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二十啷當歲人該有的狀態
大隱隱於市,道觀值三億 作者:貳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確實。”
徐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然而,如果再說的誇張些。
拿所謂的“有可能成為大天師”這樣的話描述來形容陽明先生,恐怕連褒獎都算不上!
因為這種說法完全建立在一種極為狹隘且單一的評價機製之上。
正如徐行之前思考的,在誰的立場上才代表公平的話題。
說到底。
認為王陽明如果選擇一心修道,或許成就會更高的結論。
所立足的角度也僅僅局限於兩人身為修道者的身份罷了… …
這就好比一個普通的清潔工。
偶然間得知一位上市企業的總裁,每日都淩晨四點起床,隻睡幾個小時。
還能兢兢業業、有條不紊地處理完所有繁重的工作任務。
於是乎,這位清潔工便想當然地認為:
“哇塞,以人家的心性和毅力,這不得橫掃兩條街啊?”
如此荒誕不經的想法啼笑皆非麽,是的,或許那些特立獨行的人也是這樣認知外界的流言蜚語的。
誠然,從本質上來說。
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存在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一旦心中產生了相互比較的念頭,那就意味著在潛意識深處已經不自覺地區分了各種職業和人的尊貴與卑微… …
身為“兩個半”聖人之一。
盡管這一評判標準存在諸多爭議,甚至有人認為那所謂的“半個”降低了該評價的含金量。
但毋庸置疑的事實是,陽明先生所具備的影響力壓根無需依靠“天師”這樣的稱謂來增添光彩。
要知道,陽明先生可不隻是在學術方麵頗有造詣。
於軍事、政治、教育以及思想等眾多領域皆有著非凡的成就。
就拿他平定宸濠之亂、寧王之亂等一係列戰役來說吧。
這些功績無疑為國家的安穩立下了汗馬功勞。
倘若沒有他的挺身而出,華夏那段曆史或許早就徹底改寫了。
而且。
陽明先生的思想與行為完美地詮釋了儒家所倡導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準則。
正因如此,他才得以被世人尊崇為聖人。
這可是世人普遍公認的。
而不是一道諭旨、一個教派,出於各種目的把一個人抬到的神的位置。
這種深入人心的東西,不比所謂的大天師牛逼的多?!
假如可以讓陽明先生作出選擇。
一邊是成為高高在上、神龕裏供奉的泥塑。
另一邊則是戰死沙場、為民請命。
想必他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畢竟,對於這般心懷天下、追求真理之人而言,能夠從始至終貫徹自己的信念,可遠比接受空洞的膜拜要有意義得多!
修道之人… …
除了活得稍微久一些,武力值稍微高一些。
還是不要來碰瓷了。
有的人,哪怕活的時間再長,也比不過人家波瀾壯闊人生中的一瞬。
這個想法剛一升起。
不知道為何,徐行腦子裏立馬浮現出一個模糊的’山主’影子。
“不過是苟延殘喘、寄居在社會陰暗角落的一隻老鼠罷了。”
徐行輕蔑一笑,暗啐一口唾沫。
自己怎麽能把王聖和這種垃圾放在一起比較?
簡直是罪過罪過… …
看著書本封麵上王陽明的畫像。
徐行隨手從中間翻開手裏的《傳習錄》,一行楷體印刷的公正小字,不由映入眼簾:
“人之心體,本無不明,而氣拘物蔽,鮮有不昏。非學問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則善惡之機,真妄之辨,不能自覺,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勝言者矣。蓋??沿舊說之弊,不可以不辨也。”
徐行神色一頓。
“不能以眼裏看到的善惡真假而縱情恣意麽?”
一時間,又想到曾將軍離別前拋給自己的那個問題:
可你能保證你以後對的起身上這身衣服嗎?
“三齊,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什麽?”
