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完鋼鐵廠的大工地,張國慶又到了煤礦。作為境內儲量最大的煤礦,如今產量還是太低,張國慶希望能來調研一下,找出解決方案。
煤礦的軍代表郭小威,為了重迴作戰部隊,就想借助麵見主要領導的機會,做一些工作,從整體形勢,敵軍弱點,到我軍應該采取的方案,寫了七八條,費了四五頁紙。
張國慶看了一眼標題,將這份建議小心地裝入公文包,說,“今天來,主要是看看如何提升煤礦產量,軍事問題,我一會單獨看,你們兩個說說,增加產量還需要哪些條件。”
礦長席一鳴對這個問題已經研究很多次了,原因無非是機械化程度太低,需要的設備排不上號。
張國慶知道,如今張帥在整體協調各種物資供應,如今軍事上用量下降七成多,就點頭說,“今天我會通知,將你們煤礦需要設備的優先級提升,這些設備到位後,一天能增產多少?”
席一鳴迴答,“如果上報物資能夠完全滿足,我們至少能增產3到4倍,至多是5-6倍,也就是說,日產量能夠達到200噸到300噸間。”
張國慶算了一下,說道,“近期這個產量是夠了,你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日產量能達到500噸。”
席一鳴吸口涼氣,這可不是堆人堆機器就行的,但他還是點點頭,大聲迴答:“是。”
集體談話後,郭小威又偷偷摸摸地來見張國慶,張國慶看他的樣子,笑道,“怎麽,還是想打仗。”
“是啊,在這裏當軍代表,實在太沒意思了。”
張國慶象看孩子一樣看著他,說:“我可以答應你,煤礦日產量達到250噸的時候,你就可以調離,到時候你可以直接找我。”
滕州東南,教導營駐地。
張國慶專程來教導營看望立功人員,解決教導營幹部升遷、部分難以達標士兵的問題。
孔思鬆的教導營,還有兩千人,算是後進人員,年齡大,掌握知識慢,或者有其他問題,一直都作為後備兵源,打仗時也不敢用。
前段時間戰事不斷,這個問題一直在拖,如今已經決定停戰,這些人的問題就要解決。
這兩千人,大多數家都在連州附近,他們的家已經在大漢境內,孔思鬆建議讓這些人分批迴家。
第一批,先篩選200人,讓他們先迴去,看看會有什麽情況,如果沒什麽大問題,下個月再解決200人左右,逐次解決,如果有問題,也能夠快速處理。
張國慶對孔思鬆這個思路非常認同,他讓孔思鬆準備一個詳細的計劃上報,盡快開始。
張國慶這次來,還有個儀式,就是接見上次戰鬥中的主要立功人員,他們是李光明、陳剛、羅梧桐和劉崇輝。
這是他們幾人第一次被張國慶接見,都有些小激動。陳剛原來就是幹部,又立幾次功,因為戰事緊急,一直沒有迴島參加升級培訓,提拔之後一直是代理,這次休戰,可以安排。
羅梧桐還是士兵身份,他也急需參加幹部培訓。教導營中,原來的士兵,也有不少和他一樣,這就需要孔思鬆合理安排,讓他們分批迴島培訓。
投誠士兵中的立功人員,孔思鬆建議按照其他士兵升職幹部一樣的流程,這樣投誠士兵更容易歸心。
張國慶同意了這個建議,要求教導營在推薦時,把關要嚴。
他又單獨接見了劉崇輝,這是劉崇輝第一次見到大漢的實際管理者。
作為武將的劉崇輝並不合格,但經常在外的他,三十多歲,看起來要比大他幾歲的張國慶還要老十來歲。
加入漢軍後,服裝改成漢軍的服飾,原來留的長胡須也不合適了,再經過多次糾結後,他也把胡須剃掉。如果還是長須,那他看起來就更老了。
劉崇輝一直申請脫離軍隊,此次休戰,張國慶準備特批他迴連州。如今連州剛收複不到一年,仍很窮困,也急需建些工廠帶動一下。
作為投誠官員,他自己希望辭職,張國慶卻不同意,特意給他保留了連州副州長的職務,這個職位比他原來的軍職稍微高一點,又算是武將轉文官,不管是在金狼還是大漢,如果一名武將轉了文職,都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升遷。
軍方安排一個班為他護衛,他個人隻領工資,不參與管理。
劉崇輝也說不上是什麽感覺,似乎仍是不信任他,但給的待遇又不錯。
