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白宮的決定
華盛頓,早上九點許,白宮,總統辦公室。
接到丘吉爾電報的羅斯福一臉懵逼,以為這位在跟自己開玩笑--此前還說英國政府不清楚這件事,現在又突然談起此事,不但喊出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這個大口號,還要求對方釋放戰俘,停止軍事行動,難道這裏麵有自己不清楚的事情?
按了一下桌邊的門鈴,隨即就有一位侍從人員走了進來。
“馬上通知赫爾國務卿和情報局的多諾萬到我這裏來一下!”說完之後,他就靠在椅背上,開始思考丘吉爾這份電報的含義,以及美國政府能從裏麵獲取多少好處。
很快,國務卿赫爾和戰略情報局局長多諾萬先後到達了總統辦公室。最先到達的是赫爾,不過他並沒有一個人進去,而是等多諾萬到來之後兩個人才一起敲門進入了總統辦公室。
看到兩人進來,羅斯福沒有說話,隻是將手裏的電報放在桌子上,並往兩人所在的方向推了推,示意他們先看電報。
見狀,赫爾最先拿起電報看了起來,看完之後將其遞給身邊的多諾萬,這才開口道:“英國人的臉皮也真夠厚的,之前為此事我還發電報質問過他們,都被他們否認了,說如果有,那一定是緬甸一方先發起的。我們的記者第一時間就發迴消息,證明事件是英印一方主動挑釁,現在卻…”
“親愛的科德爾!此時討論究竟是誰先發起了挑釁已經沒有意義,既然英國人找我們調停,說明他們已經在這件事上吃了虧,而且是大虧,要不然以丘吉爾的性格,是不會發這份電報的。”
打斷赫爾的話,羅斯福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戰略情報局長,繼續開口道:“現在我最想知道的,南亞衝突的事情進展到底是什麽情況?英國人為什麽會要我們出麵,還要求對方停止軍事行動,難道說我們的緬甸小朋友,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打疼了丘吉爾?”
“您還真說對了總統閣下!接到您召見的時候,我正在閱讀從南亞傳迴的情報。據我們安插在加爾各達十四集團軍內部情報人員的報告,前去進攻阿薩姆地區的英印第四軍已經被緬軍包圍,而在英帕爾方向,也出現了戰火,似乎是緬甸從那裏發起了新的進攻。”
“哦!看來這一次英國人要吃虧了,有沒有包圍圈裏麵第四軍的詳細情報?”羅斯福饒有興趣地問道。
“目前還沒有準確地消息,不過這個軍已經和司令部失去了聯係,從這個情況來判斷,第四軍已經是兇多吉少,英國人現在要求我們出麵,阻止緬甸停止軍事行動,說明局勢對他們來說已經很嚴峻了!如果緬甸軍方在英帕爾方向發動攻擊,說明他們先前發的那份聲明所說是真。”
“他們先前的聲明怎麽說?”總統問道。
“那份申明裏指出,若印度軍隊繼續對緬甸軍隊發動進攻,緬甸方麵將保留反擊的權利,且不限於眼下的實際控製線。”
看了一眼總統和國務卿,多諾萬繼續道:“這些話的重點就在於最後麵一句,‘不限於眼下的實際控製線’,這說明緬軍的進攻將會超過目前他們的實際控製範圍,所以我估計英帕爾將是緬軍要占領的下一個目標,這才是丘吉爾首相擔心的事情。”
幾人說話間,有人走進了總統辦公室,三人一看,原來是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作為總統辦公室的常客,加上又是總統的朋友,所以他進來一般是不需要敲門或者通報的。顯然,這位美國陸軍參謀長是聽到了什麽消息,主動過來的。
伸手給參謀長指了指桌上的電報,意思是讓他先看電報,羅斯福繼續問多諾萬道:“緬甸軍隊有實力挑戰英國在印度的力量嗎?”
