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思想固化
古代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 作者:皮皮的小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遠很珍惜跟魏紹學習的機會,越發刻苦。
有位良師指導,陳遠考中解元。
消息傳迴照西縣殷氏高興的差點暈倒,陳家那邊卻頗為尷尬。
有個如此出息的兒子陳滿倉是驕傲的,但村裏人都知道陳遠是殷氏供出來的秀才,舉人老爺又是他姑姑姑父供出來。
陳遠將來無論走到哪一步,跟陳滿倉都沒有多少關係,更不可能照拂異母弟妹。
陳滿倉很後悔,早知今日,當初他就不會因為兩個女人跟殷氏有了裂痕,更不會愚孝的得罪了妹妹妹夫。
可轉念一想,若是一家人和和美美,陳遠又未必有現在的出息。
一切都是注定,後悔也是枉然。
陳滿倉心裏難受,在炕上躺了幾天接受了現實。
他就是個平凡普通的人,這輩子就紮根在鄉村老老實實過著莊稼漢的日子。
他將最小的兩個兒子同時過繼給陳豐收,感激他多年來毫無怨言的付出,兩兄弟正式分家。
陳豐收夫妻沒有太大的理想,就想要個兒子為他們養老送終,死了也有後世子孫祭奠,不至於成為孤魂野鬼。
也算是求仁得仁。
姑姑是國公夫人,有個弟弟是舉人,陳月的婚事卻高不成低不就,殷氏有些犯愁。
陳月沒有做官夫人的願望,也不想嫁入大戶人家,隻想找個知根知底可心的人,過的簡單快樂。
她跟顧善打小認識,顧善做了裏正後時常要來縣衙辦事,每次來必然要給殷氏娘幾個帶些自家以及山裏產的吃食。
一來二去兩人就看對了眼。
殷氏希望女兒嫁的好,但又不希望女兒嫁的太好受婆家的氣。
小夥子人不錯,顧善奶奶人和善,顧善的娘早已改嫁跟顧善斷了往來,新媳婦進門就能當家做主。
顧家雖沒有多少閑錢,但這些年顧善前後一共開出八九十畝良田,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既然陳月喜歡殷氏就遂了她的願。
嫁妝是鎮上的兩間帶院子的鋪子,以及一些壓箱底的銀子。
陳月跟顧善成親後在鎮上開了個點心鋪子。
不久陳近也娶了妻。
也是在城裏做買賣的人家的姑娘,陳近跟她青梅竹馬,有深厚的感情。
四個兒女兩個已經婚嫁,就隻剩下陳遠和最小的女兒還沒成親,陳遠的親事殷氏不想管的太寬,自有孩子的姑姑姑父幫他定奪。
殷氏肩上的擔子驟輕,辛苦了大半輩子總算可以鬆口氣。
就等著小女兒出嫁後,享兒孫的福。
至於將來陳遠做官她跟著去任上,這個她沒考慮過。
在照西縣生活了大半輩子,根就在照西縣,年輕時還想過去京都,到處走走看看。
隨著年齡的增長哪兒也不想去,隻想待在這兒,趁還能動多給兒孫掙點家底。
周全比陳遠小兩歲,比陳遠開蒙早,七歲就在縣城私塾念書,遺憾的是他跟周童生一樣都沒有走科舉之路的命。
考了兩次秀才沒考中後就不想再繼續浪費錢財。
爺奶已老,他總不能讓兩位奶奶和比自己年歲小的姑姑們繼續供他。
他得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周童生不逼他。
自己都沒法考上,孫子努力過了也考不上那就是天意。
周全好好將養了十幾年,平時沒少鍛煉,身體很結實,又有省力高效的農具,種地不在話下。
周誠一家離開大營子溝時給了周童生兩個小吃方子,周全大集的時候就做了吃食去鎮上賣。
不僅能吃飽穿暖,想吃肉也有錢買。
再過一年娶個媳婦,生兒育女。
這輩子過成什麽樣一眼能望到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淡、衣食無憂。
這樣的日子卻是老一輩人所奢望的。
周全很滿足這樣的生活。
大營子溝大部分村民都跟他過著差不多的日子。
周雲裳跟陳芸娘學廚藝做點心,跟楚黛學女紅,跟袁玉竹學做胭脂水粉,跟呂素禾學釀酒,後來又一直跟在薛漾身邊學習。
十二歲後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周誠不急,想多留女兒幾年,最好等到二十歲後再成親。
不嫁人也沒關係,他的女兒如此優秀,天高任鳥飛,又何必非要困在後宅。
