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傷當然是沒有考慮的。她對自己的選擇,固然有所遲疑,但更多的還是在等待蘇令瑜的答案。她想知道蘇令瑜的答案到底是否能夠說服她。
以控鶴監的立場和權職,劉寶傷是無非在明麵上支持李旦並為他做什麽的,最多隻能像安金藏那一次一樣,在暗中破解些關鍵。這種實際情況,也迫使她在選擇陣營這件事上慢了下來。
蘇令瑜道:“如果李旦可以現在就接替皇位,你覺得他能把這位置一直坐下去嗎?”
劉寶傷明白蘇令瑜問這問題的意思。
現在,對內是酷吏權勢登頂後開始下滑,對外是剛剛戰勝吐蕃,已經形成一個相對簡單和安定的局麵,李旦仍然是名義上的東宮太子,如果在此時繼位,對他控製局勢是極為有利的。
可如果李旦連這麽好的時機都把握不住,就說明他注定沒有能力接任皇位。
但這又哪裏是臆測可以推斷準確的?劉寶傷想,不妨讓李旦試一試。
難道蘇令瑜願意幫她嗎?
劉寶傷遲疑起來。
“我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麽。”蘇令瑜垂著眼睫,神色淡漠,“就算李旦有膽子逼宮,他也不會自己做皇帝的,你忘記當年他是怎樣禪位給陛下的了麽?當時甚至還沒有人對他用上威逼利誘的手段,他不過是自己感受到了勢弱於人,就在公主的慫恿下主動退位了。他也確實從這種乖覺的做法裏嚐到了甜頭,他會退位一次,就會退位第二次,下一次隻怕就是讓給李顯了。畢竟武家的人,都看他不大順眼。”
蘇令瑜這說的也是實話,劉寶傷沉默下來。
她其實早就知道,自己選的會是一條死胡同,可她就是不死心。
萬一呢,萬一李旦通過上次差點被廢黜的事,意識到了苟且偷安也不會有好結果呢?
可如果他能狠得下心腸改變,隻怕跟李顯也不會有太大差別了。
劉寶傷覺得自己說到底,還是有些自私的。她不能接受自己看著這樣的局麵卻什麽也不做,哪怕支持一個不該支持的人,會憑空產生諸多風險。
但她還是想試一試。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人想得太好。”蘇令瑜道:“你看看吐蕃,你覺得吐蕃人是蠢麽?”
“他們不蠢,隻是利益使然,做出了自毀長城的決定。”劉寶傷看這件事,倒不糊塗。
“你既然能看得懂吐蕃人,怎麽就看不懂自己人?”蘇令瑜一想起她的那些話,就覺得好笑,“所有臣子都知道內鬥對國家不利,所有貴族也都知道驕奢淫逸會使國力衰弱,所有的皇帝都知道兩國交戰之時不能斬大將。甚至不需要讀書,隻需要多聽聽傳說故事,他們都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可古往今來,為什麽那麽多王朝會滅亡,為什麽會有那麽多貴族情願耗死自己的國家,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皇帝被一次又一次地做些愚蠢至極的決定,直到自己被拖下皇位為止?世上的蠢人難道真有那麽多嗎?”
劉寶傷明白了,她微微低著頭,“不,不是蠢人太多,是聰明人太多了。”
對,聰明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怎樣做是能損人利己的。
就算禍果近在眼前又怎樣?至少眼下他們可以享受錯誤選擇帶來的好處,並且就算大禍臨頭,也不見得就是先禍及自身。
聰明人都知道怎樣選是對自己最好的,哪管身後洪水滔天。如果沒有這些聰明人,哪來的王朝更迭?
