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這江山,楊家坐得,我李家也坐得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淵接著對三個兒子說道:“你們應該知道,在朕之前,其實朕還有三個哥哥的對吧?”
三兄弟點點頭:“這事我們知道。”
“隻不過父皇的三個哥哥,不是在很早之前,就因病去世了嗎?”
李淵苦笑道:“因病去世 ,那隻是對外的說辭罷了。”
實際上朕的三個哥哥,全都被朕的姨父楊堅,以人質的名義,要求送進宮去,給暗中害死了。”
“名義上,咱家和楊家是親戚,實際上,楊堅卻讓所有和獨孤氏有姻親關係的國公,全都送世子入京。”
“目的就是為了用這些國公府繼承人的命,來牽製凡是手裏有兵權的國公,就比如牽製朕的父皇,你們的皇祖父,這下你們應該懂了吧?”
“在朕之前,我大唐唐國公府世子的位置,並不屬於朕,而是屬於朕的三個兄長。”
三兄弟點點頭。
聽完父皇的意思,那已經可以說是明示了。
但有一點,二鳳思來想去還是弄不明白。
那就是為什麽楊堅在接連害死了父皇的三位哥哥後,到了父皇這裏,卻忽然停手了。
他想不明白。
難不成楊堅真有這麽好的心?
他不信。
於是問父皇道:“可是話又說迴來,隋文帝楊堅他如果真的害死了父皇你的三位哥兄長,那他為何不將我李氏一門鏟草除根 ,而是偏偏留下父皇你呢?”
“問得好。”
李淵欣慰的看了自家二郎一眼,說道:“那是因為就在楊堅害死了朕的三個兄長之後不久,朕的父皇,也因為悲傷過度,從而而鬱鬱而終了。”
“而朕的母親,也就是你們皇祖母,自此之後,也因為連喪三子,因而遭受打擊過大,從而一病不起。”
“當時,先皇去世時,朕才七歲。整個李氏一門上下,就隻剩下我與太後兩個孤兒寡母。”
“楊堅自認為我李家遭此大難之後,想要再起,對他造成威脅,已是不可能之事,於是便放了朕一馬。”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李家再怎麽落魄,畢竟也是當初自西魏時期傳下來的關隴八柱國之一,根深蒂固,非朝夕可拔。”
“他楊家本就起自關隴門閥,想要坐穩江山,必須得靠關隴士族的支持才行,出於這一層考慮,也是他最終沒有殺朕的原因。”
“原來如此。”
三兄弟聽完老爹的一番訴說後,才終於明白。
當年楊堅為什麽會放了他李家一馬,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害怕引起關隴貴族的不滿。
李淵頓了頓,又接著對三個兒子說道:“當然,你們要是以為楊堅從此就放過了朕,那你們也就太小瞧他了!”
“他雖然不殺朕,可卻是將朕接進皇宮裏去,以扶養朕的名義 ,實際上卻是將朕控製於他的眼皮子底下。”
如此一來,不管朕想做什麽,都無法逃過他的眼睛。對外,還能彰顯出他這個皇帝 的仁慈,以及對外侄的信任與愛護。”
“當真是好一招陰險的陽謀。”
越發聽著老爹的講述 ,二鳳就覺得,楊堅此人心機之深,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齊王李元吉道:“那後來呢?父皇你又是如何逃過楊堅的監控的?”
