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們的情緒愈發高漲,他們的聲音交織成一片憤怒的海洋。
“唐劍秋!你這個無恥之徒!我們曾寄予厚望於你,到頭來卻隻換迴滿心失望,如墜冰窟!”
一位中年男子怒吼著,聲音因憤怒而戰栗,仿佛胸中有一股烈火在熊熊燃燒。
“你身為朝廷欽差,本應是我們的救星,現在卻成了我們的災星!你良心何在?”另一位婦女激動地揮舞著手臂,眼中滿是憤懣與失望
“糧食遲遲未見蹤影,莫非都進了你的私囊?你這種人,簡直玷汙了為官者的清名,根本不配身居此位!”
一個年輕人緊咬牙關,字字如刀,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唐劍秋的憎惡。
“我們在這荒蕪之地,忍饑挨餓,度日如年,你唐劍秋卻逍遙自在!莫非,在你眼中,我等升鬥小民的性命,輕如鴻毛,不足掛齒?”
一個老者顫巍巍地站了出來,他的聲音雖然微弱,卻字字如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鼓之上。
“唐劍秋,你聽著!若你繼續置若罔聞,不肯開倉放糧,我們就自己衝進官府,把糧食搶出來!”一個壯漢揮舞著拳頭,他的臉上寫滿了決絕。
人群中的咒罵聲、譴責聲此起彼伏,他們圍在一起,聲討著唐劍秋,仿佛這樣就能讓心中的怒火得到一絲慰藉。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時的唐劍秋,已經換上了平民的衣服,卸下了所有官場的麵具,悄悄地混入了人群之中。
唐劍秋聽著難民們的咒罵,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這次的糧食危機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
而他,作為欽差大臣,肩負著朝廷和百姓的雙重期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默默地走在人群中,觀察著每一個難民的表情和動作。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盡快解決糧食問題的決心。
正當唐劍秋沉思之際,一名年輕的難民猛然間從人群中躥出,手中緊握一根略顯簡陋的木棍,雙眼噴火,憤怒地直指那些身著甲胄的官兵:
“你們這些魚肉百姓的狗官!平日裏隻知橫行霸道,欺壓良善!欽差大人呢?讓他出來!我們要見他!”
此言一出,如同火星落入了幹柴堆,瞬間點燃了周圍人的情緒。
大家紛紛附和著,要求見唐劍秋。
官兵們見狀,麵色驟變,緊張的情緒在隊伍中蔓延開來。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企圖以武力震懾這愈發失控的場麵,口中厲聲喝道。
“吵什麽吵?都安靜!不許喧嘩!再如此胡鬧,便將爾等統統拿下!我們欽差大人哪有空管你們的死活,這會兒白日觀美人,晚上為你們祈福呢!”
聽到這,他們愈加氣憤。
“說的倒可笑,真當自己是普渡眾生的神明了?還祈福?能在這亂世中尋得一頓溫飽,便是莫大的奢侈!”
然而,人群卻越聚越多,情緒也越來越激動,而這一切,恰好落入了暗處窺視的崔應元與川蜀縣令眼底。
他深知,要不了多久,唐劍秋的臭名將傳遍整個川蜀!
兩人目光交匯,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弧度,仿佛已經預見了唐劍秋名譽掃地、身敗名裂的淒涼景象。
“哈哈,縣令大人,看來我們的計劃進行得相當順利啊。”
崔應元輕輕拍了拍川蜀縣令的肩頭,話語中帶著幾分誌得意滿的意味,“這下子,唐劍秋可算是栽在我們手裏了。”
川蜀縣令亦是笑得眉眼彎彎,連連頷首,喜形於色:“那是自然,崔大人智謀超群,唐劍秋又如何能與大人您相提並論?
隻待他聲名狼藉之日,這川蜀之地,還不是任由咱們唿風喚雨”
兩人說著,便準備轉身迴客棧,好好慶祝一番。
然而,剛走到客棧門口,卻意外地看到了袁傑站在那裏,一臉嚴肅。
崔應元和川蜀縣令心中一凜,但隨即又恢複了鎮定。
他們知道,袁傑雖然是個有能力的官員,但此刻唐劍秋已經陷入了絕境,他又能翻起什麽浪花來呢?
於是,二人換上了一副溫文爾雅、關切備至的神色走上前去,拱手行禮道:
“哎呀,這不是袁總旗嗎?我等特意前來問候大人,不知唐大人近日如何?”
