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東條英機的幻想
英印軍隊對下雅魯藏布江地區的進攻,在同盟國一方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在敵對的軸心國一側,同樣引起了一行國家和人的關注。
在日本,首相位置已經岌岌可危的東條英機,似乎從這一事件中看到了一絲轉機,急急忙忙的將自己的心腹、國務相和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派往了南亞,企圖和緬甸曼德勒政府進行接觸,為日本在南亞尋找一個有力的支撐點。
隨著美國軍隊在太平洋的發力,日本陸海軍敗象突顯,日本和南洋南亞地區的海上物資運輸通道隨時有被美軍切斷的可能。若海上運輸通道被切斷,不但南洋的石油和各種戰略物資無法運迴日本,日本國內生產的軍火物資也無法運到南洋南方軍手裏,那時將滿盤皆輸。
為了保證在海上運輸通道切斷以後,日本還能維持到南洋南亞的運輸線路,東條英機命令大本營製定了“一號作戰”行動計劃,命令在華日軍打通縱貫大陸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交通線,擺脫美國海軍的封鎖,使困於南洋的日軍獲得補給,也能夠使用南洋的戰略物資運迴日本。
第一階段的行動已經結束,華北日軍已經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打通了平漢鐵路中段,南麵打通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戰鬥還在進行,從目前的戰勢來看你,似乎還不錯,但東條英機內心卻依舊很擔心,因為美國海軍的進攻速度,似乎比大本營預估的要快一些。
為此,東條首相開始尋思新的辦法,看能不能讓南方軍從南部發動進攻,配合華中方麵的第十一軍,南北夾擊,早些結束戰鬥。
可南方軍方麵,寺內壽一對此叫苦連天,說根本就抽調不出兵力來參與配合,南方軍司令部還發來了一個參謀會議文件,說明要想從南方廣西和雲南方麵進攻中國,南方軍至少要組織五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參與,且有空軍方向的協助,要不然根本就於事無補。
東條英機在看完這份會議記錄之後,也明白南方軍司令部的建議是對的,可想要南方軍從太平洋戰場抽調兵力,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要說五個師團,五個大隊都不可能!無奈,此時隻能作罷,打通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戰鬥,還得靠橫山勇自己。
正當東條英機放棄這一想法時,同盟國內部卻爆發了內鬥,英印軍隊和緬甸軍隊打起來了,這就讓東條英機眼前一亮,這不是雪中送炭,天賜良機嗎!
在東條英機等日本高層看來,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為了全亞洲人民的幸福,趕走白人統治,實現亞洲自由的最好策略。緬甸等東南亞地區,一直被英法美等西方列強殖民,日本提出的“大東亞新秩序”,就是趕走西方列強,在這些地區建立自給自足的“東亞安定圈”。
東條英機認為,剛剛獨立不久的緬甸,如今卻再次遭受來自英國那蠻橫無理的進攻!這一事實清晰地揭示出一個殘酷的真相:西方列強們壓根兒就未曾將亞洲國家所渴望的獨立與自由真正放在眼中!他們隻在乎自身利益的擴張與掠奪,對其他地區人民的訴求視若無睹。
在這樣時局下,亞洲各國必須深刻認識到唯有依靠自己團結起來共同奮鬥,才有可能拯救自身於水火之中。盡管日本曾經與緬甸之間產生過一些不太友好的過往事件,但那些都已成為曆史的塵埃。
畢竟,日本與緬甸同屬亞洲大家庭中的一員,麵對西方列強的欺壓,理應摒棄前嫌、攜手合作。如果緬甸方麵答應,日本可以將泰國西部靠近緬甸的清邁地區劃給緬甸。且在戰爭結束後,將馬來半島泰國的部分領土也全部交由緬甸管理。
有這樣的領土誘惑,加上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亞洲人自己管理亞洲的政治引導,東條認為好處足夠大,所以,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國務相和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秘密前往曼德勒,會見緬甸元首,希望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緬甸加入軸心國陣營,共同反對英美西方國家。
