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廣漢,雒城】
劉備已經包圍雒城好幾個月。
此前張任領兵出城,於雁橋戰敗被俘。
劉備聽說想張任忠勇,想勸降張任,結果張任厲聲說道:“忠臣不事二主!”
於是張任就死了,可惜他沒有嚴顏那麽好命。
張任死後,劉璋的兒子劉循死守不出。
【漢中】
漢中是張魯的地盤。
張魯的爺爺是張道陵,原名張陵,此人創立了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所以世人稱張道陵為張天師。
張道陵創立的這個教派,入教的人要交納五鬥米,故稱五鬥米道。
值得一提的是,張魯的母親盧夫人是個美女,懂鬼神之術,能保持青春常在,還曾經與劉璋的老爹劉焉來往密切。
張魯仗著與劉焉關係好,借助劉焉之力占據了漢中,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後來劉璋上位之後,由於張魯不聽調遣,劉璋一怒之下殺掉了張魯的母親盧夫人和張魯的弟弟,這一下兩家徹底翻了臉。
漢中四麵環山,易守難攻,劉璋數次派兵攻打毫無成果,朝廷也一直沒空顧及這裏,於是張魯這二十餘年來窩在這裏當土皇帝,不斷發展教眾,勢力日漸強大。
【沔陽】
進了陽平關就是沔陽縣。
吳明到達這裏時,已是蓬頭垢麵,胡子拉碴,衣服也是髒兮兮的,看起來與流民無異。
路邊有幾間棚屋,裏麵擺著煮熟的小米,還掛著肉幹,一些百姓很有秩序的進入其中,吃完就走,似乎也沒有付錢。
吳明早就饑餓難忍,湊過去向棚屋裏麵一個男人問道:“這裏的東西可以隨便吃嗎?不用給錢?”
“吃飽就行,不可以帶走。”男人說道。
這一下吳明就不客氣了,放開手腳大吃起來。
那吃相之難看,旁人紛紛側目。
眼看吳明已經吃掉了三人的分量,棚屋裏的男人不禁皺起眉頭。
“不要吃得太多,不然會遭神鬼懲罰,疾病纏身。”男人說道。
吳明抬起頭來,口齒不清的說道:“還沒吃飽……麻煩給我一碗水。”
這個餓鬼不管不顧的一直吃,圍觀群眾越來越多。
一個身影站到吳明身後,旁邊幾人立即散開。
“你這樣吃,就不怕遭報應?”一個女子的聲音響起。
吳明頭也沒迴,“我才吃了六成飽……飯量大一點有錯嗎?”
棚屋裏的男人緊張的說道:“對仙姑說話要有禮數。”
“仙姑?”吳明轉過頭來。
麵前一個年輕女子,麵容清麗,表情冰冷,看起來也就十七八歲。她一身藍黑色的長袍,頭上一根木簪,一副道姑模樣。
吳明打量著這女子,嘻嘻一笑,“你才多大年紀,就是仙姑了?”
道姑眼裏掠過一絲怒氣,“你不是本地人吧?”
吳明搖搖頭,“我是流民,逃難過來……已經餓了好幾天。”
“流民?”道姑冷笑一下,指了一下吳明腰上的長刀,“逃難還帶著兵刃?”
幾名護衛從道姑身後走了過來,警惕的看著吳明。
吳明作無辜狀,“我真的是流民,這把刀是用來防身的。”
道姑伸出手,“刀給我看看。”
吳明猶豫片刻,解下水鏡刀遞了過去。
道姑抽刀出鞘,寒光閃閃。
她凝視著水鏡刀,用手指在刀身上彈了兩下。
吳明說道:“這把刀重,使起來不順手,刀刃也不鋒利,也就用來嚇唬人。”
道姑忽然將刀架在吳明脖子上,向身邊護衛說道:“將他綁了,帶迴英女觀。”
“啊?”吳明一驚。
【英女觀】
英女觀在勉縣西南,沿著石階向上,有一個依山而建的院子。
幾名護衛將五花大綁的吳明拖進一個奇怪的房間。
其中一名護衛從牆角拖過來一條粗壯的鎖鏈,又用鎖鏈前端的腳鐐將吳明的雙腳銬了起來。
房間四壁都是石頭,正中間放著一個丹爐,靠牆的木架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陶盆,牆上還掛著兩幅年輕女人的畫像。
護衛檢查了吳明的腳鐐,然後解開了他身上的繩子。
道姑拿著吳明的水鏡刀和護臂走了進來,向護衛說道:“你們先出去。”
吳明帶著怨氣說道:“我就多吃了一點,你不至於這樣對我吧?”