蘇令瑜想告訴劉寶傷的答案,不言自明。
李旦不可能像劉寶傷所希望的一樣行事,不光他不可能,接下來有機會繼位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所有人都明白怎樣做於大局、於生民而言是對的,但誰也不會那麽選擇。
他們關心的是江山,不是天下。
劉寶傷收緊了搭在膝頭的手,但在這無意識的動作背後,她內心卻十分平靜,甚至遠比她自己所預料的還要平靜。
劉寶傷無話可說。
蘇令瑜也疲倦了,道:“你迴去吧,我的話已經說完了。”
其實這一席話原本都不必說,劉寶傷隻怕早就想明白了。可她即便入朝局磨礪多年,也還是有種不可理喻的孩子心性,覺得這些不願意接受的事,大可以迴避著,等待大人來為她解決。
不過她這毛病想必很快就會改正了。
因為唯一能給她拿主意的蘇令瑜,已經快要不行了。
從吐蕃迴來以後,或許是過度的舟車勞頓,蘇令瑜能感覺到自己頭痛發作得愈發頻繁,視力也差了起來。蘇細薇侍候在太平身邊,能接觸到不少珍奇補物,太平正值年富力強的時候,用不到,便拿來作恩賞,蘇細薇每每把這些藥材補品拿到手,都第一時間送到相府去,太平也從不問她什麽。
隻是她不通醫術不知道,這些東西多半對蘇令瑜沒用。
連白玉薔都開始關心蘇令瑜。
洛陽下起今冬第一場雪的時候,蘇令瑜站在太初宮最高的樓閣上,看著番邦屬國為感念武曌治國功德,自發為她修建的天壇高塔在洛陽城的中心完成最後的蓋頂。這項浩大的工程耗時多年,傾財力無數,哪怕是蘇令瑜,也從沒見過這樣高的建築。
直指天幕。
隻是這加蓋過後,也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白玉薔歎氣道:“越高的東西越容易塌,不知建和毀哪個更費力。”
蘇令瑜沒迴答她,她自顧自道:“我已給師父去了信,你考不考慮辭官卸任,去安心養病?我跟師父詳細說了你的情況了,她說現在開始靜養,還是有機會多活幾年的。”
“多活少活那幾年,有什麽區別?”蘇領瑜嗤笑,“你犯不著這時候還跟我耍心眼,我就算活不了多久,也要死在洛陽,死在宰相的位置上。”
她如果病退,那鳳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也要緊跟著病退了。
“你何必幹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白玉薔語氣冷淡下來,“我跟你講的話,有時候是為自己算計,但也不見得就不是為你著想。你給陛下上那折子,你以為她看見會高興麽?”
以控鶴監的立場和權職,劉寶傷是無非在明麵上支持李旦並為他做什麽的,最多隻能像安金藏那一次一樣,在暗中破解些關鍵。這種實際情況,也迫使她在選擇陣營這件事上慢了下來。
蘇令瑜道:“如果李旦可以現在就接替皇位,你覺得他能把這位置一直坐下去嗎?”
劉寶傷明白蘇令瑜問這問題的意思。
現在,對內是酷吏權勢登頂後開始下滑,對外是剛剛戰勝吐蕃,已經形成一個相對簡單和安定的局麵,李旦仍然是名義上的東宮太子,如果在此時繼位,對他控製局勢是極為有利的。
可如果李旦連這麽好的時機都把握不住,就說明他注定沒有能力接任皇位。
但這又哪裏是臆測可以推斷準確的?劉寶傷想,不妨讓李旦試一試。
難道蘇令瑜願意幫她嗎?
劉寶傷遲疑起來。
“我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麽。”蘇令瑜垂著眼睫,神色淡漠,“就算李旦有膽子逼宮,他也不會自己做皇帝的,你忘記當年他是怎樣禪位給陛下的了麽?當時甚至還沒有人對他用上威逼利誘的手段,他不過是自己感受到了勢弱於人,就在公主的慫恿下主動退位了。他也確實從這種乖覺的做法裏嚐到了甜頭,他會退位一次,就會退位第二次,下一次隻怕就是讓給李顯了。畢竟武家的人,都看他不大順眼。”
蘇令瑜這說的也是實話,劉寶傷沉默下來。
她其實早就知道,自己選的會是一條死胡同,可她就是不死心。
萬一呢,萬一李旦通過上次差點被廢黜的事,意識到了苟且偷安也不會有好結果呢?
