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古代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 作者:皮皮的小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百兩銀子在禹州買不起房,但可以租房、置辦家當,一口吃成不成胖子,一步步來。
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有做豆豉和皮蛋的手藝,若是這都混不下去,不如去種地。
“年前過去做好準備,爭取早日將生意做起來。”鄭氏滿臉笑容。
黃達成和鄭氏有信心能將生意做好,不說大富大貴起碼糊口不難,做好了還能給兒子們攢下一份家業。
“預祝小舅、舅母明年開門紅。”
“承國公爺吉言,外甥女婿,若非你給我們個安身之處,給我們口飯吃,我們這一家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大恩不言謝,這份恩情我們黃家永遠記在心裏。”
周誠什麽都不缺,要還他恩情太難。
“小舅別這麽說,你和舅母三位表弟幫了我不少。”
拋開親戚不談,黃家五口是老板最喜歡的員工,指哪兒打哪兒,且一心為老板利益考慮,不該說的話不說。
拿自己應當的那部分,不眼紅老板掙了多少。
若不是黃家人想自己闖一闖,他是真想帶他們一起走。
周誠取了兩百兩給黃達成。
“小舅,窮家富路,多帶點銀子在身上,玉竹大哥一家在禹州,有什麽困難也可以找他。”
黃達成是個幹脆的性子,聞言沒再推辭:“成,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
李家沒借錢,李母手裏還有些積蓄,縣城有房子,隻要買些大豆、大缸和調料就夠了。
李母最擔心的還是李芙蕖子嗣的問題。
成親五年,跟李芙蕖一同進門的淩媛娘和楚黛都有兒子,後麵進門的袁玉竹和呂素禾也有了孩子。
就她家芙蕖沒生下一兒半女。
愁死個人。
“京都郎中醫術好,去了京都找郎中好好瞧瞧,哦,我聽說宮裏的太醫醫術最好,女婿的身份應該能請到太醫吧。”
“不知道,娘你放心,這事兒我記在心上了。”李芙蕖正色迴答。
以前她是不在乎有沒有孩子,有陣子覺著沒有孩子還更好。
近兩次相公出門隻帶隋玉瞻不帶她,以後出門估計也不會帶她。
這次相公一走近半年,陳芸娘四人都有孩子就她沒有,有孩子陪著日子沒那麽難熬。
就她孤家寡人一個,整日惦記著相公什麽時候迴來,孤枕難眠就隻能數地上的地磚。
娘說的對,女人還是得有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才有精神寄托。
家裏的女人越來越多,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年輕。
她沒有孩子,時日長了相公還會不會將她掛在心上。
李母見女兒終於引起重視,心裏一鬆,勸道:“也別太著急,子女什麽時候來是要看緣分,有時候也未必是身體的原因,郎中要看,心也要放寬。”
李母想著女婿一家去了京都,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湊到李芙蕖耳邊補充道:“我聽說權貴之家的夫人們沒有子嗣,便會找個老實的丫頭伺候自己的相公,生的孩子抱到自己身邊養。”
李母頓了頓說:“實在不行,過兩年你也這麽辦吧。
生下孩子把人打發了,那孩子不就是你的麽,在自己跟前養大其實跟親生的也沒什麽區別。”
陳芸娘有兩個兒子,原先她想過讓女兒跟女婿說說看能不能讓一個兒子記在女兒名下。
如今陳芸娘是身份尊貴的安國公大夫人,身份不同了,陳芸娘有再多的兒子也不會嫌多,又怎麽可能同意給別人。
那就隻能想別的辦法。
李芙蕖沉默,須臾後點頭:“好,我聽娘的。”
鄭氏最擔心的也是自己那不聽話的女兒,他們一家去了禹州,要見麵就不容易了。
她始終認為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斷沒有動不動就和離換男人的道理。