道姑看了看吳明的護臂,然後將護臂扔到一邊,又抽出水鏡刀仔細觀察,“跟我說實話,你到底是什麽人?”
“我叫吳明……其實我之前是個賣酒的商人。”吳明說道。
道姑看了吳明一眼,“你這個樣子哪裏像個商人?”
“信不信由你吧。”吳明苦笑了一下,“仙姑又是什麽人?”
“我是張師君的女兒,張琪瑛。”道姑冷冷的說道。
“張師君?就是張魯嗎?”吳明問道。
“無禮,怎麽能直唿我父親姓名!”張琪瑛麵有怒色。
“是我冒犯。”吳明無奈的抖了抖腳下的鐐銬,“仙姑為什麽要抓我?”
張琪瑛沒有迴答,走到丹爐旁邊,揮了揮衣袖,手裏忽然冒出一柱火苗。
吳明愣了一下。
這個時代引火要用火鐮和火石,很是麻煩,這道姑怎麽能輕易的弄出火來?
再仔細一看,原來她手裏拿著一個類似火折子的小竹筒。
不對吧?火折子在這個時代就出現了嗎?
張琪瑛將小竹筒伸到丹爐下方的通風孔中,點燃炭火,然後用一根鐵杆挑開丹爐的蓋子,把水鏡刀橫著放在火焰之上。
“你要幹什麽?”吳明往前衝出幾步,不料兩隻腳被鐵鏈扯住,再也無法前進。
張琪瑛迴頭看了吳明一眼,“你這把刀不是鐵做的。”
“就是鐵做的……”吳明說道,“不然……總不能是銅做的。”
“休想騙我,燒起來的顏色不對。”張琪瑛說道,“告訴我,這把刀是用什麽做的?”
吳明一臉為難,“這個……我也不知道。”
“不說是吧?那就一直鎖著你,到你肯說為止。”張琪瑛說完,頭也不迴的出去了。
“啊?”吳明看了看仍然放在丹爐上的水鏡刀,一臉焦急,“不是……張仙姑,你等等,我真的不知道!”
【司隸,弘農,宜陽,天師山】
田玉跳下馬,快步走進院子。
“有什麽消息嗎?”呂娟迎上來問道。
“關中有動靜了。”田玉說道,“馬超在涼州聯合羌胡部落再次作亂,夏侯淵正在調動軍隊,看來是準備西征。”
孫香一笑,“水渾了。”
呂娟點了點頭,“我們該動身了。”
【英女觀,煉丹房】
鐵鏈連接的那麵牆壁有一個小門,裏麵是一個小房間,看起來是個單人囚室。這裏有一張木榻,旁邊還有個僅容一人的茅廁。
這條鐵鏈的長度是精心設計的,吳明可以在囚室裏自由走動,在外麵煉丹房的活動範圍不到整個房間的三分之一,無法到達中間爐子的地方。
吳明拽了幾下鐵鏈,試圖掙脫,然後無奈的放棄了。
一個老仆役提著一個食盒走進了房間。
“吃點東西吧。” 老仆役將食盒放到吳明麵前。
吳明打開食盒看了看,“分量太少了,不夠吃,能不能加一點?”
“不能讓你吃太飽,仙姑還會給你吃別的東西。”老仆役說道。
“有酒嗎?”
“我們這裏禁酒。”
吳明想了想,“我被抓來的時候看見這院子不大,張師君不在這裏嗎?”
老仆役說道:“師君在南鄭,仙姑很早就搬來了沔陽,單獨住在這英女觀裏。”
吳明看向牆上那兩幅畫像,“這牆上的畫像和張仙姑有點像,是她的姐姐嗎?”
老仆役笑了笑,“那是仙姑的母親和祖母。”
“這麽年輕?”
“她們去世的時候,就是畫像上的樣子,看起來比現在的仙姑大不了幾歲。”
“這怎麽可能?不會老嗎?”
“這是仙姑家傳神術,可以讓人容顏不老。”
吳明張大了嘴巴,“這太誇張了吧?難道張師君家裏的人看起來都很年輕?”
老仆役搖搖頭,“我見過的張師君的家人之中,隻有仙姑和她母親練成神術。”
“張仙姑到底多大了?”
“應該有十八歲了吧。”
“哦……那還好,我還以為她是天山童姥。”
“什麽是天山童姥?”
“啊,沒事……琪瑛是她的表字嗎?我很少見到有人的名是兩個字。”
“琪瑛就是仙姑的名。張師君有五個兒子十個女兒,既有單字的名,也有雙字的名。”
吳明看了看腳下的鎖鏈,“這裏以前是不是還鎖過其他人?”
老仆役答道:“是的,鎖過幾個,都是罪大惡極之人。”
“那些人……後來呢?”