緬甸才多大,又有多少人口?和印度相比,麵積可能隻是後者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而人口方麵,印度此時的人口接近3.8億,更是緬甸的十幾二十倍,況且緬甸才結束完戰爭,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出來,故而羅斯福有此一問。
“從緬甸反攻戰來看,緬甸軍隊的綜合戰鬥力是超過了印度軍隊的,就算和強悍的日本軍隊士兵相比,也不遑多讓。我想在局部戰場,或者兵力相對均衡的情況下,印度軍隊一定會輸。”
說到這裏,多諾萬看了一眼已經看完丘吉爾電報的馬歇爾,“緬甸軍隊戰鬥力這件事上,我想參謀長要比我更有發言權。”於是,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馬歇爾。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彈了彈手裏的電報紙,然後又將其放在桌子上後,馬歇爾這才開口道:“嗬嗬!說起緬甸軍隊的戰鬥力,還真不小看他們。從我們在緬甸軍隊中聯絡官寫上來的報告看,緬甸軍隊的戰鬥力是遠超印度軍隊的,這一點無論從士兵的服從性、戰鬥技能、堅毅程度等綜合素質來說,印度士兵是遠遠趕不上的。”
“這麽說吧,東亞的士兵,比如日本和中國軍隊,其個人頑強意誌,是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隻是中國士兵缺少營養和先進裝備而已。長期經受英國奴役統治的印度,其國民已經失去了站起來的勇氣,士兵也是一樣。”
說到此處,馬歇爾突然話鋒一轉,目光轉向羅斯福,語氣略帶疑惑地問道:“總統閣下,英國人發來的這份電報,著實很有意思,難不成他們已經在戰場的衝突中吃了虧,又或者局麵即將要失控?”
聽到馬歇爾如此發問,屋內的另外三人心領神會地相視一笑,顯然,對於這一事件眾人的看法竟是驚人的一致。畢竟,就憑丘吉爾那剛愎自用、不肯輕易低頭的個性,如果不是真的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怎會心甘情願地主動提出停戰呢?
此時,羅斯福環視了一圈在座的幾個人,然後緩緩開口道:“既然諸位都在這裏,不妨各抒己見,說說看此事我們應當如何做,既能有效地壓製戰後英國在亞洲的影響,又能夠確保美國自身利益實現最大化?”
華盛頓,早上九點許,白宮,總統辦公室。
接到丘吉爾電報的羅斯福一臉懵逼,以為這位在跟自己開玩笑--此前還說英國政府不清楚這件事,現在又突然談起此事,不但喊出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這個大口號,還要求對方釋放戰俘,停止軍事行動,難道這裏麵有自己不清楚的事情?
按了一下桌邊的門鈴,隨即就有一位侍從人員走了進來。
“馬上通知赫爾國務卿和情報局的多諾萬到我這裏來一下!”說完之後,他就靠在椅背上,開始思考丘吉爾這份電報的含義,以及美國政府能從裏麵獲取多少好處。
很快,國務卿赫爾和戰略情報局局長多諾萬先後到達了總統辦公室。最先到達的是赫爾,不過他並沒有一個人進去,而是等多諾萬到來之後兩個人才一起敲門進入了總統辦公室。
看到兩人進來,羅斯福沒有說話,隻是將手裏的電報放在桌子上,並往兩人所在的方向推了推,示意他們先看電報。
見狀,赫爾最先拿起電報看了起來,看完之後將其遞給身邊的多諾萬,這才開口道:“英國人的臉皮也真夠厚的,之前為此事我還發電報質問過他們,都被他們否認了,說如果有,那一定是緬甸一方先發起的。我們的記者第一時間就發迴消息,證明事件是英印一方主動挑釁,現在卻…”
“親愛的科德爾!此時討論究竟是誰先發起了挑釁已經沒有意義,既然英國人找我們調停,說明他們已經在這件事上吃了虧,而且是大虧,要不然以丘吉爾的性格,是不會發這份電報的。”
打斷赫爾的話,羅斯福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戰略情報局長,繼續開口道:“現在我最想知道的,南亞衝突的事情進展到底是什麽情況?英國人為什麽會要我們出麵,還要求對方停止軍事行動,難道說我們的緬甸小朋友,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打疼了丘吉爾?”