張國慶告訴劉崇輝,有什麽問題,都可以直接找州長,按大漢的規矩來,特別建議他采用股份製,讓州府也投一股。
建廠所需的機器已經在生產,隻要廠房準備好,就能送過來,這讓劉崇輝很驚訝又很高興,大致問了設備價格,就知道州府入股,也是解決自己銀子不夠的問題。
在孔思鬆的軍營中待了一天,孔思鬆就來匯報,說附近有金狼人滲透。
看來金狼人已經偵察到了他的行蹤,新占領區的民情,還是有很多問題。
他沉思一會,說道,“金狼人不會有大部隊來,小股人員來的話,你設計一個誘捕方案,看能不能把他們釣出來。”
孔思鬆是沒有膽子讓張國慶冒險的,自從張國慶第一次帶隊外出被人伏擊,軍隊教育就增加了一條:不惜代價保護主要領導安全。這個教條已經滲透到軍人的骨子裏。
至於如何來釣滲透進來的金狼軍,就是個技術活了。
孔思鬆盯著地圖,正在考慮如何釣魚,從軍營到連州,實際隻有一條合適的道路,這條路中間有三處容易被伏擊,一處是樹林,第二處是渡口,第三處是山地。
考慮到金狼軍是騎兵,更有利於撤退的位置是渡口,另外兩處也要小心。
劉崇輝提出,自己要去連州,可以作為誘餌,順便去連州,張國慶說,“我們沒有必要拿一個高級幹部來冒險,隨便找個人,打扮一下就行了。”
劉崇輝本來也隻是表態做個樣子,也就安心在軍營中等消息。
得益於張國慶的低調,很少人知道這個大漢國實際的掌控者是什麽樣子。要扮演他,隻需要按大眾心中的印象就行了。
假扮張國慶的是羅梧桐,他天生具備演員素質,簡單一打扮,看起來就有位高權重的感覺。
又有兩名士兵,打扮成他的隨從,外圍一個前裝步兵連,居中一個後裝兵班。
出發前,孔思鬆又和連裏所有幹部一起,推演金狼軍可能伏擊的形式,專門規定,為了避免被伏擊,外圍人員至少要在主力500米外。
晚上,羅梧桐帶隊迴來,押著幾個俘虜,還帶了幾十匹馬。他本就是能言之人,有了機會,就向張國慶幾人繪聲繪色地描述過程:
金狼軍果然在渡口發起伏擊,他們利用渡口有些百姓,意圖利用百姓發起進攻,羅梧桐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士兵到了之後,就將百姓離開渡口,百姓雖有怨言,但也不願與這些士兵起衝突,都準備離開了渡口。
百姓中有人暗中鼓動鬧事,被士兵當即控製。
遠處的金狼軍看無法利用百姓,就趁百姓離開時發起進攻,居然用的是大漢的火器。
看到金狼軍人,漢軍立即列隊,金狼人遠遠地就開了槍。
隻是金狼人用槍水平不高,遠遠地就是一陣亂槍,子彈打入泥土突突亂響,除了暴露目標外,沒有更多的效果,他們射擊的距離足有三百米,又是前進中開槍,自然沒什麽準頭。
看參與進攻的金狼軍隻有三十人,而且距離已經接近200米,羅梧桐大聲下達作戰指令,報出標尺和目標距離,兩輪排槍,就將這三十人消滅大半,剩餘之人見勢不妙,轉身就跑,被羅梧桐隊伍裏僅有的幾名騎兵迎頭攔截。
一陣圍追堵截,金狼軍隻剩下三人,見逃跑無望,這才投降,這三人又供出了兩名假扮百姓之人,還有藏馬的地方,此戰,金狼軍還是逃跑一人,就是留守看馬之人,他知道偷襲失敗,就帶了三匹馬,飛奔而逃,羅梧桐派人追了一陣,沒有追上,又怕中埋伏,就把人撤了迴來。
這一仗雖說戰果不大,但有幾個細節不得不思考,一是金狼軍首次使用火器,訓練水平不高,幾無戰果;二是金狼軍采用的騎兵奔襲滲透戰法,會嚴重幹擾漢軍的生產。
將這個困難留給孔思鬆,張國慶第二天就帶著劉崇輝趕往連州。為了保證安全,孔思鬆將手下騎兵派出大半,四處搜索。
煤礦的軍代表郭小威,為了重迴作戰部隊,就想借助麵見主要領導的機會,做一些工作,從整體形勢,敵軍弱點,到我軍應該采取的方案,寫了七八條,費了四五頁紙。
張國慶看了一眼標題,將這份建議小心地裝入公文包,說,“今天來,主要是看看如何提升煤礦產量,軍事問題,我一會單獨看,你們兩個說說,增加產量還需要哪些條件。”
礦長席一鳴對這個問題已經研究很多次了,原因無非是機械化程度太低,需要的設備排不上號。
張國慶知道,如今張帥在整體協調各種物資供應,如今軍事上用量下降七成多,就點頭說,“今天我會通知,將你們煤礦需要設備的優先級提升,這些設備到位後,一天能增產多少?”
