了。不知道是哪位高人點醒了他,前幾****的兩個貼身仆人迴返長安,將拓印的《西遊釋惡傳》已經收迴近半,而且當機立斷全部燒毀一本不留。族裏覺得若是讓他找到機會和陛下主動說明,我們可能就失了先機。倒不如趕緊了解,反正兄長的積累已經不少了,想來也不會出什麽大問題。”
然而崔餘慶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是自己一生的大事兒。若是這次都不成,將來有沒有機會可就說不定了。他還是很慎重:“今日陛下突然熱疾,族中畢竟不知。事情會不會有所變化?”
關於這一點,鄭朗也是心中有所忐忑。畢竟剛才他們去探病的時候李治仍舊會昏迷不醒,太醫說是熱疾可是看著蒼白的臉色還真是不太好說。若是李治的身體真出了什麽問題,這本書還能不能當做籌碼?他也說不好。
“這陛下突然生病昏迷,倒是難以預料。事情還真是不太好說,兄長這麽一提醒,小弟也是發現不太對了。”
正當他們兩人在說著話,車外邊崔家的侍者說道:“老爺,有宮中內侍前來,請老爺下車。”
“好。”崔餘慶什麽都沒說,趕緊答應到,鄭朗也陪著趕緊下去了。
來的到也是宮中的老人兒了,一向幹的就是著傳旨的活兒。一看鄭朗也在,趕緊笑嗬嗬的說道:“哎呦,鄭侍郎也在啊,那好咱家就省的再往您這兒跑上一趟了。傳皇後娘娘口諭,陛下已然醒轉,太醫診脈已然無妨。不過仍需靜養幾日,今日就不召見眾位大臣了,明日若是有事再行商議。一應朝中大事皆有李相許相兩人共同協理。”
“臣等尊旨。”兩人彎腰示意之後,崔餘慶趕緊讓管家遞了個香包兒過去。
“劉公公看看這個,山東那邊兒的香氣兒,不濃不淡的好聞這呢。”說的很是隱晦,但是大家都清楚,這就是例行的打賞。對於宮中的這幫閹人,其實這七家五姓就沒有一個看得起的,若是以前想要從他們這兒拿走點例行的賞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沒事兒奚落這傳旨太監兩句就算是好的了,鼻孔朝天,下巴頦看人。然而如今這朝中形勢變了,僅剩的這麽幾位山東的人也是得夾著尾巴做人。這宮中的小人是能少得罪一個就少得罪一個吧。
“嘿嘿,咱家啊就好這山東這邊兒的花包兒。不光啊這香氣兒好,就是這繡花兒也漂亮,嘿嘿。”老太監說著拿過了香包兒放在鼻子前陶醉的嗅了嗅。然而除了銀子的味道,什麽也沒有。
這銀子在市麵兒上雖然是流通的不多,但是打賞這些太監們,若是用銅錢兒還真是不行。能用的東西就隻有兩個,就是金子和銀子。銀錠子和金葉子來打賞,你總不能舉著一個盤子上邊兒有一貫一貫的銅錢吧,先不說好看不好看的,太監們也帶不迴去啊。
這姓劉的老太監在這兒嗅著花包,還讚美了兩句。崔餘慶和鄭朗哪能不明白他是個什麽意思。
“快,既然公公喜歡那就再給公公拿兩個。”崔餘慶朝著管家命令到,然後迴頭朝著太監:“嗨,您瞧我這記性。這迴出來啊,就帶了這麽幾個,若是公公喜歡啊,說什麽也得從山東多帶幾個迴來。等下迴啊,一定給您想著。”
等管家給了劉太監之後,他才笑嗬嗬的上馬走人。身子轉過去的那一刹那,臉上的笑容完全消失。平日裏山東士族得勢的時候,沒少給這些閹人罪受,這會兒失勢了他們還不好是好趁機揉捏揉捏。太監素來記仇的,有仇從來不會輕易忘掉。
“呸,什麽東西。”等到他騎馬走遠了,鄭朗狠狠的朝著地上呸了一口,怒喝了一聲。對著這些閹人笑,他覺得渾身的血脈都像是侮辱了一般難受。但是這會兒的他們卻沒什麽辦法。
看到這太監的樣子,鄭朗突然之間想開了。山東必須得有一個人進位宰相,否則連這些貫會攀高踩低的閹人都學會刁難自己了。若是放在幾年前,真是讓他們吃熊心豹子膽,他們也不敢如此為之。什麽嫉妒之心,什麽爭奪不服,在這種外人的欺侮之下都得壓下去。
自己可是七家五姓啊,怎麽能讓這區區一個閹人給小瞧了呢。
崔餘慶看了他一眼,輕輕地搖了搖頭:“走吧,進車接著說說,唉!”這些日子在朝中是越來越艱難了,必須要想辦法破局,破了這個屬於七家五姓,屬於整個山東的僵局。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崔餘慶也仿佛下定決心了一般,眼中的光芒一下就綻放出來。
七家五姓之所以能夠曆經千年而不衰,之所以能夠顯貴這麽多年。就是因為這一代代如同鄭朗,如同崔餘慶的人在支撐著它的精神不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