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明朝貪汙,尤以正德嘉靖朝為最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接著還沒完,秦明繼續說道:“如果說洪武末年,白銀與寶鈔的匯率是1:2,還算說得過去的話。那麽隨著時間越往後移,大明政府濫發寶鈔的行為就越離譜。”
“以明朝曆史上最為人稱道的永宣時期為例子。”
“永樂中期,由於國家動不動就進行大規模北征,以及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因此朝廷每年的開銷都在數千萬兩白銀以上。”
“時間一長,很快國庫就見底了,沒辦法,朝廷隻得加大規模刊印寶鈔,以此來解決財政赤字的危機。”
“永樂時期,明朝每年發行的寶鈔數額約在一千萬貫左右。隨著寶鈔麵額的增加,更進一步加劇了寶鈔的通貨膨脹。”
“至宣德時期,根據明宣宗實錄記載,因寶鈔引起的通貨膨脹,致使軍民困敝,物價飛漲,以至於民眾不得已隻得再次使用金銀和銅錢來進行交易,寶鈔最終被民間經濟市場所淘汰。”
天幕上 ,可以看到,繼永樂時期國家大規模的財政支出之後,政府不得已隻得發行更多數量的大明寶鈔,以此來攫取民間財富。
終於到了宣德時期,因為寶鈔的濫發過度,造成了民間一些地區的物價飛速上漲。
許多老百姓因為買不起平時生活所需的必需品,隻得苦苦掙紮在生存的死亡線上。
對此,朝廷即便是做了許多補救的措施,也終究無法改變寶鈔實際上已經貶值的事實。
宣德八年位麵。
作為大明帝國第五代君主的朱瞻基,越聽秦明講述大明寶鈔製度的崩潰,他就越是無奈與無力。
隻因大明寶鈔發行至他這一朝時。
盡管他已經將寶鈔的發行麵額,從永樂年間巔峰期的每年發行一千萬貫,降到了每年發行不到五百萬貫,並嚴禁民間銅錢的流通。
可終究是難改寶鈔在天下人心中,早已經喪失了權威性的事實。
想到此,朱瞻基不由得仰天長歎道:“朝廷發行寶鈔製度至今,積弊已深,朕縱是有心改革,亦是有心無力。”
“寶鈔,在如今的市麵上,事實上已經和廢紙沒什麽兩樣了。”
說完了明朝寶鈔製度的問題。
秦明接著把話題又重新說迴到明朝官員貪汙腐敗嚴重的問題上。
秦明:“接著迴到我們最初所說的明朝貪腐的話題,我們之前就說過,由於隨著大明寶鈔發行得越多,其貶值的速度也就越快。”
“自然而然的,官員們實際到手的俸祿也就越低,貪腐,也就成了他們為了生計而不得不為的事。”
“事實上,至大明中後期,明朝實際上已經是默許了很大一部分官員貪汙的事實。這一點,尤其以正德嘉靖兩朝的皇帝,對官員的貪汙腐敗行為,最為縱容。”
有明一朝。
貪汙腐敗最多的時代,無疑是正德和嘉靖兩朝。
正德朝以大宦官劉瑾為首的八虎,以及邊軍都督江彬,錦衣衛指揮使錢寧等人,是出了名的人盡皆知的大貪官,大蛀蟲。
而到了嘉靖朝,嚴嵩嚴世蕃父子更是出了青出於藍勝於藍。父子二人把持內閣二十餘年間,所搜刮的財富,幾不可數。
說話間。
明正德十二年位麵。
正德皇帝朱厚照雖然喜好貪玩外出,且表麵看起來不幹正事。
但是對於秦明前麵所說的,大明寶鈔越到後麵越形同廢紙的話,他心裏還是很讚同的。
隻因在他看來,祖宗朱元璋定下的寶鈔製度雖然初衷很好。
可是越到後麵,隨著太宗,仁宣二帝的對寶鈔製度的瞎搞,最終導致了大明寶鈔製度的崩潰。
到了他這一朝,朝廷實際上又恢複到了使用金銀為官方貨幣的舊例。
再說官員的貪汙問題,這也是朱厚照迄今為止,認為最是羞恥的一件事。
因為秦明最後說的一句話,就差指著他朱厚照的鼻子罵他就是個縱容貪官汙吏橫行的昏君了。
事實上。
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朝上下。
不論是以楊廷和為首的內閣文官,還是以錢寧江彬二人為首的天子近臣,就沒有一個官員太監的屁股是真幹淨的。