席一鳴迴答,“如果上報物資能夠完全滿足,我們至少能增產3到4倍,至多是5-6倍,也就是說,日產量能夠達到200噸到300噸間。”
張國慶算了一下,說道,“近期這個產量是夠了,你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日產量能達到500噸。”
席一鳴吸口涼氣,這可不是堆人堆機器就行的,但他還是點點頭,大聲迴答:“是。”
集體談話後,郭小威又偷偷摸摸地來見張國慶,張國慶看他的樣子,笑道,“怎麽,還是想打仗。”
“是啊,在這裏當軍代表,實在太沒意思了。”
張國慶象看孩子一樣看著他,說:“我可以答應你,煤礦日產量達到250噸的時候,你就可以調離,到時候你可以直接找我。”
滕州東南,教導營駐地。
張國慶專程來教導營看望立功人員,解決教導營幹部升遷、部分難以達標士兵的問題。
孔思鬆的教導營,還有兩千人,算是後進人員,年齡大,掌握知識慢,或者有其他問題,一直都作為後備兵源,打仗時也不敢用。
前段時間戰事不斷,這個問題一直在拖,如今已經決定停戰,這些人的問題就要解決。
這兩千人,大多數家都在連州附近,他們的家已經在大漢境內,孔思鬆建議讓這些人分批迴家。
第一批,先篩選200人,讓他們先迴去,看看會有什麽情況,如果沒什麽大問題,下個月再解決200人左右,逐次解決,如果有問題,也能夠快速處理。
張國慶對孔思鬆這個思路非常認同,他讓孔思鬆準備一個詳細的計劃上報,盡快開始。
張國慶這次來,還有個儀式,就是接見上次戰鬥中的主要立功人員,他們是李光明、陳剛、羅梧桐和劉崇輝。
這是他們幾人第一次被張國慶接見,都有些小激動。陳剛原來就是幹部,又立幾次功,因為戰事緊急,一直沒有迴島參加升級培訓,提拔之後一直是代理,這次休戰,可以安排。
羅梧桐還是士兵身份,他也急需參加幹部培訓。教導營中,原來的士兵,也有不少和他一樣,這就需要孔思鬆合理安排,讓他們分批迴島培訓。
投誠士兵中的立功人員,孔思鬆建議按照其他士兵升職幹部一樣的流程,這樣投誠士兵更容易歸心。
張國慶同意了這個建議,要求教導營在推薦時,把關要嚴。
他又單獨接見了劉崇輝,這是劉崇輝第一次見到大漢的實際管理者。
作為武將的劉崇輝並不合格,但經常在外的他,三十多歲,看起來要比大他幾歲的張國慶還要老十來歲。
加入漢軍後,服裝改成漢軍的服飾,原來留的長胡須也不合適了,再經過多次糾結後,他也把胡須剃掉。如果還是長須,那他看起來就更老了。
劉崇輝一直申請脫離軍隊,此次休戰,張國慶準備特批他迴連州。如今連州剛收複不到一年,仍很窮困,也急需建些工廠帶動一下。
作為投誠官員,他自己希望辭職,張國慶卻不同意,特意給他保留了連州副州長的職務,這個職位比他原來的軍職稍微高一點,又算是武將轉文官,不管是在金狼還是大漢,如果一名武將轉了文職,都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升遷。
軍方安排一個班為他護衛,他個人隻領工資,不參與管理。
劉崇輝也說不上是什麽感覺,似乎仍是不信任他,但給的待遇又不錯。
張國慶告訴劉崇輝,有什麽問題,都可以直接找州長,按大漢的規矩來,特別建議他采用股份製,讓州府也投一股。
建廠所需的機器已經在生產,隻要廠房準備好,就能送過來,這讓劉崇輝很驚訝又很高興,大致問了設備價格,就知道州府入股,也是解決自己銀子不夠的問題。
