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蒙巴頓的折中計劃
“霸王行動”一旦開始進行,印度這邊發起阿薩姆攻擊行動後時,美國政府就算得到了消息,那些早已踏上法國大陸、正在指揮部隊激烈交戰的美軍高層,恐怕也難以立刻下令讓自己的士兵停止當前的作戰行動吧。
畢竟,霸王行動可是美軍策劃了快一年時間,且對歐洲戰場盟國方麵有著決定性的軍事行動,總不會為了發生在亞洲的一次小規模衝突而停止吧。
計劃好之後,蒙巴頓又給丘吉爾發去了電報,首先勸說首相此時對出兵緬甸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美國方麵絕對不會放任盟國內部發生內亂的,臨近的中國政府也不會同意緬甸再次淪為大英帝國的實力。
此時正高舉自由公正大旗,在全世界麵前展現自己民主一麵的美國,一定會對此有所表示,掐斷對英國的援助還是輕的,說不定美軍會親自下場緬甸,阻止英印軍隊的行動。
在給首相的電報中,蒙巴頓最後寫道:“如果事情到了這一步,一切將會變得不可控製。不要說緬甸,就連馬來半島、印度,都可能會丟失,真就是芝麻丟了,西瓜也丟了,大英帝國在遠東什麽也就沒有了。”
詳細規劃後,蒙巴頓迅速起草並向丘吉爾發送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電報。他在電文中先是苦口婆心地勸說首相對於當下出兵緬甸這一決策要慎重考慮,因為無論是從現實情況還是盟友角度來看,此舉都是不明智且難以實現的。
蒙巴頓著重指出,美國作為盟國中的重要一方,絕不會坐視盟國內部出現混亂和爭端而置之不理。他們對於維護國際秩序和穩定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尤其是當涉及到地區衝突時更是如此。
而且,與緬甸相鄰的中國政府同樣不會輕易允許這個國家再度落入大英帝國的掌控之中。畢竟,當前的世界局勢下,各國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
此外,蒙巴頓還強調道,此刻正大力宣揚自由、公正理念,並積極在全球範圍內展示其民主形象的美國,必然會針對英國出兵緬甸一事做出明確表態。最輕微的後果或許隻是切斷對英國的軍事援助,但更糟糕的情況極有可能是美軍直接介入緬甸局勢,以強硬手段阻止英印軍隊的任何行動。
在這份發給首相的電報結尾處,蒙巴頓憂心忡忡地寫道:“尊敬的首相大人,如果事態真的發展到這種無法收拾的地步,那麽所有的一切都將超出我們的控製範圍。不僅是緬甸,甚至連馬來半島和印度這些原本屬於大英帝國勢力範圍的重要區域,恐怕都會相繼失去。
屆時,我們就如同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一般得不償失,大英帝國在遠東地區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啊!
相反,對阿薩姆地區的用兵,一來範圍小,不會讓美國人有太大的反應,二來緬甸在這一地區的軍隊人數不會太大,我們隻需派出一個軍的兵力,就能快速決解決他們。戰鬥在短期結束,美國人就算是想幫助緬甸也來不及,這樣也算是出一口惡氣。”
與此相反,如果隻是奪迴阿薩姆地區,結果可能會好很多。
首先,對阿薩姆的行動所涉及範圍相對較小,不至於引起美國方麵過度強烈的反應和幹預。其二,據我方掌握的情報來看,緬甸在該地區部署的軍隊規模並不怎麽多,我方隻需要派遣一個軍的兵力前去征討,就完全迅速地將他們擊潰並解決掉整個戰事。
由於整個戰鬥會在短期內結束,即使美國人有心想要援助緬甸一方,但恐怕也是鞭長莫及、為時已晚了。如此一來,既能奪迴阿薩姆地區,又能讓首相閣下出一口惡氣,豈不是兩全其美?”
