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點趙南星深信不疑,並將自己發現的種種與唐劍秋三人說出:“本官再三比對這才發現其中蹊蹺,
若不是有人費盡心機把朱大人的筆記模仿的惟妙惟肖,隻怕朱大人如今已被列入嫌疑之中。”
再看看那朱一馮,臉上寫滿駭然,儼然不敢相信麵前的結果。
“敢問尚書大人可是有絕對的把握?”
唐劍秋並非懷疑趙南星的實力,而是想確認一番。
趙南星聞言很是用力的點了點頭,他不會說沒有把握的話;
“本官逐字比對,這兩封信無論是字形,運筆,收毫,各方麵都分毫不差,甚至連紙張都相同!
另外,本官另有發現,這兩封文件比對墨色差異頗大。”
“這墨色有濃有淡,與研墨之時有關,有所差異也是在所難免的。”
唐劍秋雖然也不怎麽寫詩繪畫,但對於書畫這方麵還是有點了解的。
對於唐劍秋說的這些趙南星很快就否決了,“不,本官口中的差異並非在墨色的濃淡,而是墨質,
我身為文官,跟墨水也打了一定交道,自然清楚這墨匠製墨的時候選材,製工,都會影響墨質,最重要的一點是連墨香都不同。”
蘇景倒是對筆墨這塊有點了解,便是這般說著:“如此說來,一般人用墨,對墨香各有所好,總會在選定之後整批訂製,朱大人若是如此想必也並不例外。”
朱一馮聽後不自覺的點了點頭,關於這點他並沒有否認。
“至少不是朱大人慣用之墨所寫。”意識到有什麽遺漏的,他便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補上一句。
“縱使能證明這墨並非我所有,想要洗清嫌疑恐怕很難。”
這才是朱一馮的顧慮,他並不認為單憑這點就能讓他平反。
唐劍秋卻不以為意,他先是將手肘夠到了桌子上,隨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有何難?隻需派人調查朱大人文房四寶從何處采購方能知曉。”
趙南星道:“隻要是精通書法的自然能看出這字是後來填上去的,從他的墨量墨色即可得知,而筆畫不同寫出來的字和勁道也大不相同,
就好比我們剛寫上的字和早已晾曬幾日的畫作相比,一個未幹還有些粘濕,而後者卻截然不同,聽到這相信二位已經有了答案吧?”
趙南星的心情倒是不錯,說話的同時還不忘伸手摸著他一尺長的胡子。
“原來如此,本鎮撫明白了,多謝趙大人。”
“多謝尚書大人。”
朱一馮同樣衝著他行了行禮,他對趙南星是非常感激的,如今有了他們這兩個良師益友完全不用擔心被人利用。
雖說他跟趙南星是同級,可在有些事情上還是要的。
那趙南星見了如聞特赦,趕忙欠身行禮,臉上倒是多了幾分惶恐無措。
“唐大人,今日之事多虧你了,日後有需要用的我朱一馮的地方盡管開口!”
朱一馮不得不感慨一句,雖說他們二人是忘年交,可他做事一向都是如此,不太想著欠人情,更是屬於那種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的那一類。
“日後若有用到朱大人的地方還望朱大人肯盡微薄之力。”
“那是自然。”
至於唐劍秋,身為鎮撫司也很是不易,主要負責鎮守邊疆地區,維護大明的安全和穩定。
鎮撫使的職責包括:領導軍隊、管理地方、維護治安、處理糾紛、征收稅賦、巡視邊境、防範外敵等。
鎮撫使的地位很高,其能力更是可想而知,而鎮撫司的設立是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製和管理,防止外族入侵和內部動亂。
不過,這抵禦外敵的事情那都是後話了,眼下鼠頭一案已經解決,接下來還不知有什麽樣的案子等著他處理;
如今栽贓陷害的罪證已經被唐劍秋拿到並銷毀,倒是不用擔心被陛下怪罪,可即便如此他仍舊感到有些不安。
蘇景倒是沒有注意到唐劍秋的眼神變化,既已平凡倒也不用為那些煩心事而感到憂心。
“既然案子都已經完成了,不妨先迴京城?”
“蘇大人和唐大人這就要準備起程了?”
