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心中一沉,瞬間洞悉這是魏忠賢的詭計。
他強壓下怒氣,臉上卻擠出笑容:“本王自然無礙,聽說皇兄身體抱恙,本王實在掛念,還望公公行個方便。”
那宦官卻不為所動,他麵無表情地迴絕道:“殿下莫要為難小的,小的不過是奉命行事。”
朱由檢深知,此時硬闖隻會打草驚蛇,便故作無奈地頷首:“既然如此,本王便先迴去,不過……若皇兄有個萬一,你等可擔待得起”
宦官聞言,臉色微變,卻仍堅持道:“小的職責所在,還望殿下體諒。”
見此,朱由檢不再堅持,遂轉身離去,心中已然是千迴百轉,籌謀應對之策。
迴到府中,朱由檢未及更衣,便急召心腹王承恩等心腹商議對策。
“魏忠賢此舉,意在阻我麵聖之路,其心可誅!”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字字擲地有聲。
“但本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當尋機入宮,一探究竟。”
王承恩眉頭緊鎖,目光在昏黃的燭光下閃爍。
片刻之後,他眼前一亮,緩緩開口:“殿下,我們或許可以從後宮入手,尋得一條一條隱秘小徑,以避鋒芒。”
朱由檢聞言,雙眸驟亮,心中暗自讚許此計之妙。
他即刻吩咐王承恩著手安排,安然坐鎮府中,靜候佳音。
一炷香過後,朱由檢便攜同王承恩等一幹心腹,悄悄摸到了後宮附近。
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覓得一條隱秘小徑,悄無聲息地潛入了皇宮。
沿途,他們步步為營,謹慎至極,盡可能避開周邊守衛。
終於,他們來到了朱由校的寢宮附近。
然而,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似乎有人正在向他們靠近。
朱由檢心中一緊,一股不祥的預感如寒冰般沿脊背滑落。
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承恩突然出手,將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石子擲向了遠處,吸引了守衛的注意。
趁著這個機會,朱由檢等人迅速潛入了寢宮。
另一邊,魏忠賢得知朱由檢毫發無傷的進宮後,氣得暴跳如雷,卻也隻能強壓下怒火,靜觀其變。
“恭送信王鶴駕!”
寢宮外,衛士們的聲音低沉而莊重,如同這紫禁城中的每一塊磚石,承載著曆史的重量。
張嫣靜立於巍峨的宮門之前,眸光裏交織著深深的憂慮與不舍。
她再次向朱由檢叮囑道:“信王,切記,宮中食物不可輕嚐,定要藏好袖中的麥餅,以備不時之需!
魏忠賢那賊子,對皇上忠心是假,覬覦權勢是真,他對你,更是虎視眈眈!”
“皇嫂放心,由檢銘記於心。”
朱由檢聞言,雙手抱拳,深深一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在張嫣的指引下,朱由檢步伐匆匆,穿過一道道宮門,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心上,沉重而急切,仿佛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離別。
終於,他來到了乾清宮的龍榻前,看到了躺在上麵、麵容憔悴、氣息微弱的皇兄朱由校。
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空氣中彌漫著無盡的哀傷與不舍,唯有兄弟倆的身影停留。
“皇上,臣妾已將信王帶來。”
嫣的聲音輕柔而低沉,她緩緩欠身行禮,那雙眸子裏,既有對皇上的深情厚誼,又夾雜著無法言說的離愁別緒。
“皇兄!”
朱由檢焦急萬分,他急步上前,用力跪倒在朱由校的床前,淚水奪眶而出,聲音中帶著難以抑製的哽咽與不舍。
“信王朱由檢……特來向皇上請安!皇兄您為何突然病重至此”
朱由校聖體不豫,朱由校勉強睜開眼,眼中閃過一絲光亮。
在看向他時,眼中滿是溫柔與不舍,仿佛要將所有的愛與期望都凝聚在這一刻。
“吾弟……你瘦了啊,要保重身體啊……”
他的聲音微弱,卻字字沉重,如同巨石壓在朱由檢的心頭。
正說著,朱由校艱難的伸出手,試圖擦去朱由檢眼角掛著的淚水,朱由檢見狀忙抓住他的手,仿佛要將僅存的溫暖緊緊留住。
“信王……再靠近點。”
朱由檢拚命點頭,他跪著上前,淚眼婆娑的看著昔日疼愛的兄長。
“臣在!皇兄要安心養病!”