因此誰來提親都不應。
陳芸娘也不著急,女子隻有在娘家時過的最為輕鬆,出嫁後有各種煩心瑣事。
她的女兒容貌雖不及楚黛袁玉竹的女兒,卻是才華橫溢,是京都貴女中的佼佼者。
一轉眼周雲裳滿了二十,隨著她越來越優秀,年紀越來越大,來提親的人家越來越少。
周誠依然不著急。
二十算什麽,在他前世那個世界二十歲還是寶寶呢。
陳芸娘卻坐不住了。
在她根深蒂固的思想中,認為女子再如何優秀,也得嫁人,相夫教子生兒育女。
周雲裳跟在薛漾身邊多年,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早被薛漾給同化,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她的目標是成為像師父一樣的人,為大周貢獻一份力量。
情情愛愛不在她的考慮中。
眼瞅著小她幾歲的周淩風、周袁霆、周楚青三兄弟都會哄姑娘,三個小幾歲的妹妹也都各自定了親事。
陳芸娘有種火燒眉毛的感覺。
家中五位小姐她的女兒樣貌隻是比兩個異母妹妹差一點,但其他方麵是四個妹妹都趕不上的,如此出色的姑娘怎麽就要孤獨終老呢。
周雲裳從小就是個暖心的小棉襖,但在婚事上強的出奇,說什麽也不嫁。
周誠一直表示支持。
“人活這輩子難道就必須結婚生子?別說她現在領著朝廷的俸祿足以養活自己,就算她待在家裏難道咱們就不能養她一輩子?
為什麽非要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她身上?妞妞過的開心不比什麽都強,更何況她現在做的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或許將來她能在青史上留名,千百年後依然有人知道她這一生都做了什麽。
這等榮耀不比相夫教子強。”
周誠想不明白希望女兒有個好歸宿的陳芸娘,咋年紀越大越強。
陳芸娘什麽都好,就是老封建的思想固化的可怕。
她自己是賢妻良母,為何要讓自己的女兒也非得走她的路。
他一個跟她生活了十幾年的現代人都沒法把她的想法扭轉過來。
“可是,女子生來就是要嫁人生子的呀。”陳芸娘被相公訓了也很委屈。
她還不是為了女兒的終身幸福考慮,難道錯了嗎。
為什麽父女倆就不能體諒體諒她。
有位良師指導,陳遠考中解元。
消息傳迴照西縣殷氏高興的差點暈倒,陳家那邊卻頗為尷尬。
有個如此出息的兒子陳滿倉是驕傲的,但村裏人都知道陳遠是殷氏供出來的秀才,舉人老爺又是他姑姑姑父供出來。
陳遠將來無論走到哪一步,跟陳滿倉都沒有多少關係,更不可能照拂異母弟妹。
陳滿倉很後悔,早知今日,當初他就不會因為兩個女人跟殷氏有了裂痕,更不會愚孝的得罪了妹妹妹夫。
可轉念一想,若是一家人和和美美,陳遠又未必有現在的出息。
一切都是注定,後悔也是枉然。
陳滿倉心裏難受,在炕上躺了幾天接受了現實。
他就是個平凡普通的人,這輩子就紮根在鄉村老老實實過著莊稼漢的日子。
他將最小的兩個兒子同時過繼給陳豐收,感激他多年來毫無怨言的付出,兩兄弟正式分家。
陳豐收夫妻沒有太大的理想,就想要個兒子為他們養老送終,死了也有後世子孫祭奠,不至於成為孤魂野鬼。
也算是求仁得仁。
姑姑是國公夫人,有個弟弟是舉人,陳月的婚事卻高不成低不就,殷氏有些犯愁。
陳月沒有做官夫人的願望,也不想嫁入大戶人家,隻想找個知根知底可心的人,過的簡單快樂。
她跟顧善打小認識,顧善做了裏正後時常要來縣衙辦事,每次來必然要給殷氏娘幾個帶些自家以及山裏產的吃食。
一來二去兩人就看對了眼。
殷氏希望女兒嫁的好,但又不希望女兒嫁的太好受婆家的氣。
小夥子人不錯,顧善奶奶人和善,顧善的娘早已改嫁跟顧善斷了往來,新媳婦進門就能當家做主。
顧家雖沒有多少閑錢,但這些年顧善前後一共開出八九十畝良田,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既然陳月喜歡殷氏就遂了她的願。
嫁妝是鎮上的兩間帶院子的鋪子,以及一些壓箱底的銀子。
陳月跟顧善成親後在鎮上開了個點心鋪子。
不久陳近也娶了妻。
也是在城裏做買賣的人家的姑娘,陳近跟她青梅竹馬,有深厚的感情。
四個兒女兩個已經婚嫁,就隻剩下陳遠和最小的女兒還沒成親,陳遠的親事殷氏不想管的太寬,自有孩子的姑姑姑父幫他定奪。