袁傑憨態可掬,笑容可掬地迴禮道:“多謝二位大人掛念,大人身體還算不錯,不知二位大人此次光臨,有何貴幹?我好立即進去通報大人一聲。”
崔應元與川蜀縣令心中暗自竊笑,麵上卻仍保持著那副古道熱腸的模樣,假意關切道。
“我等身為父母官,時刻將百姓的疾苦掛懷於心,說來已有多日未曾品嚐到一粒糧食的滋味了,特來詢問大人糧食究竟何時才能到?”
袁傑輕輕搖頭,麵上掠過一抹無奈,“此事暫且不知,但請放心,我會即刻催促手下兄弟,加緊催促,不過,話說迴來,二位大人可曾耳聞唐大人近日飽受流言一事?”
崔應元與縣令相視一眼,故作驚訝:“竟有此事?“哦?竟有此事?我等竟全然不知,不過,袁總旗過慮了,唐大人一向德高望重,定能逢兇化吉,這些無稽之談,想必很快便能煙消雲散。”
他們麵上這麽說,心裏卻巴不得唐劍秋死去了。
“我雖與唐大人交往未深,卻同為朝廷效力之臣,自然不能坐視不理,近日來,川蜀之地難民之中,關於唐大人的流言四起,愈演愈烈,
長此以往,會對大人不利,不知兩位大人可有對策救我大人?”袁傑故作無奈之色,眼中卻閃爍著一片赤誠,言辭懇切,令人聞之動容。
他故作遲疑,道:“這……本官倒有一計,雖非上策,卻可暫避風頭,又能速速行事,何不讓大人先離開川蜀,
待到糧食籌備妥當,局勢平穩之後,再行歸來,如此一來,既能堵住悠悠之口,又能確保大人之安危,豈不兩全其美?”
“大人莫不是忘了,唐大人日觀美人夜間祈福,實不宜輕舉妄動。”
袁傑此言表麵恭敬,實則心中嗤笑連連,對他們的虛情假意深感不屑,胃中翻騰,幾欲作嘔。
“這……袁總旗,還望你代為轉達唐大人,就說這災民之中怨聲載道,情勢已近乎失控,若真有個萬一,在下恐難辭其咎啊!”
“唐劍秋!你這個無恥之徒!我們曾寄予厚望於你,到頭來卻隻換迴滿心失望,如墜冰窟!”
一位中年男子怒吼著,聲音因憤怒而戰栗,仿佛胸中有一股烈火在熊熊燃燒。
“你身為朝廷欽差,本應是我們的救星,現在卻成了我們的災星!你良心何在?”另一位婦女激動地揮舞著手臂,眼中滿是憤懣與失望
“糧食遲遲未見蹤影,莫非都進了你的私囊?你這種人,簡直玷汙了為官者的清名,根本不配身居此位!”
一個年輕人緊咬牙關,字字如刀,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唐劍秋的憎惡。
“我們在這荒蕪之地,忍饑挨餓,度日如年,你唐劍秋卻逍遙自在!莫非,在你眼中,我等升鬥小民的性命,輕如鴻毛,不足掛齒?”
一個老者顫巍巍地站了出來,他的聲音雖然微弱,卻字字如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鼓之上。
“唐劍秋,你聽著!若你繼續置若罔聞,不肯開倉放糧,我們就自己衝進官府,把糧食搶出來!”一個壯漢揮舞著拳頭,他的臉上寫滿了決絕。
人群中的咒罵聲、譴責聲此起彼伏,他們圍在一起,聲討著唐劍秋,仿佛這樣就能讓心中的怒火得到一絲慰藉。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時的唐劍秋,已經換上了平民的衣服,卸下了所有官場的麵具,悄悄地混入了人群之中。
唐劍秋聽著難民們的咒罵,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這次的糧食危機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
而他,作為欽差大臣,肩負著朝廷和百姓的雙重期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默默地走在人群中,觀察著每一個難民的表情和動作。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要盡快解決糧食問題的決心。
正當唐劍秋沉思之際,一名年輕的難民猛然間從人群中躥出,手中緊握一根略顯簡陋的木棍,雙眼噴火,憤怒地直指那些身著甲胄的官兵:
“你們這些魚肉百姓的狗官!平日裏隻知橫行霸道,欺壓良善!欽差大人呢?讓他出來!我們要見他!”