這對於趙南星而言有些突然,一般來說趕路趕了這麽多天會想著休息一下才是,可如今他卻急著要走,未免也太拚了些。
不光是趙南星這麽想,連朱一馮也覺得太過突然,不得不從中附和一句。
“兩位大人不如再歇上幾日?這天色已晚,好歹吃些酒菜,也好盡地主之誼。”
蘇景見狀先是抖了抖長褂,而後看向趙南星,雲:“不過是想盡早迴去罷,也好快些向大理寺交差,趙大人可是有事要說?”
趙南星搖頭否認,“倒也不是,本官隻是感到有些好奇罷了,
聽說唐大人跟沈家已經定親,但不知婚期定在何時?”
唐劍秋這才從莊周夢蝶般的世界醒悟過來,而後用平常的語氣說著:“定在天啟四年二月,到時會宴請趙大人,還請趙大人務必賞臉前來。”
唐劍秋說話一向直接,換做別人或許還要說上一些客套話,順帶巴結這位新上任的吏部尚書。
趙南星恍然大悟,同樣作為男子的他忍俊不禁的笑了。
他的心情還算不錯,接著伸手摸了摸長胡,“好!那就麻煩唐大人通知我,待大婚之日,本官定前來參加!”
聽到這,蘇景卻不樂意了,他狠狠地拍了一下唐劍秋的後背,接著向後一躺靠在椅子上,很是不爽的說道:
“劍秋,我說你這是怎得?隻通知了趙大人而不和我知會一聲,枉費咱倆十餘年的交情!可是不打算邀請我?”
唐劍秋略顯尷尬,因為有些不自然導致臉色繃緊,以至於有些不知所措,“蘇兄此言差矣,你我兄弟一場,又怎會不邀請你?”
蘇景明知唐劍秋之意卻故意如此,他偏過頭來,雙手抱胸,而後看向別處。
“十餘年交情不過如此,罷罷罷,隻當我蘇景不認識這唐追暮。”
唐劍秋頓時噎住,他自知理虧,話到嘴邊卻又不知從何說起,竟有了這樣的份說:“蘇大人要這麽想在下無話可說。”
蘇景以為自己聽錯了,他上下打量著唐劍秋,如視怪物一般,很是怪異的望著他。
“天底下如唐大人這樣的至交倒是少見,也難怪沈將軍會說你是塊木頭了,真是一點長進也沒有,我一男子聽到你這番話都不禁感到汗顏。”
唐劍秋:“……”
他也不想惹得沈紅鸞不高興,可有些事情上是真的身不由己。
何況他一向直來直去慣了,也不會甜言蜜語,更不懂如何安慰人姑娘。
但不知她在北平可還安好?
透過敞開的木窗,唐劍秋看向遠方。
而此時,紫荊宮;
“陛下!小臣要彈劾唐劍秋唐大人,此人定有徇私枉法之嫌!懇請皇上革了唐劍秋的官職,將他依法治罪!”
說話的正是和唐劍秋不對付的承宣王,這段時日他沒少聽說有關唐劍秋的事情。
他清楚知道此人不畏強權,甚至不惜得罪權貴。
何況唐劍秋還將他最為珍視的兒子扣押大牢,如今隻怕是九死一生!
正是因為如此承宣王才會懷恨在心,再加上近期做的事情讓他找到了跳板,故而借此機會向朱由校闡述唐劍秋的罪行,並替慕容璟報仇。
當然,他自是希望此事能得到朱由校聖裁的。
朱由校倒是沒什麽心思,迴應的隻有無止境的沉默,那承宣王頓時急了,竟搬出了朱元璋的名號。
“陛下!您還記得太祖皇帝設立錦衣衛的初衷嗎?臣有一事要說,這北鎮撫司可以直接繞過正規的司法部門,直接逮人,可唐劍秋卻濫用職權,
唐劍秋居心叵測,他仰仗陛下您的威風犯下這不可饒恕之罪,草民實在無法忍受!
依我看,那唐劍秋分明就是借著聖上的名義行不法之事!”
聞言,朱由校的眉宇之間閃爍著費解之色,坐在龍椅上的他放下了手上的東西,絲毫不減帝王之威,道:
“朕雖然平日裏喜歡雕刻,但也沒有忘記太祖皇帝生前所述,
不錯,錦衣衛設立的初衷卻是如此,主要還是打擊那些仗勢欺人的貪官汙吏,
你可知朕每天要聽閱多少奏折?整整四百多道!若是每個人皆如你這般有事就來麵聖這是要致朕於何地?”