朱由檢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朱由校輕輕搖頭,嘴角勾起一抹苦笑。
“吾弟,當為堯舜……”
朱由檢心中一緊,預感到了什麽,連忙說道:“臣恐臣!罪該萬死!臣絕無此意啊!請皇上收迴成命!”
“由檢,這是朕最後一次和你相見了。”
“皇兄,您別這麽說,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大明江山不能沒有您,您好了大明朝才有福啊!”
“朕……大限將至,已經好不起來了,你可千萬不要學朕……朕找你來,是這江山社稷,當得賢君托福,朕希望……你日後做個英明偉大的君王。”
朱由校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信任,仿佛是在交付一生的重擔。
朱由檢聞言,心中五味雜陳,眼中既有震驚也有不安。
“皇兄,你……”
朱由檢正要說些什麽,朱由校用微弱的聲音打斷:“大明皇位,非你信王莫屬……”
朱由檢朱由檢環顧四周,發現這裏全是魏忠賢的眼線,心中暗道:“這難道是陷阱麽魏忠賢!”
他瞥了一眼高高在上的魏忠賢,眼底閃過一絲恨意,然而,麵對皇兄的殷切期望,他隻能強忍悲痛。
朱由檢痛哭,忙推脫道:“臣弟無能,臣弟才學尚淺,不可擔當大任!如今皇兄病重,臣弟願用自己來代替皇兄!”
“咳咳!不必再說了,當今天下北有滿人頻頻入侵,擾我邊民,內有饑民暴動,烽煙四起,朝廷上下更是危機四伏!
你若執意不從,誤了大事,我大明基業或將不保!切記……善待中宮,魏忠賢善用,日後……有不懂的盡管問他。”
許是因為太過激動,朱由校難忍腹痛,一口鮮血隨時噴出,其餘人等見狀麵露惶恐之色。
朱由校不禁用袖子擦去朱由校之血,眼中滿是心疼。
朱由檢眼眶泛紅,淚光閃爍:“皇兄!臣弟……臣弟領旨謝恩!”
朱由校見朱由檢答應,強起出笑意,仿佛一塊巨石落地,嘴角依舊掛著那抹安心的微笑。
“好……好……”
那笑容中帶著幾分釋然。
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起身,將朱由檢抱入懷中,眼中滿是對弟弟的柔情。
“弟弟愛我……”
說完,朱由校的手無力地垂了下去。
他的生命之火在這一刻徹底熄滅。
張嫣等人瞪大眼睛,不禁痛哭流涕,整個乾清宮都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
“皇兄——”
朱由檢悲痛欲絕地喊道,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著,仿佛要將這份悲痛傳遞給每一個人。
他緊緊抱住皇兄的身體,淚水如泉湧般湧出,仿佛要將所有的愛與不舍都凝聚在這一刻。
張嫣看著這一幕,心中也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絕望。
她深知,信王朱由檢日後定能夠肩負起這份重任,為大明江山社稷造福。
魏忠賢和客氏見狀連忙跪下,既有對皇帝駕崩的痛苦,還有來自心底的絕望……
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時,朱由校於乾清宮安然辭世,年僅二十三歲。
隨著朱由校在乾清宮安然辭世,遠在廣寧征戰的北鎮撫司鎮撫使唐劍秋,心中莫名湧起一股沉重的預感,仿佛與皇城的變故產生了某種微妙的共鳴。
他眉頭緊鎖,目光如炬,穿透了戰場上紛飛的硝煙,但那份不安並未使他分心片刻。
“唐大人,金兵又來了,你務必小心!”
身邊的袁崇煥焦急地喊道,說話間滿是戰鬥帶來的疲憊。
“袁將軍也是!”
唐劍秋深吸一口氣,眼神瞬間變得堅毅無比。
他拔出腰間繡春刀劍,刀光如龍,劃破戰場上的陰霾。
“弟兄們,跟我上!為了大明,為了我們的家園,誓死不退!”
