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大唐:我太子李承乾,截胡武媚娘 作者:火到爆炸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距離幽州城不遠的一處山穀,位置十分隱蔽。
這裏麵有許多帳篷,如果仔細看的話,正好與之前薛延陀可汗他們的帳篷一模一樣。
這裏正是薛延陀部族所在地。
此時留在部族的幾個首領正聚集在一塊討論著。
“大汗已經多日未有消息傳迴來,不會出事了吧?”
“怎麽可能,大汗肯定正是忙著進攻幽州城,所以無暇傳信迴來。”
“可是我心中這兩日總是隱隱感覺有些不安。”
“有什麽不安的,大汗率領的乃是我薛延陀部族的精銳,而且人數眾多,拿下一個幽州城,還不是手到擒來。”
“放心,優勢在我,沒有意外。”
“再安心等待吧,說不定來信已經在路上了。”
“我們要不要主動派人出去聯係大汗?”
“不行,絕對不行,大汗臨走之前告誡過我們,萬萬不可私自離開山穀。”
“沒錯,若是被唐軍發現我們在這裏,那可就糟糕了。”
“我說你們兩個也太小心了一些,雖然我薛延陀的精銳已經都跟隨大汗出征了,但是留下來的人中,也不乏勇猛之士,哪怕真被發現,那也可以應對。”
“別急,我們再耐心多等些時日,說不定好消息馬上就來了。”
這些首領討論過後,最後還是決定耐心等一等。
薛延陀可汗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這次的對手畢竟是大唐,所以眾人都很擔心。
因為一旦戰敗,那麽他們薛延陀不僅沒有機會入主中原,隻怕在草原的地位,也是難以維持了。
可是他們此時還不知道,他們薛延陀可汗早已經兵敗被俘虜了。
帶出去的那些精銳,也是死的死,俘的俘,沒有一個能安全跑迴來的。
一晃又是幾天過去了,大唐軍隊搜尋了許久依舊沒有找到薛延陀部族隱藏的地方。
此時大批援軍以及新來換防的唐軍已經齊聚幽州城。
糧草也是無比充足。
哪怕真的有薛延陀的殘部卷土重來,他們也是不夠看的。
“殿下,我們搜尋許久,依舊找不到薛延陀部族的位置,他們是不是聽到風聲,已經逃跑了?”
聽著都尉的匯報,李承乾搖了搖頭,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他們肯定還在幽州城的某個角落上。”
“我就不信,沒有他們可汗的消息,他們會逃跑?”
李承乾皺眉道:“去將薛延陀可汗給我叫過來。”
李承乾也沒想到,這自己派出去搜尋的人找不到,家裏審問薛延陀族人,竟然一個開口的都沒有,還真的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既然這樣,那就隻能再次從薛延陀可汗手中作文章了。
都尉很快將薛延陀可汗帶了過來。
這兩天,薛延陀可汗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憔悴了許多,再也沒有前幾日的意氣風發。
這也正常,畢竟吃了一個敗仗,怎麽可能不發愁?
而且成了俘虜,自然也沒有了往日的優渥待遇。
再次看到李承乾,薛延陀可汗又哀求起來:“太子殿下,我隨您迴長安,願意留在長安當您的人質,還請您現在撤兵吧。”
他這樣說,一方麵是為了保護部族,另一方則是之前他也聽說過,被帶到長安去的那些小可汗,生活都是十分優渥,所以他也想趕快去享福了。
李承乾嘴角掀起一抹笑容,說道:“當然可以,隻不過,我得將該辦的事情幹完才能迴去。”
“隻要將事情辦完,迴長安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薛延陀可汗沒想到李承乾如此有耐心,竟然還要找部族所在位置。
不過,他的話也從側麵說明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找到。
這是一個好消息,說明族人還安全。
可壞消息是,李承乾還沒有放棄,依舊在堅持尋找。
看著李承乾審問的目光,薛延陀可汗咬牙道:“太子殿下,還請您不要再逼我了,我是絕對不可能說的。”
“這將會是我心中的一個秘密,被我死死守住。”
“您在這裏的一切尋找,都將會是白費工夫,與其在這裏浪費時間,倒不如班師迴朝!”