“都死了。”
吳明背後一涼。
劉備已經包圍雒城好幾個月。
此前張任領兵出城,於雁橋戰敗被俘。
劉備聽說想張任忠勇,想勸降張任,結果張任厲聲說道:“忠臣不事二主!”
於是張任就死了,可惜他沒有嚴顏那麽好命。
張任死後,劉璋的兒子劉循死守不出。
【漢中】
漢中是張魯的地盤。
張魯的爺爺是張道陵,原名張陵,此人創立了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所以世人稱張道陵為張天師。
張道陵創立的這個教派,入教的人要交納五鬥米,故稱五鬥米道。
值得一提的是,張魯的母親盧夫人是個美女,懂鬼神之術,能保持青春常在,還曾經與劉璋的老爹劉焉來往密切。
張魯仗著與劉焉關係好,借助劉焉之力占據了漢中,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後來劉璋上位之後,由於張魯不聽調遣,劉璋一怒之下殺掉了張魯的母親盧夫人和張魯的弟弟,這一下兩家徹底翻了臉。
漢中四麵環山,易守難攻,劉璋數次派兵攻打毫無成果,朝廷也一直沒空顧及這裏,於是張魯這二十餘年來窩在這裏當土皇帝,不斷發展教眾,勢力日漸強大。
【沔陽】
進了陽平關就是沔陽縣。
吳明到達這裏時,已是蓬頭垢麵,胡子拉碴,衣服也是髒兮兮的,看起來與流民無異。
路邊有幾間棚屋,裏麵擺著煮熟的小米,還掛著肉幹,一些百姓很有秩序的進入其中,吃完就走,似乎也沒有付錢。
吳明早就饑餓難忍,湊過去向棚屋裏麵一個男人問道:“這裏的東西可以隨便吃嗎?不用給錢?”
“吃飽就行,不可以帶走。”男人說道。
這一下吳明就不客氣了,放開手腳大吃起來。
那吃相之難看,旁人紛紛側目。
眼看吳明已經吃掉了三人的分量,棚屋裏的男人不禁皺起眉頭。
“不要吃得太多,不然會遭神鬼懲罰,疾病纏身。”男人說道。
吳明抬起頭來,口齒不清的說道:“還沒吃飽……麻煩給我一碗水。”
這個餓鬼不管不顧的一直吃,圍觀群眾越來越多。
一個身影站到吳明身後,旁邊幾人立即散開。
“你這樣吃,就不怕遭報應?”一個女子的聲音響起。
吳明頭也沒迴,“我才吃了六成飽……飯量大一點有錯嗎?”
棚屋裏的男人緊張的說道:“對仙姑說話要有禮數。”
“仙姑?”吳明轉過頭來。
麵前一個年輕女子,麵容清麗,表情冰冷,看起來也就十七八歲。她一身藍黑色的長袍,頭上一根木簪,一副道姑模樣。
吳明打量著這女子,嘻嘻一笑,“你才多大年紀,就是仙姑了?”
道姑眼裏掠過一絲怒氣,“你不是本地人吧?”
吳明搖搖頭,“我是流民,逃難過來……已經餓了好幾天。”
“流民?”道姑冷笑一下,指了一下吳明腰上的長刀,“逃難還帶著兵刃?”
幾名護衛從道姑身後走了過來,警惕的看著吳明。
吳明作無辜狀,“我真的是流民,這把刀是用來防身的。”
道姑伸出手,“刀給我看看。”
吳明猶豫片刻,解下水鏡刀遞了過去。
道姑抽刀出鞘,寒光閃閃。
她凝視著水鏡刀,用手指在刀身上彈了兩下。
吳明說道:“這把刀重,使起來不順手,刀刃也不鋒利,也就用來嚇唬人。”
道姑忽然將刀架在吳明脖子上,向身邊護衛說道:“將他綁了,帶迴英女觀。”
“啊?”吳明一驚。
【英女觀】
英女觀在勉縣西南,沿著石階向上,有一個依山而建的院子。
幾名護衛將五花大綁的吳明拖進一個奇怪的房間。
其中一名護衛從牆角拖過來一條粗壯的鎖鏈,又用鎖鏈前端的腳鐐將吳明的雙腳銬了起來。
房間四壁都是石頭,正中間放著一個丹爐,靠牆的木架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陶盆,牆上還掛著兩幅年輕女人的畫像。
護衛檢查了吳明的腳鐐,然後解開了他身上的繩子。
道姑拿著吳明的水鏡刀和護臂走了進來,向護衛說道:“你們先出去。”
吳明帶著怨氣說道:“我就多吃了一點,你不至於這樣對我吧?”
道姑看了看吳明的護臂,然後將護臂扔到一邊,又抽出水鏡刀仔細觀察,“跟我說實話,你到底是什麽人?”
