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一直對黑澀會很感興趣,正好收了一個“大哥”,可以好好聊聊。幾天之後,這幫人的工作安排好之後,他就很有興致地把那個“老大”叫了過來,問,“你就是他們的大哥?”
“迴老爺,是。”這位大哥倒是顯得很知道禮節。
“你叫什麽名字呢?”
“迴老爺,小人姓杜名雷字百濤。”
“我記不住那麽複雜,就叫你杜百濤吧。”
“謝老爺,不知叫小人有什麽吩咐。”
“沒什麽,找你聊天。”
“老爺取笑小人了。”
“走,隨我在這裏隨便走一走。”
“是。”
杜百濤跟在張國慶後麵半步,小心地跟著。
“百濤呀,你家裏什麽情況,你為何幹這麽個招人恨的營生呢?”
“迴老爺,家中父母都已經過世,家中隻有妻子和兩個兒子。為什麽幹這個營生,說來話長呀。”
“慢慢說。”
“家父在世時,我家中還算富有,家裏有很多產業,我也過得很自在,自從家父去世後,家中產業多半被別人搶去,母親與他們爭,也爭不過,還被親戚羞辱一頓,後來有些小輩,時不時的往我家扔些死貓死鳥,母親受不了,父親去世一年多後也跟著走了,那時我已經十五歲了,就用家裏剩的錢養了一幫朋友,想有朝一日奪迴我的東西,沒多久就一貧如洗。我的朋友們經常與別人打架,後來慢慢就成了幫派,開始搶別人的地盤收保護費。”
“一個月能收多少保護費?”
“五、六百兩銀子。”
“收多少家?”
“收幾百家。”
“一家隻合一兩銀子,就問我要三百兩銀子?”
“迴老爺,我們本來說是要你五十兩銀子。我們看你買了這麽大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又這麽大把的買石頭,根本不在乎錢,就想碰碰運氣。”
“收來的銀子怎麽分?”
“給縣裏的捕頭李海生五十兩,我拿一百兩,老二老三各拿五十兩,別的人拿的多少不等,一兩到二兩。”
“如果李四在我這裏拿了三百兩,迴去交給你五十兩,他不是白吃了二百五?”
“他不敢的,幹我們這行的,一般都是漫天要價,但都要不到,還要還個價,您還價80文,他才迴去匯報的。”
“那你們來這麽多人,不怕出了人命?”
“其實這些人隻是來壯聲勢的,以為你看到我們這麽多人就會認了,沒想到……”
“平時你們出去收保護費的有多少人?”
“也就有二、三十人。”
“你把他們叫出來,繼續收,但不準在我的島上收,還有哪些地方不準收,我會再告訴你。該給捕頭交的錢,繼續給,你就留在島上,那三十個人每十天來島上找你匯報一次,你要出島,先告訴我。”說完張國慶自己走了,留下杜海濤在那裏一個人,思考著這個“老板”打的什麽主意。
幾天後,張國慶派人把杜海濤的家人也接到了島上,讓他們家人團圓,這下杜海濤更慌了,一家人都在別人手裏握著。
又過了幾天,他們這些幹重體力勞動的居然被通知去領工資,因為快到月底了,他們可以領半個月的工資。
對於黑社會的高層,這些工資當然不算什麽,但對於那些底層的“小弟”,找工作沒人要,不得已才走上這條歪路的人,這等於莫名其妙找了個好工作,半個月半兩,一個月就是一兩,還有吃住,算是相當不錯了。這個團夥在這一刻已經開始分化了。
又過了幾天,杜海濤來找張國慶,上交這月收得的保護費,並且請示要出島去給華亭縣的捕頭送錢,張國慶看了一眼他的銀子,說,“你收著吧,我不需要這種錢,讓你的人好好幹,給他們每人買身的衣服,出去混的時候也要有些派頭。”
這時,有人送來一封信,張國慶奇怪,怎麽會有人給他信,看樣子是寫得很清秀的老體,就打開看,信是豎排的,老體字,這讓張國慶有些為難,但也隻有邊認邊猜,也算大致明白了這是封邀請信,但信的落款確是個他不認識的人。於是他順手把信給了杜海濤看,杜海濤說,“縣令大人請您赴宴,這可要破費了。”
“哦,你說說,他這個宴會是個什麽規矩。”
“我也不是很清楚,這種宴會每年都會有,縣令杜大人請客,但最後還是要說說今年縣裏很窮,希望各位能幫扶一下。”
“需要多少銀子?”