“您還真說對了總統閣下!接到您召見的時候,我正在閱讀從南亞傳迴的情報。據我們安插在加爾各達十四集團軍內部情報人員的報告,前去進攻阿薩姆地區的英印第四軍已經被緬軍包圍,而在英帕爾方向,也出現了戰火,似乎是緬甸從那裏發起了新的進攻。”
“哦!看來這一次英國人要吃虧了,有沒有包圍圈裏麵第四軍的詳細情報?”羅斯福饒有興趣地問道。
“目前還沒有準確地消息,不過這個軍已經和司令部失去了聯係,從這個情況來判斷,第四軍已經是兇多吉少,英國人現在要求我們出麵,阻止緬甸停止軍事行動,說明局勢對他們來說已經很嚴峻了!如果緬甸軍方在英帕爾方向發動攻擊,說明他們先前發的那份聲明所說是真。”
“他們先前的聲明怎麽說?”總統問道。
“那份申明裏指出,若印度軍隊繼續對緬甸軍隊發動進攻,緬甸方麵將保留反擊的權利,且不限於眼下的實際控製線。”
看了一眼總統和國務卿,多諾萬繼續道:“這些話的重點就在於最後麵一句,‘不限於眼下的實際控製線’,這說明緬軍的進攻將會超過目前他們的實際控製範圍,所以我估計英帕爾將是緬軍要占領的下一個目標,這才是丘吉爾首相擔心的事情。”
幾人說話間,有人走進了總統辦公室,三人一看,原來是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作為總統辦公室的常客,加上又是總統的朋友,所以他進來一般是不需要敲門或者通報的。顯然,這位美國陸軍參謀長是聽到了什麽消息,主動過來的。
伸手給參謀長指了指桌上的電報,意思是讓他先看電報,羅斯福繼續問多諾萬道:“緬甸軍隊有實力挑戰英國在印度的力量嗎?”
緬甸才多大,又有多少人口?和印度相比,麵積可能隻是後者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而人口方麵,印度此時的人口接近3.8億,更是緬甸的十幾二十倍,況且緬甸才結束完戰爭,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出來,故而羅斯福有此一問。
“從緬甸反攻戰來看,緬甸軍隊的綜合戰鬥力是超過了印度軍隊的,就算和強悍的日本軍隊士兵相比,也不遑多讓。我想在局部戰場,或者兵力相對均衡的情況下,印度軍隊一定會輸。”
說到這裏,多諾萬看了一眼已經看完丘吉爾電報的馬歇爾,“緬甸軍隊戰鬥力這件事上,我想參謀長要比我更有發言權。”於是,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馬歇爾。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彈了彈手裏的電報紙,然後又將其放在桌子上後,馬歇爾這才開口道:“嗬嗬!說起緬甸軍隊的戰鬥力,還真不小看他們。從我們在緬甸軍隊中聯絡官寫上來的報告看,緬甸軍隊的戰鬥力是遠超印度軍隊的,這一點無論從士兵的服從性、戰鬥技能、堅毅程度等綜合素質來說,印度士兵是遠遠趕不上的。”
“這麽說吧,東亞的士兵,比如日本和中國軍隊,其個人頑強意誌,是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隻是中國士兵缺少營養和先進裝備而已。長期經受英國奴役統治的印度,其國民已經失去了站起來的勇氣,士兵也是一樣。”
說到此處,馬歇爾突然話鋒一轉,目光轉向羅斯福,語氣略帶疑惑地問道:“總統閣下,英國人發來的這份電報,著實很有意思,難不成他們已經在戰場的衝突中吃了虧,又或者局麵即將要失控?”
聽到馬歇爾如此發問,屋內的另外三人心領神會地相視一笑,顯然,對於這一事件眾人的看法竟是驚人的一致。畢竟,就憑丘吉爾那剛愎自用、不肯輕易低頭的個性,如果不是真的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怎會心甘情願地主動提出停戰呢?
此時,羅斯福環視了一圈在座的幾個人,然後緩緩開口道:“既然諸位都在這裏,不妨各抒己見,說說看此事我們應當如何做,既能有效地壓製戰後英國在亞洲的影響,又能夠確保美國自身利益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