況且女婿是秀才,即便無法高中開辦個私塾也養得活一家人,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總是跟人比有什麽意思。
好在李家也在縣城,多少有個照應。
到了縣城她本想去瞧瞧黃淑娟,黃達成攔下了。
讓黃淑娟知道他們要去禹州,可不得又是一通鬧,等自家在禹州站穩腳跟了再說。
鄭氏想想也是,就拜托大姑姐照看一二,日子還能過下去就接著過,實在不能過了那也隻能讓她迴娘家。
黃家李家搬走了對周家的生活沒什麽影響,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
周誠列出個詳細的計劃,明年村裏都要種些什麽,包括自家的地。
幾百畝地每年能出產不少糧食,種的好足夠養活幾個村子的人。
地荒著太浪費,隻可惜各村人口太少,自家要顧著自家的地,想找人種地都難。
鎮上有些百姓地少,周誠琢磨著讓裏正幫著問問亭長,看有沒有人願意租地。
他多少收點租子,地也不用荒著長草,關鍵是有糧食產出。
周誠還沒顧得上去問,吳大爺帶著兒子孫子來了。
大營子溝除了周家,吳家是第二大姓。
吳大爺五個兒子,每個兒子都給他生了幾個孫子。
三個兒子去了軍營生死不知,吳家仍然是村裏男丁最多的家庭。
吳家原有四十多畝地,這幾年陸續開出四五十畝。
兒子多,分家時攤到每個人頭上就沒有多少,加上孫子們也都要陸續成家,那點地就不夠看了。
村裏位置好點的地都是有主地,山腳的地雜樹多,開荒不易。
周誠家的地平平整整連成片,無論是種稻穀蓮藕,還是種玉米都好,蘆葦蕩裏還能養鴨養鵝。
雖說離村子有點遠,可有單獨的水車,澆灌莊稼不用發愁。
水車刷過桐油,幹旱期間周誠每年請譚木匠父子來村裏為兩台水車刷兩遍油保養。
水車選用的是好木料,再用幾十年沒問題。
若是能將周誠家的地租一些過來是再好不過。
吳大爺說明來意後周誠笑道:“吳大爺,你家想種多少地都行,我就收一成租子。”
吳大爺目露驚喜,又有些不安道:“一成會不會太少了些?”
據他所知,縣城的豪紳收租子都是五成。
“我這地不用交田賦,都是鄉親,收一成不少,前麵十間屋子可以給你們住,豬圈雞舍什麽的都能用,就是得勞煩大家幫我瞧著這宅子。”
他是國公爺,原先名下的地,以及以後劃到名下的地都不用交田賦。
反倒是皇帝賜的萬畝地三年期滿後得交稅,周誠在心裏吐槽,什麽亂七八糟的規定。
合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封建社會皇帝的賞賜田地就是個坑。
還不如自己開荒或者花銀子買地劃算。
皇帝給的地要一直交稅,時日長了交的稅都能買幾次地。
除了說起來好聽、沒人敢惦記外,就沒別的好處。
吳大爺哪有不答應的道理,簡直是天降喜事啊。
租子隻收一成,還能住這裏的房子。
兩個孫子正好要成親,這下房子也不用蓋了。
吳大爺臉上的褶子更深了:“大郎,多謝你了,我們一定會看好宅子。”
吳家有耕牛,有曲轅犁和其他新農具,四五百畝地他一家也種不完。
村裏好多人家知道後都表示願意種。
周誠就把這個任務交給吳家,誰家要種多少畝直接找吳家。
......
三位皇子和公主迴朝月餘,明德帝仍未立太子。
三皇子盧翱封為秦王,四皇子盧猛封燕王,五皇子盧賁封為楚王。
盧清婉封為永樂公主。
半年內沒了三位皇子,明德帝氣壓很低,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朝中官員,誰犯了法與庶民同罪。
短短幾月,抄家、流放到嶺南種地的官員不下十人。
文武百官無人敢勸諫皇帝立儲,免得引火燒身。
失去兩位兄長,永樂公主悲痛欲絕在公主府深居簡出,即便有宮宴也以為兄長祈福推脫。
明德帝想為她擇一良婿,找了一圈,京都適婚男兒沒一個能入他眼。
他都看不上的男人,他女兒又怎麽看得上,明德帝發愁。
與彭敬商議完國事便跟他說起這事。
彭敬一天天的忙得連去蘇府蹭飯的時間都沒有,哪有閑心摻和這些破事。
一板一眼道:“陛下,不如讓公主自己選,公主為大周立下汗馬功勞,臣認為公主有親自挑選駙馬的權利。”
“讓她選她肯定一個也瞧不上寧願終身不嫁,去戰場殺敵,哎,怪朕不該將她帶去邊關。”明德帝憂心忡忡。
這個女兒最是兒重情重義,與跟她年歲相差不大的四位兄長關係最是要好,一下沒了兩位兄長......