“少的一、兩百兩銀子,多的一、兩千兩銀子,但是幾個縣令請不動的大戶從來不拿。”
“你還很清楚嗎。”
“這些拿銀子的和不拿銀子的我們都不敢動,原來不知道您老人家也在縣令大人的名單裏,唉……。”
“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杜海濤走後,張國慶就在算計這次出多少銀子,這時的華亭縣,地界相當的大,不定以後就會用到他,但他又不想去。張國慶有個習慣,不願意把自己放到控製不了的環境中去,思來想去,他最後決定還是去,見見縣令,方便以後辦事。
為了安全,他仍就先派了一個小隊出去,弄清路線、可能發生的危險等問題,在赴宴前一天就帶了一個中隊前去,直接到縣令家拜訪。他帶的禮品是一隻玻璃製品,屬於自然成形的模樣,什麽也不像,但成色很好,透明度很高,這種作品張帥賣了好幾塊了,每個價格都在一萬兩銀子左右。他帶這樣一件東西,應該是相當“破費”了。
縣令杜大人看來很識貨,看到張國慶帶來的禮品後非常驚異,問道:“張公此物可是冷光水玉?”
張國慶一驚,他一心生產玻璃,倒沒想到有人給玻璃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還相當貼切,馬上迴答:“正是。”
“張公此物太過貴重,本官無福消用呀。”
“草民倉促之間,未及準備合適禮品,還望大人見諒。”張國慶想,就是值一萬兩銀子,那收禮時還不是越多越好嗎?
“張公,你手上能有這冷光水玉,自然來曆不凡,本官還有些自知之明,並非消受此等寶物之人。”杜縣令卻是嚴詞拒絕,弄的張國慶摸不著頭腦。
其實張國慶不知道這個東西的行情,這個東西在宋朝地盤裏他們隻通過張帥在酥州出售了七塊,因為這些都是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殘次品,天然形成的樣子,所以是塊塊不同,而他們這些產品因為原料純度高,透明度相當高,與原來的水晶和玉製品有很大區別,被珠寶商起了個名字:“冷光水玉”,這個名字還是很有水平的,與透明度不高的“琉璃”堅決劃清了界線,而且這麽大的個頭,拿在手裏感覺很好,整體數量又少,在都城杭京已經成了有價無市的高檔玩意,它的價格現在炒到了5萬兩銀子一塊,但是根本買不到。
現在市麵上僅存的幾塊,已經全部落到王公大臣手中,還有人專門為此開了聚會,不少人為此賦詞,杜縣令雖沒有見過原物,但見過不少詞,因此一眼就認出來,進而對張國慶的身份有些懷疑,所以堅決不收。
本來張國慶的計劃是送禮之後馬上撤退,可這禮沒有送出去,再提撤退就不合適了,隻好鬱悶的與杜縣令聊了一會,然後才起身告辭,杜縣令居然恭敬地起身將他送到院外。
次日宴會,杜縣令把張國慶排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為他介紹了一個人物,在來陳國之前張國慶聽都沒聽說過此人,但在這裏了一年時間,他已經知道此人的重要性了。這個人姓張名博,字水安,是南陳國和國公張峻的族人,替張峻管理這裏的產業。提起張峻,那可是個大人物,屬於主戰派,當過相當於宰相的官,因為現在皇帝不想打仗,所以張峻也是閑差,隻等哪天金國再打過來,皇帝就會又想起他了。不
不管主戰還是主和,前國相都是個大地主,張國慶花了5萬兩銀子買了一大片沒人要的地,而人家張峻隻是看中了他們島西北側新冒出的島,用手一劃,嗯,這片歸我了,這片地就歸他了,嗬嗬。
再說張博,也非等閑之輩,借著張峻的名號,這次也是號令一方,幸虧他還不算是個大壞人,要不杜縣令這裏就難辦了。
縣令組織的宴會,張博是不會參加的,但聽說杜縣令手中有傳說中的東西,他自然也樂得來。
張國慶這是第一次參加南陳國的宴會,用他的話說,那是相當腐敗的,消費應該遠遠高於現在的海鮮大餐加高檔夜總會消費,光是衣著光鮮的歌女,那成本得多高呀,這裏吃飯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欣賞。