他身先士卒,如同一頭猛虎衝入敵陣,劍鋒所指,金兵紛紛倒下。
唐劍秋的刀法淩厲而精準,每一擊都伴隨著金兵痛苦的哀嚎,他的身影在戰場上穿梭,留下一道道銀色的軌跡。
大明將士們見主將如此英勇,士氣大振,紛紛效仿,與金兵展開了殊死搏鬥。
盡管敵眾我寡,但大明軍隊依舊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
數次交鋒呐喊,伴隨著血與火洗禮,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然而,戰爭的殘酷遠超想象,大明軍隊死傷慘重;
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
唐劍秋的臉上也沾滿了血跡,分不清是敵人的還是戰友的,但他的眼神依舊明亮,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唐大人,我們傷亡太重了,再這樣下去,恐怕……”
副將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絕望,但唐劍秋卻打斷了他。
“沒有恐怕!隻要我們還活著,就絕不能放棄!日落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給我殺!”
唐劍秋的話語鏗鏘有力,如同雷鳴般在戰場上迴蕩。
“兄弟們,為了皇上,為了大明,誓死方休!”
袁崇煥高舉長劍,大聲疾唿,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決絕。
在唐劍秋和袁崇煥的帶領下,大明軍隊再次發起了衝鋒……
隨著夜幕的深沉,皇宮內一片死寂,隻有偶爾傳來的低泣聲打破了這壓抑的氛圍。
這位一生熱衷於木匠的大明皇帝,終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內侍的安排下,他靜靜地躺在那冰冷的棺槨之中,仿佛隻是陷入了深深的沉睡。
魏忠賢站在陰影中,目光閃爍不定,心中盤算著如何將這個消息封鎖,以維持自己手中的權勢。
他雖然為朱由校的死感到痛惜,可如今陛下駕崩,就沒有什麽好顧忌的了。
要悄無聲息地除去信王朱由檢,對他而言固然容易,可另一方麵,他不得不顧忌皇後。
她一旦知曉,宮中必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三人之死,足以撼動帝國的根基,引發天下大亂!
畢竟消息還在他們手裏,當下局麵隻有秘不發喪,對外說皇上仍然病重,再暗中找機會除了朱由檢!
朱由校歸天當晚,月黑風高,皇宮內更顯陰森。
朱由檢孤身一人坐在靈堂之中,守著皇兄的棺槨,心中五味雜陳,既驚又怕。
他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望向那冰冷的棺材,仿佛想從中尋得一絲安慰。
朱由檢跪在棺槨旁,雙手緊握成拳,眼眶泛紅,淚水不受控製地滑落。
他的思緒迴到了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那時,皇兄猶如他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總是護著他,教導他,仿佛他是世間最珍稀的瑰寶。
“皇兄,你曾說要一起守護這片江山,讓大明繁榮昌盛,為何你卻先我一步離去……”
朱由檢低聲呢喃,每一個字都承載著難以言喻的哀傷與深深的不舍,仿佛要將心中的悲痛盡數傾瀉。
猶記得年幼時,他和朱由校相依為命。
憶起那個冬日,寒風凜冽,雪花紛飛,朱由校不顧嚴寒,親為他挑選了一件厚實柔軟的披風,那份溫暖,仿佛至今還殘留在肩頭。
而今,給予這份溫暖的人卻已陰陽相隔;
又憶起夏日炎炎,兩人一同在禦花園中嬉戲,笑聲迴蕩在每一個角落。
那時的快樂,又是如此簡單純粹。
朱由校十六歲時,他受命為皇,登基後需按照古製,移居至威嚴赫赫的乾清宮。
那日,陽光斑駁地灑在朱由校稚嫩的臉龐上。
他帶著幾分迷茫,幾步並作一躍來到朱由檢麵前。
他眨巴著大眼睛,天真地問道:“哥哥此番去往何處”
朱由校輕笑,目光溫柔如水,輕聲道:“哥哥呀,要去做皇帝了。”
朱由檢聞言,眼睛瞪得滾圓,滿是驚異,“啊哥哥,皇帝是個什麽官呀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我可否做得”
言罷,他還不忘調皮地吐了下舌頭。
朱由檢童言無忌,令一旁侍立的內侍們心中暗自捏了把汗,生怕這無心之言引來不必要的禍端。
一時間,眾人麵上皆無血色,大氣不敢喘。
然而,朱由校卻並未動怒,他望著弟弟那無邪的模樣,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朱由校輕輕蹲下身子,溫柔地笑著,伸出大手輕輕覆上了朱由檢的發頂,動作輕柔而充滿寵溺。