明德帝一聲長歎,隻希望女兒能覓到如意郎君,早日忘了逝去的兄長。
秦王始終認為兩位兄長的死有蹊蹺,暗中差人調查,查來查去,跟明德帝查到結果相同。
太過正常反而不正常。
敵暗我明,秦王越發不敢掉以輕心。
主宰天下的皇帝誰不想做。
無論是立長還是按功勞算,他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君主。
他不但要提防兩個異母弟弟背後放冷箭,沒立儲一天都得討好父皇和皇妹,並約束好家人。
拘束妻兒謹言慎行,就連生母郭夫人也被他告誡一番後裝病待在自己的寢宮。
力爭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
另兩位王爺與他所想雷同。
精明如彭敬豈會看不出三位王爺表麵上風平浪靜,暗地裏波雲詭譎。
之前還憂心好不容易天下太平,這些王爺的兵權都被皇帝收走,母族勢單力薄,就連妻族也隻是小門小戶。
除了永樂公主生母出身勳貴之家,四夫人皆是丫鬟出身,兩位美人曾是賤籍。
王爺們娶妻之時擔心前朝皇帝猜忌,全都是往低處娶。
糟糠之妻不下堂,即便想重娶也得等上一等。
因此,三王的母族和妻族對他們爭奪皇位沒有任何幫助。
即便三王鬥的你死我活,對大周的江山不會有什麽影響。
打也好殺也罷,別傷及無辜隨便他們怎麽殺。
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有做豆豉和皮蛋的手藝,若是這都混不下去,不如去種地。
“年前過去做好準備,爭取早日將生意做起來。”鄭氏滿臉笑容。
黃達成和鄭氏有信心能將生意做好,不說大富大貴起碼糊口不難,做好了還能給兒子們攢下一份家業。
“預祝小舅、舅母明年開門紅。”
“承國公爺吉言,外甥女婿,若非你給我們個安身之處,給我們口飯吃,我們這一家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大恩不言謝,這份恩情我們黃家永遠記在心裏。”
周誠什麽都不缺,要還他恩情太難。
“小舅別這麽說,你和舅母三位表弟幫了我不少。”
拋開親戚不談,黃家五口是老板最喜歡的員工,指哪兒打哪兒,且一心為老板利益考慮,不該說的話不說。
拿自己應當的那部分,不眼紅老板掙了多少。
若不是黃家人想自己闖一闖,他是真想帶他們一起走。
周誠取了兩百兩給黃達成。
“小舅,窮家富路,多帶點銀子在身上,玉竹大哥一家在禹州,有什麽困難也可以找他。”
黃達成是個幹脆的性子,聞言沒再推辭:“成,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
李家沒借錢,李母手裏還有些積蓄,縣城有房子,隻要買些大豆、大缸和調料就夠了。
李母最擔心的還是李芙蕖子嗣的問題。
成親五年,跟李芙蕖一同進門的淩媛娘和楚黛都有兒子,後麵進門的袁玉竹和呂素禾也有了孩子。
就她家芙蕖沒生下一兒半女。
愁死個人。
“京都郎中醫術好,去了京都找郎中好好瞧瞧,哦,我聽說宮裏的太醫醫術最好,女婿的身份應該能請到太醫吧。”
“不知道,娘你放心,這事兒我記在心上了。”李芙蕖正色迴答。
以前她是不在乎有沒有孩子,有陣子覺著沒有孩子還更好。
近兩次相公出門隻帶隋玉瞻不帶她,以後出門估計也不會帶她。
這次相公一走近半年,陳芸娘四人都有孩子就她沒有,有孩子陪著日子沒那麽難熬。
就她孤家寡人一個,整日惦記著相公什麽時候迴來,孤枕難眠就隻能數地上的地磚。