當然也不可能是幹淨的。
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過貪汙受賄或者行賄的記錄。
隻是至今為止,大部分官員的貪汙行為都還沒有被擺到明麵上來罷了。
紫禁城西北角。
朱厚照命人修建的豹房內。
此刻的朱厚照正一邊十分愜意的享受著宮女們的按摩,一邊坐在龍椅上觀看著頭頂的天幕。
在他身邊,則是站著他的幾個心腹。
為首的是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在民間有著“皇庶子”稱謂的錢寧。
其次為身兼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邊軍的總督僉事江彬。
另外還有以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西廠提督穀大用,以及司禮監太監馬永成等人。
以上這些人,都是他朱厚照的心腹。
朱厚照享受著宮女太監們的伺候同時,當聽到天幕上秦明說的,尤其以正德嘉靖兩朝皇帝,對官員貪汙腐敗一事最為縱容時。
這位一向以喜好玩樂,崇尚武力的大明天子,終於臉上是再也掛不住了。
隻見他麵色一沉,接著冷峻的目光陰惻惻的掃過在場眾人一眼。
隔著老遠,錢寧和江彬二人,都能感受到此刻皇帝身上散發出的危險氣息。
那是一種可以瞬間讓他們如墜冰窟的陰冷。
朱厚照薄唇輕啟,目光投向身側的錢寧和江彬二人。
“剛才天幕上仙人說的話,你們都聽到了。”
仙人如今已經指名道姓的指出,我大明朝最為縱容貪官汙吏的皇帝,便是朕與朕之後的嘉靖皇帝。”
“錢寧,江彬。”
朱厚照聲音不大,卻宛如來自地獄的催命之音。
“你們二位說說,我大明朝如今,誰是朝廷上最大的貪官啊?”
錢寧江彬二人聞言,頓時嚇得渾身顫抖。
好在江彬反應機靈,當即彎腰躬身答道:“迴稟父皇,兒臣認為,我朝最大的貪官,當屬前司禮監秉筆太監劉瑾。”
“此人在世時,就素與閣臣禮部尚書焦芳,吏部尚書張彩等人勾結,把持朝政,並要求凡是進京述職的官員,都需要向他進貢財物。”
“以明朝曆史上最為人稱道的永宣時期為例子。”
“永樂中期,由於國家動不動就進行大規模北征,以及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因此朝廷每年的開銷都在數千萬兩白銀以上。”
“時間一長,很快國庫就見底了,沒辦法,朝廷隻得加大規模刊印寶鈔,以此來解決財政赤字的危機。”
“永樂時期,明朝每年發行的寶鈔數額約在一千萬貫左右。隨著寶鈔麵額的增加,更進一步加劇了寶鈔的通貨膨脹。”
“至宣德時期,根據明宣宗實錄記載,因寶鈔引起的通貨膨脹,致使軍民困敝,物價飛漲,以至於民眾不得已隻得再次使用金銀和銅錢來進行交易,寶鈔最終被民間經濟市場所淘汰。”
天幕上 ,可以看到,繼永樂時期國家大規模的財政支出之後,政府不得已隻得發行更多數量的大明寶鈔,以此來攫取民間財富。
終於到了宣德時期,因為寶鈔的濫發過度,造成了民間一些地區的物價飛速上漲。
許多老百姓因為買不起平時生活所需的必需品,隻得苦苦掙紮在生存的死亡線上。
對此,朝廷即便是做了許多補救的措施,也終究無法改變寶鈔實際上已經貶值的事實。
宣德八年位麵。
作為大明帝國第五代君主的朱瞻基,越聽秦明講述大明寶鈔製度的崩潰,他就越是無奈與無力。
隻因大明寶鈔發行至他這一朝時。
盡管他已經將寶鈔的發行麵額,從永樂年間巔峰期的每年發行一千萬貫,降到了每年發行不到五百萬貫,並嚴禁民間銅錢的流通。
可終究是難改寶鈔在天下人心中,早已經喪失了權威性的事實。
想到此,朱瞻基不由得仰天長歎道:“朝廷發行寶鈔製度至今,積弊已深,朕縱是有心改革,亦是有心無力。”
“寶鈔,在如今的市麵上,事實上已經和廢紙沒什麽兩樣了。”
說完了明朝寶鈔製度的問題。
秦明接著把話題又重新說迴到明朝官員貪汙腐敗嚴重的問題上。