承宣王很快就明白了朱由校話意,他連忙上前,擺出最為恭敬的一麵,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些緊張,畢竟麵前的人可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皇上您日理萬機,很是辛苦,這點小臣最為清楚不過,
可是陛下,您是不知唐劍秋所作所為,已經激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滿,這長期以往,我朝廷隻怕是……”
要說朱由校倒也不完全算是昏君,他並沒有一味的聽信承宣王讒言,不過是說著自己的觀點:
“隻怕什麽?唐愛卿公正嚴明,不畏強權,得罪權貴引起朝中大臣不滿實屬正常,朕並沒有聽說他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啊。”
承宣王聞言頓時噎住,似乎沒有想到朱由校會這麽迴話。
不錯,唐劍秋除了為人太過剛直,得罪不少朝中大臣之外倒也沒有別的什麽,不然抓到把柄早就將其治罪了,隻是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惡氣。
“錦衣衛一職雖有特權,但也不能任由唐劍秋為非作歹!”
對於他而言唐劍秋就是一個陰險小人,更是害得他那侄兒因此喪命,自然不能就這麽放任不管,否則難解心頭之恨!
朱由校卻不以為意,便是這般說著:“當初是陸愛卿向朕舉薦的,朕認為沒什麽不妥,何況朕覺得唐卿所做之事倒也符合常理。”
丞宣王沒有想到朱由校居然會幫唐劍秋說話,臉色都變難看了起來,隻得改口迴話;
“陛下,即便這朝中官員或許的確有諸多不妥之處,也該讓他們將功補過才對,可唐劍秋未免太苛刻了,小臣認為更換鎮撫使是當務之急。”
“依你之見派誰擔任比較合適?”
見朱由校總算問到了重點,丞宣王不由得一喜,而後開啟了搶答式的答複:
“小臣以為,這朝中有諸多大臣皆可擔任,若非要小臣推薦,小臣的犬子或許可以擔當,他的功名雖算不上顯赫實力可不比唐大人差。”
他認為自己的長子或許有這個能力,而嫡次子慕容博宇或許不行。
此人乃是紈絝子弟,平日裏又有些特殊喜好。
那承宣王平日裏驕縱兒子慣了,即便真犯下了什麽不法之事也會平反,而他也篤定慕容睿澤能做好這事讓陛下龍顏大喜,更讓他們慕容家光宗耀祖。
朱由校聞言不過是笑了笑,對方的想法已經寫到了臉上,這話外之意自然知曉。
即便他再怎麽愚蠢又怎會不清不楚?
“丞宣王,你的意思朕明白了,可是想派私人擔任?”
丞宣王麵露喜色,他以為此事有希望,連忙接下話茬:“小臣不敢!”
“據朕所知,慕容睿澤長唐劍秋十歲,沒有唐劍秋那般英勇,也沒能做出些實政,功名更沒有唐愛卿那般顯赫,
你若是有意,朕倒是可以委托其他任務,朕還需派唐愛卿鎮守邊土,你先迴去吧。”
“這……”
丞宣王有些遲疑,起初他以為陛下會暫做考慮,可誰曾想終究還是無功而返。
他對唐劍秋可謂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糜,挑其骨!
此時的他是這麽想的:“唐劍秋!最好是別讓本王抓到機會,不然你死定了!”
丞宣王走後,站立在一旁的魏忠賢卻有了一個主意,他的眼裏閃過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異樣。
對於朱由校說的那些他全都清楚了。
既然陛下要派人去鎮守邊疆,他倒是有了個合適的人選。
而此人,正是北鎮撫使唐劍秋!
當然,他這麽做也是有著自己的目的,先不說唐劍秋能得到陛下的肯定,單說他實力,更是讓人聞風喪膽。
就算如此,派他去鎮守疆邊又如何?正好借此機會試試,這鎮撫使是否浪得虛名,又是否能抵禦外敵不犯大明國土?
當然,他也沒有必要拿大明做賭注,而是相信唐劍秋的確有這個能力保住!