日本內閣中的“國務相”,是指在內閣中協助首相及其他大臣處理政務的官員。他們通常被稱為“大臣”或“相”,在內閣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而內閣企劃院總裁,則是負責製定和實施國家戰略計劃,包括軍事和經濟的總體規劃,是專門負責在戰爭期間進行經濟動員的中央組織。
鈴木貞一是一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和法西斯分子,這家夥在領導日本進行戰爭動員、發動侵華戰爭等方麵起過重要作用。他雖然不處於決策人的地位,但由於他熱衷於政治活動,並富於謀略,善用權術,因此深受天皇的信賴和寵愛。
所以,無論是日本國內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或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還是在國外日本挑起侵略戰爭的地方,幾乎到處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因此,西方國家的新聞記者稱唿他為“到處活躍的鈴木”。
這家夥又是一個“中國通”。北伐時期,憑借其和蔣某人日本軍校同學關係,擔任過軍事顧問。在日本國內,他創建過“中國問題研究會”,出任過陸軍省軍務局中國班班長,興亞院的政務部長,專門負責對中國淪陷區進行殘酷、野蠻的工商統製和經濟掠奪。
由此可見鈴木貞一在日本政府內的重要性,能把他派出來和緬甸方麵進行秘密溝通,也不知道是東條英機很看重這件事,還是感覺到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病急亂投醫了。
六月九日,就在印緬衝突爆發後的第二天,鈴木貞一和兩位隨從,急急忙忙地登上大本營為他們準備的一架小型軍用運輸機,離開東京飛往台灣,然後又從台灣坐飛機飛到泰國的曼穀。
九日晚上八點二十許,緬甸毛淡棉附近的泰緬鐵路,兩國交界的邊境附近,負責守衛的第十三師三十七團一營戰士,抓到了一名沿鐵路線而來,手舉白旗的日軍士兵。
英印軍隊對下雅魯藏布江地區的進攻,在同盟國一方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在敵對的軸心國一側,同樣引起了一行國家和人的關注。
在日本,首相位置已經岌岌可危的東條英機,似乎從這一事件中看到了一絲轉機,急急忙忙的將自己的心腹、國務相和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派往了南亞,企圖和緬甸曼德勒政府進行接觸,為日本在南亞尋找一個有力的支撐點。
隨著美國軍隊在太平洋的發力,日本陸海軍敗象突顯,日本和南洋南亞地區的海上物資運輸通道隨時有被美軍切斷的可能。若海上運輸通道被切斷,不但南洋的石油和各種戰略物資無法運迴日本,日本國內生產的軍火物資也無法運到南洋南方軍手裏,那時將滿盤皆輸。
為了保證在海上運輸通道切斷以後,日本還能維持到南洋南亞的運輸線路,東條英機命令大本營製定了“一號作戰”行動計劃,命令在華日軍打通縱貫大陸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交通線,擺脫美國海軍的封鎖,使困於南洋的日軍獲得補給,也能夠使用南洋的戰略物資運迴日本。
第一階段的行動已經結束,華北日軍已經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打通了平漢鐵路中段,南麵打通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戰鬥還在進行,從目前的戰勢來看你,似乎還不錯,但東條英機內心卻依舊很擔心,因為美國海軍的進攻速度,似乎比大本營預估的要快一些。
為此,東條首相開始尋思新的辦法,看能不能讓南方軍從南部發動進攻,配合華中方麵的第十一軍,南北夾擊,早些結束戰鬥。
可南方軍方麵,寺內壽一對此叫苦連天,說根本就抽調不出兵力來參與配合,南方軍司令部還發來了一個參謀會議文件,說明要想從南方廣西和雲南方麵進攻中國,南方軍至少要組織五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參與,且有空軍方向的協助,要不然根本就於事無補。
東條英機在看完這份會議記錄之後,也明白南方軍司令部的建議是對的,可想要南方軍從太平洋戰場抽調兵力,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要說五個師團,五個大隊都不可能!無奈,此時隻能作罷,打通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戰鬥,還得靠橫山勇自己。
正當東條英機放棄這一想法時,同盟國內部卻爆發了內鬥,英印軍隊和緬甸軍隊打起來了,這就讓東條英機眼前一亮,這不是雪中送炭,天賜良機嗎!
