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竹青山上
我的掛根本關不掉啊! 作者:今天早上吃餃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史與野史當中都有大量關於陳道士的描述,這個人的傳奇色彩相當之重,甚至於直到最後史料當中都沒有描述到他壽終正寢。
梁仁帝的孫子梁厚帝駕崩之後,他就不告而別,有人猜測他被梁厚帝秘密處死,隨皇帝葬入了帝陵當中。
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地府下煉製出長生不老藥,讓皇帝死而複生。
另外一種說法是他不告而別。
隻是。
兩種說法都沒能得到任何史料相關記載的證實,這個人的最終去向和結局成為了曆史當中的一個謎團。
有人說。
如果他真的曾經服下長生不老藥,那麽隻要沒有意外,活到現在完全不是問題,說不定早已融入現代社會當中。
夏元秋是一個學者,對於這些猜測他不全信,也不全盤否定,他隻相信證據,隻相信看得到的事實。
所以才窮極半生研究這個課題。
麥可頌之墓的發現,是夏元秋距離真相最近的一次,他眯著眼睛有些吃力的翻開了麥可頌未曾編纂成書的迴憶錄內容。
【迴憶記事:一七五】
【節選:他是我踏上東方大地上第一個與我無障礙交流的人,難以置信這裏居然有人通曉我們的語言,初次見麵我就感受到了這個人身上那與眾不同且令人驚歎的神秘氣質】
……
【迴憶記事:一八九】
【節選:他說他在幫皇帝煉製長生不老藥,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我對此表示懷疑,但是宮裏的太監說他已經保持青春幾十年了】
……
【迴憶記事:二三六】
【節選:在我的印象裏他是一個幾乎無所不知的人,見識之淵博讓我佩服到五體投地,越是接觸我就對皇帝越發的理解,這樣的人大概真的是他們所謂的神仙吧】
……
夏元秋教授一頁一頁的翻動著麥可頌的迴憶記事,當中記載著相當多與陳道士相關的信息,雖然沒有道出身份,但一看就知道他說的那個人是誰。
迴憶記事中。
曆史的厚重與歲月撲麵而來,這些文字躍然於紙上,從一個人的筆下誕生,跨越了數百年的時間呈現到夏元秋的麵前。
字裏行間。
無不刻畫著陳道士越發神秘的來曆與身份,這不是一個妖道,更沒有大肆傳道蠱惑人心,麥可頌曾不止一次問過長生不老藥是否真的能夠煉製成功。
陳道士每一次都點頭。
後來。
麥可頌在迴憶記事中猜測,之所以長生不老藥一直沒能煉製出來,不是出於其他原因,純粹是陳道士不想讓皇帝長生而已。
當然。
這隻是一個猜測,麥可頌將這個猜測帶進了墓裏封存,然而將這種可能性傳遞給了夏元秋教授。
“教授,找到了!”
半個月後。
某位學生神情激動的將一份未曾編纂成書的東方遊記手稿遞給夏元秋,興奮地說:“我找到了那個道觀!”
“什麽?”
夏元秋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學生解釋:“就是野史裏梁仁帝結識陳道士的那個道觀,我找到了,麥可頌在遊記的手稿裏提到了一句!”
“我看看!”
短短的一句話,讓夏元秋半輩子的執著終於看到了希望,正弘年間,梁武帝遊獵,梁仁帝隨行,登竹青山初識陳道士。
“竹青山,竹青山……”
夏元秋兩眼放光,立馬去翻找史料當中正弘年間梁武帝遊獵的地方,很快,他就確定了竹青山的具體地址。
終於。
他找到了!
夏元秋不由得激動起來。
哪怕這隻是一座幾百年前的道觀,但這座道觀與陳道士相關,這就不同尋常了起來,他迫切的想要更加接近真相。
他想要知道。
陳道士是否還活著。
全因當年陳道士為皇帝煉製長生不老藥的時候,夏元秋的先祖正是陳道士手底下的一個小道士。
不隻是為了研究,他的執著也有家族先祖的這一層淵源在裏麵。
半個月後。
年齡將近六十的夏元秋跋山涉水穿過了半個國家,跟想象中的有些出入,竹青山不在深山老林。
就在一座城市的郊外。
竹青山下。
夏元秋獨自一人站在山道前,遙望蜿蜒陡峭的石梯,毅然決然的開始攀登,一步一步的朝著山頂走去。
咚!
一陣鍾聲從山頂響起,驅散了夏元秋的疲倦,也讓他逐漸沉重的腳步頓時一滯,旋即繼續舉步。
直至山頂。
一座略顯破舊的道觀進入視線,夏元秋的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清幽安詳的靜謐中,他走進了道觀。
道觀中香火青煙嫋嫋,不見供奉三尊四禦,幾乎空空如也,隻有一個年輕人模樣的道士在打坐。
“……”
夏元秋難以置信的愣在原地,他原本隻是想來看一看這座道觀,卻不料直接在這裏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麵前這個道士的麵孔他見過。
夏元秋拿出一幅畫的打印件再三確定,這是麥可頌墓中出土的一幅畫,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幅留有陳道士真實麵貌的畫作。
無疑。
麵前的人就是陳道士。
夏元秋有些不可思議的開口:“打擾了,請問您是……”
陳逸睜開雙眼。
起身笑著對夏元秋點了點頭以示禮貌,端來一個茶幾泡起了茶,遞給夏元秋一杯:“山路崎嶇,上來一趟不容易。”
“您是陳道士?”