倘若有人推舉成功到時也是大功一件,可若是失敗的後果可想而知。
這大明朝中有這麽多的能人將士,即便唐劍秋真沒有那個能力不代表別人就不行。
再說,若唐劍秋當真不行他倒是有別的戰術。
他有些期待了呢。
若不是有人費盡心機把朱大人的筆記模仿的惟妙惟肖,隻怕朱大人如今已被列入嫌疑之中。”
再看看那朱一馮,臉上寫滿駭然,儼然不敢相信麵前的結果。
“敢問尚書大人可是有絕對的把握?”
唐劍秋並非懷疑趙南星的實力,而是想確認一番。
趙南星聞言很是用力的點了點頭,他不會說沒有把握的話;
“本官逐字比對,這兩封信無論是字形,運筆,收毫,各方麵都分毫不差,甚至連紙張都相同!
另外,本官另有發現,這兩封文件比對墨色差異頗大。”
“這墨色有濃有淡,與研墨之時有關,有所差異也是在所難免的。”
唐劍秋雖然也不怎麽寫詩繪畫,但對於書畫這方麵還是有點了解的。
對於唐劍秋說的這些趙南星很快就否決了,“不,本官口中的差異並非在墨色的濃淡,而是墨質,
我身為文官,跟墨水也打了一定交道,自然清楚這墨匠製墨的時候選材,製工,都會影響墨質,最重要的一點是連墨香都不同。”
蘇景倒是對筆墨這塊有點了解,便是這般說著:“如此說來,一般人用墨,對墨香各有所好,總會在選定之後整批訂製,朱大人若是如此想必也並不例外。”
朱一馮聽後不自覺的點了點頭,關於這點他並沒有否認。
“至少不是朱大人慣用之墨所寫。”意識到有什麽遺漏的,他便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補上一句。
“縱使能證明這墨並非我所有,想要洗清嫌疑恐怕很難。”
這才是朱一馮的顧慮,他並不認為單憑這點就能讓他平反。
唐劍秋卻不以為意,他先是將手肘夠到了桌子上,隨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有何難?隻需派人調查朱大人文房四寶從何處采購方能知曉。”
趙南星道:“隻要是精通書法的自然能看出這字是後來填上去的,從他的墨量墨色即可得知,而筆畫不同寫出來的字和勁道也大不相同,
就好比我們剛寫上的字和早已晾曬幾日的畫作相比,一個未幹還有些粘濕,而後者卻截然不同,聽到這相信二位已經有了答案吧?”
趙南星的心情倒是不錯,說話的同時還不忘伸手摸著他一尺長的胡子。
“原來如此,本鎮撫明白了,多謝趙大人。”
“多謝尚書大人。”
朱一馮同樣衝著他行了行禮,他對趙南星是非常感激的,如今有了他們這兩個良師益友完全不用擔心被人利用。
雖說他跟趙南星是同級,可在有些事情上還是要的。
那趙南星見了如聞特赦,趕忙欠身行禮,臉上倒是多了幾分惶恐無措。
“唐大人,今日之事多虧你了,日後有需要用的我朱一馮的地方盡管開口!”
朱一馮不得不感慨一句,雖說他們二人是忘年交,可他做事一向都是如此,不太想著欠人情,更是屬於那種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的那一類。
“日後若有用到朱大人的地方還望朱大人肯盡微薄之力。”
“那是自然。”
至於唐劍秋,身為鎮撫司也很是不易,主要負責鎮守邊疆地區,維護大明的安全和穩定。
鎮撫使的職責包括:領導軍隊、管理地方、維護治安、處理糾紛、征收稅賦、巡視邊境、防範外敵等。
鎮撫使的地位很高,其能力更是可想而知,而鎮撫司的設立是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製和管理,防止外族入侵和內部動亂。
不過,這抵禦外敵的事情那都是後話了,眼下鼠頭一案已經解決,接下來還不知有什麽樣的案子等著他處理;
如今栽贓陷害的罪證已經被唐劍秋拿到並銷毀,倒是不用擔心被陛下怪罪,可即便如此他仍舊感到有些不安。
蘇景倒是沒有注意到唐劍秋的眼神變化,既已平凡倒也不用為那些煩心事而感到憂心。
“既然案子都已經完成了,不妨先迴京城?”
“蘇大人和唐大人這就要準備起程了?”