“抓住我這個薛延陀部族的可汗,難道還不行麽,為什麽非要趕盡殺絕?”
薛延陀可汗不明白,為什麽李承乾非要對整個薛延陀部族出手,他記得其他部族造反的時候,大唐可從來沒有這樣過。
“抓住你就行了?”
“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你算什麽東西?!”
“在我看來,隻有真正把你們薛延陀部族徹底滅族,我大唐北方才能徹底安定。”
“至於你說的附屬國,我真是沒有興趣,在我看來,那和養虎為患沒有區別。”
無論這薛延陀可汗如何要獻出忠誠,李承乾都是一笑置之。
這家夥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簡直無法讓人相信。
薛延陀可汗見李承乾的態度如此堅定,心中也更加堅定了信念,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將部族位置告訴這個人。
不然的話,恐怕薛延陀部族真的要被滅亡了。
李承乾冷笑道:“你不會以為不說話,就真保守住秘密了吧?”
“我從你那裏也得到了不少俘虜,你要是還不說,我就帶著你去見他們,然後讓人當著你的麵,將他們一個一個的都殺掉!”
聽到這種威脅,所有人都震驚了,虐殺俘虜,這可不是什麽好事,若是傳了出去,隻怕會引起軒然大波。
不等薛延陀可汗說話,一個都尉便是猶豫道:“殿下,此舉隻怕不妥啊。”
“繳槍不殺,這乃是公認默契,若是您殺了投降的俘虜,一旦傳出去,隻怕會招人攻訐。”
“是啊,殿下,還請三思啊。”
“殿下,或許還有其他辦法,萬萬不可如此極端。”
許多人出來,請求李承乾三思,可是李承乾卻是溫和一笑,說道:“本宮還是那句話,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若是背負千戶罵名,本宮亦能承受得住。”
“在我看來,為了我大唐的千秋霸業,這些許罵名又算的了什麽?”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隻要達到本宮的目的,至於手段如何,沒人會在乎。”
這裏麵有許多帳篷,如果仔細看的話,正好與之前薛延陀可汗他們的帳篷一模一樣。
這裏正是薛延陀部族所在地。
此時留在部族的幾個首領正聚集在一塊討論著。
“大汗已經多日未有消息傳迴來,不會出事了吧?”
“怎麽可能,大汗肯定正是忙著進攻幽州城,所以無暇傳信迴來。”
“可是我心中這兩日總是隱隱感覺有些不安。”
“有什麽不安的,大汗率領的乃是我薛延陀部族的精銳,而且人數眾多,拿下一個幽州城,還不是手到擒來。”
“放心,優勢在我,沒有意外。”
“再安心等待吧,說不定來信已經在路上了。”
“我們要不要主動派人出去聯係大汗?”
“不行,絕對不行,大汗臨走之前告誡過我們,萬萬不可私自離開山穀。”
“沒錯,若是被唐軍發現我們在這裏,那可就糟糕了。”
“我說你們兩個也太小心了一些,雖然我薛延陀的精銳已經都跟隨大汗出征了,但是留下來的人中,也不乏勇猛之士,哪怕真被發現,那也可以應對。”
“別急,我們再耐心多等些時日,說不定好消息馬上就來了。”
這些首領討論過後,最後還是決定耐心等一等。
薛延陀可汗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這次的對手畢竟是大唐,所以眾人都很擔心。
因為一旦戰敗,那麽他們薛延陀不僅沒有機會入主中原,隻怕在草原的地位,也是難以維持了。
可是他們此時還不知道,他們薛延陀可汗早已經兵敗被俘虜了。
帶出去的那些精銳,也是死的死,俘的俘,沒有一個能安全跑迴來的。
一晃又是幾天過去了,大唐軍隊搜尋了許久依舊沒有找到薛延陀部族隱藏的地方。
此時大批援軍以及新來換防的唐軍已經齊聚幽州城。
糧草也是無比充足。
哪怕真的有薛延陀的殘部卷土重來,他們也是不夠看的。
“殿下,我們搜尋許久,依舊找不到薛延陀部族的位置,他們是不是聽到風聲,已經逃跑了?”