宴會漸入佳境,杜縣令著急地看著張國慶,心想,這人怎麽還不把寶貝拿出來,炫富是宋朝大文人的特點之一,這位怎麽不急呀,他沒想到張國慶一是不想炫富,二是沒把那塊殘品玻璃當迴事,一直在享受這美味加美女。
杜縣令實在忍不住了,隻好小聲對張國慶說,“還請張公將冷光水玉拿出來,請大家見識一下。”
張國慶愣了一下,然後隨手拿出一個小盒,遞給杜縣令,杜縣令接過後,站起身來,向著大家一拱手,等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冷光水玉’吧,今日明崇張公為大家帶了一塊,請大家一睹。”說完打開盒子向大家展示。
張博第一個將這塊玻璃片子拿到手中,看了一會,讚歎不已,立即命人拿來文房四寶,要寫詞記事,轉瞬,一篇五言已成:
冰清玉潔心如水,
純淨如初見玉時。
清新淡雅如詩畫,
宛若仙子在人間。
其它人看後也都紛紛讚歎不已,不知是讚玻璃,還是讚詩。
這時張國慶才從他們口中聽說這玻璃已經被炒成什麽樣的寶物了。
張國慶卻並不高興,這塊玻璃片子對大家來說如此珍貴,必定會有人惦記,他這會兒在考慮如何當著大家的麵把這個燙手的東西送出去,又不會顯得不合適。他邊聽大家談天,邊思考,終於被他抓到一個話題,趕快向杜縣令一拱手,然後說道:“張某每每聽說金狼南侵,多少陳人無家可歸,而張某懷寶物卻無用,空自汗顏,今日張某願借此會,拍賣此物,得錢用於興建義學,救助同胞,大人看可行否?”
“張公心憂天下,實可敬也。”杜縣令說完後,又與張博交換了一下意見,張博好像也沒有反對,於是他又站起身來,向大家宣布這個消息。拍賣進行得很快,沒有任何懸念,張博以4萬兩的價格拿到了這塊玻璃,因為他出價後,大家都不再出價。
玻璃的所有權順利轉移到了張博手裏,至於他會不會拿錢,把錢給誰,張國慶根本沒有興趣,他隻需要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出去就可以了。
迴島後,張國慶趕快給張帥寫信,讓他每月出手玻璃的數目不要超過十塊,如果來島之前出手不完,交給老頭子宗孝先繼續賣。
“迴老爺,是。”這位大哥倒是顯得很知道禮節。
“你叫什麽名字呢?”
“迴老爺,小人姓杜名雷字百濤。”
“我記不住那麽複雜,就叫你杜百濤吧。”
“謝老爺,不知叫小人有什麽吩咐。”
“沒什麽,找你聊天。”
“老爺取笑小人了。”
“走,隨我在這裏隨便走一走。”
“是。”
杜百濤跟在張國慶後麵半步,小心地跟著。
“百濤呀,你家裏什麽情況,你為何幹這麽個招人恨的營生呢?”
“迴老爺,家中父母都已經過世,家中隻有妻子和兩個兒子。為什麽幹這個營生,說來話長呀。”
“慢慢說。”
“家父在世時,我家中還算富有,家裏有很多產業,我也過得很自在,自從家父去世後,家中產業多半被別人搶去,母親與他們爭,也爭不過,還被親戚羞辱一頓,後來有些小輩,時不時的往我家扔些死貓死鳥,母親受不了,父親去世一年多後也跟著走了,那時我已經十五歲了,就用家裏剩的錢養了一幫朋友,想有朝一日奪迴我的東西,沒多久就一貧如洗。我的朋友們經常與別人打架,後來慢慢就成了幫派,開始搶別人的地盤收保護費。”
“一個月能收多少保護費?”
“五、六百兩銀子。”
“收多少家?”
“收幾百家。”
“一家隻合一兩銀子,就問我要三百兩銀子?”
“迴老爺,我們本來說是要你五十兩銀子。我們看你買了這麽大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又這麽大把的買石頭,根本不在乎錢,就想碰碰運氣。”
“收來的銀子怎麽分?”
“給縣裏的捕頭李海生五十兩,我拿一百兩,老二老三各拿五十兩,別的人拿的多少不等,一兩到二兩。”
“如果李四在我這裏拿了三百兩,迴去交給你五十兩,他不是白吃了二百五?”
“他不敢的,幹我們這行的,一般都是漫天要價,但都要不到,還要還個價,您還價80文,他才迴去匯報的。”
“那你們來這麽多人,不怕出了人命?”