“沒事兒,隻是想明白了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
“哦。”
… …
———————————————
你還別說。
雖然上午人來道觀的比較少。
可到了下午,人流明顯變多了些。
雖然來的大都是周邊的街坊鄰居們… …
徐行站在大殿前一臉為難的被大爺大媽們圍住:
“劉大爺!您怎麽又拿榴蓮來啊,這個多貴啊,留著自己賣吧!”
“唉,攤子上就剩這兩個了,來人都覺著是挑剩下的賣不出去,幹脆給你拿來了。”
劉大爺不由分說,把榴蓮就往供桌上一放。
徐行張了張嘴,苦笑連連。
眼見著另一位大媽又遞過來一個活蹦亂跳的黑袋子,徐行連忙勸道:
“李大媽魚是真不行!”
“唉,你小子可別蒙我,這麽多年了你以為我不懂啊,除了烏魚、鱔魚、甲魚和鯉魚,沒見著你師父有忌諱的,再說了我這是海鱸魚,和你那忌諱八杆子打不著!”
李大媽也是一樣,把魚往地上一放就立刻背過手去。
像是生怕袋子裏的魚還能跳迴到他手裏一般。
“唉?餘阿姨… …你們怎麽都來了?”
“哦,正好路過,看著掛牌子了就進來瞧瞧,本來要給我兒媳那送點蔬菜的,那知道兩個人都不在家,拿迴去又怕蔫了,幹脆扔你這兒了,你可別嫌棄哈。”
… …
一下午的時間。
徐行都在各位大爺大媽的熱情招唿下度過忙的個,不亦樂乎。
他隻得把人全部請進偏殿,一個個的給人把完脈後才放他們離開。
臨離別還一人送了些自己煉製的丹藥。
看著徐行忙碌的身影。
院子裏拎著掃帚的老曾頭拱了拱身旁的老陳頭:
“唉,我說,老陳頭你有沒有覺著今天的徐掌門好像有些不一樣了,貌似… …沒有那麽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了?”
“呃,怎麽說呢。”
老陳頭隔著保安帽撓了撓頭:
“我反而覺得這樣才更有生氣,這才像是二十啷當歲的人該有的狀態。”
… …
… …
———————————————
徐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然而,如果再說的誇張些。
拿所謂的“有可能成為大天師”這樣的話描述來形容陽明先生,恐怕連褒獎都算不上!
因為這種說法完全建立在一種極為狹隘且單一的評價機製之上。
正如徐行之前思考的,在誰的立場上才代表公平的話題。
說到底。
認為王陽明如果選擇一心修道,或許成就會更高的結論。
所立足的角度也僅僅局限於兩人身為修道者的身份罷了… …
這就好比一個普通的清潔工。
偶然間得知一位上市企業的總裁,每日都淩晨四點起床,隻睡幾個小時。
還能兢兢業業、有條不紊地處理完所有繁重的工作任務。
於是乎,這位清潔工便想當然地認為:
“哇塞,以人家的心性和毅力,這不得橫掃兩條街啊?”
如此荒誕不經的想法啼笑皆非麽,是的,或許那些特立獨行的人也是這樣認知外界的流言蜚語的。
誠然,從本質上來說。
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存在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一旦心中產生了相互比較的念頭,那就意味著在潛意識深處已經不自覺地區分了各種職業和人的尊貴與卑微… …
身為“兩個半”聖人之一。
盡管這一評判標準存在諸多爭議,甚至有人認為那所謂的“半個”降低了該評價的含金量。
但毋庸置疑的事實是,陽明先生所具備的影響力壓根無需依靠“天師”這樣的稱謂來增添光彩。
要知道,陽明先生可不隻是在學術方麵頗有造詣。
於軍事、政治、教育以及思想等眾多領域皆有著非凡的成就。
就拿他平定宸濠之亂、寧王之亂等一係列戰役來說吧。
這些功績無疑為國家的安穩立下了汗馬功勞。
倘若沒有他的挺身而出,華夏那段曆史或許早就徹底改寫了。
而且。
陽明先生的思想與行為完美地詮釋了儒家所倡導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準則。
正因如此,他才得以被世人尊崇為聖人。
這可是世人普遍公認的。
而不是一道諭旨、一個教派,出於各種目的把一個人抬到的神的位置。
這種深入人心的東西,不比所謂的大天師牛逼的多?!