這對於趙南星而言有些突然,一般來說趕路趕了這麽多天會想著休息一下才是,可如今他卻急著要走,未免也太拚了些。
不光是趙南星這麽想,連朱一馮也覺得太過突然,不得不從中附和一句。
“兩位大人不如再歇上幾日?這天色已晚,好歹吃些酒菜,也好盡地主之誼。”
蘇景見狀先是抖了抖長褂,而後看向趙南星,雲:“不過是想盡早迴去罷,也好快些向大理寺交差,趙大人可是有事要說?”
趙南星搖頭否認,“倒也不是,本官隻是感到有些好奇罷了,
聽說唐大人跟沈家已經定親,但不知婚期定在何時?”
唐劍秋這才從莊周夢蝶般的世界醒悟過來,而後用平常的語氣說著:“定在天啟四年二月,到時會宴請趙大人,還請趙大人務必賞臉前來。”
唐劍秋說話一向直接,換做別人或許還要說上一些客套話,順帶巴結這位新上任的吏部尚書。
趙南星恍然大悟,同樣作為男子的他忍俊不禁的笑了。
他的心情還算不錯,接著伸手摸了摸長胡,“好!那就麻煩唐大人通知我,待大婚之日,本官定前來參加!”
聽到這,蘇景卻不樂意了,他狠狠地拍了一下唐劍秋的後背,接著向後一躺靠在椅子上,很是不爽的說道:
“劍秋,我說你這是怎得?隻通知了趙大人而不和我知會一聲,枉費咱倆十餘年的交情!可是不打算邀請我?”
唐劍秋略顯尷尬,因為有些不自然導致臉色繃緊,以至於有些不知所措,“蘇兄此言差矣,你我兄弟一場,又怎會不邀請你?”
蘇景明知唐劍秋之意卻故意如此,他偏過頭來,雙手抱胸,而後看向別處。
“十餘年交情不過如此,罷罷罷,隻當我蘇景不認識這唐追暮。”
唐劍秋頓時噎住,他自知理虧,話到嘴邊卻又不知從何說起,竟有了這樣的份說:“蘇大人要這麽想在下無話可說。”
蘇景以為自己聽錯了,他上下打量著唐劍秋,如視怪物一般,很是怪異的望著他。
“天底下如唐大人這樣的至交倒是少見,也難怪沈將軍會說你是塊木頭了,真是一點長進也沒有,我一男子聽到你這番話都不禁感到汗顏。”
唐劍秋:“……”
他也不想惹得沈紅鸞不高興,可有些事情上是真的身不由己。
何況他一向直來直去慣了,也不會甜言蜜語,更不懂如何安慰人姑娘。
但不知她在北平可還安好?
透過敞開的木窗,唐劍秋看向遠方。
而此時,紫荊宮;
“陛下!小臣要彈劾唐劍秋唐大人,此人定有徇私枉法之嫌!懇請皇上革了唐劍秋的官職,將他依法治罪!”
說話的正是和唐劍秋不對付的承宣王,這段時日他沒少聽說有關唐劍秋的事情。
他清楚知道此人不畏強權,甚至不惜得罪權貴。
何況唐劍秋還將他最為珍視的兒子扣押大牢,如今隻怕是九死一生!
正是因為如此承宣王才會懷恨在心,再加上近期做的事情讓他找到了跳板,故而借此機會向朱由校闡述唐劍秋的罪行,並替慕容璟報仇。
當然,他自是希望此事能得到朱由校聖裁的。
朱由校倒是沒什麽心思,迴應的隻有無止境的沉默,那承宣王頓時急了,竟搬出了朱元璋的名號。
“陛下!您還記得太祖皇帝設立錦衣衛的初衷嗎?臣有一事要說,這北鎮撫司可以直接繞過正規的司法部門,直接逮人,可唐劍秋卻濫用職權,
唐劍秋居心叵測,他仰仗陛下您的威風犯下這不可饒恕之罪,草民實在無法忍受!
依我看,那唐劍秋分明就是借著聖上的名義行不法之事!”
聞言,朱由校的眉宇之間閃爍著費解之色,坐在龍椅上的他放下了手上的東西,絲毫不減帝王之威,道:
“朕雖然平日裏喜歡雕刻,但也沒有忘記太祖皇帝生前所述,
不錯,錦衣衛設立的初衷卻是如此,主要還是打擊那些仗勢欺人的貪官汙吏,
你可知朕每天要聽閱多少奏折?整整四百多道!若是每個人皆如你這般有事就來麵聖這是要致朕於何地?”