聽著都尉的匯報,李承乾搖了搖頭,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他們肯定還在幽州城的某個角落上。”
“我就不信,沒有他們可汗的消息,他們會逃跑?”
李承乾皺眉道:“去將薛延陀可汗給我叫過來。”
李承乾也沒想到,這自己派出去搜尋的人找不到,家裏審問薛延陀族人,竟然一個開口的都沒有,還真的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既然這樣,那就隻能再次從薛延陀可汗手中作文章了。
都尉很快將薛延陀可汗帶了過來。
這兩天,薛延陀可汗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憔悴了許多,再也沒有前幾日的意氣風發。
這也正常,畢竟吃了一個敗仗,怎麽可能不發愁?
而且成了俘虜,自然也沒有了往日的優渥待遇。
再次看到李承乾,薛延陀可汗又哀求起來:“太子殿下,我隨您迴長安,願意留在長安當您的人質,還請您現在撤兵吧。”
他這樣說,一方麵是為了保護部族,另一方則是之前他也聽說過,被帶到長安去的那些小可汗,生活都是十分優渥,所以他也想趕快去享福了。
李承乾嘴角掀起一抹笑容,說道:“當然可以,隻不過,我得將該辦的事情幹完才能迴去。”
“隻要將事情辦完,迴長安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薛延陀可汗沒想到李承乾如此有耐心,竟然還要找部族所在位置。
不過,他的話也從側麵說明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找到。
這是一個好消息,說明族人還安全。
可壞消息是,李承乾還沒有放棄,依舊在堅持尋找。
看著李承乾審問的目光,薛延陀可汗咬牙道:“太子殿下,還請您不要再逼我了,我是絕對不可能說的。”
“這將會是我心中的一個秘密,被我死死守住。”
“您在這裏的一切尋找,都將會是白費工夫,與其在這裏浪費時間,倒不如班師迴朝!”
“抓住我這個薛延陀部族的可汗,難道還不行麽,為什麽非要趕盡殺絕?”
薛延陀可汗不明白,為什麽李承乾非要對整個薛延陀部族出手,他記得其他部族造反的時候,大唐可從來沒有這樣過。
“抓住你就行了?”
“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你算什麽東西?!”
“在我看來,隻有真正把你們薛延陀部族徹底滅族,我大唐北方才能徹底安定。”
“至於你說的附屬國,我真是沒有興趣,在我看來,那和養虎為患沒有區別。”
無論這薛延陀可汗如何要獻出忠誠,李承乾都是一笑置之。
這家夥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簡直無法讓人相信。
薛延陀可汗見李承乾的態度如此堅定,心中也更加堅定了信念,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將部族位置告訴這個人。
不然的話,恐怕薛延陀部族真的要被滅亡了。
李承乾冷笑道:“你不會以為不說話,就真保守住秘密了吧?”
“我從你那裏也得到了不少俘虜,你要是還不說,我就帶著你去見他們,然後讓人當著你的麵,將他們一個一個的都殺掉!”
聽到這種威脅,所有人都震驚了,虐殺俘虜,這可不是什麽好事,若是傳了出去,隻怕會引起軒然大波。
不等薛延陀可汗說話,一個都尉便是猶豫道:“殿下,此舉隻怕不妥啊。”
“繳槍不殺,這乃是公認默契,若是您殺了投降的俘虜,一旦傳出去,隻怕會招人攻訐。”
“是啊,殿下,還請三思啊。”
“殿下,或許還有其他辦法,萬萬不可如此極端。”
許多人出來,請求李承乾三思,可是李承乾卻是溫和一笑,說道:“本宮還是那句話,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若是背負千戶罵名,本宮亦能承受得住。”
“在我看來,為了我大唐的千秋霸業,這些許罵名又算的了什麽?”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隻要達到本宮的目的,至於手段如何,沒人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