一般人聽夏元秋這麽問肯定是一頭霧水,陳逸卻反問:“我說是,你信不信?我說不是,你信不信?”
這反而將夏元秋問倒了。
是啊。
他本身就對這件事抱有極大的懷疑,但家族的淵源與執著又讓他不肯去否定,永遠徘徊在信與不信之間。
與其說他是一個學者。
不如說夏元秋是一個不虔誠的求道者。
他問。
“您吃過長生不老藥?”
“沒有。”
“可是史料上說您會煉製長生不老藥。”
“我確實會。”
難得有人上山來,陳逸很是有興致的陪夏元秋閑聊了起來,麵對夏元秋提出的問題,他予以了解答。
夏元秋更加疑惑了。
“你真的活了幾百年?”
“真的。”
“我不信。”
“哈哈哈哈。”
陳逸很開心的笑了:“看吧,我就說你不信。”
這一天。
夏元秋聊得很開心,明明他才是一副長者的模樣,可就跟麥可頌迴憶記事裏說的那樣,任何人在陳逸的麵前都會被他的博學所折服。
夏元秋也不例外。
他帶著這一發現下了山,他想要告訴所有人,他可能發現了梁朝曆史上的陳道士,這個人還活著。
偏偏。
世事難料。
正當夏元秋開始著手準備相關報告和論文的時候,爆發了巨大動蕩,一股轟轟烈烈的反封建迷信浪潮席卷全國。
浪潮中。
大量與宗教相關的曆史文物與建築遭到了破壞,甚至就連許多宗教人士遭到了迫害,親眼見證了這一現狀。
夏元秋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筆,那篇沒寫完的報告被他放進了抽屜裏,這一放,就再也沒有拿出來過。
他不敢想象。
如果自己將這份報告提交上去,如果他將這篇論文刊登出去,他會遭遇到什麽樣的後果,陳道士又會怎樣。
思慮再三。
夏元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三年後。
他再一次登上竹青山,陳逸還是年輕模樣,而他已經越發年邁,或許這是一種暗暗的較勁吧。
他想從陳逸的臉上看到哪怕多了一條皺紋。
梁仁帝的孫子梁厚帝駕崩之後,他就不告而別,有人猜測他被梁厚帝秘密處死,隨皇帝葬入了帝陵當中。
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地府下煉製出長生不老藥,讓皇帝死而複生。
另外一種說法是他不告而別。
隻是。
兩種說法都沒能得到任何史料相關記載的證實,這個人的最終去向和結局成為了曆史當中的一個謎團。
有人說。
如果他真的曾經服下長生不老藥,那麽隻要沒有意外,活到現在完全不是問題,說不定早已融入現代社會當中。
夏元秋是一個學者,對於這些猜測他不全信,也不全盤否定,他隻相信證據,隻相信看得到的事實。
所以才窮極半生研究這個課題。
麥可頌之墓的發現,是夏元秋距離真相最近的一次,他眯著眼睛有些吃力的翻開了麥可頌未曾編纂成書的迴憶錄內容。
【迴憶記事:一七五】
【節選:他是我踏上東方大地上第一個與我無障礙交流的人,難以置信這裏居然有人通曉我們的語言,初次見麵我就感受到了這個人身上那與眾不同且令人驚歎的神秘氣質】
……
【迴憶記事:一八九】
【節選:他說他在幫皇帝煉製長生不老藥,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我對此表示懷疑,但是宮裏的太監說他已經保持青春幾十年了】
……
【迴憶記事:二三六】
【節選:在我的印象裏他是一個幾乎無所不知的人,見識之淵博讓我佩服到五體投地,越是接觸我就對皇帝越發的理解,這樣的人大概真的是他們所謂的神仙吧】
……
夏元秋教授一頁一頁的翻動著麥可頌的迴憶記事,當中記載著相當多與陳道士相關的信息,雖然沒有道出身份,但一看就知道他說的那個人是誰。
迴憶記事中。
曆史的厚重與歲月撲麵而來,這些文字躍然於紙上,從一個人的筆下誕生,跨越了數百年的時間呈現到夏元秋的麵前。
字裏行間。
無不刻畫著陳道士越發神秘的來曆與身份,這不是一個妖道,更沒有大肆傳道蠱惑人心,麥可頌曾不止一次問過長生不老藥是否真的能夠煉製成功。
陳道士每一次都點頭。
後來。
麥可頌在迴憶記事中猜測,之所以長生不老藥一直沒能煉製出來,不是出於其他原因,純粹是陳道士不想讓皇帝長生而已。
當然。
這隻是一個猜測,麥可頌將這個猜測帶進了墓裏封存,然而將這種可能性傳遞給了夏元秋教授。
“教授,找到了!”