秦明:“接著迴到我們最初所說的明朝貪腐的話題,我們之前就說過,由於隨著大明寶鈔發行得越多,其貶值的速度也就越快。”
“自然而然的,官員們實際到手的俸祿也就越低,貪腐,也就成了他們為了生計而不得不為的事。”
“事實上,至大明中後期,明朝實際上已經是默許了很大一部分官員貪汙的事實。這一點,尤其以正德嘉靖兩朝的皇帝,對官員的貪汙腐敗行為,最為縱容。”
有明一朝。
貪汙腐敗最多的時代,無疑是正德和嘉靖兩朝。
正德朝以大宦官劉瑾為首的八虎,以及邊軍都督江彬,錦衣衛指揮使錢寧等人,是出了名的人盡皆知的大貪官,大蛀蟲。
而到了嘉靖朝,嚴嵩嚴世蕃父子更是出了青出於藍勝於藍。父子二人把持內閣二十餘年間,所搜刮的財富,幾不可數。
說話間。
明正德十二年位麵。
正德皇帝朱厚照雖然喜好貪玩外出,且表麵看起來不幹正事。
但是對於秦明前麵所說的,大明寶鈔越到後麵越形同廢紙的話,他心裏還是很讚同的。
隻因在他看來,祖宗朱元璋定下的寶鈔製度雖然初衷很好。
可是越到後麵,隨著太宗,仁宣二帝的對寶鈔製度的瞎搞,最終導致了大明寶鈔製度的崩潰。
到了他這一朝,朝廷實際上又恢複到了使用金銀為官方貨幣的舊例。
再說官員的貪汙問題,這也是朱厚照迄今為止,認為最是羞恥的一件事。
因為秦明最後說的一句話,就差指著他朱厚照的鼻子罵他就是個縱容貪官汙吏橫行的昏君了。
事實上。
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朝上下。
不論是以楊廷和為首的內閣文官,還是以錢寧江彬二人為首的天子近臣,就沒有一個官員太監的屁股是真幹淨的。
當然也不可能是幹淨的。
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過貪汙受賄或者行賄的記錄。
隻是至今為止,大部分官員的貪汙行為都還沒有被擺到明麵上來罷了。
紫禁城西北角。
朱厚照命人修建的豹房內。
此刻的朱厚照正一邊十分愜意的享受著宮女們的按摩,一邊坐在龍椅上觀看著頭頂的天幕。
在他身邊,則是站著他的幾個心腹。
為首的是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在民間有著“皇庶子”稱謂的錢寧。
其次為身兼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邊軍的總督僉事江彬。
另外還有以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西廠提督穀大用,以及司禮監太監馬永成等人。
以上這些人,都是他朱厚照的心腹。
朱厚照享受著宮女太監們的伺候同時,當聽到天幕上秦明說的,尤其以正德嘉靖兩朝皇帝,對官員貪汙腐敗一事最為縱容時。
這位一向以喜好玩樂,崇尚武力的大明天子,終於臉上是再也掛不住了。
隻見他麵色一沉,接著冷峻的目光陰惻惻的掃過在場眾人一眼。
隔著老遠,錢寧和江彬二人,都能感受到此刻皇帝身上散發出的危險氣息。
那是一種可以瞬間讓他們如墜冰窟的陰冷。
朱厚照薄唇輕啟,目光投向身側的錢寧和江彬二人。
“剛才天幕上仙人說的話,你們都聽到了。”
仙人如今已經指名道姓的指出,我大明朝最為縱容貪官汙吏的皇帝,便是朕與朕之後的嘉靖皇帝。”
“錢寧,江彬。”
朱厚照聲音不大,卻宛如來自地獄的催命之音。
“你們二位說說,我大明朝如今,誰是朝廷上最大的貪官啊?”
錢寧江彬二人聞言,頓時嚇得渾身顫抖。
好在江彬反應機靈,當即彎腰躬身答道:“迴稟父皇,兒臣認為,我朝最大的貪官,當屬前司禮監秉筆太監劉瑾。”
“此人在世時,就素與閣臣禮部尚書焦芳,吏部尚書張彩等人勾結,把持朝政,並要求凡是進京述職的官員,都需要向他進貢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