“我叫吳明……其實我之前是個賣酒的商人。”吳明說道。
道姑看了吳明一眼,“你這個樣子哪裏像個商人?”
“信不信由你吧。”吳明苦笑了一下,“仙姑又是什麽人?”
“我是張師君的女兒,張琪瑛。”道姑冷冷的說道。
“張師君?就是張魯嗎?”吳明問道。
“無禮,怎麽能直唿我父親姓名!”張琪瑛麵有怒色。
“是我冒犯。”吳明無奈的抖了抖腳下的鐐銬,“仙姑為什麽要抓我?”
張琪瑛沒有迴答,走到丹爐旁邊,揮了揮衣袖,手裏忽然冒出一柱火苗。
吳明愣了一下。
這個時代引火要用火鐮和火石,很是麻煩,這道姑怎麽能輕易的弄出火來?
再仔細一看,原來她手裏拿著一個類似火折子的小竹筒。
不對吧?火折子在這個時代就出現了嗎?
張琪瑛將小竹筒伸到丹爐下方的通風孔中,點燃炭火,然後用一根鐵杆挑開丹爐的蓋子,把水鏡刀橫著放在火焰之上。
“你要幹什麽?”吳明往前衝出幾步,不料兩隻腳被鐵鏈扯住,再也無法前進。
張琪瑛迴頭看了吳明一眼,“你這把刀不是鐵做的。”
“就是鐵做的……”吳明說道,“不然……總不能是銅做的。”
“休想騙我,燒起來的顏色不對。”張琪瑛說道,“告訴我,這把刀是用什麽做的?”
吳明一臉為難,“這個……我也不知道。”
“不說是吧?那就一直鎖著你,到你肯說為止。”張琪瑛說完,頭也不迴的出去了。
“啊?”吳明看了看仍然放在丹爐上的水鏡刀,一臉焦急,“不是……張仙姑,你等等,我真的不知道!”
【司隸,弘農,宜陽,天師山】
田玉跳下馬,快步走進院子。
“有什麽消息嗎?”呂娟迎上來問道。
“關中有動靜了。”田玉說道,“馬超在涼州聯合羌胡部落再次作亂,夏侯淵正在調動軍隊,看來是準備西征。”
孫香一笑,“水渾了。”
呂娟點了點頭,“我們該動身了。”
【英女觀,煉丹房】
鐵鏈連接的那麵牆壁有一個小門,裏麵是一個小房間,看起來是個單人囚室。這裏有一張木榻,旁邊還有個僅容一人的茅廁。
這條鐵鏈的長度是精心設計的,吳明可以在囚室裏自由走動,在外麵煉丹房的活動範圍不到整個房間的三分之一,無法到達中間爐子的地方。
吳明拽了幾下鐵鏈,試圖掙脫,然後無奈的放棄了。
一個老仆役提著一個食盒走進了房間。
“吃點東西吧。” 老仆役將食盒放到吳明麵前。
吳明打開食盒看了看,“分量太少了,不夠吃,能不能加一點?”
“不能讓你吃太飽,仙姑還會給你吃別的東西。”老仆役說道。
“有酒嗎?”
“我們這裏禁酒。”
吳明想了想,“我被抓來的時候看見這院子不大,張師君不在這裏嗎?”
老仆役說道:“師君在南鄭,仙姑很早就搬來了沔陽,單獨住在這英女觀裏。”
吳明看向牆上那兩幅畫像,“這牆上的畫像和張仙姑有點像,是她的姐姐嗎?”
老仆役笑了笑,“那是仙姑的母親和祖母。”
“這麽年輕?”
“她們去世的時候,就是畫像上的樣子,看起來比現在的仙姑大不了幾歲。”
“這怎麽可能?不會老嗎?”
“這是仙姑家傳神術,可以讓人容顏不老。”
吳明張大了嘴巴,“這太誇張了吧?難道張師君家裏的人看起來都很年輕?”
老仆役搖搖頭,“我見過的張師君的家人之中,隻有仙姑和她母親練成神術。”
“張仙姑到底多大了?”
“應該有十八歲了吧。”
“哦……那還好,我還以為她是天山童姥。”
“什麽是天山童姥?”
“啊,沒事……琪瑛是她的表字嗎?我很少見到有人的名是兩個字。”
“琪瑛就是仙姑的名。張師君有五個兒子十個女兒,既有單字的名,也有雙字的名。”
吳明看了看腳下的鎖鏈,“這裏以前是不是還鎖過其他人?”
老仆役答道:“是的,鎖過幾個,都是罪大惡極之人。”
“那些人……後來呢?”
“都死了。”
吳明背後一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