半個月後。
某位學生神情激動的將一份未曾編纂成書的東方遊記手稿遞給夏元秋,興奮地說:“我找到了那個道觀!”
“什麽?”
夏元秋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學生解釋:“就是野史裏梁仁帝結識陳道士的那個道觀,我找到了,麥可頌在遊記的手稿裏提到了一句!”
“我看看!”
短短的一句話,讓夏元秋半輩子的執著終於看到了希望,正弘年間,梁武帝遊獵,梁仁帝隨行,登竹青山初識陳道士。
“竹青山,竹青山……”
夏元秋兩眼放光,立馬去翻找史料當中正弘年間梁武帝遊獵的地方,很快,他就確定了竹青山的具體地址。
終於。
他找到了!
夏元秋不由得激動起來。
哪怕這隻是一座幾百年前的道觀,但這座道觀與陳道士相關,這就不同尋常了起來,他迫切的想要更加接近真相。
他想要知道。
陳道士是否還活著。
全因當年陳道士為皇帝煉製長生不老藥的時候,夏元秋的先祖正是陳道士手底下的一個小道士。
不隻是為了研究,他的執著也有家族先祖的這一層淵源在裏麵。
半個月後。
年齡將近六十的夏元秋跋山涉水穿過了半個國家,跟想象中的有些出入,竹青山不在深山老林。
就在一座城市的郊外。
竹青山下。
夏元秋獨自一人站在山道前,遙望蜿蜒陡峭的石梯,毅然決然的開始攀登,一步一步的朝著山頂走去。
咚!
一陣鍾聲從山頂響起,驅散了夏元秋的疲倦,也讓他逐漸沉重的腳步頓時一滯,旋即繼續舉步。
直至山頂。
一座略顯破舊的道觀進入視線,夏元秋的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清幽安詳的靜謐中,他走進了道觀。
道觀中香火青煙嫋嫋,不見供奉三尊四禦,幾乎空空如也,隻有一個年輕人模樣的道士在打坐。
“……”
夏元秋難以置信的愣在原地,他原本隻是想來看一看這座道觀,卻不料直接在這裏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麵前這個道士的麵孔他見過。
夏元秋拿出一幅畫的打印件再三確定,這是麥可頌墓中出土的一幅畫,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幅留有陳道士真實麵貌的畫作。
無疑。
麵前的人就是陳道士。
夏元秋有些不可思議的開口:“打擾了,請問您是……”
陳逸睜開雙眼。
起身笑著對夏元秋點了點頭以示禮貌,端來一個茶幾泡起了茶,遞給夏元秋一杯:“山路崎嶇,上來一趟不容易。”
“您是陳道士?”
一般人聽夏元秋這麽問肯定是一頭霧水,陳逸卻反問:“我說是,你信不信?我說不是,你信不信?”
這反而將夏元秋問倒了。
是啊。
他本身就對這件事抱有極大的懷疑,但家族的淵源與執著又讓他不肯去否定,永遠徘徊在信與不信之間。
與其說他是一個學者。
不如說夏元秋是一個不虔誠的求道者。
他問。
“您吃過長生不老藥?”
“沒有。”
“可是史料上說您會煉製長生不老藥。”
“我確實會。”
難得有人上山來,陳逸很是有興致的陪夏元秋閑聊了起來,麵對夏元秋提出的問題,他予以了解答。
夏元秋更加疑惑了。
“你真的活了幾百年?”
“真的。”
“我不信。”
“哈哈哈哈。”
陳逸很開心的笑了:“看吧,我就說你不信。”
這一天。
夏元秋聊得很開心,明明他才是一副長者的模樣,可就跟麥可頌迴憶記事裏說的那樣,任何人在陳逸的麵前都會被他的博學所折服。
夏元秋也不例外。
他帶著這一發現下了山,他想要告訴所有人,他可能發現了梁朝曆史上的陳道士,這個人還活著。
偏偏。
世事難料。
正當夏元秋開始著手準備相關報告和論文的時候,爆發了巨大動蕩,一股轟轟烈烈的反封建迷信浪潮席卷全國。
浪潮中。
大量與宗教相關的曆史文物與建築遭到了破壞,甚至就連許多宗教人士遭到了迫害,親眼見證了這一現狀。
夏元秋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筆,那篇沒寫完的報告被他放進了抽屜裏,這一放,就再也沒有拿出來過。
他不敢想象。
如果自己將這份報告提交上去,如果他將這篇論文刊登出去,他會遭遇到什麽樣的後果,陳道士又會怎樣。
思慮再三。
夏元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三年後。
他再一次登上竹青山,陳逸還是年輕模樣,而他已經越發年邁,或許這是一種暗暗的較勁吧。
他想從陳逸的臉上看到哪怕多了一條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