“可以啊,哥哥答應你,等我坐上幾年就讓於你,好麽”
朱由檢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興奮,他緊緊抱住朱由校,小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仿佛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與希望。
然而,世事無常,命運弄人。
他強壓下怒氣,臉上卻擠出笑容:“本王自然無礙,聽說皇兄身體抱恙,本王實在掛念,還望公公行個方便。”
那宦官卻不為所動,他麵無表情地迴絕道:“殿下莫要為難小的,小的不過是奉命行事。”
朱由檢深知,此時硬闖隻會打草驚蛇,便故作無奈地頷首:“既然如此,本王便先迴去,不過……若皇兄有個萬一,你等可擔待得起”
宦官聞言,臉色微變,卻仍堅持道:“小的職責所在,還望殿下體諒。”
見此,朱由檢不再堅持,遂轉身離去,心中已然是千迴百轉,籌謀應對之策。
迴到府中,朱由檢未及更衣,便急召心腹王承恩等心腹商議對策。
“魏忠賢此舉,意在阻我麵聖之路,其心可誅!”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字字擲地有聲。
“但本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當尋機入宮,一探究竟。”
王承恩眉頭緊鎖,目光在昏黃的燭光下閃爍。
片刻之後,他眼前一亮,緩緩開口:“殿下,我們或許可以從後宮入手,尋得一條一條隱秘小徑,以避鋒芒。”
朱由檢聞言,雙眸驟亮,心中暗自讚許此計之妙。
他即刻吩咐王承恩著手安排,安然坐鎮府中,靜候佳音。
一炷香過後,朱由檢便攜同王承恩等一幹心腹,悄悄摸到了後宮附近。
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覓得一條隱秘小徑,悄無聲息地潛入了皇宮。
沿途,他們步步為營,謹慎至極,盡可能避開周邊守衛。
終於,他們來到了朱由校的寢宮附近。
然而,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似乎有人正在向他們靠近。
朱由檢心中一緊,一股不祥的預感如寒冰般沿脊背滑落。
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承恩突然出手,將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石子擲向了遠處,吸引了守衛的注意。
趁著這個機會,朱由檢等人迅速潛入了寢宮。
另一邊,魏忠賢得知朱由檢毫發無傷的進宮後,氣得暴跳如雷,卻也隻能強壓下怒火,靜觀其變。
“恭送信王鶴駕!”
寢宮外,衛士們的聲音低沉而莊重,如同這紫禁城中的每一塊磚石,承載著曆史的重量。
張嫣靜立於巍峨的宮門之前,眸光裏交織著深深的憂慮與不舍。
她再次向朱由檢叮囑道:“信王,切記,宮中食物不可輕嚐,定要藏好袖中的麥餅,以備不時之需!
魏忠賢那賊子,對皇上忠心是假,覬覦權勢是真,他對你,更是虎視眈眈!”
“皇嫂放心,由檢銘記於心。”
朱由檢聞言,雙手抱拳,深深一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在張嫣的指引下,朱由檢步伐匆匆,穿過一道道宮門,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心上,沉重而急切,仿佛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離別。
終於,他來到了乾清宮的龍榻前,看到了躺在上麵、麵容憔悴、氣息微弱的皇兄朱由校。
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空氣中彌漫著無盡的哀傷與不舍,唯有兄弟倆的身影停留。
“皇上,臣妾已將信王帶來。”
嫣的聲音輕柔而低沉,她緩緩欠身行禮,那雙眸子裏,既有對皇上的深情厚誼,又夾雜著無法言說的離愁別緒。
“皇兄!”
朱由檢焦急萬分,他急步上前,用力跪倒在朱由校的床前,淚水奪眶而出,聲音中帶著難以抑製的哽咽與不舍。
“信王朱由檢……特來向皇上請安!皇兄您為何突然病重至此”
朱由校聖體不豫,朱由校勉強睜開眼,眼中閃過一絲光亮。
在看向他時,眼中滿是溫柔與不舍,仿佛要將所有的愛與期望都凝聚在這一刻。
“吾弟……你瘦了啊,要保重身體啊……”
他的聲音微弱,卻字字沉重,如同巨石壓在朱由檢的心頭。
正說著,朱由校艱難的伸出手,試圖擦去朱由檢眼角掛著的淚水,朱由檢見狀忙抓住他的手,仿佛要將僅存的溫暖緊緊留住。
“信王……再靠近點。”
朱由檢拚命點頭,他跪著上前,淚眼婆娑的看著昔日疼愛的兄長。
“臣在!皇兄要安心養病!”