“其實這些人隻是來壯聲勢的,以為你看到我們這麽多人就會認了,沒想到……”
“平時你們出去收保護費的有多少人?”
“也就有二、三十人。”
“你把他們叫出來,繼續收,但不準在我的島上收,還有哪些地方不準收,我會再告訴你。該給捕頭交的錢,繼續給,你就留在島上,那三十個人每十天來島上找你匯報一次,你要出島,先告訴我。”說完張國慶自己走了,留下杜海濤在那裏一個人,思考著這個“老板”打的什麽主意。
幾天後,張國慶派人把杜海濤的家人也接到了島上,讓他們家人團圓,這下杜海濤更慌了,一家人都在別人手裏握著。
又過了幾天,他們這些幹重體力勞動的居然被通知去領工資,因為快到月底了,他們可以領半個月的工資。
對於黑社會的高層,這些工資當然不算什麽,但對於那些底層的“小弟”,找工作沒人要,不得已才走上這條歪路的人,這等於莫名其妙找了個好工作,半個月半兩,一個月就是一兩,還有吃住,算是相當不錯了。這個團夥在這一刻已經開始分化了。
又過了幾天,杜海濤來找張國慶,上交這月收得的保護費,並且請示要出島去給華亭縣的捕頭送錢,張國慶看了一眼他的銀子,說,“你收著吧,我不需要這種錢,讓你的人好好幹,給他們每人買身的衣服,出去混的時候也要有些派頭。”
這時,有人送來一封信,張國慶奇怪,怎麽會有人給他信,看樣子是寫得很清秀的老體,就打開看,信是豎排的,老體字,這讓張國慶有些為難,但也隻有邊認邊猜,也算大致明白了這是封邀請信,但信的落款確是個他不認識的人。於是他順手把信給了杜海濤看,杜海濤說,“縣令大人請您赴宴,這可要破費了。”
“哦,你說說,他這個宴會是個什麽規矩。”
“我也不是很清楚,這種宴會每年都會有,縣令杜大人請客,但最後還是要說說今年縣裏很窮,希望各位能幫扶一下。”
“需要多少銀子?”
“少的一、兩百兩銀子,多的一、兩千兩銀子,但是幾個縣令請不動的大戶從來不拿。”
“你還很清楚嗎。”
“這些拿銀子的和不拿銀子的我們都不敢動,原來不知道您老人家也在縣令大人的名單裏,唉……。”
“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杜海濤走後,張國慶就在算計這次出多少銀子,這時的華亭縣,地界相當的大,不定以後就會用到他,但他又不想去。張國慶有個習慣,不願意把自己放到控製不了的環境中去,思來想去,他最後決定還是去,見見縣令,方便以後辦事。
為了安全,他仍就先派了一個小隊出去,弄清路線、可能發生的危險等問題,在赴宴前一天就帶了一個中隊前去,直接到縣令家拜訪。他帶的禮品是一隻玻璃製品,屬於自然成形的模樣,什麽也不像,但成色很好,透明度很高,這種作品張帥賣了好幾塊了,每個價格都在一萬兩銀子左右。他帶這樣一件東西,應該是相當“破費”了。
縣令杜大人看來很識貨,看到張國慶帶來的禮品後非常驚異,問道:“張公此物可是冷光水玉?”
張國慶一驚,他一心生產玻璃,倒沒想到有人給玻璃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還相當貼切,馬上迴答:“正是。”
“張公此物太過貴重,本官無福消用呀。”
“草民倉促之間,未及準備合適禮品,還望大人見諒。”張國慶想,就是值一萬兩銀子,那收禮時還不是越多越好嗎?
