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裏一眾官員,對周縣令的親戚已經有些懼怕了,恐怕再來幾個人,大家都沒有地方待了。然而周縣令的親戚還是又來了幾個,這幾個人沒有再去哪個衙門,而是在縣衙附近,找了一間空屋子,收拾了起來。
周縣令把縣尉、主簿和學政等一幹官員都召到縣衙,向他們介紹了這位新來的親戚:溫淩宇,並為溫淩宇單獨設了一個衙門,社會發展局。幾人聽到新設了衙門,這個衙門又是本縣獨有的,吏部那裏也沒有掛號,肯定也沒有提升潛力,感覺與自己關係不大,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紛紛與溫淩宇見禮。
見禮完畢,周縣令說道:“溫兄弟新開的衙門呢,叫社會發展局。”
“社會發展局?”一眾人等迷惑不解,不知道這個衙門是幹什麽的,“不知這個衙門辦理哪些差事?”
“都是諸位不想管的,不願管的事。”周縣令先賣了個關子。
“願聞其詳。”幾人聽周縣令這樣說,更是迷惑,紛紛向周星寶拱手問道。
“城中道路寬窄不一,房屋錯亂不堪,汙水橫流,城外土地荒蕪,乞討、賣藝均為社會發展局之職責”周星寶說了幾條。
眾人一聽,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要與小民扯皮,均不願接手,學政與眾人互相看了看,拱手道,“此均為民生之事,然與升鬥小民撕扯不清,著實有辱斯文,此事不易,此事不易啊。”
縣尉接著說道,“還請溫小弟費心,整治縣治。”
主簿也拱拱手,表示同意。
周星寶麵露喜色,說道:“諸位,今天這社會發展局就算成立了,溫淩宇任局長,主責為,縣城規劃、街道管理、土地確權、產業發展。”
幾個皆拱手並向溫淩宇道賀,心裏卻嘀咕,“這個土地確權想來是個肥差,弄不好也會被大戶們崩了牙。”
午後,縣城四處都張貼了社會發展局的告示,告訴百姓,以後房屋擴建、改建、新建,都要經過社會發展局的批準,街上賣菜,要聽從社會發展局的管理,不合規的建築,社會發展局也會責令拆除。
縣尉等幾人都沒有想到,這個社會發展局接下來,成了縣裏麵的第一權力機構,幾乎所有的事都繞不開這個局。學政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管的教育,也要向社會發展局匯報。
溫淩宇並沒有想太多,他按照張國慶的要求,先帶人把縣城裏麵走了個遍,迴到辦公室,花了幾天時間畫出了縣城的平麵圖,確定了哪些無主之房要收歸縣有,哪些有主沒用的地要縣裏買下,哪條路要多寬,哪個位置要安置工場,菜市場設在哪裏,哪個位置要建個學校。確定之後,簡要向周縣令做了個匯報,周縣令又召集主簿、縣尉和學政等人,一起聽聽,提提意見。
幾人看到溫淩宇畫的縣城平麵圖,都吃驚不已,心道:“這個溫局長,絕非凡人,此圖若用於軍事,必有大用,可惜了,可惜了。”
溫淩宇介紹了縣城整體的改造方向,幾人到底在縣城生活了幾年,比周星寶熟悉的多,紛紛提問細節,溫淩宇一一解答,看起來似乎是溫淩宇在這兒住了多年,他們這些提問的是剛來的新人一樣。
主簿弱弱地問道:“如按溫局長之規劃,本縣改造完成,必將會大變樣,隻是修路、引水、排水之事,花費巨大,吾雖未細算,如此規劃,十萬兩必然不夠,以我縣財力,二十年亦未必建功啊。”
“主簿大人所言有理,我局已經測算,總花費約需十五萬兩。”溫淩宇迴答道。
“十五萬兩!”眾人皆驚,這個數字對於如此小縣,基本無解。“敢問溫局長,銀兩從何而來?”
“第一,本局計算這十五萬兩,是以全部工程為聘請外人施工之費用,本縣勞役能夠承擔其中一半之量,如此可減五萬之費;剩餘工程仍需工費兩到三萬,磚石、木材,本縣亦有出產,此項亦可節約兩萬兩,如此,總費用隻需8萬兩。”
“第二,這些工程非一、兩年可完成,仔細計算,亦需四、五年,如按五年分攤,每年隻需投入一萬六千兩。”
聽到一萬六千兩,眾人議論起來,主簿起身說道,“非是本官說喪氣話,本縣本年收入不足萬兩白銀,除去各處用度,節餘千兩就是大年了,如何獲得這一萬六千兩?”