在孔思鬆的軍營中待了一天,孔思鬆就來匯報,說附近有金狼人滲透。
看來金狼人已經偵察到了他的行蹤,新占領區的民情,還是有很多問題。
他沉思一會,說道,“金狼人不會有大部隊來,小股人員來的話,你設計一個誘捕方案,看能不能把他們釣出來。”
孔思鬆是沒有膽子讓張國慶冒險的,自從張國慶第一次帶隊外出被人伏擊,軍隊教育就增加了一條:不惜代價保護主要領導安全。這個教條已經滲透到軍人的骨子裏。
至於如何來釣滲透進來的金狼軍,就是個技術活了。
孔思鬆盯著地圖,正在考慮如何釣魚,從軍營到連州,實際隻有一條合適的道路,這條路中間有三處容易被伏擊,一處是樹林,第二處是渡口,第三處是山地。
考慮到金狼軍是騎兵,更有利於撤退的位置是渡口,另外兩處也要小心。
劉崇輝提出,自己要去連州,可以作為誘餌,順便去連州,張國慶說,“我們沒有必要拿一個高級幹部來冒險,隨便找個人,打扮一下就行了。”
劉崇輝本來也隻是表態做個樣子,也就安心在軍營中等消息。
得益於張國慶的低調,很少人知道這個大漢國實際的掌控者是什麽樣子。要扮演他,隻需要按大眾心中的印象就行了。
假扮張國慶的是羅梧桐,他天生具備演員素質,簡單一打扮,看起來就有位高權重的感覺。
又有兩名士兵,打扮成他的隨從,外圍一個前裝步兵連,居中一個後裝兵班。
出發前,孔思鬆又和連裏所有幹部一起,推演金狼軍可能伏擊的形式,專門規定,為了避免被伏擊,外圍人員至少要在主力500米外。
晚上,羅梧桐帶隊迴來,押著幾個俘虜,還帶了幾十匹馬。他本就是能言之人,有了機會,就向張國慶幾人繪聲繪色地描述過程:
金狼軍果然在渡口發起伏擊,他們利用渡口有些百姓,意圖利用百姓發起進攻,羅梧桐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士兵到了之後,就將百姓離開渡口,百姓雖有怨言,但也不願與這些士兵起衝突,都準備離開了渡口。
百姓中有人暗中鼓動鬧事,被士兵當即控製。
遠處的金狼軍看無法利用百姓,就趁百姓離開時發起進攻,居然用的是大漢的火器。
看到金狼軍人,漢軍立即列隊,金狼人遠遠地就開了槍。
隻是金狼人用槍水平不高,遠遠地就是一陣亂槍,子彈打入泥土突突亂響,除了暴露目標外,沒有更多的效果,他們射擊的距離足有三百米,又是前進中開槍,自然沒什麽準頭。
看參與進攻的金狼軍隻有三十人,而且距離已經接近200米,羅梧桐大聲下達作戰指令,報出標尺和目標距離,兩輪排槍,就將這三十人消滅大半,剩餘之人見勢不妙,轉身就跑,被羅梧桐隊伍裏僅有的幾名騎兵迎頭攔截。
一陣圍追堵截,金狼軍隻剩下三人,見逃跑無望,這才投降,這三人又供出了兩名假扮百姓之人,還有藏馬的地方,此戰,金狼軍還是逃跑一人,就是留守看馬之人,他知道偷襲失敗,就帶了三匹馬,飛奔而逃,羅梧桐派人追了一陣,沒有追上,又怕中埋伏,就把人撤了迴來。
這一仗雖說戰果不大,但有幾個細節不得不思考,一是金狼軍首次使用火器,訓練水平不高,幾無戰果;二是金狼軍采用的騎兵奔襲滲透戰法,會嚴重幹擾漢軍的生產。
將這個困難留給孔思鬆,張國慶第二天就帶著劉崇輝趕往連州。為了保證安全,孔思鬆將手下騎兵派出大半,四處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