殷氏肩上的擔子驟輕,辛苦了大半輩子總算可以鬆口氣。
就等著小女兒出嫁後,享兒孫的福。
至於將來陳遠做官她跟著去任上,這個她沒考慮過。
在照西縣生活了大半輩子,根就在照西縣,年輕時還想過去京都,到處走走看看。
隨著年齡的增長哪兒也不想去,隻想待在這兒,趁還能動多給兒孫掙點家底。
周全比陳遠小兩歲,比陳遠開蒙早,七歲就在縣城私塾念書,遺憾的是他跟周童生一樣都沒有走科舉之路的命。
考了兩次秀才沒考中後就不想再繼續浪費錢財。
爺奶已老,他總不能讓兩位奶奶和比自己年歲小的姑姑們繼續供他。
他得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周童生不逼他。
自己都沒法考上,孫子努力過了也考不上那就是天意。
周全好好將養了十幾年,平時沒少鍛煉,身體很結實,又有省力高效的農具,種地不在話下。
周誠一家離開大營子溝時給了周童生兩個小吃方子,周全大集的時候就做了吃食去鎮上賣。
不僅能吃飽穿暖,想吃肉也有錢買。
再過一年娶個媳婦,生兒育女。
這輩子過成什麽樣一眼能望到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淡、衣食無憂。
這樣的日子卻是老一輩人所奢望的。
周全很滿足這樣的生活。
大營子溝大部分村民都跟他過著差不多的日子。
周雲裳跟陳芸娘學廚藝做點心,跟楚黛學女紅,跟袁玉竹學做胭脂水粉,跟呂素禾學釀酒,後來又一直跟在薛漾身邊學習。
十二歲後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周誠不急,想多留女兒幾年,最好等到二十歲後再成親。
不嫁人也沒關係,他的女兒如此優秀,天高任鳥飛,又何必非要困在後宅。
因此誰來提親都不應。
陳芸娘也不著急,女子隻有在娘家時過的最為輕鬆,出嫁後有各種煩心瑣事。
她的女兒容貌雖不及楚黛袁玉竹的女兒,卻是才華橫溢,是京都貴女中的佼佼者。
一轉眼周雲裳滿了二十,隨著她越來越優秀,年紀越來越大,來提親的人家越來越少。
周誠依然不著急。
二十算什麽,在他前世那個世界二十歲還是寶寶呢。
陳芸娘卻坐不住了。
在她根深蒂固的思想中,認為女子再如何優秀,也得嫁人,相夫教子生兒育女。
周雲裳跟在薛漾身邊多年,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早被薛漾給同化,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她的目標是成為像師父一樣的人,為大周貢獻一份力量。
情情愛愛不在她的考慮中。
眼瞅著小她幾歲的周淩風、周袁霆、周楚青三兄弟都會哄姑娘,三個小幾歲的妹妹也都各自定了親事。
陳芸娘有種火燒眉毛的感覺。
家中五位小姐她的女兒樣貌隻是比兩個異母妹妹差一點,但其他方麵是四個妹妹都趕不上的,如此出色的姑娘怎麽就要孤獨終老呢。
周雲裳從小就是個暖心的小棉襖,但在婚事上強的出奇,說什麽也不嫁。
周誠一直表示支持。
“人活這輩子難道就必須結婚生子?別說她現在領著朝廷的俸祿足以養活自己,就算她待在家裏難道咱們就不能養她一輩子?
為什麽非要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她身上?妞妞過的開心不比什麽都強,更何況她現在做的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或許將來她能在青史上留名,千百年後依然有人知道她這一生都做了什麽。
這等榮耀不比相夫教子強。”
周誠想不明白希望女兒有個好歸宿的陳芸娘,咋年紀越大越強。
陳芸娘什麽都好,就是老封建的思想固化的可怕。
她自己是賢妻良母,為何要讓自己的女兒也非得走她的路。
他一個跟她生活了十幾年的現代人都沒法把她的想法扭轉過來。
“可是,女子生來就是要嫁人生子的呀。”陳芸娘被相公訓了也很委屈。
她還不是為了女兒的終身幸福考慮,難道錯了嗎。
為什麽父女倆就不能體諒體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