“此中籌資之法,且聽下官詳說。”溫局長不慌不忙道,“本縣城內尚有無主之地1200畝,整片之地亦有1000畝之多,我欲以此空地建廠房,引幾家紡織廠,以廠房、土地為抵押,借貸銀兩。”
“本縣為小縣,怎會有人願借本縣如此多銀兩,本縣原有紡織廠,均生意慘淡,新的紡織廠怎會到我縣開辦?又如何肯借貸如此多的銀兩?”眾人質疑。
溫局長神秘一笑,說道:“我已傳書幾個商人,不日即有迴信,應可借到一萬四千兩之多,另外的兩千兩,還望各位大人想辦法,本局願每百兩現銀酬謝三兩,每年。”
周星寶不等幾人發言,就接話道:“幾位大人在本縣經營數年,想必借貸幾千兩銀子問題不大,我們四人,每人就以五百兩為底限,一月內籌到。”
周星寶這樣一說,幾人頓時驚了一下,想到他們的上官周縣令與他們一樣,都要籌借五百兩,也就不再多說。
周星寶又宣布了一個要求,每五天上午辰時,今天參會的人都要到縣衙開個“碰頭會”,說說自己管那塊有啥事情,工作有啥進展。
社會發展局一開始行動,衙門裏的人就開始忙起來了,先把各衙門的人抽走了一半。有清理無主之地造冊的,有督辦廠房的。僅負責道路修整的,足有40人,按戶抽調人力,分派任務,道路旁邊專門留了排水溝,各家都要從自己家把汙水引出來。蓋排水溝的水泥板,是從明崇島送過來的,很貴,一兩銀子隻能買四塊。
不想水泥板蓋上一天,就丟了兩百多塊,溫淩宇把案子報給段小武,段小武直接帶人來查,其實都不用怎麽查,這種標準的水泥塊,本身重得很,都是附近住戶趁夜拉迴去墊院子了。
段小武也不客氣,凡是找到贓物的,一律拿人,也不打,全關起來,等著家屬來贖。因為鋪水泥板隻是開了個頭,就遭遇這麽個事件,如果不能製止,以後這路也沒法修了。
其中有一家是李姓大戶,一家就偷了一百多塊,段小武直接把這家的老爺給抓了。
縣尉楊奎生這會兒是最頭大的,抓人的段小武和縣令都是新來的,沒有人去找,一群家屬都圍到他的家中,既有義憤的,也有哭泣的,還有冷言相譏的。
楊縣尉好不容易哄住大家不要吵鬧,他去找段小武。眾人紛紛拜托他,有好事者一招唿,居然要跟著他一起去找,楊縣尉又勸了一陣,才算把人勸住,帶著兩個衙役去找段小伍。
段小武是楊縣尉的下屬,楊縣尉見到他就問道,“私搬了石板的百姓,段大人打算如何處置?”
“楊大人,此為盜竊之罪,按律盜竊三貫以上,處死;不足三貫者,刺字後發配千裏。我已問過溫局長,每四塊石板價一貫錢,凡盜十二塊以上者,處死,十二塊以下者,刺字發配。”段小武迴答。
“石板如此之貴!”楊縣尉倒吸一口涼氣,這些偷石板的,基本都不會偷一塊,這樣說來,隻一夜,就要處死幾人,發配上百人,思考了一下,又說道:“處死如此多的人,恐不利於縣冶治啊?”
