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弘一臉的不知所措,賀蘭敏之微微一笑。
“現在少傅不在,國子監的博士們也不在。陛下讓你聽我的,你是不是就要聽我的?”
“呃”李弘一臉的呆萌,好像賀蘭敏之說的對。畢竟父皇讓自己聽表哥的。可是表哥說的是不是不太對呢?
“可是,博士們都說讓弘兒早起。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若是弘兒不早期一點兒怎麽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呢?”
看著這個剛剛八歲就快已經掉到書袋子裏邊去的太子,賀蘭敏之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不過就這麽打破李弘一直以來的信念,還真是有種特殊的惡趣味呢。
“不管那麽多,陛下是不是讓你聽我的呢?”
別看李弘今年才不過八歲,但是接受儒家的教育已經很長時間了。若是普通的人也就算了,可是太子殿下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是碩學弘儒。尤其是於誌寧,可是說這個時代上頂尖的大儒了。輔佐過前後兩代太子,一身的本事若是論起來比之當年的孔穎達也絲毫不下。這種高手的額日夜教導,很多的事情已經深入李弘的心裏不可自拔了。
然而賀蘭敏之想要做的,就是一天天的將這種思維拔出下去。對於李弘,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不光是因為曆史上記載的他的仁善,更是因為李弘真的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等人的親近。
無論是他當年做王爺,還是日後做了太子。身份上的巨大變化,還是天潢貴胄給他的尊貴,他都絲毫沒有任何的對自己等人的看不起。對於武順也是發自內心,每次見麵都是以姨母相稱。這一點,對於一個太子來說真的是難能可貴了。
所以他不想讓李弘重演上一世的悲劇。上一世,李弘死的不明不白。官方說法是因為積勞成疾,所以病死。但是野史之中記載,他是被武則天下令,毒死。不論是哪種死亡,都很可惜。
其實歸根究底,就是因為他被儒學毒害實在是太過於深厚了。可以說被這些大儒們培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如果是生在普通人家,這正人君子的品性更夠讓他活的很好。但是天生生在這皇家,一個正人君子顯然是活不長的。
儒學,無論是當年的孔子,孟子,還是漢朝的董仲舒都隻不過是闡述了一個治國得策略。但是孔子說的仁,孟子說的義,董仲舒說的天人學說都隻不過說了治國之策。但是治國,不是做皇帝,這兩者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很多儒學家一生都搞不明白這個區別,很多皇帝太子被之誤導一生。
中國的政治,一直是儒家為表,法家為裏。這個裏,既是治國的裏,同時也是做皇帝的裏。法家的法術勢相結合,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氣勢。而不是一味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前世的李弘終其一生也不明白,所以他最後為了兩個不相關的人,甚至不惜在朝堂上公然和武則天對著幹。甚至被一幫子大臣鼓動,認為武則天執政是不對的,貿貿然的就把自己暴露出去,實在是單純的可愛。或者說,是傻得可愛。
“是。”李弘迴答的有些迷茫。
“那好了,至於原因嘛,弘兒不需要知道拉,就這麽去就好了。”其實對於李弘,賀蘭敏之是一點兒私心都沒有。他所做的這一切真的都是為了李弘好。
不知道是不是遺傳啊,李弘的身體真的一直不是很好。估計是當年懷著他的時候,武則天還在感業寺中受苦,那時候就留下病根兒了,先天不足。後天雖然用藥補,也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因為李弘實在是太過於勤奮,每每即便是生病仍舊手不釋卷。等到他監國的時候,更是每天處理奏折筆耕不輟。最後真的是累死了,也其實不足為奇。
賀蘭敏之想要改變這種局麵,他甚至從心底裏覺得,李弘登基會比武則天登基好上不少。雖然他顯得比較稚嫩,但是他很仁善。光是這份仁善,就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氣。
武則天到了後期,整個大唐不,大周。都處於一種極為混亂的狀態。政治一片混亂,朝局不穩,地方上更是官吏貪汙盤剝百姓。重用酷吏,導致朝中人人自危。更難受的是,經曆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終於開始銷聲匿跡的突厥,在武則天一朝中迅速崛起。不得不說,女人在政治上可能有很高的建樹,但是在軍事上,真的是一塌糊塗。大片的疆土丟失,百姓流離失所。
然而這個時候,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作為一個做了皇帝的女人。她的整個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是不是有人要顛覆她的政權上邊了,根本沒有心情去治理國家,去擊敗外族。而且隨著她的年紀越來越大,她的精力也越來越有限,幾乎難以控製住局麵。這些事情都不是賀蘭敏之願意看到的。
他絲毫不否認,自己不是一個好人。但是若是做一件有害蒼生的事情,他還做不出來。
最關鍵的是,武則天做皇帝,自己屬於外戚重臣,這毫無疑問。
李弘做皇帝,自己李弘的親表哥,而且又是他的太子左庶子,同樣是重臣。
幾乎不會對自己的地位有什麽影響。自己仍舊可以繼續顯赫,可以繼續成就一番事業,而不會有什麽危險。
而且都是老板,都是跟著別人混。顯然跟著李弘混要比跟著武則天混,安全係數高的多的多了。雖然做了皇帝,人肯定是會變的。可是要讓李弘變得和武則天一樣難度係數還是挺高的。跟著一位仁善,念舊的老板最起碼不用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的會被他拿下。
所以賀蘭敏之會真的盡心盡力的教導李弘,哪怕不是為了什麽黎民百姓,不是為了拯救李弘的性命。就是為了自己日後能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可喜可賀的是,在很長很長的一段兒時間之內,李弘都是武則天最最寵愛的兒子,是他將來的寄托。自己對李弘越好就是對武則天越忠心,這兩者是完全不衝突的。(未完待續。)。
“現在少傅不在,國子監的博士們也不在。陛下讓你聽我的,你是不是就要聽我的?”