朱由檢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朱由校輕輕搖頭,嘴角勾起一抹苦笑。
“吾弟,當為堯舜……”
朱由檢心中一緊,預感到了什麽,連忙說道:“臣恐臣!罪該萬死!臣絕無此意啊!請皇上收迴成命!”
“由檢,這是朕最後一次和你相見了。”
“皇兄,您別這麽說,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大明江山不能沒有您,您好了大明朝才有福啊!”
“朕……大限將至,已經好不起來了,你可千萬不要學朕……朕找你來,是這江山社稷,當得賢君托福,朕希望……你日後做個英明偉大的君王。”
朱由校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信任,仿佛是在交付一生的重擔。
朱由檢聞言,心中五味雜陳,眼中既有震驚也有不安。
“皇兄,你……”
朱由檢正要說些什麽,朱由校用微弱的聲音打斷:“大明皇位,非你信王莫屬……”
朱由檢朱由檢環顧四周,發現這裏全是魏忠賢的眼線,心中暗道:“這難道是陷阱麽魏忠賢!”
他瞥了一眼高高在上的魏忠賢,眼底閃過一絲恨意,然而,麵對皇兄的殷切期望,他隻能強忍悲痛。
朱由檢痛哭,忙推脫道:“臣弟無能,臣弟才學尚淺,不可擔當大任!如今皇兄病重,臣弟願用自己來代替皇兄!”
“咳咳!不必再說了,當今天下北有滿人頻頻入侵,擾我邊民,內有饑民暴動,烽煙四起,朝廷上下更是危機四伏!
你若執意不從,誤了大事,我大明基業或將不保!切記……善待中宮,魏忠賢善用,日後……有不懂的盡管問他。”
許是因為太過激動,朱由校難忍腹痛,一口鮮血隨時噴出,其餘人等見狀麵露惶恐之色。
朱由校不禁用袖子擦去朱由校之血,眼中滿是心疼。
朱由檢眼眶泛紅,淚光閃爍:“皇兄!臣弟……臣弟領旨謝恩!”
朱由校見朱由檢答應,強起出笑意,仿佛一塊巨石落地,嘴角依舊掛著那抹安心的微笑。
“好……好……”
那笑容中帶著幾分釋然。
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起身,將朱由檢抱入懷中,眼中滿是對弟弟的柔情。
“弟弟愛我……”
說完,朱由校的手無力地垂了下去。
他的生命之火在這一刻徹底熄滅。
張嫣等人瞪大眼睛,不禁痛哭流涕,整個乾清宮都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
“皇兄——”
朱由檢悲痛欲絕地喊道,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著,仿佛要將這份悲痛傳遞給每一個人。
他緊緊抱住皇兄的身體,淚水如泉湧般湧出,仿佛要將所有的愛與不舍都凝聚在這一刻。
張嫣看著這一幕,心中也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絕望。
她深知,信王朱由檢日後定能夠肩負起這份重任,為大明江山社稷造福。
魏忠賢和客氏見狀連忙跪下,既有對皇帝駕崩的痛苦,還有來自心底的絕望……
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時,朱由校於乾清宮安然辭世,年僅二十三歲。
隨著朱由校在乾清宮安然辭世,遠在廣寧征戰的北鎮撫司鎮撫使唐劍秋,心中莫名湧起一股沉重的預感,仿佛與皇城的變故產生了某種微妙的共鳴。
他眉頭緊鎖,目光如炬,穿透了戰場上紛飛的硝煙,但那份不安並未使他分心片刻。
“唐大人,金兵又來了,你務必小心!”
身邊的袁崇煥焦急地喊道,說話間滿是戰鬥帶來的疲憊。
“袁將軍也是!”
唐劍秋深吸一口氣,眼神瞬間變得堅毅無比。
他拔出腰間繡春刀劍,刀光如龍,劃破戰場上的陰霾。
“弟兄們,跟我上!為了大明,為了我們的家園,誓死不退!”