可如果他能狠得下心腸改變,隻怕跟李顯也不會有太大差別了。
劉寶傷覺得自己說到底,還是有些自私的。她不能接受自己看著這樣的局麵卻什麽也不做,哪怕支持一個不該支持的人,會憑空產生諸多風險。
但她還是想試一試。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人想得太好。”蘇令瑜道:“你看看吐蕃,你覺得吐蕃人是蠢麽?”
“他們不蠢,隻是利益使然,做出了自毀長城的決定。”劉寶傷看這件事,倒不糊塗。
“你既然能看得懂吐蕃人,怎麽就看不懂自己人?”蘇令瑜一想起她的那些話,就覺得好笑,“所有臣子都知道內鬥對國家不利,所有貴族也都知道驕奢淫逸會使國力衰弱,所有的皇帝都知道兩國交戰之時不能斬大將。甚至不需要讀書,隻需要多聽聽傳說故事,他們都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可古往今來,為什麽那麽多王朝會滅亡,為什麽會有那麽多貴族情願耗死自己的國家,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皇帝被一次又一次地做些愚蠢至極的決定,直到自己被拖下皇位為止?世上的蠢人難道真有那麽多嗎?”
劉寶傷明白了,她微微低著頭,“不,不是蠢人太多,是聰明人太多了。”
對,聰明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怎樣做是能損人利己的。
就算禍果近在眼前又怎樣?至少眼下他們可以享受錯誤選擇帶來的好處,並且就算大禍臨頭,也不見得就是先禍及自身。
聰明人都知道怎樣選是對自己最好的,哪管身後洪水滔天。如果沒有這些聰明人,哪來的王朝更迭?
蘇令瑜想告訴劉寶傷的答案,不言自明。
李旦不可能像劉寶傷所希望的一樣行事,不光他不可能,接下來有機會繼位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所有人都明白怎樣做於大局、於生民而言是對的,但誰也不會那麽選擇。
他們關心的是江山,不是天下。
劉寶傷收緊了搭在膝頭的手,但在這無意識的動作背後,她內心卻十分平靜,甚至遠比她自己所預料的還要平靜。
劉寶傷無話可說。
蘇令瑜也疲倦了,道:“你迴去吧,我的話已經說完了。”
其實這一席話原本都不必說,劉寶傷隻怕早就想明白了。可她即便入朝局磨礪多年,也還是有種不可理喻的孩子心性,覺得這些不願意接受的事,大可以迴避著,等待大人來為她解決。
不過她這毛病想必很快就會改正了。
因為唯一能給她拿主意的蘇令瑜,已經快要不行了。
從吐蕃迴來以後,或許是過度的舟車勞頓,蘇令瑜能感覺到自己頭痛發作得愈發頻繁,視力也差了起來。蘇細薇侍候在太平身邊,能接觸到不少珍奇補物,太平正值年富力強的時候,用不到,便拿來作恩賞,蘇細薇每每把這些藥材補品拿到手,都第一時間送到相府去,太平也從不問她什麽。
隻是她不通醫術不知道,這些東西多半對蘇令瑜沒用。
連白玉薔都開始關心蘇令瑜。
洛陽下起今冬第一場雪的時候,蘇令瑜站在太初宮最高的樓閣上,看著番邦屬國為感念武曌治國功德,自發為她修建的天壇高塔在洛陽城的中心完成最後的蓋頂。這項浩大的工程耗時多年,傾財力無數,哪怕是蘇令瑜,也從沒見過這樣高的建築。
直指天幕。
隻是這加蓋過後,也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白玉薔歎氣道:“越高的東西越容易塌,不知建和毀哪個更費力。”
蘇令瑜沒迴答她,她自顧自道:“我已給師父去了信,你考不考慮辭官卸任,去安心養病?我跟師父詳細說了你的情況了,她說現在開始靜養,還是有機會多活幾年的。”
“多活少活那幾年,有什麽區別?”蘇領瑜嗤笑,“你犯不著這時候還跟我耍心眼,我就算活不了多久,也要死在洛陽,死在宰相的位置上。”
她如果病退,那鳳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也要緊跟著病退了。
“你何必幹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白玉薔語氣冷淡下來,“我跟你講的話,有時候是為自己算計,但也不見得就不是為你著想。你給陛下上那折子,你以為她看見會高興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