此言一出,如同火星落入了幹柴堆,瞬間點燃了周圍人的情緒。
大家紛紛附和著,要求見唐劍秋。
官兵們見狀,麵色驟變,緊張的情緒在隊伍中蔓延開來。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企圖以武力震懾這愈發失控的場麵,口中厲聲喝道。
“吵什麽吵?都安靜!不許喧嘩!再如此胡鬧,便將爾等統統拿下!我們欽差大人哪有空管你們的死活,這會兒白日觀美人,晚上為你們祈福呢!”
聽到這,他們愈加氣憤。
“說的倒可笑,真當自己是普渡眾生的神明了?還祈福?能在這亂世中尋得一頓溫飽,便是莫大的奢侈!”
然而,人群卻越聚越多,情緒也越來越激動,而這一切,恰好落入了暗處窺視的崔應元與川蜀縣令眼底。
他深知,要不了多久,唐劍秋的臭名將傳遍整個川蜀!
兩人目光交匯,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弧度,仿佛已經預見了唐劍秋名譽掃地、身敗名裂的淒涼景象。
“哈哈,縣令大人,看來我們的計劃進行得相當順利啊。”
崔應元輕輕拍了拍川蜀縣令的肩頭,話語中帶著幾分誌得意滿的意味,“這下子,唐劍秋可算是栽在我們手裏了。”
川蜀縣令亦是笑得眉眼彎彎,連連頷首,喜形於色:“那是自然,崔大人智謀超群,唐劍秋又如何能與大人您相提並論?
隻待他聲名狼藉之日,這川蜀之地,還不是任由咱們唿風喚雨”
兩人說著,便準備轉身迴客棧,好好慶祝一番。
然而,剛走到客棧門口,卻意外地看到了袁傑站在那裏,一臉嚴肅。
崔應元和川蜀縣令心中一凜,但隨即又恢複了鎮定。
他們知道,袁傑雖然是個有能力的官員,但此刻唐劍秋已經陷入了絕境,他又能翻起什麽浪花來呢?
於是,二人換上了一副溫文爾雅、關切備至的神色走上前去,拱手行禮道:
“哎呀,這不是袁總旗嗎?我等特意前來問候大人,不知唐大人近日如何?”
袁傑憨態可掬,笑容可掬地迴禮道:“多謝二位大人掛念,大人身體還算不錯,不知二位大人此次光臨,有何貴幹?我好立即進去通報大人一聲。”
崔應元與川蜀縣令心中暗自竊笑,麵上卻仍保持著那副古道熱腸的模樣,假意關切道。
“我等身為父母官,時刻將百姓的疾苦掛懷於心,說來已有多日未曾品嚐到一粒糧食的滋味了,特來詢問大人糧食究竟何時才能到?”
袁傑輕輕搖頭,麵上掠過一抹無奈,“此事暫且不知,但請放心,我會即刻催促手下兄弟,加緊催促,不過,話說迴來,二位大人可曾耳聞唐大人近日飽受流言一事?”
崔應元與縣令相視一眼,故作驚訝:“竟有此事?“哦?竟有此事?我等竟全然不知,不過,袁總旗過慮了,唐大人一向德高望重,定能逢兇化吉,這些無稽之談,想必很快便能煙消雲散。”
他們麵上這麽說,心裏卻巴不得唐劍秋死去了。
“我雖與唐大人交往未深,卻同為朝廷效力之臣,自然不能坐視不理,近日來,川蜀之地難民之中,關於唐大人的流言四起,愈演愈烈,
長此以往,會對大人不利,不知兩位大人可有對策救我大人?”袁傑故作無奈之色,眼中卻閃爍著一片赤誠,言辭懇切,令人聞之動容。
他故作遲疑,道:“這……本官倒有一計,雖非上策,卻可暫避風頭,又能速速行事,何不讓大人先離開川蜀,
待到糧食籌備妥當,局勢平穩之後,再行歸來,如此一來,既能堵住悠悠之口,又能確保大人之安危,豈不兩全其美?”
“大人莫不是忘了,唐大人日觀美人夜間祈福,實不宜輕舉妄動。”
袁傑此言表麵恭敬,實則心中嗤笑連連,對他們的虛情假意深感不屑,胃中翻騰,幾欲作嘔。
“這……袁總旗,還望你代為轉達唐大人,就說這災民之中怨聲載道,情勢已近乎失控,若真有個萬一,在下恐難辭其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