看完蒙巴頓的電報,丘吉爾心下雖有不甘,但也清楚蒙巴頓的想法是正確的,用武力奪取緬甸的控製權,戰鬥若不能在短期結束,一定會會引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幹涉。
美國人是否出兵很難說,但那個討厭的光頭,一定會出兵支援緬甸的,加上美國人要是斷了在印度方麵的援助,確實是有些不好。
當丘吉爾看完蒙巴頓發來的那封電報之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不甘情緒。然而,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不得不承認蒙巴頓的做法和考慮其實是當下最明智且正確的選擇。
若是憑借武力強行去奪取緬甸的控製權,這場戰鬥一旦無法在短期內畫上句號,那麽必然將會引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介入與幹涉。美國人究竟會不會直接出兵參戰,這一點還真不太好說。可是,一想到那個令人厭惡至極的光頭,丘吉爾就可以肯定,這個家夥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派出軍隊支援緬甸。
更糟糕的是,如果因為這件事情惹惱了美國人,導致他們斷絕了對印度方麵的援助,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啊!畢竟,英國想要奪迴馬來半島,少不了美國人的幫助,特別是軍火物資方麵,倘若失去了來自美國的支持和資源補給,進攻馬來半島,隻憑借印度軍隊是絕對不可能的。
看來,南亞緬甸事情,隻能如此了!
強壓下心頭的不甘,丘吉爾隻能讓人迴電給蒙巴頓:一切以閣下的意見為準執行!我隻希望奪取阿薩姆的動作要快,不要給美國人指責我們的借口!
接到丘吉爾的迴電以後,蒙巴頓立即找來了印度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將自己的計劃(他沒有說是首相的想法)說了出來,要求其在一天之內製定出詳細的進攻計劃。
奧金萊克雖然對此感到很是吃驚和不解,作為一位沙場老將,該有的眼光和思路還是有的,雖然不想承擔在盟軍內部製造衝突的罪魁禍首,但作為下屬,他也隻能執行,帶著任務迴司令部製定作戰計劃去了。
“霸王行動”一旦開始進行,印度這邊發起阿薩姆攻擊行動後時,美國政府就算得到了消息,那些早已踏上法國大陸、正在指揮部隊激烈交戰的美軍高層,恐怕也難以立刻下令讓自己的士兵停止當前的作戰行動吧。
畢竟,霸王行動可是美軍策劃了快一年時間,且對歐洲戰場盟國方麵有著決定性的軍事行動,總不會為了發生在亞洲的一次小規模衝突而停止吧。
計劃好之後,蒙巴頓又給丘吉爾發去了電報,首先勸說首相此時對出兵緬甸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美國方麵絕對不會放任盟國內部發生內亂的,臨近的中國政府也不會同意緬甸再次淪為大英帝國的實力。
此時正高舉自由公正大旗,在全世界麵前展現自己民主一麵的美國,一定會對此有所表示,掐斷對英國的援助還是輕的,說不定美軍會親自下場緬甸,阻止英印軍隊的行動。
在給首相的電報中,蒙巴頓最後寫道:“如果事情到了這一步,一切將會變得不可控製。不要說緬甸,就連馬來半島、印度,都可能會丟失,真就是芝麻丟了,西瓜也丟了,大英帝國在遠東什麽也就沒有了。”
詳細規劃後,蒙巴頓迅速起草並向丘吉爾發送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電報。他在電文中先是苦口婆心地勸說首相對於當下出兵緬甸這一決策要慎重考慮,因為無論是從現實情況還是盟友角度來看,此舉都是不明智且難以實現的。
蒙巴頓著重指出,美國作為盟國中的重要一方,絕不會坐視盟國內部出現混亂和爭端而置之不理。他們對於維護國際秩序和穩定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尤其是當涉及到地區衝突時更是如此。
而且,與緬甸相鄰的中國政府同樣不會輕易允許這個國家再度落入大英帝國的掌控之中。畢竟,當前的世界局勢下,各國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
此外,蒙巴頓還強調道,此刻正大力宣揚自由、公正理念,並積極在全球範圍內展示其民主形象的美國,必然會針對英國出兵緬甸一事做出明確表態。最輕微的後果或許隻是切斷對英國的軍事援助,但更糟糕的情況極有可能是美軍直接介入緬甸局勢,以強硬手段阻止英印軍隊的任何行動。
在這份發給首相的電報結尾處,蒙巴頓憂心忡忡地寫道:“尊敬的首相大人,如果事態真的發展到這種無法收拾的地步,那麽所有的一切都將超出我們的控製範圍。不僅是緬甸,甚至連馬來半島和印度這些原本屬於大英帝國勢力範圍的重要區域,恐怕都會相繼失去。
屆時,我們就如同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一般得不償失,大英帝國在遠東地區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啊!