“退一步,就從犯從輕,主犯從重。李大戶問斬,其餘刺配千裏。”段小武迴答。
楊縣尉主要就是受李大戶所托,如果這李大戶問斬,別人都活下來,李大戶家人還不恨死自己,想想李大戶家送過來五十兩銀子,楊縣尉咬咬牙,說道:“還是不妥,修路也是為了百姓,這樣反倒是害了百姓,還是再輕一些。”
“縣尉大人,我再退一步,不問斬,也不發配,但打罰不能免。”段小武似乎做了最後的讓步。
楊縣尉也認為不能過分逼段小武,隻能對此表示認可,段小武又說道:“縣尉大人,您迴去給他們說的時候,要說清楚,盜竊石板的嚴重性,我已經做了最大的讓步,如果他們還要鬧事,我就隻有上報縣令大人了。”
楊縣尉點頭同意,拱手離去。
看著楊縣尉離開,段小武把李大戶提了出來,告訴他所犯之罪,李大戶嚇得一下就軟了,話都說不囫圇了,哆哆嗦嗦地說:“大人饒命,小民隻是看別人競相往家搬,才動了貪念,一時糊塗、一時糊塗啊。”說著一把鼻涕一把淚,好不悲哀。
段小武接著說:“楊縣尉剛才來過,為你求了情,你可願將功補過?”
“願意、願意。”李大戶忙說。
“第一,所有盜竊之石板要恢複原位,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
“第二,每塊石磚賠償兩貫錢,或者等值勞役,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
“第三,向其他人宣傳、講述這些石磚不可私拿,後果很嚴重,你可願意?”
“願意。”
若選賠錢,家人來贖之時,繳足贖銀即可,你家共私拿123塊石磚,賠246貫錢;若是等值勞動,需寫一個字據,簽字畫押。
“我賠銀子,賠銀子。”
“宣傳講述之事,明日起,來此地,我親自告訴你們如何去做。”
除了李大戶外,其他人都選擇了勞役來抵罰款。
第二天開始,路修到哪裏,就有傳言說,哪個地方的張三,因為偷了一塊石磚,被發配上千裏;還有傳言說,這石磚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人聞起來不明顯,但縣衙有一條狗,可以聞出來哪家裏有這種石磚。
五天一次的碰頭會第一次開,參會的都感覺自己那個衙門無事可幹,啥事都讓社會發展局幹了。其他人三言兩語就把事說完,社會發展局洋洋灑灑說了一個多小時。
“其他人也聽到,借貸的錢已經到了一萬兩,抵了一千畝地,縣城裏麵的地,相當於一畝十兩銀子,算是很貴的價格了。”
“道路修整開了頭,一期重點項目是南北大道,拆了三家在路上違規搭的篷子,統一規劃的排水溝開了頭,盜竊石磚的現象被遏製住。”
“已經有兩個工廠準備搬過來,隻是怕招不到足夠的工人,此事還請其他諸位大人出謀劃策。”
周縣令把縣尉、主簿和學政等一幹官員都召到縣衙,向他們介紹了這位新來的親戚:溫淩宇,並為溫淩宇單獨設了一個衙門,社會發展局。幾人聽到新設了衙門,這個衙門又是本縣獨有的,吏部那裏也沒有掛號,肯定也沒有提升潛力,感覺與自己關係不大,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紛紛與溫淩宇見禮。
見禮完畢,周縣令說道:“溫兄弟新開的衙門呢,叫社會發展局。”
“社會發展局?”一眾人等迷惑不解,不知道這個衙門是幹什麽的,“不知這個衙門辦理哪些差事?”
“都是諸位不想管的,不願管的事。”周縣令先賣了個關子。
“願聞其詳。”幾人聽周縣令這樣說,更是迷惑,紛紛向周星寶拱手問道。
“城中道路寬窄不一,房屋錯亂不堪,汙水橫流,城外土地荒蕪,乞討、賣藝均為社會發展局之職責”周星寶說了幾條。
眾人一聽,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要與小民扯皮,均不願接手,學政與眾人互相看了看,拱手道,“此均為民生之事,然與升鬥小民撕扯不清,著實有辱斯文,此事不易,此事不易啊。”
縣尉接著說道,“還請溫小弟費心,整治縣治。”
主簿也拱拱手,表示同意。
周星寶麵露喜色,說道:“諸位,今天這社會發展局就算成立了,溫淩宇任局長,主責為,縣城規劃、街道管理、土地確權、產業發展。”
幾個皆拱手並向溫淩宇道賀,心裏卻嘀咕,“這個土地確權想來是個肥差,弄不好也會被大戶們崩了牙。”