娘說的對,女人還是得有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才有精神寄托。
家裏的女人越來越多,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年輕。
她沒有孩子,時日長了相公還會不會將她掛在心上。
李母見女兒終於引起重視,心裏一鬆,勸道:“也別太著急,子女什麽時候來是要看緣分,有時候也未必是身體的原因,郎中要看,心也要放寬。”
李母想著女婿一家去了京都,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湊到李芙蕖耳邊補充道:“我聽說權貴之家的夫人們沒有子嗣,便會找個老實的丫頭伺候自己的相公,生的孩子抱到自己身邊養。”
李母頓了頓說:“實在不行,過兩年你也這麽辦吧。
生下孩子把人打發了,那孩子不就是你的麽,在自己跟前養大其實跟親生的也沒什麽區別。”
陳芸娘有兩個兒子,原先她想過讓女兒跟女婿說說看能不能讓一個兒子記在女兒名下。
如今陳芸娘是身份尊貴的安國公大夫人,身份不同了,陳芸娘有再多的兒子也不會嫌多,又怎麽可能同意給別人。
那就隻能想別的辦法。
李芙蕖沉默,須臾後點頭:“好,我聽娘的。”
鄭氏最擔心的也是自己那不聽話的女兒,他們一家去了禹州,要見麵就不容易了。
她始終認為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斷沒有動不動就和離換男人的道理。
況且女婿是秀才,即便無法高中開辦個私塾也養得活一家人,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總是跟人比有什麽意思。
好在李家也在縣城,多少有個照應。
到了縣城她本想去瞧瞧黃淑娟,黃達成攔下了。
讓黃淑娟知道他們要去禹州,可不得又是一通鬧,等自家在禹州站穩腳跟了再說。
鄭氏想想也是,就拜托大姑姐照看一二,日子還能過下去就接著過,實在不能過了那也隻能讓她迴娘家。
黃家李家搬走了對周家的生活沒什麽影響,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
周誠列出個詳細的計劃,明年村裏都要種些什麽,包括自家的地。
幾百畝地每年能出產不少糧食,種的好足夠養活幾個村子的人。
地荒著太浪費,隻可惜各村人口太少,自家要顧著自家的地,想找人種地都難。
鎮上有些百姓地少,周誠琢磨著讓裏正幫著問問亭長,看有沒有人願意租地。
他多少收點租子,地也不用荒著長草,關鍵是有糧食產出。
周誠還沒顧得上去問,吳大爺帶著兒子孫子來了。
大營子溝除了周家,吳家是第二大姓。
吳大爺五個兒子,每個兒子都給他生了幾個孫子。
三個兒子去了軍營生死不知,吳家仍然是村裏男丁最多的家庭。
吳家原有四十多畝地,這幾年陸續開出四五十畝。
兒子多,分家時攤到每個人頭上就沒有多少,加上孫子們也都要陸續成家,那點地就不夠看了。
村裏位置好點的地都是有主地,山腳的地雜樹多,開荒不易。
周誠家的地平平整整連成片,無論是種稻穀蓮藕,還是種玉米都好,蘆葦蕩裏還能養鴨養鵝。
雖說離村子有點遠,可有單獨的水車,澆灌莊稼不用發愁。
水車刷過桐油,幹旱期間周誠每年請譚木匠父子來村裏為兩台水車刷兩遍油保養。
水車選用的是好木料,再用幾十年沒問題。
若是能將周誠家的地租一些過來是再好不過。
吳大爺說明來意後周誠笑道:“吳大爺,你家想種多少地都行,我就收一成租子。”
吳大爺目露驚喜,又有些不安道:“一成會不會太少了些?”