假如可以讓陽明先生作出選擇。
一邊是成為高高在上、神龕裏供奉的泥塑。
另一邊則是戰死沙場、為民請命。
想必他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畢竟,對於這般心懷天下、追求真理之人而言,能夠從始至終貫徹自己的信念,可遠比接受空洞的膜拜要有意義得多!
修道之人… …
除了活得稍微久一些,武力值稍微高一些。
還是不要來碰瓷了。
有的人,哪怕活的時間再長,也比不過人家波瀾壯闊人生中的一瞬。
這個想法剛一升起。
不知道為何,徐行腦子裏立馬浮現出一個模糊的’山主’影子。
“不過是苟延殘喘、寄居在社會陰暗角落的一隻老鼠罷了。”
徐行輕蔑一笑,暗啐一口唾沫。
自己怎麽能把王聖和這種垃圾放在一起比較?
簡直是罪過罪過… …
看著書本封麵上王陽明的畫像。
徐行隨手從中間翻開手裏的《傳習錄》,一行楷體印刷的公正小字,不由映入眼簾:
“人之心體,本無不明,而氣拘物蔽,鮮有不昏。非學問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則善惡之機,真妄之辨,不能自覺,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勝言者矣。蓋??沿舊說之弊,不可以不辨也。”
徐行神色一頓。
“不能以眼裏看到的善惡真假而縱情恣意麽?”
一時間,又想到曾將軍離別前拋給自己的那個問題:
可你能保證你以後對的起身上這身衣服嗎?
“三齊,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什麽?”
“沒事兒,隻是想明白了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
“哦。”
… …
———————————————
你還別說。
雖然上午人來道觀的比較少。
可到了下午,人流明顯變多了些。
雖然來的大都是周邊的街坊鄰居們… …
徐行站在大殿前一臉為難的被大爺大媽們圍住:
“劉大爺!您怎麽又拿榴蓮來啊,這個多貴啊,留著自己賣吧!”
“唉,攤子上就剩這兩個了,來人都覺著是挑剩下的賣不出去,幹脆給你拿來了。”
劉大爺不由分說,把榴蓮就往供桌上一放。
徐行張了張嘴,苦笑連連。
眼見著另一位大媽又遞過來一個活蹦亂跳的黑袋子,徐行連忙勸道:
“李大媽魚是真不行!”
“唉,你小子可別蒙我,這麽多年了你以為我不懂啊,除了烏魚、鱔魚、甲魚和鯉魚,沒見著你師父有忌諱的,再說了我這是海鱸魚,和你那忌諱八杆子打不著!”
李大媽也是一樣,把魚往地上一放就立刻背過手去。
像是生怕袋子裏的魚還能跳迴到他手裏一般。
“唉?餘阿姨… …你們怎麽都來了?”
“哦,正好路過,看著掛牌子了就進來瞧瞧,本來要給我兒媳那送點蔬菜的,那知道兩個人都不在家,拿迴去又怕蔫了,幹脆扔你這兒了,你可別嫌棄哈。”
… …
一下午的時間。
徐行都在各位大爺大媽的熱情招唿下度過忙的個,不亦樂乎。
他隻得把人全部請進偏殿,一個個的給人把完脈後才放他們離開。
臨離別還一人送了些自己煉製的丹藥。
看著徐行忙碌的身影。
院子裏拎著掃帚的老曾頭拱了拱身旁的老陳頭:
“唉,我說,老陳頭你有沒有覺著今天的徐掌門好像有些不一樣了,貌似… …沒有那麽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了?”
“呃,怎麽說呢。”
老陳頭隔著保安帽撓了撓頭:
“我反而覺得這樣才更有生氣,這才像是二十啷當歲的人該有的狀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