“是啊,父親,既然隋文帝楊堅如此監視你,那你又是怎麽做,才消除了他的疑心呢?”李建成也跟著好奇問道。
李淵繼續悠悠說道:“還能怎麽做,朕從此之後,無非就是整天和楊堅的兒子們呆在皇宮裏一起玩,一起讀書,一起識字唄。”
“至於對待楊堅和朕的姨母獨孤皇後,朕也多是孝敬恭順為主。加上朕年輕之時,又長得一表人才,所以很快就討得了楊堅夫妻的歡心,被他們委以皇宮宿衛的重任。”
說著,他接著又講述自己在皇宮當侍衛時的一些往事。
談及自己當時雖身處皇宮內,但他卻沒有一日不想著迴到唐國公府,完成母親對自己說的,獨孤天下的願望。
言及自己和二鳳母親年輕時的相遇,李淵更是表示,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運。
說話間。天幕上。
畫麵也從年輕時的李淵,在神武郡公府上雀屏中選一事,來到了李淵與竇氏成婚以後,夫妻相愛的一幕。
看著天幕上,自己與妻子恩愛的一幕幕。
李淵接著繼續對兒子們說起他與妻子的過往。
“當時,朕自娶了你們母親之後,因為你們皇祖母久病纏身,朕便向姨父楊堅請求讓朕歸家,以便侍奉老母。”
“也因此,你們的母親在嫁給了朕之後,就擔負起了照顧朕之老母的重任。當時,你們的皇祖母因為生病,所以身邊的人動不動就發脾氣。”
“旁人不知道的,都以為她性情尖酸刻薄,隻有朕知道,母親是在怨恨,恨自己同樣是獨孤家的女兒,為什麽就她沒有當上皇後的命。”
“當然,比起沒有當上皇後,母親更恨楊堅害死了朕的三位兄長,讓她從很早的時候,就一直飽受喪子之痛。”
“然而就在這時候,你們的母親也知道了太後心中所怨的之事,正好與她怨恨楊堅篡了北周江山不謀而合。”
“所以從那時起,她們婆媳倆的關係就忽然一下子變得相當之好。”
“隻因在她們心中,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一定要輔佐朕滅了楊隋,如此方能消除二人心頭之恨。”
“原來一切竟是這樣。”
“所以父皇你的意思是,早在皇祖母還未駕崩之前,在你的心中,就已經有了想要取代楊家而自立的想法了,對嗎?”
齊王李元吉萬分吃驚的看著父皇說道。
畢竟要不是父皇親口對他們說,他們又怎敢相信。
原來父皇想要奪取天下的野心,竟然在在他們還未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
看著自家兒子如此吃驚的表情,李淵也不裝了,說道:“沒錯,從那時起,在朕的心中,就已經有想要取隋朝而代之的想法了。”
“畢竟這江山宇文家坐得,楊家也坐得,何以我李家就坐不得呢?你們說是吧?”
說到這裏,他終於再也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三兄弟點點頭:“這事我們知道。”
“隻不過父皇的三個哥哥,不是在很早之前,就因病去世了嗎?”
李淵苦笑道:“因病去世 ,那隻是對外的說辭罷了。”
實際上朕的三個哥哥,全都被朕的姨父楊堅,以人質的名義,要求送進宮去,給暗中害死了。”
“名義上,咱家和楊家是親戚,實際上,楊堅卻讓所有和獨孤氏有姻親關係的國公,全都送世子入京。”
“目的就是為了用這些國公府繼承人的命,來牽製凡是手裏有兵權的國公,就比如牽製朕的父皇,你們的皇祖父,這下你們應該懂了吧?”
“在朕之前,我大唐唐國公府世子的位置,並不屬於朕,而是屬於朕的三個兄長。”
三兄弟點點頭。
聽完父皇的意思,那已經可以說是明示了。
但有一點,二鳳思來想去還是弄不明白。
那就是為什麽楊堅在接連害死了父皇的三位哥哥後,到了父皇這裏,卻忽然停手了。
他想不明白。
難不成楊堅真有這麽好的心?
他不信。
於是問父皇道:“可是話又說迴來,隋文帝楊堅他如果真的害死了父皇你的三位哥兄長,那他為何不將我李氏一門鏟草除根 ,而是偏偏留下父皇你呢?”