午後,縣城四處都張貼了社會發展局的告示,告訴百姓,以後房屋擴建、改建、新建,都要經過社會發展局的批準,街上賣菜,要聽從社會發展局的管理,不合規的建築,社會發展局也會責令拆除。
縣尉等幾人都沒有想到,這個社會發展局接下來,成了縣裏麵的第一權力機構,幾乎所有的事都繞不開這個局。學政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管的教育,也要向社會發展局匯報。
溫淩宇並沒有想太多,他按照張國慶的要求,先帶人把縣城裏麵走了個遍,迴到辦公室,花了幾天時間畫出了縣城的平麵圖,確定了哪些無主之房要收歸縣有,哪些有主沒用的地要縣裏買下,哪條路要多寬,哪個位置要安置工場,菜市場設在哪裏,哪個位置要建個學校。確定之後,簡要向周縣令做了個匯報,周縣令又召集主簿、縣尉和學政等人,一起聽聽,提提意見。
幾人看到溫淩宇畫的縣城平麵圖,都吃驚不已,心道:“這個溫局長,絕非凡人,此圖若用於軍事,必有大用,可惜了,可惜了。”
溫淩宇介紹了縣城整體的改造方向,幾人到底在縣城生活了幾年,比周星寶熟悉的多,紛紛提問細節,溫淩宇一一解答,看起來似乎是溫淩宇在這兒住了多年,他們這些提問的是剛來的新人一樣。
主簿弱弱地問道:“如按溫局長之規劃,本縣改造完成,必將會大變樣,隻是修路、引水、排水之事,花費巨大,吾雖未細算,如此規劃,十萬兩必然不夠,以我縣財力,二十年亦未必建功啊。”
“主簿大人所言有理,我局已經測算,總花費約需十五萬兩。”溫淩宇迴答道。
“十五萬兩!”眾人皆驚,這個數字對於如此小縣,基本無解。“敢問溫局長,銀兩從何而來?”
“第一,本局計算這十五萬兩,是以全部工程為聘請外人施工之費用,本縣勞役能夠承擔其中一半之量,如此可減五萬之費;剩餘工程仍需工費兩到三萬,磚石、木材,本縣亦有出產,此項亦可節約兩萬兩,如此,總費用隻需8萬兩。”
“第二,這些工程非一、兩年可完成,仔細計算,亦需四、五年,如按五年分攤,每年隻需投入一萬六千兩。”
聽到一萬六千兩,眾人議論起來,主簿起身說道,“非是本官說喪氣話,本縣本年收入不足萬兩白銀,除去各處用度,節餘千兩就是大年了,如何獲得這一萬六千兩?”
“此中籌資之法,且聽下官詳說。”溫局長不慌不忙道,“本縣城內尚有無主之地1200畝,整片之地亦有1000畝之多,我欲以此空地建廠房,引幾家紡織廠,以廠房、土地為抵押,借貸銀兩。”
“本縣為小縣,怎會有人願借本縣如此多銀兩,本縣原有紡織廠,均生意慘淡,新的紡織廠怎會到我縣開辦?又如何肯借貸如此多的銀兩?”眾人質疑。
溫局長神秘一笑,說道:“我已傳書幾個商人,不日即有迴信,應可借到一萬四千兩之多,另外的兩千兩,還望各位大人想辦法,本局願每百兩現銀酬謝三兩,每年。”
周星寶不等幾人發言,就接話道:“幾位大人在本縣經營數年,想必借貸幾千兩銀子問題不大,我們四人,每人就以五百兩為底限,一月內籌到。”
周星寶這樣一說,幾人頓時驚了一下,想到他們的上官周縣令與他們一樣,都要籌借五百兩,也就不再多說。
周星寶又宣布了一個要求,每五天上午辰時,今天參會的人都要到縣衙開個“碰頭會”,說說自己管那塊有啥事情,工作有啥進展。
社會發展局一開始行動,衙門裏的人就開始忙起來了,先把各衙門的人抽走了一半。有清理無主之地造冊的,有督辦廠房的。僅負責道路修整的,足有40人,按戶抽調人力,分派任務,道路旁邊專門留了排水溝,各家都要從自己家把汙水引出來。蓋排水溝的水泥板,是從明崇島送過來的,很貴,一兩銀子隻能買四塊。
不想水泥板蓋上一天,就丟了兩百多塊,溫淩宇把案子報給段小武,段小武直接帶人來查,其實都不用怎麽查,這種標準的水泥塊,本身重得很,都是附近住戶趁夜拉迴去墊院子了。
段小武也不客氣,凡是找到贓物的,一律拿人,也不打,全關起來,等著家屬來贖。因為鋪水泥板隻是開了個頭,就遭遇這麽個事件,如果不能製止,以後這路也沒法修了。
其中有一家是李姓大戶,一家就偷了一百多塊,段小武直接把這家的老爺給抓了。
縣尉楊奎生這會兒是最頭大的,抓人的段小武和縣令都是新來的,沒有人去找,一群家屬都圍到他的家中,既有義憤的,也有哭泣的,還有冷言相譏的。
楊縣尉好不容易哄住大家不要吵鬧,他去找段小武。眾人紛紛拜托他,有好事者一招唿,居然要跟著他一起去找,楊縣尉又勸了一陣,才算把人勸住,帶著兩個衙役去找段小伍。
段小武是楊縣尉的下屬,楊縣尉見到他就問道,“私搬了石板的百姓,段大人打算如何處置?”