承宣王很快就明白了朱由校話意,他連忙上前,擺出最為恭敬的一麵,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些緊張,畢竟麵前的人可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皇上您日理萬機,很是辛苦,這點小臣最為清楚不過,
可是陛下,您是不知唐劍秋所作所為,已經激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滿,這長期以往,我朝廷隻怕是……”
要說朱由校倒也不完全算是昏君,他並沒有一味的聽信承宣王讒言,不過是說著自己的觀點:
“隻怕什麽?唐愛卿公正嚴明,不畏強權,得罪權貴引起朝中大臣不滿實屬正常,朕並沒有聽說他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啊。”
承宣王聞言頓時噎住,似乎沒有想到朱由校會這麽迴話。
不錯,唐劍秋除了為人太過剛直,得罪不少朝中大臣之外倒也沒有別的什麽,不然抓到把柄早就將其治罪了,隻是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惡氣。
“錦衣衛一職雖有特權,但也不能任由唐劍秋為非作歹!”
對於他而言唐劍秋就是一個陰險小人,更是害得他那侄兒因此喪命,自然不能就這麽放任不管,否則難解心頭之恨!
朱由校卻不以為意,便是這般說著:“當初是陸愛卿向朕舉薦的,朕認為沒什麽不妥,何況朕覺得唐卿所做之事倒也符合常理。”
丞宣王沒有想到朱由校居然會幫唐劍秋說話,臉色都變難看了起來,隻得改口迴話;
“陛下,即便這朝中官員或許的確有諸多不妥之處,也該讓他們將功補過才對,可唐劍秋未免太苛刻了,小臣認為更換鎮撫使是當務之急。”
“依你之見派誰擔任比較合適?”
見朱由校總算問到了重點,丞宣王不由得一喜,而後開啟了搶答式的答複:
“小臣以為,這朝中有諸多大臣皆可擔任,若非要小臣推薦,小臣的犬子或許可以擔當,他的功名雖算不上顯赫實力可不比唐大人差。”
他認為自己的長子或許有這個能力,而嫡次子慕容博宇或許不行。
此人乃是紈絝子弟,平日裏又有些特殊喜好。
那承宣王平日裏驕縱兒子慣了,即便真犯下了什麽不法之事也會平反,而他也篤定慕容睿澤能做好這事讓陛下龍顏大喜,更讓他們慕容家光宗耀祖。
朱由校聞言不過是笑了笑,對方的想法已經寫到了臉上,這話外之意自然知曉。
即便他再怎麽愚蠢又怎會不清不楚?
“丞宣王,你的意思朕明白了,可是想派私人擔任?”
丞宣王麵露喜色,他以為此事有希望,連忙接下話茬:“小臣不敢!”
“據朕所知,慕容睿澤長唐劍秋十歲,沒有唐劍秋那般英勇,也沒能做出些實政,功名更沒有唐愛卿那般顯赫,
你若是有意,朕倒是可以委托其他任務,朕還需派唐愛卿鎮守邊土,你先迴去吧。”
“這……”
丞宣王有些遲疑,起初他以為陛下會暫做考慮,可誰曾想終究還是無功而返。
他對唐劍秋可謂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糜,挑其骨!
此時的他是這麽想的:“唐劍秋!最好是別讓本王抓到機會,不然你死定了!”
丞宣王走後,站立在一旁的魏忠賢卻有了一個主意,他的眼裏閃過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異樣。
對於朱由校說的那些他全都清楚了。
既然陛下要派人去鎮守邊疆,他倒是有了個合適的人選。
而此人,正是北鎮撫使唐劍秋!
當然,他這麽做也是有著自己的目的,先不說唐劍秋能得到陛下的肯定,單說他實力,更是讓人聞風喪膽。
就算如此,派他去鎮守疆邊又如何?正好借此機會試試,這鎮撫使是否浪得虛名,又是否能抵禦外敵不犯大明國土?
當然,他也沒有必要拿大明做賭注,而是相信唐劍秋的確有這個能力保住!
倘若有人推舉成功到時也是大功一件,可若是失敗的後果可想而知。
這大明朝中有這麽多的能人將士,即便唐劍秋真沒有那個能力不代表別人就不行。
再說,若唐劍秋當真不行他倒是有別的戰術。
他有些期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