“問得好。”
李淵欣慰的看了自家二郎一眼,說道:“那是因為就在楊堅害死了朕的三個兄長之後不久,朕的父皇,也因為悲傷過度,從而而鬱鬱而終了。”
“而朕的母親,也就是你們皇祖母,自此之後,也因為連喪三子,因而遭受打擊過大,從而一病不起。”
“當時,先皇去世時,朕才七歲。整個李氏一門上下,就隻剩下我與太後兩個孤兒寡母。”
“楊堅自認為我李家遭此大難之後,想要再起,對他造成威脅,已是不可能之事,於是便放了朕一馬。”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李家再怎麽落魄,畢竟也是當初自西魏時期傳下來的關隴八柱國之一,根深蒂固,非朝夕可拔。”
“他楊家本就起自關隴門閥,想要坐穩江山,必須得靠關隴士族的支持才行,出於這一層考慮,也是他最終沒有殺朕的原因。”
“原來如此。”
三兄弟聽完老爹的一番訴說後,才終於明白。
當年楊堅為什麽會放了他李家一馬,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害怕引起關隴貴族的不滿。
李淵頓了頓,又接著對三個兒子說道:“當然,你們要是以為楊堅從此就放過了朕,那你們也就太小瞧他了!”
“他雖然不殺朕,可卻是將朕接進皇宮裏去,以扶養朕的名義 ,實際上卻是將朕控製於他的眼皮子底下。”
如此一來,不管朕想做什麽,都無法逃過他的眼睛。對外,還能彰顯出他這個皇帝 的仁慈,以及對外侄的信任與愛護。”
“當真是好一招陰險的陽謀。”
越發聽著老爹的講述 ,二鳳就覺得,楊堅此人心機之深,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齊王李元吉道:“那後來呢?父皇你又是如何逃過楊堅的監控的?”
“是啊,父親,既然隋文帝楊堅如此監視你,那你又是怎麽做,才消除了他的疑心呢?”李建成也跟著好奇問道。
李淵繼續悠悠說道:“還能怎麽做,朕從此之後,無非就是整天和楊堅的兒子們呆在皇宮裏一起玩,一起讀書,一起識字唄。”
“至於對待楊堅和朕的姨母獨孤皇後,朕也多是孝敬恭順為主。加上朕年輕之時,又長得一表人才,所以很快就討得了楊堅夫妻的歡心,被他們委以皇宮宿衛的重任。”
說著,他接著又講述自己在皇宮當侍衛時的一些往事。
談及自己當時雖身處皇宮內,但他卻沒有一日不想著迴到唐國公府,完成母親對自己說的,獨孤天下的願望。
言及自己和二鳳母親年輕時的相遇,李淵更是表示,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運。
說話間。天幕上。
畫麵也從年輕時的李淵,在神武郡公府上雀屏中選一事,來到了李淵與竇氏成婚以後,夫妻相愛的一幕。
看著天幕上,自己與妻子恩愛的一幕幕。
李淵接著繼續對兒子們說起他與妻子的過往。
“當時,朕自娶了你們母親之後,因為你們皇祖母久病纏身,朕便向姨父楊堅請求讓朕歸家,以便侍奉老母。”
“也因此,你們的母親在嫁給了朕之後,就擔負起了照顧朕之老母的重任。當時,你們的皇祖母因為生病,所以身邊的人動不動就發脾氣。”
“旁人不知道的,都以為她性情尖酸刻薄,隻有朕知道,母親是在怨恨,恨自己同樣是獨孤家的女兒,為什麽就她沒有當上皇後的命。”
“當然,比起沒有當上皇後,母親更恨楊堅害死了朕的三位兄長,讓她從很早的時候,就一直飽受喪子之痛。”
“然而就在這時候,你們的母親也知道了太後心中所怨的之事,正好與她怨恨楊堅篡了北周江山不謀而合。”
“所以從那時起,她們婆媳倆的關係就忽然一下子變得相當之好。”
“隻因在她們心中,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一定要輔佐朕滅了楊隋,如此方能消除二人心頭之恨。”
“原來一切竟是這樣。”
“所以父皇你的意思是,早在皇祖母還未駕崩之前,在你的心中,就已經有了想要取代楊家而自立的想法了,對嗎?”
齊王李元吉萬分吃驚的看著父皇說道。
畢竟要不是父皇親口對他們說,他們又怎敢相信。
原來父皇想要奪取天下的野心,竟然在在他們還未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
看著自家兒子如此吃驚的表情,李淵也不裝了,說道:“沒錯,從那時起,在朕的心中,就已經有想要取隋朝而代之的想法了。”
“畢竟這江山宇文家坐得,楊家也坐得,何以我李家就坐不得呢?你們說是吧?”
說到這裏,他終於再也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