相反,對阿薩姆地區的用兵,一來範圍小,不會讓美國人有太大的反應,二來緬甸在這一地區的軍隊人數不會太大,我們隻需派出一個軍的兵力,就能快速決解決他們。戰鬥在短期結束,美國人就算是想幫助緬甸也來不及,這樣也算是出一口惡氣。”
與此相反,如果隻是奪迴阿薩姆地區,結果可能會好很多。
首先,對阿薩姆的行動所涉及範圍相對較小,不至於引起美國方麵過度強烈的反應和幹預。其二,據我方掌握的情報來看,緬甸在該地區部署的軍隊規模並不怎麽多,我方隻需要派遣一個軍的兵力前去征討,就完全迅速地將他們擊潰並解決掉整個戰事。
由於整個戰鬥會在短期內結束,即使美國人有心想要援助緬甸一方,但恐怕也是鞭長莫及、為時已晚了。如此一來,既能奪迴阿薩姆地區,又能讓首相閣下出一口惡氣,豈不是兩全其美?”
看完蒙巴頓的電報,丘吉爾心下雖有不甘,但也清楚蒙巴頓的想法是正確的,用武力奪取緬甸的控製權,戰鬥若不能在短期結束,一定會會引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幹涉。
美國人是否出兵很難說,但那個討厭的光頭,一定會出兵支援緬甸的,加上美國人要是斷了在印度方麵的援助,確實是有些不好。
當丘吉爾看完蒙巴頓發來的那封電報之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不甘情緒。然而,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不得不承認蒙巴頓的做法和考慮其實是當下最明智且正確的選擇。
若是憑借武力強行去奪取緬甸的控製權,這場戰鬥一旦無法在短期內畫上句號,那麽必然將會引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介入與幹涉。美國人究竟會不會直接出兵參戰,這一點還真不太好說。可是,一想到那個令人厭惡至極的光頭,丘吉爾就可以肯定,這個家夥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派出軍隊支援緬甸。
更糟糕的是,如果因為這件事情惹惱了美國人,導致他們斷絕了對印度方麵的援助,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啊!畢竟,英國想要奪迴馬來半島,少不了美國人的幫助,特別是軍火物資方麵,倘若失去了來自美國的支持和資源補給,進攻馬來半島,隻憑借印度軍隊是絕對不可能的。
看來,南亞緬甸事情,隻能如此了!
強壓下心頭的不甘,丘吉爾隻能讓人迴電給蒙巴頓:一切以閣下的意見為準執行!我隻希望奪取阿薩姆的動作要快,不要給美國人指責我們的借口!
接到丘吉爾的迴電以後,蒙巴頓立即找來了印度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將自己的計劃(他沒有說是首相的想法)說了出來,要求其在一天之內製定出詳細的進攻計劃。
奧金萊克雖然對此感到很是吃驚和不解,作為一位沙場老將,該有的眼光和思路還是有的,雖然不想承擔在盟軍內部製造衝突的罪魁禍首,但作為下屬,他也隻能執行,帶著任務迴司令部製定作戰計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