“呃”李弘一臉的呆萌,好像賀蘭敏之說的對。畢竟父皇讓自己聽表哥的。可是表哥說的是不是不太對呢?
“可是,博士們都說讓弘兒早起。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若是弘兒不早期一點兒怎麽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呢?”
看著這個剛剛八歲就快已經掉到書袋子裏邊去的太子,賀蘭敏之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不過就這麽打破李弘一直以來的信念,還真是有種特殊的惡趣味呢。
“不管那麽多,陛下是不是讓你聽我的呢?”
別看李弘今年才不過八歲,但是接受儒家的教育已經很長時間了。若是普通的人也就算了,可是太子殿下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是碩學弘儒。尤其是於誌寧,可是說這個時代上頂尖的大儒了。輔佐過前後兩代太子,一身的本事若是論起來比之當年的孔穎達也絲毫不下。這種高手的額日夜教導,很多的事情已經深入李弘的心裏不可自拔了。
然而賀蘭敏之想要做的,就是一天天的將這種思維拔出下去。對於李弘,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不光是因為曆史上記載的他的仁善,更是因為李弘真的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等人的親近。
無論是他當年做王爺,還是日後做了太子。身份上的巨大變化,還是天潢貴胄給他的尊貴,他都絲毫沒有任何的對自己等人的看不起。對於武順也是發自內心,每次見麵都是以姨母相稱。這一點,對於一個太子來說真的是難能可貴了。
所以他不想讓李弘重演上一世的悲劇。上一世,李弘死的不明不白。官方說法是因為積勞成疾,所以病死。但是野史之中記載,他是被武則天下令,毒死。不論是哪種死亡,都很可惜。
其實歸根究底,就是因為他被儒學毒害實在是太過於深厚了。可以說被這些大儒們培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如果是生在普通人家,這正人君子的品性更夠讓他活的很好。但是天生生在這皇家,一個正人君子顯然是活不長的。
儒學,無論是當年的孔子,孟子,還是漢朝的董仲舒都隻不過是闡述了一個治國得策略。但是孔子說的仁,孟子說的義,董仲舒說的天人學說都隻不過說了治國之策。但是治國,不是做皇帝,這兩者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很多儒學家一生都搞不明白這個區別,很多皇帝太子被之誤導一生。
中國的政治,一直是儒家為表,法家為裏。這個裏,既是治國的裏,同時也是做皇帝的裏。法家的法術勢相結合,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氣勢。而不是一味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前世的李弘終其一生也不明白,所以他最後為了兩個不相關的人,甚至不惜在朝堂上公然和武則天對著幹。甚至被一幫子大臣鼓動,認為武則天執政是不對的,貿貿然的就把自己暴露出去,實在是單純的可愛。或者說,是傻得可愛。
“是。”李弘迴答的有些迷茫。
“那好了,至於原因嘛,弘兒不需要知道拉,就這麽去就好了。”其實對於李弘,賀蘭敏之是一點兒私心都沒有。他所做的這一切真的都是為了李弘好。
不知道是不是遺傳啊,李弘的身體真的一直不是很好。估計是當年懷著他的時候,武則天還在感業寺中受苦,那時候就留下病根兒了,先天不足。後天雖然用藥補,也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因為李弘實在是太過於勤奮,每每即便是生病仍舊手不釋卷。等到他監國的時候,更是每天處理奏折筆耕不輟。最後真的是累死了,也其實不足為奇。
賀蘭敏之想要改變這種局麵,他甚至從心底裏覺得,李弘登基會比武則天登基好上不少。雖然他顯得比較稚嫩,但是他很仁善。光是這份仁善,就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氣。
武則天到了後期,整個大唐不,大周。都處於一種極為混亂的狀態。政治一片混亂,朝局不穩,地方上更是官吏貪汙盤剝百姓。重用酷吏,導致朝中人人自危。更難受的是,經曆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終於開始銷聲匿跡的突厥,在武則天一朝中迅速崛起。不得不說,女人在政治上可能有很高的建樹,但是在軍事上,真的是一塌糊塗。大片的疆土丟失,百姓流離失所。
然而這個時候,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作為一個做了皇帝的女人。她的整個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是不是有人要顛覆她的政權上邊了,根本沒有心情去治理國家,去擊敗外族。而且隨著她的年紀越來越大,她的精力也越來越有限,幾乎難以控製住局麵。這些事情都不是賀蘭敏之願意看到的。
他絲毫不否認,自己不是一個好人。但是若是做一件有害蒼生的事情,他還做不出來。
最關鍵的是,武則天做皇帝,自己屬於外戚重臣,這毫無疑問。
李弘做皇帝,自己李弘的親表哥,而且又是他的太子左庶子,同樣是重臣。
幾乎不會對自己的地位有什麽影響。自己仍舊可以繼續顯赫,可以繼續成就一番事業,而不會有什麽危險。
而且都是老板,都是跟著別人混。顯然跟著李弘混要比跟著武則天混,安全係數高的多的多了。雖然做了皇帝,人肯定是會變的。可是要讓李弘變得和武則天一樣難度係數還是挺高的。跟著一位仁善,念舊的老板最起碼不用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的會被他拿下。
所以賀蘭敏之會真的盡心盡力的教導李弘,哪怕不是為了什麽黎民百姓,不是為了拯救李弘的性命。就是為了自己日後能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可喜可賀的是,在很長很長的一段兒時間之內,李弘都是武則天最最寵愛的兒子,是他將來的寄托。自己對李弘越好就是對武則天越忠心,這兩者是完全不衝突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