“張公,你手上能有這冷光水玉,自然來曆不凡,本官還有些自知之明,並非消受此等寶物之人。”杜縣令卻是嚴詞拒絕,弄的張國慶摸不著頭腦。
其實張國慶不知道這個東西的行情,這個東西在宋朝地盤裏他們隻通過張帥在酥州出售了七塊,因為這些都是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殘次品,天然形成的樣子,所以是塊塊不同,而他們這些產品因為原料純度高,透明度相當高,與原來的水晶和玉製品有很大區別,被珠寶商起了個名字:“冷光水玉”,這個名字還是很有水平的,與透明度不高的“琉璃”堅決劃清了界線,而且這麽大的個頭,拿在手裏感覺很好,整體數量又少,在都城杭京已經成了有價無市的高檔玩意,它的價格現在炒到了5萬兩銀子一塊,但是根本買不到。
現在市麵上僅存的幾塊,已經全部落到王公大臣手中,還有人專門為此開了聚會,不少人為此賦詞,杜縣令雖沒有見過原物,但見過不少詞,因此一眼就認出來,進而對張國慶的身份有些懷疑,所以堅決不收。
本來張國慶的計劃是送禮之後馬上撤退,可這禮沒有送出去,再提撤退就不合適了,隻好鬱悶的與杜縣令聊了一會,然後才起身告辭,杜縣令居然恭敬地起身將他送到院外。
次日宴會,杜縣令把張國慶排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為他介紹了一個人物,在來陳國之前張國慶聽都沒聽說過此人,但在這裏了一年時間,他已經知道此人的重要性了。這個人姓張名博,字水安,是南陳國和國公張峻的族人,替張峻管理這裏的產業。提起張峻,那可是個大人物,屬於主戰派,當過相當於宰相的官,因為現在皇帝不想打仗,所以張峻也是閑差,隻等哪天金國再打過來,皇帝就會又想起他了。不
不管主戰還是主和,前國相都是個大地主,張國慶花了5萬兩銀子買了一大片沒人要的地,而人家張峻隻是看中了他們島西北側新冒出的島,用手一劃,嗯,這片歸我了,這片地就歸他了,嗬嗬。
再說張博,也非等閑之輩,借著張峻的名號,這次也是號令一方,幸虧他還不算是個大壞人,要不杜縣令這裏就難辦了。
縣令組織的宴會,張博是不會參加的,但聽說杜縣令手中有傳說中的東西,他自然也樂得來。
張國慶這是第一次參加南陳國的宴會,用他的話說,那是相當腐敗的,消費應該遠遠高於現在的海鮮大餐加高檔夜總會消費,光是衣著光鮮的歌女,那成本得多高呀,這裏吃飯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欣賞。
宴會漸入佳境,杜縣令著急地看著張國慶,心想,這人怎麽還不把寶貝拿出來,炫富是宋朝大文人的特點之一,這位怎麽不急呀,他沒想到張國慶一是不想炫富,二是沒把那塊殘品玻璃當迴事,一直在享受這美味加美女。
杜縣令實在忍不住了,隻好小聲對張國慶說,“還請張公將冷光水玉拿出來,請大家見識一下。”
張國慶愣了一下,然後隨手拿出一個小盒,遞給杜縣令,杜縣令接過後,站起身來,向著大家一拱手,等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冷光水玉’吧,今日明崇張公為大家帶了一塊,請大家一睹。”說完打開盒子向大家展示。
張博第一個將這塊玻璃片子拿到手中,看了一會,讚歎不已,立即命人拿來文房四寶,要寫詞記事,轉瞬,一篇五言已成:
冰清玉潔心如水,
純淨如初見玉時。
清新淡雅如詩畫,
宛若仙子在人間。
其它人看後也都紛紛讚歎不已,不知是讚玻璃,還是讚詩。
這時張國慶才從他們口中聽說這玻璃已經被炒成什麽樣的寶物了。
張國慶卻並不高興,這塊玻璃片子對大家來說如此珍貴,必定會有人惦記,他這會兒在考慮如何當著大家的麵把這個燙手的東西送出去,又不會顯得不合適。他邊聽大家談天,邊思考,終於被他抓到一個話題,趕快向杜縣令一拱手,然後說道:“張某每每聽說金狼南侵,多少陳人無家可歸,而張某懷寶物卻無用,空自汗顏,今日張某願借此會,拍賣此物,得錢用於興建義學,救助同胞,大人看可行否?”
“張公心憂天下,實可敬也。”杜縣令說完後,又與張博交換了一下意見,張博好像也沒有反對,於是他又站起身來,向大家宣布這個消息。拍賣進行得很快,沒有任何懸念,張博以4萬兩的價格拿到了這塊玻璃,因為他出價後,大家都不再出價。
玻璃的所有權順利轉移到了張博手裏,至於他會不會拿錢,把錢給誰,張國慶根本沒有興趣,他隻需要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出去就可以了。
迴島後,張國慶趕快給張帥寫信,讓他每月出手玻璃的數目不要超過十塊,如果來島之前出手不完,交給老頭子宗孝先繼續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