他身先士卒,如同一頭猛虎衝入敵陣,劍鋒所指,金兵紛紛倒下。
唐劍秋的刀法淩厲而精準,每一擊都伴隨著金兵痛苦的哀嚎,他的身影在戰場上穿梭,留下一道道銀色的軌跡。
大明將士們見主將如此英勇,士氣大振,紛紛效仿,與金兵展開了殊死搏鬥。
盡管敵眾我寡,但大明軍隊依舊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
數次交鋒呐喊,伴隨著血與火洗禮,以及對勝利的渴望。
然而,戰爭的殘酷遠超想象,大明軍隊死傷慘重;
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
唐劍秋的臉上也沾滿了血跡,分不清是敵人的還是戰友的,但他的眼神依舊明亮,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唐大人,我們傷亡太重了,再這樣下去,恐怕……”
副將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絕望,但唐劍秋卻打斷了他。
“沒有恐怕!隻要我們還活著,就絕不能放棄!日落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給我殺!”
唐劍秋的話語鏗鏘有力,如同雷鳴般在戰場上迴蕩。
“兄弟們,為了皇上,為了大明,誓死方休!”
袁崇煥高舉長劍,大聲疾唿,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決絕。
在唐劍秋和袁崇煥的帶領下,大明軍隊再次發起了衝鋒……
隨著夜幕的深沉,皇宮內一片死寂,隻有偶爾傳來的低泣聲打破了這壓抑的氛圍。
這位一生熱衷於木匠的大明皇帝,終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內侍的安排下,他靜靜地躺在那冰冷的棺槨之中,仿佛隻是陷入了深深的沉睡。
魏忠賢站在陰影中,目光閃爍不定,心中盤算著如何將這個消息封鎖,以維持自己手中的權勢。
他雖然為朱由校的死感到痛惜,可如今陛下駕崩,就沒有什麽好顧忌的了。
要悄無聲息地除去信王朱由檢,對他而言固然容易,可另一方麵,他不得不顧忌皇後。
她一旦知曉,宮中必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三人之死,足以撼動帝國的根基,引發天下大亂!
畢竟消息還在他們手裏,當下局麵隻有秘不發喪,對外說皇上仍然病重,再暗中找機會除了朱由檢!
朱由校歸天當晚,月黑風高,皇宮內更顯陰森。
朱由檢孤身一人坐在靈堂之中,守著皇兄的棺槨,心中五味雜陳,既驚又怕。
他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望向那冰冷的棺材,仿佛想從中尋得一絲安慰。
朱由檢跪在棺槨旁,雙手緊握成拳,眼眶泛紅,淚水不受控製地滑落。
他的思緒迴到了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那時,皇兄猶如他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總是護著他,教導他,仿佛他是世間最珍稀的瑰寶。
“皇兄,你曾說要一起守護這片江山,讓大明繁榮昌盛,為何你卻先我一步離去……”
朱由檢低聲呢喃,每一個字都承載著難以言喻的哀傷與深深的不舍,仿佛要將心中的悲痛盡數傾瀉。
猶記得年幼時,他和朱由校相依為命。
憶起那個冬日,寒風凜冽,雪花紛飛,朱由校不顧嚴寒,親為他挑選了一件厚實柔軟的披風,那份溫暖,仿佛至今還殘留在肩頭。
而今,給予這份溫暖的人卻已陰陽相隔;
又憶起夏日炎炎,兩人一同在禦花園中嬉戲,笑聲迴蕩在每一個角落。
那時的快樂,又是如此簡單純粹。
朱由校十六歲時,他受命為皇,登基後需按照古製,移居至威嚴赫赫的乾清宮。
那日,陽光斑駁地灑在朱由校稚嫩的臉龐上。
他帶著幾分迷茫,幾步並作一躍來到朱由檢麵前。
他眨巴著大眼睛,天真地問道:“哥哥此番去往何處”
朱由校輕笑,目光溫柔如水,輕聲道:“哥哥呀,要去做皇帝了。”
朱由檢聞言,眼睛瞪得滾圓,滿是驚異,“啊哥哥,皇帝是個什麽官呀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我可否做得”
言罷,他還不忘調皮地吐了下舌頭。
朱由檢童言無忌,令一旁侍立的內侍們心中暗自捏了把汗,生怕這無心之言引來不必要的禍端。
一時間,眾人麵上皆無血色,大氣不敢喘。
然而,朱由校卻並未動怒,他望著弟弟那無邪的模樣,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朱由校輕輕蹲下身子,溫柔地笑著,伸出大手輕輕覆上了朱由檢的發頂,動作輕柔而充滿寵溺。
“可以啊,哥哥答應你,等我坐上幾年就讓於你,好麽”
朱由檢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興奮,他緊緊抱住朱由校,小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仿佛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與希望。
然而,世事無常,命運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