“楊大人,此為盜竊之罪,按律盜竊三貫以上,處死;不足三貫者,刺字後發配千裏。我已問過溫局長,每四塊石板價一貫錢,凡盜十二塊以上者,處死,十二塊以下者,刺字發配。”段小武迴答。
“石板如此之貴!”楊縣尉倒吸一口涼氣,這些偷石板的,基本都不會偷一塊,這樣說來,隻一夜,就要處死幾人,發配上百人,思考了一下,又說道:“處死如此多的人,恐不利於縣冶治啊?”
“退一步,就從犯從輕,主犯從重。李大戶問斬,其餘刺配千裏。”段小武迴答。
楊縣尉主要就是受李大戶所托,如果這李大戶問斬,別人都活下來,李大戶家人還不恨死自己,想想李大戶家送過來五十兩銀子,楊縣尉咬咬牙,說道:“還是不妥,修路也是為了百姓,這樣反倒是害了百姓,還是再輕一些。”
“縣尉大人,我再退一步,不問斬,也不發配,但打罰不能免。”段小武似乎做了最後的讓步。
楊縣尉也認為不能過分逼段小武,隻能對此表示認可,段小武又說道:“縣尉大人,您迴去給他們說的時候,要說清楚,盜竊石板的嚴重性,我已經做了最大的讓步,如果他們還要鬧事,我就隻有上報縣令大人了。”
楊縣尉點頭同意,拱手離去。
看著楊縣尉離開,段小武把李大戶提了出來,告訴他所犯之罪,李大戶嚇得一下就軟了,話都說不囫圇了,哆哆嗦嗦地說:“大人饒命,小民隻是看別人競相往家搬,才動了貪念,一時糊塗、一時糊塗啊。”說著一把鼻涕一把淚,好不悲哀。
段小武接著說:“楊縣尉剛才來過,為你求了情,你可願將功補過?”
“願意、願意。”李大戶忙說。
“第一,所有盜竊之石板要恢複原位,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
“第二,每塊石磚賠償兩貫錢,或者等值勞役,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
“第三,向其他人宣傳、講述這些石磚不可私拿,後果很嚴重,你可願意?”
“願意。”
若選賠錢,家人來贖之時,繳足贖銀即可,你家共私拿123塊石磚,賠246貫錢;若是等值勞動,需寫一個字據,簽字畫押。
“我賠銀子,賠銀子。”
“宣傳講述之事,明日起,來此地,我親自告訴你們如何去做。”
除了李大戶外,其他人都選擇了勞役來抵罰款。
第二天開始,路修到哪裏,就有傳言說,哪個地方的張三,因為偷了一塊石磚,被發配上千裏;還有傳言說,這石磚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人聞起來不明顯,但縣衙有一條狗,可以聞出來哪家裏有這種石磚。
五天一次的碰頭會第一次開,參會的都感覺自己那個衙門無事可幹,啥事都讓社會發展局幹了。其他人三言兩語就把事說完,社會發展局洋洋灑灑說了一個多小時。
“其他人也聽到,借貸的錢已經到了一萬兩,抵了一千畝地,縣城裏麵的地,相當於一畝十兩銀子,算是很貴的價格了。”
“道路修整開了頭,一期重點項目是南北大道,拆了三家在路上違規搭的篷子,統一規劃的排水溝開了頭,盜竊石磚的現象被遏製住。”
“已經有兩個工廠準備搬過來,隻是怕招不到足夠的工人,此事還請其他諸位大人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