據他所知,縣城的豪紳收租子都是五成。
“我這地不用交田賦,都是鄉親,收一成不少,前麵十間屋子可以給你們住,豬圈雞舍什麽的都能用,就是得勞煩大家幫我瞧著這宅子。”
他是國公爺,原先名下的地,以及以後劃到名下的地都不用交田賦。
反倒是皇帝賜的萬畝地三年期滿後得交稅,周誠在心裏吐槽,什麽亂七八糟的規定。
合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封建社會皇帝的賞賜田地就是個坑。
還不如自己開荒或者花銀子買地劃算。
皇帝給的地要一直交稅,時日長了交的稅都能買幾次地。
除了說起來好聽、沒人敢惦記外,就沒別的好處。
吳大爺哪有不答應的道理,簡直是天降喜事啊。
租子隻收一成,還能住這裏的房子。
兩個孫子正好要成親,這下房子也不用蓋了。
吳大爺臉上的褶子更深了:“大郎,多謝你了,我們一定會看好宅子。”
吳家有耕牛,有曲轅犁和其他新農具,四五百畝地他一家也種不完。
村裏好多人家知道後都表示願意種。
周誠就把這個任務交給吳家,誰家要種多少畝直接找吳家。
......
三位皇子和公主迴朝月餘,明德帝仍未立太子。
三皇子盧翱封為秦王,四皇子盧猛封燕王,五皇子盧賁封為楚王。
盧清婉封為永樂公主。
半年內沒了三位皇子,明德帝氣壓很低,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朝中官員,誰犯了法與庶民同罪。
短短幾月,抄家、流放到嶺南種地的官員不下十人。
文武百官無人敢勸諫皇帝立儲,免得引火燒身。
失去兩位兄長,永樂公主悲痛欲絕在公主府深居簡出,即便有宮宴也以為兄長祈福推脫。
明德帝想為她擇一良婿,找了一圈,京都適婚男兒沒一個能入他眼。
他都看不上的男人,他女兒又怎麽看得上,明德帝發愁。
與彭敬商議完國事便跟他說起這事。
彭敬一天天的忙得連去蘇府蹭飯的時間都沒有,哪有閑心摻和這些破事。
一板一眼道:“陛下,不如讓公主自己選,公主為大周立下汗馬功勞,臣認為公主有親自挑選駙馬的權利。”
“讓她選她肯定一個也瞧不上寧願終身不嫁,去戰場殺敵,哎,怪朕不該將她帶去邊關。”明德帝憂心忡忡。
這個女兒最是兒重情重義,與跟她年歲相差不大的四位兄長關係最是要好,一下沒了兩位兄長......
明德帝一聲長歎,隻希望女兒能覓到如意郎君,早日忘了逝去的兄長。
秦王始終認為兩位兄長的死有蹊蹺,暗中差人調查,查來查去,跟明德帝查到結果相同。
太過正常反而不正常。
敵暗我明,秦王越發不敢掉以輕心。
主宰天下的皇帝誰不想做。
無論是立長還是按功勞算,他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君主。
他不但要提防兩個異母弟弟背後放冷箭,沒立儲一天都得討好父皇和皇妹,並約束好家人。
拘束妻兒謹言慎行,就連生母郭夫人也被他告誡一番後裝病待在自己的寢宮。
力爭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
另兩位王爺與他所想雷同。
精明如彭敬豈會看不出三位王爺表麵上風平浪靜,暗地裏波雲詭譎。
之前還憂心好不容易天下太平,這些王爺的兵權都被皇帝收走,母族勢單力薄,就連妻族也隻是小門小戶。
除了永樂公主生母出身勳貴之家,四夫人皆是丫鬟出身,兩位美人曾是賤籍。
王爺們娶妻之時擔心前朝皇帝猜忌,全都是往低處娶。
糟糠之妻不下堂,即便想重娶也得等上一等。
因此,三王的母族和妻族對他們爭奪皇位沒有任何幫助。
即便三王鬥的你死我活,對大周的江山不會有什麽影響。
打也好殺也罷,別傷及無辜隨便他們怎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