在東條英機等日本高層看來,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為了全亞洲人民的幸福,趕走白人統治,實現亞洲自由的最好策略。緬甸等東南亞地區,一直被英法美等西方列強殖民,日本提出的“大東亞新秩序”,就是趕走西方列強,在這些地區建立自給自足的“東亞安定圈”。
東條英機認為,剛剛獨立不久的緬甸,如今卻再次遭受來自英國那蠻橫無理的進攻!這一事實清晰地揭示出一個殘酷的真相:西方列強們壓根兒就未曾將亞洲國家所渴望的獨立與自由真正放在眼中!他們隻在乎自身利益的擴張與掠奪,對其他地區人民的訴求視若無睹。
在這樣時局下,亞洲各國必須深刻認識到唯有依靠自己團結起來共同奮鬥,才有可能拯救自身於水火之中。盡管日本曾經與緬甸之間產生過一些不太友好的過往事件,但那些都已成為曆史的塵埃。
畢竟,日本與緬甸同屬亞洲大家庭中的一員,麵對西方列強的欺壓,理應摒棄前嫌、攜手合作。如果緬甸方麵答應,日本可以將泰國西部靠近緬甸的清邁地區劃給緬甸。且在戰爭結束後,將馬來半島泰國的部分領土也全部交由緬甸管理。
有這樣的領土誘惑,加上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亞洲人自己管理亞洲的政治引導,東條認為好處足夠大,所以,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國務相和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秘密前往曼德勒,會見緬甸元首,希望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緬甸加入軸心國陣營,共同反對英美西方國家。
日本內閣中的“國務相”,是指在內閣中協助首相及其他大臣處理政務的官員。他們通常被稱為“大臣”或“相”,在內閣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而內閣企劃院總裁,則是負責製定和實施國家戰略計劃,包括軍事和經濟的總體規劃,是專門負責在戰爭期間進行經濟動員的中央組織。
鈴木貞一是一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和法西斯分子,這家夥在領導日本進行戰爭動員、發動侵華戰爭等方麵起過重要作用。他雖然不處於決策人的地位,但由於他熱衷於政治活動,並富於謀略,善用權術,因此深受天皇的信賴和寵愛。
所以,無論是日本國內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或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還是在國外日本挑起侵略戰爭的地方,幾乎到處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因此,西方國家的新聞記者稱唿他為“到處活躍的鈴木”。
這家夥又是一個“中國通”。北伐時期,憑借其和蔣某人日本軍校同學關係,擔任過軍事顧問。在日本國內,他創建過“中國問題研究會”,出任過陸軍省軍務局中國班班長,興亞院的政務部長,專門負責對中國淪陷區進行殘酷、野蠻的工商統製和經濟掠奪。
由此可見鈴木貞一在日本政府內的重要性,能把他派出來和緬甸方麵進行秘密溝通,也不知道是東條英機很看重這件事,還是感覺到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病急亂投醫了。
六月九日,就在印緬衝突爆發後的第二天,鈴木貞一和兩位隨從,急急忙忙地登上大本營為他們準備的一架小型軍用運輸機,離開東京飛往台灣,然後又從台灣坐飛機飛到泰國的曼穀。
九日晚上八點二十許,緬甸毛淡棉附近的泰緬鐵路,兩國交界的邊境附近,負責守衛的第十三師三十七團一營戰士,抓到了一名沿鐵路線而來,手舉白旗的日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